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热点 拉近距离
———浅谈时事新闻稿件的选取

2016-02-15 17:02宋毅
中国地市报人 2016年9期
关键词:聂海胜时事新闻假新闻

□宋毅

(襄阳晚报,湖北 襄阳 441021)

放大热点拉近距离
———浅谈时事新闻稿件的选取

□宋毅

(襄阳晚报,湖北襄阳441021)

新兴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以其海量储存及即时性、交互性的传播优势对传统媒体的传播效能产生很强的消解作用。地市报想要在时事新闻上“高人一筹”实属不易,这对时事编辑的能力、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时事新闻编辑第一要务是选稿。每天的时事新闻那么多,什么该选?什么不该选?《襄阳晚报》在编辑时事稿件时,有个明确的编辑思想,那就是“放大热点,拉近距离”。放大热点,就是把热点新闻做足做透,要敢于舍弃一些枝枝叶叶的信息;拉近距离,就是抓住本市民众关心关注的焦点,强调本地化视角和民生服务视角,重点着力,不泛泛而谈。

放大热点,在深度上做文章

在传统媒体为主的时代,受众获取新闻和信息的渠道相对较少,丰富、全面、不漏报曾是对时事报道的要求。

在新媒体时代,面对具有即时发布功能的网络、现场直播的电视和快捷方便的手机,这个标准显然变得苍白无力——时效性不再是纸媒的特色和优势,也不再是时事新闻第一位的追求。因此,纸媒时事新闻应该从动态消息转向深度报道,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关注事件背后的故事,做足深度文章和链接新闻。

目前,新华社通稿是报纸时事新闻的主要来源。《襄阳晚报》的方法是,对于国内新闻主要关注三大版块的内容,一是当前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大新闻;二是与读者密切相关的一些焦点或是能吸引读者强烈关注的突发事件;三是和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性内容。对于国际新闻,一般需要关注重大的国际动态和地区热点,以及有深刻影响的突发性事件,做到对这些事件的背景和来龙去脉心中有数。

《襄阳晚报》在时事新闻编辑上要求“抓大放小”,“大”就是“要害”,即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和读者关注的焦点;“小”即是一般化的、关注度不高的新闻。

在编辑热点稿件时,不仅关注事件进程,更重要的是链接新闻背景及影响,提供详尽的背景资料和相关链接,让读者全方位地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发展、高潮和可能导致的后果,使读者产生深刻的印象。

在编排版面时,也会遇到整体时事新闻较平淡,没有突出热点的时候。这时需要编辑发挥集合传播的优势,整合稿件,把单稿组合成稿群,形成集聚效应,使报道更立体,同时也使编辑思想得以彰显。

编辑可以把具有共同性的新闻稿件归纳到一个版块之内。这种共同性,可以是同一主题、同一内容、同一特征或同一体裁,甚至可以是观点相左的稿件;可以围绕相关新闻,配发图片或图表,增强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可以配发评论,提升报道思想;可以链接与新闻有关的背景性内容,使新闻内容得以延伸。

拉近距离,在贴近上求突破

新闻价值理论认为,新闻报道能否被受众注意和重视,新闻事实与受众是否接近是一个关键因素。所谓接近性,是指新闻事实在地理或心理方面与接受者的关联程度,关联程度越高,读者越关注,新闻价值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在这一价值规律的指导下,时事新闻编辑应努力寻找“远新闻”的贴近点。我们在实践中认为,拉近时事新闻的距离要从两个视角入手,一个是本土化视角,另一个是民生服务视角。

时事新闻版在选稿中融入本土视角,就是要选择一些与本地有一定关联度的稿件。国内外重大新闻的要素中可能存在与本地读者时空上的“最近点”,这个“最近点”为我们提供了本地化操作的空间。

因抗争企业不合理的管理制度,自2010年1月23日至2010年11月5日,富士康发生13起跳楼事件,引起社会各界乃至全球的关注。《襄阳晚报》编辑在编稿时发现,“十三跳”的幸存者之一田玉是襄阳老河口市孟楼镇人。

随后,报社派出记者对田玉进行跟踪采访。田玉虽然保住了生命,却落得下肢瘫痪。本报刊发了一系列报道,报道她在跳楼生还后回到故乡,顽强地自学编鞋创业,用半年时间成功地站在了人生新起点的故事。稿件刊发后,引起读者强烈关注,“田玉拖鞋”也成了一个爱的符号。

《襄阳晚报》的这一系列报道不仅通过离本地读者最近的新闻事件当事人让读者了解了富士康事件,还通过田玉自强自立的事迹,提出我们该如何对待生命的问题——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失去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生的顽强就在于能够忍辱负重,不抛弃不放弃。

襄阳是新兴的航空航天城,为我国的载人航天飞船提供了一系列高科技产品,两次飞上太空的航天员聂海胜还是我们襄阳人。因此,我们格外关注神舟飞船发射的报道。神舟五号发射前夕,得知梯队航天员是聂海胜时,我们拿出了一个整版报道此事,使襄阳人为这片土地诞生了一位航天英雄而感到自豪。

神舟六号发射,是聂海胜首次作为航天员飞上太空。我们刊发16个版的“神六飞天”特刊,通过“聂海胜太空过生日”“张金秀,英雄母亲平常心”“家乡父老是海胜飞天的脊梁”“黄土岗走出航天英雄”等一系列报道,介绍神六飞天的盛况及聂海胜飞天背后的故事。

神十飞天,聂海胜第二次担当飞天航天员。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十发射成功。我们紧急刊发4个版的号外,介绍了神十发射成功的盛况、聂海胜家乡人民欢庆神十飞天以及襄阳十项科技产品为神十护航的报道。通过这些与读者相近的“贴近点”,拉近了神舟飞船与读者的距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重要时事新闻事件中,地方媒体派出记者奔赴现场采写,也是时事新闻本地化操作的重要手法。比如汶川地震、雅安地震、舟曲流石流等突发事件发生时,本报均派出记者随本地的志愿者一起赶赴灾区现场,报道灾情及志愿者帮助灾民展开自救的情况,与新华社稿件形成了良好的互动。

时事新闻选稿时还要有民生视角和服务视角。通过平时的工作实践,我们发现,一些事关民生的政策出台,会引起读者的强烈关注。比如房价、教育、医药等话题老百姓十分关心,这些方面的最新政策、专家观点等百姓自然爱看,即使报道的是其他省市的情况,同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练就慧眼,在求真上下功夫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失去了真实,就不再是新闻,而只是故事。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假新闻,时事编辑怎样才能练就一双去伪存真的火眼金睛呢?我们在实践中认为,防范假新闻要注意以下几点:

信息来源不明的,慎用。假新闻的一个明显标志是信息来源不明确。大多数的假新闻发布之时,信息来源都标注“据网友曝光”“据知情人士透露”等模糊不清的字眼。这些信息的来源有可能只是某个网友的恶作剧,也可能只是一些道听途说的传闻。

新闻五要素不全的,慎用。尤其在不必要的情况下仍然用化名的,很有可能是假新闻。用化名一般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当事人为未成年人;一种是当事人是负面新闻的涉嫌人,还没有最后定论的;第三种是涉及当事人隐私,应当事人要求使用化名的。除此之外,有的新闻稿件通篇没有一个真名的,十有八九是假的。

如果对稿件有疑惑,要用常识去判断,在没有确认真实性的前提下,不要传播可能的假新闻。要认真核实新闻来源,调查新闻来源的可靠性和权威性。一般而言,世界各大通讯社、一些著名的报刊登载的新闻,真实性会相对可靠一些,而对于纯粹的网上消息甚至是一些个人网站的信息,就必须格外小心谨慎。如果搜索新闻内容时,出来的链接只有贴吧等不靠谱来源,那么这个新闻不可信。涉及国外报道的,可以使用新闻中提供的外文姓名等信息,验证其真实性。

猜你喜欢
聂海胜时事新闻假新闻
聂海胜荣获八一勋章
航天英雄聂海胜
聂海胜:三飞太空,57岁再探苍穹
4 smart ways to spot fake news 判断假新闻的4种聪明方法
巧借社会时事新闻 助力儿童美术教育——以课例谈随机教育对儿童情感培养的积极作用
众声喧哗,怎样识别假新闻?
假新闻泛滥,如何趋近真相?
那些读新闻的人生
时事新闻版面编排浅议——以湖北日报时事新闻版为例
有关载人登月的两条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