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兰花
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研究综述
吴兰花
摘要:创业机会识别是创业的基础和出发点,是创业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在梳理国内外有关创业机会识别的概念、创业机会识别的过程、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因素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未来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研究方向应该是创业机会识别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而且,鉴于创业机会识别自身的复杂性,研究者要拓宽思路,借助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展开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个人因素;社会网络;环境因素;作用机制
创业对社会繁荣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意义非凡。创业不仅能促进经济增长、增强国家创新能力,还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更能缩小地区间的贫富差距,解决就业等实际问题。机会的识别、评估和开发三部分是成功创业的三部曲。[1]创业机会识别是创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当前创业研究的重点。Shaver认为,创业机会发现就是个体对市场上存在的商业信息进行有意识的系统搜集、处理并识别的过程,更多地体现的是个体卓越的信息处理能力。[2]目前,大学生的就业需求不能得到满足,通过创业途径,不仅能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且能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推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在各种创业队伍中,大学生创业群体备受关注。创业机会识别被认为是创业行为产生的核心及必要条件,它往往决定了创业行为的成败。因此,许多学者展开了对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的研究。本文梳理了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思考。
Baron et al提出,创业机会识别是人们在面对多样化外部环境的刺激时对商业机会是否存在的一种知觉。[3]岳甚先明确指出,创业机会识别是创业者感知、发现并开创新事业、创建新企业的过程或活动。[4]虽然,学者们对于创业机会识别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学者们基本都持一个观点,即创业机会识别对于创业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业机会识别是从未发现创业机会到发现创业机会中间的这个过程。
创业机会识别是包含着经济和认知的复杂过程。机会识别是一个阶段性模型,包括机会发现阶段和机会形成阶段。机会发现阶段包括准备、孵化和洞察;形成阶段包括机会的评估和深加工。[5]林嵩把创业机会识别分为两个阶段:机会开发和机会搜索。这两个阶段在时间上存在着先后顺序,而在内部逻辑上存在着紧密的联系。[6]纵观学者们的研究,他们都将创业机会识别的过程总结为机会的感知、发现、评价和开发这样一个过程,是一个不断调整、适应的过程。
目前,对于创业机会识别的测量,学者们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大家都是按照自己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测量方法是从机会识别的途径、能力和内容三方面进行研究。Hills Lumpknin and singh认为,机会来源于三方面:自发识别机会、网络获得机会、非正式获得机会。[7]但此研究的结果的信度和效度不理想。Ogzne研究并发现了机会识别的二维度构思:机会识别的知觉能力与机会识别的警觉性。[8]还有学者以企业过去三年机会识别的数量及识别的成功率来测量机会识别。Timmons和Spinelli总结出创业机会评价框架包含8大类53项指标,这8大类包括行业与市场、经济性、投资回报能力、团队合作、竞争、有无缺陷、战略性差异和创业者个人特质,该评价框架指标也是被参考和引用最多的一个测量指标。[9]苗青结合Timmons机会评价框架,开发出创业机会识别的二阶六因素的量表,创业机会识别分为盈利性和可行性两个维度,其中,机会的盈利性包括新颖性、潜在性和持续性三个因素,机会的可行性包括实践性、独立性和可取性三个因素。[10]学者们对创业机会识别测量的研究不断深入和完善,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测量工具,他们都是立足于各自的专业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去构思测量,而且,大都注重创业机会识别的途径和能力的研究,对于识别的内容和机会识别的效果研究较少,究其原因,在于创业者进行创业的领域各异,学者们研究的方向和角度差异很大。
(一)个人因素
1.人格特质。创业学研究的一个经典问题是创业家具有什么样的特性”,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捕捉到创业机会。研究发现,大学生创业者一般都具有独特的人格特质,这使他们在创业的过程中较容易识别创业机会。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应具备意志坚强、成就动机较高和胆识过人等特质。意志坚强能够使创业者在面对失败和挫折的时候坚定目标,不被失败吓倒,不因身处逆境而动摇和退缩。高成就动机的人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进取心,乐意选择有难度、有挑战性的目标,并善于寻求那种能使其才华得以充分发挥的工作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胆识过人能够帮助创业者在市场竞争中不畏艰险,以智谋和勇敢取胜。Sarasvathy等也发现,在多数人倾向于只是看到存在风险的环境中,成功创业者却会将该风险看成是创业的机会。此外,有研究者发现机会性人格、变革性人格、坚韧性人格有利于识别创业机会。
2.知识结构。创业机会识别的过程是创业主体在现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联想性思维活动的结果。具体到大学生,完善的知识结构意味着“基础知识宽厚扎实、专业知识掌握灵活、横向知识丰富广博、工具知识准确熟练、方法知识科学高效”。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不能仅限于大学生掌握的本专业的知识,还包括创业相关理论,以及营销、财务、法律、税收等方面的知识,这些对识别创业机会和创业成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据叶国爱等对我国中部地区高校的一项调查显示,94.6%的创业学生所从事的行业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大学生创业的范围局限在服务咨询、饮食行业、娱乐业等服务性行业。[11]这也说明,我国的创业教育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缺失,学生不能将本专业和创业行为结合起来。
3.创业经验。创业经验是创业者在先前的创业过程中依赖于情境并通过具体案例方式获得的感性和理性的观念、知识和技能等。它主要包括创业得来的创业经验和打工过程中积累的行业工作经验等,每个人因为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会具有不同的创业经验,也导致不同个体面对同一环境时会看到不同的创业机会。创业经验给大学生带来创业课程体系中无法学到“隐性知识”,可以帮助他们规避创业过程中的陷阱,为创业者大胆创业提供自信。相较于没有创业经验的创业者而言,拥有创业经验的大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市场分析知识、人脉关系拓展、风险感知等能力。这使得他们在面对同样的机会信息时,能迅速把握创业机会中的关键点,并形成正确的决策。
4.认知能力。近年来,许多学者从个体认知特征的角度去分析创业者的创业行为特点。创业机会识别实质上是一种较为特殊的信息认知和加工过程,认知过程的结果如何,与创业者个体的认知特征密切相关。不少研究认为,那些最终取得成功的创业者,其认知风格呈现出典型的创新型特征。通过分析大学生创业者发现,那些成功人士比其他人更加容易发现市场机遇,对有效信息的接收能力较强,这与他们强烈的认知能力有关。大学生创业者对市场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认知力,对市场的变幻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他们善于从经济形势的微观变化和对政府创业政策的深入了解中发现并识别好的创业机会。
(二)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是个体创业机会识别的主要来源。社会网络能带来承载创业机会的价值信息,个人社会网络的深度和广度影响着机会识别。陈海涛等提出,社会网络作为创业机会传递的主要途径,发挥着沟通创业者与创业机会的桥梁作用,并且,其强度直接影响创业机会识别的效率。[12]社会网络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一个跨学科、跨行业甚至是跨文化的信息交流平台,促进“知识转移”,进而使其拥有获取相关信息和建议的通道。社会网络可以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坚定的情感支持。大学生社会网络中的强关系(如亲属关系、同学关系)可以为创业者带来坚定的情感支持,情感支持有时会在左右创业机会识别中发挥特殊的作用。个人的社会网络规模越大,社会资本就越丰富,摄取资源的能力越强,就越有助于大学生创业者整合资源、抓住创业机会,投身创业实践。[13]
(三)环境因素
影响创业机会识别的环境因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变革、经济走势、社会习俗、文化法律等多项内容。史蒂文森和冈珀特认为,技术、市场、社会价值和政府的政策法规等四种环境会对机会识别产生影响。我国学者唐靖、张帏和高建在研究中,根据创业者做决策时的环境特点,将环境划分为风险性环境、不确定性环境和模糊环境三种类型,并指出,在不同环境特征下,机会的来源不同,因而,机会的识别方式也存在差异。[14]张建琦、赵兴庐等发现,政治关系可有效地提升企业高管对市场环境中新机会的识别,且该影响在管制政策不确定的情境中得到进一步加强。[15]
创业机会识别是创业研究的一个核心领域,深入研究创业机会识别的过程、测量、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意义重大。国内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成果,但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研究模型。现有的关于创业机会识别理论主要来源于国外学者,需要加强在中国背景下的创业机会识别纵深研究。此外,创业机会识别的个体影响因素研究相对成熟,关于环境、机会等因素研究较少。同时,还缺乏对这些因素的交互作用的研究。因此,未来研究方向应该是创业机会识别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而不仅仅是哪些因素起了作用。由于创业研究是个综合的研究领域,创业机会识别自身的复杂性,研究者需要进一步拓宽思路,借助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展开研究。
参考文献:
[1]Ardichvili A,Cardozo R,Ray S.A theory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3(18):105-123.
[2]Shaver,Kelly C L Scott,Linda R. Person,Process,Choice:the Psychology of New Venture Creation Kelly G Shaver[J]. Entrepreneurship:Theory&Practice,1991(2):23-45.
[3]BaronJA,et al.A randomized trial of aspirin to prvent colorectal adenomas[J].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03(10):891-899.
[4]岳甚先.创业机会识别影响因素多维分析框架的构建[J].当代经济,2011(23):153-155.
[5]Garvin D.Building a Learning Organiz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3(7-8):78-91.
[6]林嵩.创业机会识别的过程解构与机制探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3):306-308.
[7]Hills G E,et al.Opportunity recognition:Perceptions and behaviors of entrepreneurs[J].Frontiers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1997(17):168-182.
[8]Ozgen E.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recognition:Information flow,social and cognitivePerspectives[D]. Troy: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et,2003.
[9]Timmons J A.New Venture Creation(5th Edition)[M].New York:Irwin Mc Graw Hill,1999.
[10]苗青.基于规则聚焦的公司创业机会识别与决策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6.
[11]叶国爱,徐紫云,徐朝亮.高校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基于中部地区某高校的调研分析[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08(2):147-150.
[12]陈海涛,蔡莉,杨如冰.创业机会识别影响因素作用机理模型的构建[J].中国青年科技,2007(1):4-11.
[13]王飞,姚冠新.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能力提升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8):57-60.
[14]唐靖,张帏,高建.不同创业环境下的机会认知和创业决策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2):328-333.
[15]张建琦,赵兴庐,安雯雯.政治关系、制度环境与创业机会识别[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24-131.
[责任编辑金莲顺]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高职生前瞻性人格、乐观智力和创业机会识别的关系”(项目编号:Y201432104)
作者简介:吴兰花,女,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10-007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