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娟
(泉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从“安吉自主游戏”看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沈娟
(泉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主体性是幼儿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目标。幼儿主体性的内涵包括自主性、独立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安吉自主游戏”中,我们看到安吉的教师尊重幼儿,为幼儿营造信任的心理环境,并提供各种活动条件和机会,真正使幼儿的主体性得到发展。幼儿是主体性发展的内因,但也需要教师作为外因的引导和支持。
安吉游戏;幼儿;主体性;教师
人生来就有主体性。相关研究表明,新生儿有明显的“知觉偏好”,他们已经表现出对外界事物的选择性,包括婴儿早期出现的社会性微笑、主动应对他人的反应以及“婴语”等社会性情绪和表情,他们的这些经验从何而来?这个经验不是别的,追根溯源,就是包含自主性、合作性与创造性[1]。这些在人类生命早期出现的经验根植于新生一代的遗传素质之中,只要遇到相应的外部条件,就外化为个体具体行为活动。美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把人生分为八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是自主与羞怯和疑虑(2-4岁),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儿童的自主感,第三阶段是主动与内疚(3-6岁),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主动性,如果这些阶段没有实现主要发展任务,个体就会出现发展的“危机”,将会影响后来各时期健康人格的发展。埃里克森的研究结论告诉我们,2-6岁是发展儿童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时期。20世纪80年代开始,教育界对主体性发展理论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主体性发展成为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近二十年来,“幼儿主动学习”的教育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也是学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方面,关注幼儿主动学习也就是关注幼儿主体性的发展。然而,今天继续这样的话题,主要是在幼儿园中,我们发现幼儿的主体性被压抑、被约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所谓“幼儿的主体性”就是儿童能根据自己的内在需求,自己决定做什么和怎么做。具体在活动过程中体现为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幼儿是独立、自主的人,他们能自己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依赖他人;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具体表现为能积极主动参与活动;三是具有探究、创造性的个体,它表明幼儿在各种活动中具有探索未知、追求新的活动方式和活动成果的内在需求和志向,具有无限可能的创造潜力。[2]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这些指导幼儿园工作的文件都非常关注儿童主体性的发展。特别是《指南》的说明中提出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对这些学习品质的分析体现的正是独立、自主、主动、积极、喜欢探究以及具有创造精神。《指南》指出:“忽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3]素质教育不仅要求幼儿在体、智、德、美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更是鼓励幼儿独立、自主、创新,富于个性地发展。
安吉是浙江省的一个县城,这里山青水绿,景色秀丽,而在学前教育界,安吉以游戏闻名。安吉的幼儿园依据自己的地理环境,因地制宜地开创了各种室外游戏活动区,如玩沙池、冒险岛、小树林……并且提供了各种低结构的游戏材料、丰富多样的活动场所供孩子们每天自主游戏。
镜头一:小班户外自选游戏区
小班的游戏活动区选在小树林里,老师把孩子们带到游戏区,孩子们自己从玩具材料区选择玩具。花花拿到一根长条木棍来到小木屋前,站在木屋旁边的木桩上用木棍敲打屋顶,边敲边说:“我在修房子”,她敲的时候另外一个女孩也加入进来,两个人一块敲,敲了一会,花花又去找来木块试图放在屋顶上,可是屋顶上有空隙,木块都掉了下去,她又开始敲打并扭动身体说:“我的音乐真好听”,木屋旁边还有两个孩子正在玩娃娃家的游戏。
镜头二:中班户外建构游戏区
我看到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或独自一人或三三两两开始搬取材料,并找到一块空地放下材料开始搭建,有的搬几块搭几块,有的先搬运一些再搭建,场地上顿时热闹起来。幼儿A在离材料较远的地方独自搭建,我的到来并没有引起他的注意,还是自顾自地搭建,很快他就搭建起一个尖顶的房子,他不断搬取材料,房子的规模慢慢变大,他在房子前看一下,又去取几块材料放上去,刚好放满空的地方,幼儿B走过来在他刚才放材料的地方放一块木块,幼儿A把它拿开。幼儿C拉着小车,车上放着一些木块,走到别人搭建的地方就扔几块下去并说:“快递到了”,材料送完后又返回去继续搬。幼儿A继续搭建,幼儿B拿来两块长木条,自己当棍耍,幼儿A看到后要来一块,在自己搭好的房子后面躲起来,把长木条端在手上,口里发出打枪的声音,两个孩子笑着跑着玩起枪战的游戏,这样的场景持续一段时间。
分析:这只是安吉游戏的其中两个场景,这样的游戏每天都在进行着,在这些游戏活动场景中,我们看到无论是小班还是中班的孩子都能自主选择游戏活动材料,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和谁玩,有很强的计划性和执行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介入和干预,孩子们都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具体的情境自然而然推动和发展着游戏进程。他们在游戏中积极主动地和同伴交往,表现出一定的社交技能。他们情绪快乐,身体和精神都是自由和愉悦的。在自由的氛围中孩子们的思维积极活跃,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从安吉游戏中我们看到了独立、自主、有创造性的个体,这正是主体性的体现。
(一)转变观念,尊重幼儿
理念对幼儿教育有重大影响。教育的理念不同,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态度、理解就会不同,指导方法和教育方式以及带来的后果就会截然不同。[3]转变观念是保证幼儿主体性发展的前提。安吉游戏是一种自主游戏,强调幼儿在游戏中自主、自发和自由,幼儿可自主选择活动空间、材料和玩伴,自主发展游戏情节,在上面的案例中我们看到安吉的孩子在游戏活动中的专注、认真、丰富的想象力、合作和创新,这些方面的发展正是孩子以后学习中需要的宝贵的学习品质,它比学了多少知识更重要。正如
《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目前,很多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注重幼儿认知需要的发展,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为了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不敢给幼儿更多的自由,教师过多地干预和介入使幼儿的游戏活动成为了教师“导演”的活动,幼儿像“木偶”任由教师摆布。孩子们对教师安排的游戏没有兴趣,教师一脸茫然,为什么准备了丰富逼真的材料,孩子们却不愿意玩,因为在活动中孩子是被动地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所以,应该从转变观念入手,充分给孩子游戏的自由。安吉幼儿园的教师也是经过几年时间的探索,教育观念才得以转变,我们才看到了今天的安吉游戏,看到了独立自主有主体性的幼儿。安吉教育的理念是“放手是一种尊重”,这里的教育中时时处处体现了尊重幼儿的理念,即承认幼儿和成人有一样的权利,具有和成人平等的地位。所以我们不应拿成人的眼光要求孩子以及评价孩子,而应该尊重幼儿的选择和决定,即便是不成熟的想法,这正体现了这一年龄阶段幼儿的特征,所以,尊重幼儿,做到不轻易介入幼儿的游戏。教师要承认幼儿是发展的主体,承认幼儿的个体差异,从关注活动“结果”转变为更加关注幼儿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关注幼儿在各种活动中主体性的表现。
(二)提供发展的条件和机会
主体的活动需要教师提供适宜活动的环境[4]。安吉自主游戏为幼儿提供宽敞的游戏场地、充足的游戏时间以及多样的游戏材料,通过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材料和宽松的活动氛围,每个幼儿都有参与各种活动的可能。参与是实现幼儿主体性发展的基本途径[5],主体性的发展靠主体参与活动得以实现,参与的机会越多,主体得到锻炼的机会就越多,参与质量越高,主体性发展越好。教师应为幼儿提供自主活动的时间和自选游戏的环境条件,它是幼儿主体性得以发挥的物质保障。
(三)营造信任的心理环境
安吉的教师充分“信任幼儿”。以前安吉的教师一次次地去打扰孩子的游戏,想主宰孩子的活动,是因为缺乏对孩子的信任,不相信孩子的能力。现在安吉的教师相信幼儿,放手让幼儿大胆尝试,不去干预幼儿的自发学习过程和探索,不去打扰和破坏孩子的游戏,反而发现孩子们的能力超出了他们的预测,孩子之间告状和冲突行为减少了,在没有教师的介入下幼儿也能独立解决遇到的问题。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人的思维更加灵敏,做事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信任的心理环境下,幼儿感受到轻松和安全,他们表现得更加自信和自如;反之,处处的干涉和控制容易使幼儿变得胆小、谨慎和消极。幼儿年龄小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暗示,良好心理环境的营造就显得格外重要,这种氛围的营造,需要教师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和幼儿互动的言语上要多一些包容和理解,耐心等待和倾听,用信任的眼光注视孩子,用赏识的语气夸奖孩子。少一些干涉,少一些粗暴的言语和动作,让幼儿大胆去尝试,相信他们具有无限的潜力,能成为活动的主人。信任的心理环境是幼儿主体性得以实现的关键。
(四)多样的活动组织形式
“人的主体性在活动中生成和发展,不管是整个人类的主体性,还是个人的主体性,都不是主观生成的,不是主观精神的固有属性。从根本上说,人的主体性是活动生成,活动赋予,并在活动中发展。”[6]幼儿主体性的发展离不开各种形式的活动,由于当前的集体教学活动不能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因此,只有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特别是自主游戏活动去实现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安吉自主游戏活动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不断进行自我建构,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体。小组活动和区域活动,室内和室外活动相结合,这些不同的组织形式可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同时主体性的培养不应只局限在游戏活动中,生活、劳动和学习活动,都是发展幼儿主体性的主要途径,在各种活动中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自主开展活动、自由发表意见,进行积极的探索和交往,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已提出很多年,但在实践中很多人往往把握不好尺度,教师成为了幼儿活动的“导演”,控制着活动,常常是“主导”错位,以“主”代“导”,“主导”凌驾于“主体”之上,主
宰一切,幼儿“主体”的地位难有保障。
(一)幼儿是主体性发展的内因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幼儿是发展的内因,只有充分发挥和调动幼儿的内在动力,外因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一些教师认为由于幼儿年龄小,在各方面发展上都表现不成熟,幼儿的发展离不开成人,所以对他们主体性发展的权利和要求可以不加考虑,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和过多地干涉活动,导致孩子在学习和游戏活动中积极性不高,结果是事倍功半。
(二)教师是幼儿主体性发展的外因
幼儿主体性的发展需要教师提供物质保障和心理支持。作为幼儿教师要明确,学前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的主导性主要体现在各种活动的组织过程中,由于幼儿年龄小,所以活动的组织开展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协助,而在学习、游戏、生活的过程中教师是替代不了幼儿的,幼儿的主体地位表达了幼儿才是发展的主人,教师要重在突出“导”,即引导、启发,如当教师面对幼儿的提问时,不要马上告诉幼儿答案,而应该引导幼儿自主思考“你是怎么想的呀?”引导幼儿自己思考、自己做事,面对困难自己解决。我们发现,教师过分的包办以及控制,会使幼儿在今后的活动与学习过程中越来越不爱动脑筋、处处依赖成人,老师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从来不去质疑与反驳。这种状态,不仅对孩子幼儿阶段的学习和认知发展有影响,而且会影响到他们长大后对待学习和生活的态度。
当然,给孩子更多学习、生活和游戏的自由和自主权,并不是放任幼儿,让他们为所欲为,教师作为“主导者”要引导幼儿建立必要的规则,让幼儿自觉自愿地遵守规则。
对幼儿主体性发展的重视,也是人们的儿童观发展变化的过程,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被认为是“小大人”、“白板”、“花草树木”、“有罪的”等。现代社会人们对儿童的看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儿童有了各种各样的权利,我们关注儿童,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认知方式和主观能动性,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对儿童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更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目标。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就是“要让幼儿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地发展”。从小培养幼儿的主体性,使他们具有独立、自主、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人格,为今后成为一个合格、优秀的社会人奠定基础。
[1]左其沛.主体性的生成与早期教育模式[J].中国教育学刊, 2000,(1):57.
[2]陶能祥.幼儿主体性及其发展[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111-112.
[3]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4]霍力岩.论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01,(1):15.
[5]赵丽敏.幼教活动主体与幼儿主体性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02,(2):22.
[6]和学新.主体性的生成机制与教学设计[J].教育研究,1997,(11):35.
(责任编辑:徐国红)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Subjectivity Based on“Anji Game”
SHEN Juan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Fujian362000,China)
The subjectivity is the core of childhood development and the priority of modern education.Children’s subjectivity refers to autonomy,independence and creativity.In Anji game,Children subjectivity is fully developed as the teachers respect students,create confident 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offer lots of chances.A child is the cause of their own development,at the same time,also needs external guidance and support from teachers.
Anji game;children;subjectivity;teacher
G612
C
1009-3583(2016)-0138-04
2015-12-21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幼儿园游戏教学与问题诊断研究”(BHA140082)
沈 娟,女,甘肃玉门人,泉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学前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幼儿园课程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