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娟
价值多元背景下五年制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践活动模式探究
洪娟
摘要:构建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践模式,有助于其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的创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学生社会角色的正确定位。依据社会责任感的四个要素,构建实践模式的内容框架。在实施过程中要处理好多种关系,以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对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认知,促成责任情感的形成,使学生将他律内化为自律,从而践行社会责任行为。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践活动模式;价值多元
(一)有助于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的创新
实践是教育的重要手段,《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也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实践作为课堂教学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其模式构建创新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风的有效途径。
(二)有助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目标是生产、服务一线的劳动者,要深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这就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实践是学生社会责任认知、社会责任情感以及社会责任实现的有机统一,以校企合作、高职学生志愿者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走进社会,以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及实践基地,将所学专业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学对社会的作用,找到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引导学生发现社会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从而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有助于学生正确定位社会角色
高职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学校为依托、社会为舞台的教学形式,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活动为载体,以稳定的实践基地为基础,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引导高职学生深入实际,开展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实践使学生深入社会实际,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机遇和挑战,明确自身发展的优势及劣势,认识自己对于自己、家庭、社会的责任及义务,增强为国家和民族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在实践中检验自我认识,树立正确的社会角色,认识自我担当,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五年制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实践活动模式的构建原则
1.主体性。主体性是学生在认知社会责任和社会责任情感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1]教师是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者,学生独立参加实践,在活动中践行自己的行为,并通过实践活动检验自己的行为;同时,任何形式、任何内容的社会实践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2.开放性。实践活动是对社会责任感培养的一种开放性检验,是“促进社会责任感教育影响转化为学生品德的基础,符合教育目的和青年特点的各种教育实践活动和高职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角色地位的需要、兴趣、爱好与追求。”[2]因而他们在完成学习、工作及社会交往的过程中,一方面遵循社会、集体或教师提出的道德规范;另一方面自身也会产生遵守道德规范、评价和调节人际关系及个人行为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将形成相应的品德,发展一定的道德能力。实践的开放性让学生在更广阔的领域,与社会和家庭、教师和同学之间进行大量的、多角度的多向交流实践,践行自我责任感、家庭责任感、他人责任感、职业责任感等。
3.层次性。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综合素质。要处理好先进性和一般性的关系,因五年制高职学生群体的道德水平层次不同,其道德教育内容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需求,实践内容有不同的侧重。对于一、二、三年级学生,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与社会接触的工作,让学生学到书本以外的直接经验,了解工作的艰辛,认识社会和学校的差别,以及人际交往的技巧和方式等;四年级学生实践活动重在提高学生的社会化程度、认识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掌握必要的进入社会角色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打下必要而良好的基础,其实践更多的带有实习的性质,应当与自己未来的工作意向、兴趣特长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践活动主要是为即将的就业、求职做好充分的准备,重在与用人单位结下良好关系,初步达成就业意向。
4.结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需实现多种要素相结合。首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的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发展兴趣爱好,增长聪明才智。课外的社会实践是课内学习的延续和发展,课内外都是学生提升责任意识、增强责任认知的途径;其次,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校内社会实践的制度建设、机制建设引导学生加强专业知识储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校外的社会实践社会支持、基地建设和过程实施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责任意识;再次,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学校、院系、班级的随机性实践地点应与长期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相结合。
(二)五年制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践模式内容框架
五年制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社会责任认知、社会责任情感、社会责任意志和社会责任行为4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相互转化的辩证统一过程。笔者依据这4个要素为目标旨向,凸显实践内容系统化、实践方式项目化实践场所基地化、指导人员全员化、考评体系科学化特征,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实践活动模式内容分为以下四种。
1.以增强认知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责任感以认识为前提,以情感为基础,并通过责任行为反映出来,而责任感的培养要从提高认知水平入手,要“认真地科学地对待和引导学生的认知偏差,实践活动就需要对他们认识中的某些不良倾向以及有悖于时代特征的言行进行适时引导。”[3]通过开展讲座、参观、主题演讲等活动,使学生懂得所处的时代特征,以发扬其积极认知,抑制其消极认知知晓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义务,懂得责任感的内涵和外延,明辨是非,提高认知水平。
2.以强化情感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责任感作为心理品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养成离不开情感调控。情感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倾向与选择,一般说来,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会有与其相适应的积极的责任感。情感可以唤醒与激活责任感,可以影响甚至决定一个人责任感的扬抑。通过以英雄人物为主题强化情感,以优秀事迹树立榜样,激发学习热情,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能培养学生健全的理智的、达观的态度,达到责任感内化的有效方式。
3.以磨练意志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意志品质是承担责任的基本保证,高职学生坚韧的责任品格的培养有益于其责任承担。将所学专业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将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学校规章、学生守则、评比表彰激励等制度中,使责任意识成为高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基本意识和规范。以实践活动传承中华民族的坚忍不拔不屈不饶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塑造时代精神,磨练意志品格,增强自觉性,实现高职学生的责任担当。
4.以践行行为为主题的养成活动。责任感的培养,不仅要提高认识,而且要在校内外的实践活动中加强行为训练。实践活动与交往是责任感养成的基础,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欣赏作品,吸取作品中的营养,熏陶学生心灵,丰富学生情感;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模拟公司,使学生走出校园、投身社会,以准职业人的身份担当起职业所应有的责任,进行所思所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志愿、慰问、募捐、宣传等一系列社会公益活动开阔学生眼界,拓展学生认识空间,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得以强化,促进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一)理想价值与实践价值的关系
从个体角度审视社会实践,其目标最终体现在个体的理想信念和人格的塑造上,即社会实践的理想价值。理想价值是社会实践的核心价值之一,解决了这个问题,就为其他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要解决人的思想观念中的深层次问题,就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实践的理想价值。在社会实践教育中,既要使受教育者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也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受教育者的实践教育,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及践行,这就是实践活动的实践价值。因此,理想信念应同实践奋斗密切联系,社会实践的理想价值与实践价值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实现内在有机的统一。
(二)目的价值与工具价值的关系
实践的价值说明其作用和意义,而其作用、意义的有无及其程度的大小,总是为人类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水平所制约,社会实践的目的在于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去教育人、引导人、启发人,解决人的立场、观点和思想问题,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4]工具价值在这里主要指实现社会实践目的价值的途径而言。追求目的与手段的相融共通,既合规律性又合目的性地推进社会实践,实现目的价值与工具价值的动态平衡,这正是社会实践的内在逻辑要求。
(三)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实践活动的价值总体上看是以其培养出来的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衡量尺度的,就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而言,个人既有自身的需要,又有以自己创造活动的成果满足自身、他人和社会的需要,其需要实现的总和构成个体价值,个体的需要及其满足程度是受社会制约的。当前多元背景下,社会责任感教育应该关注与解决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问题,并把它们纳入到一个完整统一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中,处理好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彼此关系。“既要承认和保护个体价值,又要把个体利益同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既要倡导个体自主、自立、自强,又要把责、权、利相统一。”[5]在此过程中,既要培育个体的竞争观念,又要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处理好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贾永政,刘树道.论新时期高校德育新模式的特征[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5-37.
[2]张玉姣.论高校德育中的道德实践[J].甘肃农业,2016 (7):5-7.
[3]刘冬梅.中学生责任感培养及活动模式探讨[J].教学与管理,2015(9):51-53.
[4]闪茜菁.新形势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
[5]马毅松,王雄杰.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结构[J].思想教育研究,2002(8):36-38.
[责任编辑陈国平]
基金项目:2014年苏州市职教学会德育课题“价值多元背景下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践研究”
作者简介:洪娟,女,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高校德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15-006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