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齐鲁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2016-02-15 16:45隋保禄
枣庄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山东人现代价值儒学

隋保禄

(枣庄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枣庄 277160)



论齐鲁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隋保禄

(枣庄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枣庄277160)

[摘要]齐鲁文化是产生在古齐鲁两国的地域文化,秦汉融合后成为中国文化的主干和核心。齐鲁文化有其基本的文化精神和内容,其中作为意识形态的观念文化在山东和整个中国的历史发展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当代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中,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基因”仍然发挥着它应有作用,其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素材和组成部分。

[关键词]齐鲁文化;传统;儒学;山东人;现代价值

齐鲁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影响深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和核心。在全球化时代,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涵,探寻其价值,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着重从齐鲁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方面,探讨其现代价值。

一、齐鲁文化的主要内容、基本精神和历史价值

探讨齐鲁文化的主要内容、基本精神和历史价值,就必须界定齐鲁文化的含义。对到底什么是齐鲁文化,专家学者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大致形成了广义和狭义两种观点。广义的齐鲁文化,从地域上看是指古齐鲁两国领地,即今山东省地域,时限上贯通古今,是一个有别于中原文化、秦晋文化、燕赵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巴楚文化的地域性文化体系;狭义的齐鲁文化是指“先秦时期的齐、鲁两国的文化为内核和主干,以两国文化的渊源发生和延续展现为主要描述对象的文化。”[1]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的区别,在地域上无分歧,分歧表现在时限上,狭义齐鲁文化是指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秦汉时期在齐鲁大地上产生的文化。本文所言齐鲁文化是狭义意义上的,它是有时限的,至于后来在山东或齐鲁大地上的文化,都是齐鲁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创新。

文化作为人类的存在方式,其表现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最主要的可以归结为三种,即观念形态的文化、物质形态的文化和规范形态的文化。作为区域性文化的齐鲁文化,其表现形态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认识。作为观念形态的齐鲁文化就是所谓的“齐鲁文化精神”,作为物质形态的齐鲁文化就是当时创造的各种工具、器具以及“齐鲁文化遗存和齐鲁人文景观”,作为规范形态的齐鲁文化就是各种制度、习俗、山东人的性格、行为习惯或方式等。

齐鲁文化首先是以书籍、典籍等文献记载下来的观念形态,是思想的凝聚、智慧的集结,其主要内容是“以人为本,以仁为核心,以德为美,以孝为先,以和为贵,以礼为范,以‘中庸’为基本方法,以‘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以天人合一、阴阳和谐为最高境界”[2]。其文化精神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崇尚刚健的自强不息精神;第二,崇尚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第三,崇尚民本的厚德仁民精神;第四,崇尚有为的能动创造精神;第五,崇尚群体的大公无私精神。[3]也就是说,齐鲁文化“从实质上讲,崇周礼、重教化、尚德义、重节操”[4],是以道德形态存在的礼乐文化,所以是一种伦理文化。

齐鲁文化,从战国后期至两汉不断地进行着融合,汉武帝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进一步加快了齐鲁文化与其他文化融合的步伐。两汉以后,齐、鲁文化完全融合在一起,并与中原文化、三晋文化、荆楚文化进一步融合,形成了以齐鲁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担当起中华文化旗手、引领中华文化发展方向的重任。当然,在融合的过程中,齐鲁大地仍然保留了自己文化的某些内容和特征,特别是伦理道德属性,对齐鲁人民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所以,齐鲁文化的历史价值可以从国家层面的中华文化和山东层面的地域文化来认识。作为一种道德文化,它以道德信念的形式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和方面,成为一种稳定、持续、强大的精神力量,发挥着主流文化的作用。从国家层面看,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主干,规定了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齐鲁文化以其因循周礼的正统性、维护国家的正义性、仁政王道的方向性、忠孝诚信的道德性、和合中庸的有用性等赢得了统治者的赞同,也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最终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和主干,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华文化。两汉以后,中华文化沿着齐鲁文化特别是儒学理论的方向发展成为官方统治思想。“齐鲁文化实为先秦文化的核心,在中国历史上,齐鲁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派”[5];正是齐鲁文化的“仁义礼智”思想,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礼仪之帮;正是齐鲁文化的刚健有为思想,铸造了中华民族吃苦耐劳、奋发有为的民族性格;正是齐鲁文化崇尚国家的思想支配着中华文化的价值取向,支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方式,形成了中华民族最强烈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形成了统一的国家等等。

从山东地域文化的层面看,齐鲁文化的影响更深,价值非凡。首先,齐鲁文化滋润着山东人,造就了大量的名人、名家和名典。历朝历代,山东地区名人名家辈出。据《二十四史》记载,有名有姓的山东人就有一千多人。仅以先秦时期为例,先秦时期的名人山东籍的就有“至圣”孔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兵圣”孙武;除此之外,其他一些大家如儒家的荀子、道家的庄子、阴阳家邹衍、邹爽、法家慎到、墨家墨子、兵家管仲、孙膑等等。不仅如此,名典或经典著作也很多。如《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墨子》、《庄子》、《孙子兵法》等,其作者要么是山东人,要么是居住在山东。可以说,几乎囊括了先秦时期中国的历史人物和著名经典著作。其次,齐鲁文化造就了山东人敦厚质朴、勇敢豪迈的性格;豁达、坚韧、吃苦、务实的秉性。山东好汉、好客山东是山东人实至名归的荣誉。对此,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精神》一书中有过说明。“自古迄今,山东人比较最有资格做中国标准人的资格。他们最强韧、最活跃。大圣人、大文学家、大军事家、大政治家、各种伟大典型的人物都有。既能平均发展,还能长期维持不坠”[6]。再次,齐鲁文化塑造了山东人信义、忠诚、爱国的品行。山东人对国家讲忠诚,对朋友讲信义、情义,对长辈讲孝敬。《二十四孝》中“孝动天地”的24个人中,有10个是山东人或在山东生活。孝感动天的虞舜、啮指心痛的曾参、芦衣顺母的闵损,百里负米的仲由,鹿乳奉亲的剡子、戏彩娱亲的老莱子、卖身葬父的董永、行佣供母的江革、卧冰求鲤的王祥、扼虎救亲的杨香。在历史上,山东人忧国忧民、保家卫国、有情有义的人物比比皆是。孔子、管仲、墨子等自不必说,诸葛亮、戚继光、辛弃疾彪炳史册。在近现代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的英雄人物、模范人物也层出不穷。沂蒙六姐妹化身的“红嫂”、人民好干部焦裕禄、孔繁森、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朱彦夫,以及许许多多的感动中国的模范人物,在他们的身上都体现出了山东人的优良品格和齐鲁文化精神。最后,齐鲁文化孕育了山东人重义轻利、淡泊名利的优秀品格。“君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爱财,取之以道”等是山东人尊奉的行为规范,在商业领域里,讲究义利并重、买卖公平,因而成就了山东商人的“儒商”称号。当然,齐鲁文化对山东的价值远远不止这些,齐鲁文化中的进取精神、和合精神、中庸精神等也深刻地影响着山东人,塑造着山东人、激励着山东人。

二、齐鲁传统文化的现代其价值

齐鲁文化作为历史的产物,有其历史的价值。在社会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内容、价值也会发生变化,有的会被重新诠释,赋予其新的意义,有的因为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而被抛弃。但其中那些超越时代、超越社会局限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精神,仍然会发挥其积极的作用,表现出其现代价值。正如钱穆先生所言:“在任何一个民族中,必有几许共通的思想,贯彻古今,超越了时代,跑进了人人心坎深处,而普遍影响及于社会各方面,成为这一社会所普遍重视、普遍信仰或普遍探讨的问题”。[7]齐鲁文化作为传统文化,在全球化、网络化、市场化的今天,许多思想仍然闪耀着光芒,依然对我们有着重要的价值,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探讨。

齐鲁文化产生至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它已经成为山东人的“文化基因”,不仅以物质形态—“齐鲁文化遗存和齐鲁人文景观”呈现在人们面前,而且以习俗、性格、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处事原则、道德义务等深深地镶嵌在山东人的脑海中,流淌在山东人的血液中,深刻地影响着山东人的生活。

作为“齐鲁文化精神”的意识形态,齐鲁文化中的许多优秀思想可以作为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企业文化等的思想素材或理论根据,发挥着精神导向作用,有许多传统文化已成为山东人生活的常识和习惯,现择其部分简单地探讨一下其现代价值。

第一,齐鲁文化中的诚信思想仍然是山东人为人处世、经济交往、修身立业的道德准则,是“诚信山东”“美德山东”建设的思想来源。诚信,是齐鲁文化的最重要的精神财富之一,也是齐鲁人民行为准则的重要内容。从古齐鲁的“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枢言》),“人而无信,不可其可也”(《论语·为政》),“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可立”(《论语·颜渊》),“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到汉代的“仁义礼智信”五常,诚信精神历经5000余年的世代传承,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构成了山东人生生不息的道德品质,为人“诚实”、待人“诚恳”、“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是是自古以来山东人的道德标准。[8]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诚信既是道德问题,也是法律问题,它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诚信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的通行证,不诚信或失信将不仅要受到道德的谴责,甚至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开展“诚信山东”、“美德山东”建设,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公民道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特别是企业文化建设,都要充分发挥和挖掘这些优秀传统,弘扬山东人的诚信精神,提高山东人的诚信度和道德品质,让“诚信山东”、“美德山东”、“好客山东”、“山东好汉”等名实相符,让山东人的名号响彻中国、响彻亚洲、响彻整个世界。

第二,齐鲁文化中的自强不息精神给现代山东人积极进取、奋发有为提供了内在动力。齐鲁文化主张积极入世、救世,修身、立志,充满了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义”,周游列国,推广仁政。虽“知其不可为”而仍然“为之”;虽“惶惶如丧家之犬”,却仍然“为之不厌”(《论语·述而》)。发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的豪言壮语;孟子提出,“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墨子为推行“兼相爱、交相利”的主张,“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庄子·天下》),“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等等思想,都表现了不畏困苦,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源于内心的不屈不挠精神,在当今矛盾重重的世界面前,给人以向上的力量,激励着齐鲁人民去奋斗、去努力、去追求。

第三,齐鲁文化中崇尚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山东人始终不渝的情操,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民族精神意识、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思想基础。齐鲁文化主张家国同构,家是小国,国是大家,以国为家,爱国如家,在危难之际舍生取义,以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安全为最高使命;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民族感情的最主要的内容,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生活在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氛围的山东大地,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思想、保家卫国、为国为民的英雄人物及其爱国情操和形象等,依然是当今山东人民的楷模,依然是山东人民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和精神理论之源。

第四,齐鲁文化中的崇尚群体的大公无私精神,为反对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建设“美德山东”提供了思想原料和素材。儒家以周礼为范,提出建立大同社会,“天下为公”,要人们大公无私,以公灭私;墨家强调要“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以“利他”、“利人”、“无我”为极致,成为中国历史上大公无私的典范。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已渗透的社会的每个角落,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拜金的国家,私欲横行、贪腐当道,很多人在义利之间徘徊,精神信仰迷茫。因此,加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厘清义利之间的关系,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美德,利用齐鲁文化传统的大公无私思想材料,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五,齐鲁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对建设和谐社会、美德山东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和合”思想是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管仲从社会伦理的视角提出要建立一定的社会规范来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使社会处于和谐状态;孔子从则从社会管理的视角强调治理国家、制定礼仪都要以“和为贵”,处理人际关系要注意“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孟子则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将“和合”思想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这样,“和合”思想就成为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准则。秦汉以来,“和合”思想走向全国,成为中华民族思想宝库的一部分,“和合”思想也成为人们处理各种问题的方法论。在当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有时矛盾很突出。特别是“全球问题”出现以后,人与自然的矛盾已经危及到整个人类的生存,如果不及时化解矛盾,后果很严重。这时候,“和合”思想就成为解决矛盾的重要方法。“中国至高无上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这些品质中我认为‘和气’是第一位的,这种品质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9](P154)。和气就是“和合”的内涵之一,中国古语“和为贵,忍为高”、“和气生财”、“和和睦睦”、“和和美美”等也都是这个意思。“和合”思想特别是“和而不同”思想,提供了人类解决矛盾的求同存异方法。世界是这样,中国也是这样,山东也不例外,作为山东先人的智慧,焉有不继承之理?人与人之间和睦、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人与自然之间不冲突,山东就会“大而美、富而强”。在建设美德山东、“大而美、富而强”的山东时,“和而不同”的“和合”思想能够发挥作用。

第六,齐鲁文化中的“孝慈”思想在美德山东建设中发挥着引导和榜样的作用。孝是齐鲁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和基础,《论语》将孝慈作为做人的根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也”。《孝经·开宗明义章》指出,“夫孝,德之本也”。前面已提到的《二十四孝》中的10个山东人的故事,说明孝文化在齐鲁大地的影响有多深,“百善孝为先”已成为山东人生活的信条。但是,在中国目前老龄化状况日益严重,老人养老问题日益严峻,孝的问题日益困扰着人们。如果居家不孝,子无教养,家庭不和谐,又怎么能保障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又怎样能保证社会和谐、美德传承?所以,建设美德山东,首要的就是应该大力弘扬孝道,积极传播孝文化。齐鲁文化的“孝悌”传统,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方向和榜样,让传统的孝道文化在新时期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当然,齐鲁文化传统中还有许多能够在当代社会发挥作用的思想、智慧,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需要说明的是,齐鲁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思想观念、意识形态,还有它的物质形态和规范形态。在物质形态的齐鲁传统文化中,齐鲁文化遗存和齐鲁人文景观特别是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古代名人名家的居住遗址、庙堂陵墓、活动遗迹等,在美德山东、诚信山东的建设中,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通过参观学习、宣传介绍,可以使人们特别是山东人了解山东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历史名人名家的优良品质和贡献,增强山东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让山东人意识到做山东人骄傲、做山东人光荣,自觉维护山东人的荣誉、尊严。在齐鲁传统的规范文化中,特别是山东人性格、习俗、禁忌等,如豪爽、耿直、义气、好客、热情、礼道、敦厚等性格,以长者为尊、以客人为贵的等习俗,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山东人,成为山东人为人处事的基本规则和美德。

齐鲁文化名扬天下,作为齐鲁后人应该为其骄傲和自豪,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齐鲁传统文化的二重性,我们在传承齐鲁文化时,必须坚持辨证的否定观,要取其精华,除其糟粕,对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要予以继承和发扬光大,对不符合时代要求的一些封建思想要坚决剔除,使齐鲁传统文化真正健康地发挥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志民.齐鲁文化概论[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

[2]王修智.齐鲁文化对山东的深远影响[J].理论前沿,2008,(13).

[3]颜谱.齐鲁文化的基本精神内涵[J].东岳论丛,2002,(3).

[4]杨朝明.山东精神:公、信、仁、和[J].孔子研究,2012,(5).

[5]杨向奎.齐国史序[A].王阁森,唐骏卿.齐国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

[6]钱穆.中国历史精神[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3.

[7]钱穆.中国思想通俗讲话(前言)[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5.

[8]曹炳燕,谷晓梅.齐鲁文化与新时期山东精神[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1).

[9](英)罗素著,秦悦译.中国问题[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郭震旦]

The Analysis of the Value of Qilu Traditional Culture in Modern Times

SUI Bao-lu

(Zaozhuang University,the Department of Politics and Social Development,Zaozhuang 277160,China)

Abstract:Qilu culture is a regional culture, which was created in the ancient states of Qi and Lu. Qilu culture became the pillar and core of Chinese culture after the merging of the dynasties of Qin and Han. Qilu culture has its basic cultural spirits and substances, of which the conceptual culture served as ideology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istory. Nowadays, traditional culture served as cultural gene still plays a part in the building of social ethics and thoughts.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becomes a part and source material in the building of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Key words:Qilu culture; tradition; Confucianism;people from Shandong; modern value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77(2016)01-0063-05

[作者简介]隋保禄(1963-),男,山东乳山人,枣庄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哲学原理研究。

[收稿日期]2015-11-30

猜你喜欢
山东人现代价值儒学
《山东人的云南血脉》开启移民文化研究新话题
周礼与儒学的机理
儒学交流在路上
大清“北漂”族
Music education in the UK: Theory and Practice
论蔡元培的科学教育思想及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
儒家廉政思想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启示
宋代儒学对汉唐儒学的突破
红灯女侠翠云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