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静
(泰山医学院外国语学院)
大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孙 静
(泰山医学院外国语学院)
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基石,文化教育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高校大学生母语文化失语现象越来越严重。如何通过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成为高校关注的重要话题。结合高校语言教学中大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阐述了导致大学生母语文化失语问题的原因,并就这个问题提出了应对和解决策略。
高校 大学生 中国文化失语 对策
中国文化失语指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因不能用汉语准确描述中国本土文化、输出语言信息而导致的跨文化交际不能顺利进行的交际现象。如今,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社会语言学、语用学、跨文化交际等学科也不断完善与发展。但是,许多大学生在谈及中华文化尤其是中华传统文化时,都不知道如何正确地用英语去表述,大学生中华文化知识了解和掌握程度令人担忧,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1.对文化教学不重视
大学生“中国文化失语”与我国教育制度有着直接关联,虽说文化是教育的重要组成,但是我国学界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起步,才对文化之于外语教学的作用的有所认识,其后,文化教学才逐渐融入到外语教学中去。但是,由于我国现行的人才培养和和选拔制度都过分强调英语的重要性,如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文规定,学生要尽可能利用语言去了解科学技术和西方社会文化知识,而关于本土文化的只有一句“能翻译反映中国国情或文化介绍性的文章”。在真正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与语言教学相比,文化教学所占的比例可谓是微乎其微。许多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因素,只要与英语专业学习无益,都毫无例外地被隔离在教学之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必然会将主要精力用在语言学习上而不会过多关注母语文化知识。
2.文化输入失衡
文化输入失衡,是高校语言教学的显著特点。在我国高校语言教材尤其是英语教材中,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内容非常少。据统计,我国高校英语各版本教材中国,中国文化部分所占比例平均不超过5%。学生在教学中更多感受到的是英语文化气息,却很少接触中国文化精华。此外,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因为感觉母语会对第二外语学习产生不良影响而过度强调英美国家文化习俗,只关注英语语言知识灌输和文化传达,致使文化输出失衡。长此以往,学生的文化理解和表达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3.文化意识淡薄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文化与经济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我国在文化发展进程中,一贯是重视“引进来”、忽视“走出去”。在与西方强势文化交往的过程中,中国本土文化逐渐被同化,中国文化特色不断弱化。要想弘扬和发展中国文化,我们必须以高校为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平衡中西文化输出,加强本土文化教学和研究,重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始终以目的语文化为重点,交际主体方的文化背景基本上处于被忽略的状态,教育系统的文化意识整体都非常淡薄。施教方文化意识淡薄,势必会影响受教方文化平等意识的树立与培养。
1.更新理念,提高认识
语言与文化关联紧密,语言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要提高文化意识,积极借助一些大规模的活动进行文化宣传,利用各种媒介弘扬和传播中国本土文化,以提高国人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提高年轻群体对于民族文化的自信心。针对高校外语教学,教育系统要正视母语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联,树立平等的文化交流意识,尽快出台政策,就高校英语“跨文化教学”作出明确规范,明确中华文化教学相关要求,突出和强调本土文化教育在语言教育中的重要性,要求高校将文化教学纳入教学规划和考试范畴,要求高校语言任课教师正确认识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正迁移作用,为学生接触本民族文化提供更多的机会。高校要尽快制定中国文化教育教学规划,在英语教学中增加更多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内容,使中国文化传承在语言教育中得以体现。高校英语任课教师也要在日常教学中,积极进行中国文化知识渗透,重点培养学生的母语文化知识的英语表达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精心选择教材,优化课程设置
高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具有英语使用能力的人才,为双向交流而服务。单纯的介绍与引进英美文化的外语教学,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英语教学。只有致力于、有利于消除文化差异和文化障碍的英语教学,才能称之为真正的英语教学。要想实现高校英语教学目标,首先,高校要认识到中英文化的共性,精心选择既涵盖中国文化知识又涵盖英语文化知识的专业教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校还可以精编校本教材,在教材中引入更多与中国文化听、说、读、写有关的内容,夯实语言教学的基础。其次,在教材选择结束后,高校教学部门还要认真进行教材分析和中外文化对比,然后制定完善的教学目标,明确教材文化教学任务,以避免英语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再次,高校要优化英语课程设置,增设更多涉及中国文化的英语课程,在多门课程中引进更多介绍中国文化的内容,弘扬母语文化。在课堂教学之外,高校还要充分利用第二课程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文化学习,如高校可以通过各种文化主题活动激发学生文化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在课外实践与学习中领会中外文化的差异,吸收中国文化的精华。
3.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文化素养会直接影响到高校传统文化教学结果。因此,在高校扩招规模不断加大的情况下,高校要完善教师引进和培养制度,在教师招聘中,严格教师学历和素质要求,要求应聘者不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勤于学习的意识。针对高校英语教学队伍,高校还要利用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母语文化渗透意识和文化功底,确保教师在教学中能切实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提供帮助。作为高校语言教学和跨文化传播的主要负责人,高校英语专业任课教师要正确认识自身在学生母语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加强文化修养,拓宽自身知识深度和广度,提高自身对文化的兴趣。如高校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英文广播、报纸等,扩大自身词汇量,开阔眼界,锻炼自身的文化思维能力。同时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利用网络、手机等媒介,加深对中国地域风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进行中国文化渗透打好基础。
4.创新教学方式
在外语教学中导入中国传统文化,是改善大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从授课语言、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入手进行中国文化和知识教学,捕捉英语教学中可以进行中国文化教学的信息,全面诠释中国文化的内涵。具体来说,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中西方文化对比教学模式,揭示中外文化的差异之处,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如在讲述西方文化人物和文化现象时,教师可以适当介绍一些中国文化人物和文化现象,并鼓励学生在课后做好资料搜集工作,加深学生对中外文化的了解。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教学资源整合和研究,利用随机渗透法进行中国文化导入教学,如在讲述外国节日时,教师可以适当倒入一些与中国传统风俗节日有关的内容,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在课外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专题讲座、跨文化实践进行文化教学,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王亚丘.中国大学生本土文化失语现象成因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3,(05):63-64.
[2]周家华.新生代大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的成因和对策[J].鸡西大学学报,2013,(05):47-48.
[3]罗晶.大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症及其对策[J].英语广场,2013,(06):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