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青年“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探析

2016-02-15 16:21周小菊
职教通讯 2016年8期
关键词:青年双师型中职

颜 姿,周小菊



中职青年“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探析

颜姿,周小菊

摘要:中职青年教师作为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一股主要力量,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其中,对中职的青年教师进行行之有效的培训,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关键点。“双师型”培训基地承载着青年教师进一步发展中理论知识的获取及实践操作能力提升的任务,据此,从中职青年“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的类别、运转、管理、主要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此探究培训基地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中职;青年“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这说明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己经认识到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1]而“双师型”培训基地在教师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知识拓展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也是推动青年教师在专业领域向更深入、更广阔空间发展的有效手段。

一、中职青年“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类型

中职青年“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的类型根据不同的特性和培训目标需求,可分为校内培训基地和校外培训基地。

(一)校内培训基地

培训基地放置在校内,以本校教师为培训对象,培训基地的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校内培训覆盖范围全面,培训时间灵活。

(二)校外培训基地

培训基地放置在高等教育学校以及企业,该类型的培训基地培训对象不单只是本校的教师,还有来自其它学校和其它地区的教师。培训的时间、内容相对固定,校内培训覆盖面有限,但培训的内容信息量、强度相对较大。

二、中职青年“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的基本保障

(一)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

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如何建设,都离不开职业教育主管部门的顶层设计。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是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推动者和引领者,引导着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2]这就需要相关决策部门要结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情况,尤其是结合“双师型”教师未来发展需求,统筹规划,在“双师型”培训基地的申报、管理、验收、评估等方面制定相关的标准和制度,规范培训基地建设。此外,对“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允许各类型的培训基地在培训人员、培训内容、培训机制、培训形式等方面灵活多变,对参与培训的青年教师施行一定的鼓励政策,对培训效果良好的培训基地实施奖励政策,是培训基地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

(二)政府的资金支持

“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的建设、发展与国家、当地政府对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密切相关。培训基地要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有强有力的经费投入作保障。[3]现在,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项目建设的经费投入,但在“双师型”人才短缺的情况下,对于“双师型”培训基地项目建设专项资金不多,加之中职青年教师的在走向“双师型”教师的道路上还需要进行长时间、多样化、多内容的培训,相比较教龄长的骨干教师以及“双师型”教师更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经费[4],因此,对于青年“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的建设,政府除了投入大量资金外,更要创新模式,多渠道、多手段筹集经费,不断加大对中职青年“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的资金投入力度。

三、中职青年“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的运转与管理

(一)制度先行

良好的制度是培训基地能进行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对于一个运作顺畅、管理规范的培训基地,一套合理的配套制度必不可少。培训基地的制度应该从基地的管理机构、基地的职能、基地的发展规划、基地的师资培养培训计划、教学管理、绩效考核以及经费安排等方面着手制定。[5]需要强调的是,由于中职青年教师队伍构成的特殊性,还应加强针对这一团体而进行建设的“双师型”培训基地中的指导教师的准入、资格认定等方面相关制度的制定,以确保“双师型”教师培训的承接性。

(二)把控好培训内容

中职青年教师有着求知欲更强、知识更新速度更快、信息汲取量更大的特点,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更多的是遵循“新”的原则,即在培训内容上要求“新”,培训方法上要求“新”。但受青年教师在知识储备量、实践操作技能等方面的限制,在他们的身上会出现专业知识不够、实践操作能力不强的问题,在培训内容选择上应把“新”与实用结合起来。同时,在设定培训内容之前,应对培训主体进行调研,把握培训主体的诉求,了解培训主体知识技能方面的缺陷,针对青年教师的这一群体的特点,有的放矢地选择培训内容,把控好培训内容范围、传授方式、容量等。

(三)加强监管

“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作为中职青年教师知识能力提升的重要机构,应接受来自多方的监督,上级主管部门也应加强监管。[6]部分培训基地,存在有开始建设时热火朝天、激情满满,基地建成后疏于监管、后期建设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以至于培训基地徒剩其名,发挥不了作用。对于培训基地的监督,应发挥来自社会、培训人员、政府等多方的力量,同时,监察系统应贯穿整个“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过程,通过不断的检查、反馈,监督政策的落实和执行,保证培训基地建设的持续性,保障培训基地的正常运转。

(四)紧抓效果评估

要建设好中职青年“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还应有完善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评估体系。从培训基地的申报资质、建设中期检查、建设成效以及培训效果都应建立严谨的评估体系。对建成后的培训基地应进行效果评估,从培训完成情况、培训学员对培训内容的实际运用情况、培训学员的反馈等方面进行培训后续的跟踪评估,对效果评估良好的培训基地颁发证书,优先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对效果评估较差的基地进行整改,培训基地必须在整改后再次申请评估认证方能重新进行培训,同时,实行培训基地开办年限审核制度,设定培训基地资质有效年限,对到期的培训基地要对其进行复评,加强对培训基地的后续管理。对培训效果不明显的培训基地,采取限定其可培训的名额以及下拨经费的措施,通过效果评估来有效进行培训基地建设。

四、中职青年“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的主要方式

(一)形成学校、企业、地方“三位一体”的基地合作方式

1.地方政府搭建平台,加强培训基地建设中的校企合作。在中职青年“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中,单单依靠本校、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授课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内的学者、教授在理论水平、专业知识上优势是无可厚非,但在实践操作上的短板使得“双师型”培训的“双”得不到平衡发展,而企业内部的高级技术人员在授课、理论知识方面的局限,也限制了他们在培训学员方面的效果。这就要求在培训基地的建设中,同时引入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力量,但由于校企双方在培养人才诉求、培训方式方法上的不同,造成企业进驻培训基地热情不高,学校与企业沟通不畅,培训步调不一致的情况出现。地方政府的加入,不但有利于平衡和协调校企双方的关系,还可以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调整培训基地的培训方向和培训内容。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出台政策,如对加入培训基地的企业在税收减免、财政支持、资金补贴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有实力的企业加入到培训基地中来,同时,也可以加大对提供培训支持的学校授奖以及资金的支持;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利用资源优势,建立协调机构,合理规划培训基地的建设,整合学校与企业的资源,设计适合当地产业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培训形式和内容,对培训效果进行监控。只有形成三方的合力,“双师型”培训基地的建设才能走得健康稳固。

2.企业转变观念,积极加入培训基地建设中。企业的建设目的是利益最大化,对于培训基地的参与,在很多企业看来依旧还是费事费时且不能直接创造价值的事情,企业参与培训基地建设的热情不高。其实,从长远看来,企业加入培训基地的建设,可以在培训中吸取青年教师活跃创新的思维以及较强的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在企业技术攻关、科技创新能力方面进一步加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因此,企业必须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到“双师型”教师培训,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实现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岗位技术技能的“零距离”,真正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青年教师都是短期的到企业进行培训,因此,企业在设置培训学习以及实践时,应充分考虑到教师的特殊性,在工作纪律、操作规范、工作内容与企业员工一视同仁的情况下,应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实现培训效果的最大化。

3.学校完善制度,落实青年教师到基地培训。青年教师到“双师型”培训基地进行培训,不仅有利于其掌握最新的职业教育动态和企业需求,也有利于他们补充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教学教研能力和专业知识技能。但青年教师往往因为授课量大、课程紧、工作任务重等原因,培训覆盖率不够大,培训几率不够高。这就要求学校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把输送青年教师到基地培训作为一项不可或缺的项目长期开展下去。同时,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把青年教师的培训落到实处。学校可以建立青年教师到“双师型”培训基地进行定期培训的制度,把参加“双师型”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范畴,作为青年教师职称评审、职务晋升、评优评先、专业带头人选拔、教学骨干推荐的重要参考条件。此外,通过调研,制定青年教师在培训基地培训过程中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培训教师的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和奖励制度,对整个培训阶段的青年教师的培训表现、培训任务完成情况、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等关键指标进行跟踪记录。为了保障青年教师培训计划的落实,学校还应该成立领导小组,监督落实情况。根据学校和培训基地的实际情况,设立多种形式的培训,把长期和短期培训、课余与假期培训等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培训过程。

(二)实行定制化培训

由于每个地方、每个学校人才结构、人员构成、专业建设缺口不同,需要的培训需求不同,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可以实行定制化培训,即校内外实训基地可以结合学校、参培的青年教师的需求,分门类、分专业的在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实践能力、操作技能等方面设计好专门的培训内容、培训手段,提高培训的效能,使培训基地的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建立专业学习共同体

中职青年教师在专业知识、技能方面的薄弱以及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迷茫,致使他们在向“双师型”教师转变的过程中遇到不少的问题,培训基地可以为参培人员搭建一个共同学习的平台,进行资源的共享,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建立专业学习共同体。在培训的过程中,尊重青年教师的作为主体,通过采取共同学习、协同探究、合作建构的手段,营造一个良好的培训学习氛围。同时,培训基地在建立这个共同体后,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运用微信、QQ群等手段,把培训学习的内容延伸至培训结束后,加强培训效果的延展性。

参考文献:

[1]王姬.德国职业学校师资培养培训模式与特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1)∶30.

[2]贺文瑾,石伟平.我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5(10)∶73-75.

[3]蓝欣.对适合我国国情职业院校教师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7)∶74-76.

[4]李梦卿,杨妍旻.“双师型”视域下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的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3(19)∶55.

[5]金盛.涨落中的协同: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育模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6]宋萑.校本教师发展与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构[J].集美大学学报,2007(1)∶37-42.

[责任编辑秦涛]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中高职衔接发展中的中职青年‘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作者简介:颜姿,女,桂东卫生学校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师资队伍建设、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周小菊,女,梧州市卫生学校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师资队伍建设、护理教学与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08-0069-03

猜你喜欢
青年双师型中职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