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研
(四平市第二实验小学校)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与实施的研究
◆于 研
(四平市第二实验小学校)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巩固学生知识提高教学水平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对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与实施进行研究,旨在优化与改革课堂练习的内容、模式与目标,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助力。
小学数学 课堂练习 设计 实施
课堂练习一直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点,教师通过大量机械的练习巩固学生的认知并提高学生的应试答题能力。但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改革,必须落实与贯彻新课程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练习进行优化改革,需要突出新的教育理念。基于此,本文在此对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与实施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一)大量机械化的练习
从整体上看,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较为冗杂,多数教师给学生安排了大量的练习题,通过机械化的练习达到提高学生应试答题能力的目的。这种模式在传统教学理念下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兴趣,更加不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
以小学数学中加减法的教学为例,在基础教学完成后,多数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大量的计算练习,通过机械化的练习模式巩固学生的认知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这种练习设计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二)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但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中,教师只是让学生不断的练习,通过反复练习与讲解达到目的。这种模式让学生感到无趣,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就是去了继续练习的激情,进而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一)提高练习的针对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与安排的课堂练习首先需要具有足够的针对性,要有目的、有重点的开展练习,提高练习的效力,提高课堂练习的质量。
以三角形面积的教学为例,教师需要明确当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面积推导过程,并明白三角形的底和高决定其面积的大小。因此,在完成相应的教学后,教师以这一重点为主要目标,通过针对性的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两到三道三角形面积推导的练习题,通过变换题目中三角形底和高的数值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认识到影响三角形面积的因素。
(二)教师应该在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中融入分层教学理念
以倒数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要根据日常对学生的观察与了解进行合理的分层,可以按照学生具体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态度等因素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针对于基础较好的A层次学生,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引导小组学生随机挑选某个数字并让其他学生快速的求出倒数,要求学生对倒数有深刻理解。针对基础稍弱一点的B层次学生,教师要求学生思考0和1的倒数,引导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推导,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对倒数的概念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最后,教师给C层次学生布置一些相对基础的练习题,要求C层次学生根据倒数的意义求出分数或整数的倒数。
在分层教学理念的支撑下,教师正视了学生个人的具体情况,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课堂练习。这就符合了学生的个体需求,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练习中获得收获,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三)增加课堂练习的生动趣味性
一方面,教师可以对课堂练习的内容进行优化,在练习内容中融入趣味性的元素。例如,教师可以以简单的数学游戏为载体开展趣味性更强的课堂练习。在平面图形面积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对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分发小棍、绳子等简单的道具,组织学生设计与制作不同的平面图形,并测量图形的边长同时计算图形的面积。此时,教师改变了课堂练习的模式与内容,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进行简单的操作,让学生从中获得乐趣与成就感。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改变课堂练习的评价方式。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并组织学生相互查看与修改,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验证学生的练习结果。这就改变了课堂练习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获得乐趣与提升。
总的来说,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还存在一定弊端,需要教师不断总结与交流,要通过反复研讨提炼出更有效的课堂练习策略,以此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发展。
[1]张婧.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与实施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蔡凤芹.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分析[J].科普童话,2015,(07).
[3]韩小娟.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与优化[J].学周刊,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