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丽
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动脉内瘘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平丽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动脉内瘘实施血液透析的128例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64例患者实施常规的对症治疗,观察组的64例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每天口服10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预防血栓出现的临床效果。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经过12个月的随访观察,有14例患者经过超声检查证实为内瘘血栓出现,占21.9%;对照组患者中有31例出现血管震颤及杂音等情况,占48.4%;观察组患者内瘘血栓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动脉内瘘血栓出现的疗效确切。
阿司匹林肠溶片;血液透析;动脉内瘘;临床研究
带涤纶套长时间留置中心静脉导管(TCC)现今主要用于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或者等待瘘管成熟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据美国慢性肾脏病以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出,纤维鞘和血栓是引起TCC功能不良的主要并发症,导管应用超过2周,约98%的导管失去功能,主要是因纤维鞘和血栓出现[1]。出现栓塞后应用尿激酶溶栓虽然能够疏通的几率很高,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增
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因而对导管血栓栓塞进行预防至关重要,拜阿司匹林属于临床常用的抗凝剂,通过大量实验证明能够有效预防TCC的纤维鞘和血栓出现,增加导管的应用时间[2-3]。我院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运用动脉内瘘实施血液透析的128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基本资料
我院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运用动脉内瘘实施血液透析的128例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64例患者中,36例为男性,28例为女性;年龄51~64岁,平均为(62.4±2.4)岁。观察组的64例患者中,32例为男性,32例为女性;年龄50~65岁,平均为(63.1±2.1)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对比分析(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对症支持治疗,控制患者的血压在130~160/80~100 mm Hg,每周实施3次血液透析,每次坚持4 h,所选患者均应用统一透析器及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管路进行治疗,抗凝应用普通肝素常规剂量。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每天口服100 mg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连续治疗12个月,在治疗过程中所选患者均不服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
1.3 统计学方法
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 15.0系统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经过12个月的随访观察,有14例患者经过超声检查证实为内瘘血栓出现,占21.9%;对照组患者中有31例出现血管震颤及杂音等情况,占48.4%。观察组患者内瘘血栓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血液净化操作的逐渐完善和发展,尿毒症患者的寿命逐渐延长,透析时间逐渐延长,因此对于居住环境卫生条件不佳,学历相对较低等情况影响,我国腹膜透析的操作应用比例不高[4]。此外,受到肾源的限制,大多数患者无法实施肾移植手术,现今我国对尿毒症患者主要应用血液透析来维持和保证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来说血液通路成为医生以及患者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由于颈内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等短期通路容易引起血栓及感染现象,因此无法长时间应用,而采取永久性置管长时间可能引起血栓,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样造成威胁。人造血管的费用相对较高,引起并发症也较多,因而不能广泛的应用于临床[5-6]。因而,采用动静脉内口方法便于穿刺,降低感染及出血几率等,已经成为血液透析患者选择的最佳通路。
但是受到炎症、高血压以及多次穿刺等于因素的影响,患者血管内膜受损,引起自体内瘘应用过程中反复血栓出现,严重时甚至导致内瘘比色,常常关闭患者的生命通道,导致生命处于危险之中,怎样延长患者的导管应用寿命,降低血栓出现,预防内瘘比色,是现今研究的主要课题。在形成内瘘血栓过程中,血小板活化具有重要的作用[7-8]。
本文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经过12个月的随访观察,有14例患者经过超声检查证实为内瘘血栓出现,占21.9%;对照组患者中有31例出现血管震颤及杂音等情况,占48.4%;观察组患者出现内瘘血栓的几率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患者应用拜阿司匹林预防动脉内瘘血栓出现的疗效确切。
[1] 施占琴,王霄一,朱鸣,等.小发明:血液透析长期导管保护袋[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2,13(2):175.
[2] 龙春姣,李远明,孙永超,等.透析间期抗凝对血液透析长期留置管生存寿命的影响[J]. 中国血液净化,2011,10(10):535-537.
[3] 李胜军,盛红专. 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抗凝剂量的相关性研究[J]. 天津医药,2010,38(8):670-673.
[4] 杨文琴. 评估拜阿司匹林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肿瘤患者相关性血栓的预防作用[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z1):424-425.
[5] 林金秤,杨小丽,汤显湖. 阿司匹林预防糖尿病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的疗效[J].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3):497-498.
[6] 张桂艳,孙璇玉. 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6):86-87.
[7] 陈揭剑. 氯吡格雷预防糖尿病肾病透析中动静脉内瘘栓塞效果观察[J]. 人民军医,2012(10):952-953.
[8] 曹繁华,付明洁. 尿激酶联合利多卡因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43例[J]. 中国医学创新,2012,9(29):47-48.
Clinical Study of Aspirin in Preventing Thrombosis of Arterial Fistula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PING Li Dialysis Section, Tiedong Hospital of Longtan District of Jilin City, Jilin Jilin 132000,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spirin in the prevention of thrombosis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arteriovenous fistula. Methods128 cases of hemodialysis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4 to April 2015 were chosen, which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ventional symptomatic treatment of 64 cases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64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every day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treatment 100 mg oral aspirin anti coagulation therap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reventing thrombosi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ppeared. Results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12 months follow-up,14 patients after ultrasound examination confirmed the fistula thrombosis accounted for 21.9%, 31 cases of vascular tremor control and noise etc., were accounted for 48.4%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incidence of fistula thrombosi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aspirin on the prevention of arterial thrombosis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Aspirin, Hemodialysis, Arterial fistula, Clinical study
R692
A
1674-9308(2016)33-0155-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6.33.089
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铁东医院透析科,吉林 吉林 1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