对普通高中数学教材心理化的一些思考

2016-02-15 22:08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蔡勇
中学数学杂志 2016年7期
关键词:人民教育出版社杜威心理学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蔡勇

对普通高中数学教材心理化的一些思考

1.郑毓信.教材编写与理论研究的密切结合[J].数学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蔡勇

一、问题的提出

不少学生在小学、初中数学学得好,成绩优秀,进入高中,数学学习却变得吃力,甚至成了挥之不去的“梦魇”!这说明同一个学习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和面对不同数学内容的学习是存在差异和变化的.反观目前高中数学教学,忽视教材研究,“吃老本”、照本宣科或者是以形形色色教辅、资料替代课本的现象还大量存在;虽对教材有理解,但将教材的逻辑体系与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心理割裂,以教师的个人专业经验替代学生尚未成熟的个体经验或不太关注班级内学生差异(特别是数学学困生).这些都难以实现“教好课本”,或许是造成学生数学“梦魇”的原因.于是笔者认为研究教材心理化显得非常重要,借此撰写本文与大家商榷.

二、数学教材心理化的内涵及其意义

1.内涵

杜威认为:“教材心理化就是教材内容直接经验化,把学科知识恢复到它被抽象出来的原来的经验,恢复到直接的、个人的经验.”我们知道,杜威作为教育学家、心理学家,上溯源头,他的教育哲学先前受到裴斯泰洛齐、卢梭等人的影响,而裴斯泰洛齐是最早阐释教育心理学化的:“所谓教育心理学化就是把教育提高到科学的水平,将教育科学建立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之上.”刘萌生在文9中借鉴裴氏说法将教材心理学化定义为:“教材心理学化就是把教材的编写设置提高到科学的水平,将教材内容建立在儿童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之上.”张建桥在文7中指出:“教材心理化是指教材编写教育学报,2004,13(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马云鹏.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吴宪芳,郭熙汉,等.数学教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7.吴立宝,王富英,秦华.数学教科书例题功能的分析[J].数学通报,2013(3).

8.刘绍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必修3[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9.严士健,王尚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G致力于将学科逻辑和心理逻辑有机统一起来,将教学法融入教材之中,使教材不仅包括‘教学什么’,还包括‘怎么教学’,从而把传统的只有老师讲了之后才能明白的‘教材’,改造成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之材’.”

针对具体的数学学科教材心理化研究几乎没有,所以我们参考相关文献和专家观点,特别是借鉴曾天山的研究成果,将“高中数学教材心理化”内涵分解为:高中数学教材编制的心理化和用数学教材教学的心理化.作为一线教师,从教学层面,具体研究问题主要包括:现行高中数学教材(主要为人教A版)展开的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的关系是怎样的?怎样使教材学科知识变成学生经验(认知结构)的一部分等.

2.意义

从宏观层面看,数学教材的心理化由于重视数学教材的心理学基础,各种心理学理论,特别是认知心理学的参与,为数学的教育教学科学化提供保障和可能.

从数学学科的特殊性看,由于数学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对学习者的思维要求相对其他科目要高.虽然高中生一般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但只重逻辑,在抽象圈子里打转肯定是不行的.新课程将“双基”扩充为“四基”,其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作为新增内容,完全可从“数学教材心理化”角度理解(譬如参照杜威的经验论与教材心理化),强调学生经历各种丰富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本身就为数学学习提供心理背景和情绪准备,正如史宁中先生所说:“数学的表达是符号的,但教学应当是物理的;数学证明是形式的,但教学应当是直观的;数学体系是公理的,但教学应当是归纳的.”总之,数学教材心理化就是要改变过于侧重强调教材的逻辑体系和逻辑顺序教学,过于突出教师的专业结构,忽略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心理特点,将教材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心理顺序对立的教学现象.诚如杜威所说:“广义地说,逻辑的立场本身便是心理的,就它在经验的发展中所处的地位来说有着它的意义;它的根据是在对于它所保证的未来的生长起了一定的作用.”逻辑的和心理的并不是对立的,要协调、统一两者关系.数学教材心理化研究可促使高中数学教师将教材研究、教材教学不仅关注数学知识内在的逻辑结构,还研究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将二者有机、有效地衔接、整合统一起来,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特别是对进入高中学段,数学科目及内容学习感受相对困难、相对抽象的同学,通过教材心理化处理,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在思维逻辑通道上相对充分、通畅,有助于对数学知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信心和数学素养的培养,从而实现数学(全面)育人目的,特别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程目标的达成.

三、教材心理化研究的历史探源

在国外,教材心理化研究始于杜威,其后克伯屈、巴格莱、泰勒、皮亚杰、布鲁纳、维果茨基、奥苏伯尔、加涅等的研究对“教材心理化”也有相关论述或涉及.(可参看人民教育出版社科研部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课程专业委员会(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任长松博士对“教材的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的系列研究(www.pep.com.cn教材设计))

杜威教材心理化研究的局限一方面是研究样本对象为未成熟、没有发展的儿童或少年,杜威没有进行高年级学段研究,更不是针对具体的高中数学学科;再就是杜威的教材心理化就是教材内容直接经验化,因为科学知识与儿童的日常经验存在着性质的差异,学科知识不可能还原到儿童的直接经验,所以杜威的教材试验并不成功.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华生(Watson)、斯金纳(Skiner)主张教材要引起学习者的动机和兴趣,要使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及阶段学习任务,教材编写与学习应循序渐进,并设置强化机制,评定学习结果.认知主义学派对教材心理化贡献最大: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中认知学习原理如“原理3·2:有效的教学应当鼓励学生协调自己的各种基本的心理过程”.总的来说,国外心理学派研究对象大多为儿童,很少是高中生青年人(成年人),再就是研究内容一般不针对某具体学科(皮亚杰、布鲁纳对儿童数学学习有一定研究,他们认为“儿童对数学的学习更接近于这一学科的公理顺序,而不是更接近于其概念发展的历史顺序.”另外,布鲁纳的“三种表征系统”(即动作式表征、形象式表征和符号式表征)、皮亚杰的“具体运算”与“形式运算”概念对数学学习有直接指导意义).对各家心理学派理论在对数学教材心理化指导方面,需要至少考虑如下问题:儿童心理与青年成人心理的异与同,各种心理理论和学习原理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如何引入?是否适当?如何评价等.

在国内,从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层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四基”中的“基本活动经验”都可视为是对“教材心理化”的变相说法,但并不具体,不便于教学细化操作,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需作进一步探讨.对教材心理化,国内大多是文献研究,如任长松博士的“教材的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系列研究,主要是对历史上著名教育家就该主题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进行梳理和介绍.发表的论文主要有:曾天山《论教材的心理化》(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张建桥《杜威的教材心理化理论评述》(石家庄学院学报,2013年1月)和《教材心理化:理念、策略与行动》(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刘萌生《教材心理学化实现途径的探究》(教育教学研究,2013),张桂枝《浅析教材心理化》(课程教育研究,2014),漆涛《教材学科逻辑和心理逻辑的二元对立与超越——基于杜威教材心理化的概念分析》(全球教育展望,2015,5)等.这些论文选择教材心理化的某一侧面和某些角度进行定性思辨论述,鲜有实验、实证、数据的定量研究.

总的来说,对高中数学教材的心理化系统的、实证性的研究目前几乎没有,曾天山说:“教材心理化既有观念因素,又是一个现实问题.”所以,立足教学实践,参考各家心理学派的学习理论、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高中数学教材心理化实践研究意义深远.

四、高中数学教材的心理化研究内容构想

我们主要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课本)为主,在适当时机和合适情形下,可拓展教材内容和形式.

1.数学教材编制的心理化

首先说明,对一般的一线教师,数学教材编制的心理化不是要老师们自己去编制教材(当然不排除像张思明、郭慧清、陶维林等这些名师专家参与教材编写),而是主要研究已编写好的教材文本,从教材心理化角度分析教材编写专家是如何编写数学教材的,譬如,可更细一步的分解:包括判定学生在何种数学知识体系上进行数学学习?整体结构如何?数学核心概念、数学基本思想和数学核心素养是如何组织的?教材编写模块制的利弊、如何体现螺旋式发展?教材是否调动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和兴趣?教材可读性,特别的,是否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教材的材料选取是否典型和呈现方式是否利于学生对数学本质的思考?教材的例题、习题是否典型、恰当、适量,是否有利于巩固双基和培养能力等.

2.数学教材教学的心理化

数学教材教学心理化更多表现在课堂操作方面,是强化教材的教学论基础的重要手段,教学论基本原理是其出发点也是归宿.数学教材教学心理化既要以教师对数学教材编制心理化的理解为基础,也要对所教学班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结构等有充分了解.

从教材心理化角度对当前流行的一些教学组织形式或教学模式进行分析、评估,如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教学模式、情景教学、变式教学、发现式学习等.

从教材心理化角度重新审视、反思“传统”学习方式,如数学学习中的识记、接受、模仿、练习等.

从教材心理化角度思考如何指导学生数学学习,特别是元认知、认知策略等策略性知识对高中数学学习的影响.

从教材心理化角度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域,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动机、培养数学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数学学习意志等方面进行思考、实践和总结.

从广义上讲,教与学都是心理活动,都有心理变化,人们或多或少懂得些心理学知识,但强化教材心理化,可使我们从盲目的、随意的、无意识的心理状态转变为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的心理和行为控制,更由于运用了相关学习心理学原理、认知策略来指导、审视、构建和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就为数学教育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提供了高一级的规范和保障.由于高中数学教材心理化是一个新视野,可资借鉴的成果和资料不是很多,还需要不断探索和积累,但它的前景是乐观的,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维果茨基.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曾天山.论教材的心理化[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

7.张建桥.杜威的教材心理化理论评述[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3(1).

8.张建桥.教材心理化:理念、策略与行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4).

9.刘萌生.教材心理学化实现途径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3(21).

10.张桂枝.浅析教材心理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4(22).

11.漆涛.教材学科逻辑和心理逻辑的二元对立与超越——基于杜威教材心理化的概念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5(5).

12.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13.托马斯·费兹科,约翰·麦克卢尔,著.教育心理学——课堂决策的整合之路[M].吴庆麟,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F

利于学生的自学和日后的复习,北师大版教材的习题设置也更符合考试的要求,至于概念导入方式的选择这就要因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而议了.人教A版教材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在介绍数学概念方面,人教A版教材显得更加全面和规范.人教A版教材整体上显得中规中矩,北师大版教材显得新颖独特,两版教材各有所长,各有特点.教材是课程专家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并按照数学学科的科学性、系统性、严密性、实用性、教育性以及教学法的要求,为在校学生编写的数学学习的专门用书[7].两本教材都是课程专家呕心沥血的结果,是知识的结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不同版本的教材都认真细致地研究下,选择真正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材和方法,毕竟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猜你喜欢
人民教育出版社杜威心理学
合肥杜威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杜威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n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Textbook 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Student’s Book One)
让我们摇起橹来
NO制备和性质的微型实验
由两个等差数列的公共项组成的新数列问题
用心探讨例题 品出其中真谛
知情人话杜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