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正面宣传和负面报道的关系

2016-02-15 17:02吴劲涛
中国地市报人 2016年9期
关键词:批评性宿迁舆论监督

□吴劲涛

(宿迁日报社,江苏 宿迁 223800)

正确处理正面宣传和负面报道的关系

□吴劲涛

(宿迁日报社,江苏宿迁223800)

当前党报在舆论引导方面遇到的一个困境是歌颂式报道太多,批评性报道空间日益狭小,影响了自身公信力。受制于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党报面对一些在地方党委政府、宣传部门看来不合时宜,而网民呼声很高的舆情,或充耳不闻,或被动应付;在突发事件面前反映不够迅速,抢不到第一落点,往往在事件尘埃落定后才敢亮出自己的观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报的权威性,因此党报从业者要正确处理正面宣传和负面报道的关系。

“以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强调要“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宣传思想工作的职责所在、使命所在、价值所在。但是习近平同时强调,“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

当前我国处于转型时期,利益诉求多元,社会矛盾突出,新闻媒体加强针砭时弊、反映群众呼声的舆论监督是社会和市场的共同期待。而党报作为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执政党的机关报,其舆论监督又天然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这就使得舆论监督不仅是党报的核心优势之一,而且是其在新的舆论格局中重夺话语权、重拾影响力的重要利器。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深圳特区报》等为代表的地方党报之所以能够取得不错的发展,是与他们多年来在舆论监督方面的坚持、突破与创新分不开的。

从实践看,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二者并不矛盾。因为矛盾在社会进程中客观存在,它是否会产生负面影响,首先取决于政府怎样去回应,是积极处置和改善,还是对媒体管控封堵却对事件不予作为?二是取决于媒体怎样去报道这件事,是积极引导舆论,还是哗众取宠从负面炒作?在真相难以掩盖的网络时代,政府部门与其被动应付,不如通过舆论监督积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兴利除弊、树立党和政府正面形象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批评报道有利于督促党和政府改进工作,所以批评报道同样是主旋律,开明的政府和官员都应认识到和科学利用舆论监督在推进政治文明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久而久之,我们的报纸就会在人民群众中留下很好的印象,就能紧紧抓住读者,我们的舆论引导力才会得到不断加强。

从党报自身的性质看,新闻监督也是党委赋予党报的“天然”权利。但近年来的现象是,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的新闻事件大多数都不是由党报率先报道而形成热点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权利旁落?主流报纸为什么在新闻监督上硬不起来?这里面有思想认识的问题,也有管理体制上的原因。因为在党报领导现行的任命体制下,再大的报社领导也只是地方党委管辖的下级官员,媒体领导的升迁往往不和媒体经济效益挂钩,更不以读者的喜好为尺度,只要报纸的宣传工作让上级领导满意就可以了。因而,漠视读者需求,唯上级领导眼色是瞻,成为各级官媒领导的普遍工作原则。他们一方面在个人主观上没有加强新闻舆论监督的意愿,在客观上由于上面有党委领导,许多涉及监督报道的稿子,由于上头把着“关”,即使自己想发也不一定能发或者公开见报。

正是由于目前体制上和认识上的问题,党报不能正确处理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的辩证关系,许多党报充斥着空洞无物的“高大上”的正面报道,批评性报道日渐衰弱。受到批评的官员职务越来越小,批评稿件的篇数越来越少,少到听不到声音,更别提通过这个平台促成群众关心的问题得以解决了。长此以往,党报成了领导干部宣传自我的工具,搞形式主义的花架子,使党报在读者中留下了“报喜不报忧”,“假大空”的不好印象,公信力、吸引力、影响力大大降低,自然也就失去了读者的关注。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一种,主流报纸也同样要面对读者,离开了读者,所有的宣传和鼓动都成了空话。试想,一张没有读者的报纸还有存在的必要吗?没有读者的党报成了无的放矢、自说自话,又何谈引导社会舆论呢?

回避社会热点,禁止舆论监督,这种掩耳盗铃的新闻管理办法,在网络没有普及之前,由于媒体高度集中和单一,是有效果的,但是,网络时代群众获得新闻的渠道众多,不是屏蔽一两个官方媒体就能掌控舆论的,长此以往,大家就会更习惯于到社会媒体寻求信息、表达诉求,官媒的公信力、吸引力越来越弱,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越来越分裂。可想而知,如果媒体报喜不报忧,对社会的假丑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对大众来说还有公信力和吸引力可言吗?这必然导致党报与民意越来越脱节,不仅不能引导社会舆论,就连反映社会舆论的价值都快没有了。

各级主管部门必须站在政治的高度,正确理解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的关系,支持党报开展正常的舆论监督,实现党性和群众性的共振,这样才能发挥好主流媒体的喉舌功能,担负起引领社会舆论的职责和使命。(作者为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员)

猜你喜欢
批评性宿迁舆论监督
本期导读
江苏宿迁:为500余名农民工解“薪”事
宿迁姑娘登上珠穆朗玛峰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从发现问题到反思历史——历史学科批评性思维
基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网络语言暴力研究框架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