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邢苏红
从“谈文色变”到“越俎代庖”
江苏邢苏红
【摘要】写作能力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体现。然而小学生由于视野狭窄、积累不足,作文常常是胡编乱造、照抄照套,缺乏新鲜感,甚至部分学生“谈文色变”,无话可说。这就需要教师能够认真解读“新课标”对作文的要求,善于点拨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摆脱 “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写作困境,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关键词】小学生 作文教学 语文素养
无数事实证明: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如果说其他学科是知识的宝库,那么语文就是开启这些宝库的钥匙。作文能力综合了语文学科的各项能力。它不仅是学生语文素质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全面发展素质的重要基础能力。小学生写作是作文的基础阶段,在这一起始阶段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对学生以后作文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有计划地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新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留心观察周围人和事的习惯,不断丰富自己的所见所闻,积累习作素材。可见,充实的生活是抒发真情实感的重要源泉。因此,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丰富学生生活阅历,才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写真话、抒真情。
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要有一双智慧的眼去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要用心观察,就会有不断的发现和积累,那么在习作时才会有真实的记录。另一方面是要引导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生活充实,才能形成独特的感受。学生有了丰富的阅历,才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比如在春天,可以带领学生到户外去亲近自然,开展种植活动等;在夏天,可以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在暑假期间的每一件有意义的事,比如游山玩水、参观名山古迹等;在秋天,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现代农业教育基地分享丰收的快乐;在冬天,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博物馆、科技馆、参加公益活动等。这些真实生动的课外实践活动,为学生情感的抒发奠定了习作素材的基础,成为学生笔下一篇篇丰富多彩、色彩斑斓的充满生活的真迹。
“我以我笔写我心”,这是对学生习作的最低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作文往往通篇都是假话、套话,充斥着虚情假意,抒情言不由衷,比如在描写好学生时总是用“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冷馒头”,在描写一个学生如何勤奋时,总是课间不休息、晚上复习到深夜之类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即使有一件新鲜有趣的事,大都是来自于《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学生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状,就迫使教师能够逐步引导学生树立“真诚真实自然表达自己”的观念。
在一次习作课上,我避开正规传统的教学程序,首先以聊天的形式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爱好、亲人、朋友以及自己难忘的事情等,以亲切的眼神、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共同去交流,在暗示、移情的心理作用下,学生开始回忆起脑中积累的素材,每个人都抛开了平时在课堂的顾忌,乐于发表着自己的所思所想,有个学生这样写道:“在一次语文课上,坐在我前面的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淘气的我随机想出了个坏点子,把他的凳子用脚往后一拉,结果他果然摔了一跤,惹的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虽然,学生的话语还显得很幼稚,但这也恰恰是学生天真无邪、童真童趣的表现。当学生记忆的闸门被打开,迸发出强烈的表达欲望时,情感的仓库也会源源不断地流淌于笔尖,输出真挚的童真童趣。
名言谚语都是富有哲理性的句子,来自于社会生活的实践总结,虽然短小、精练,却富有启发性。大凡优秀的作文,不仅在构思布局方面有着独特、精巧的艺术,且不乏词浅理深、语短意长的名人名言和谚语,使文章形象丰满,真切感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思想烙印。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名言谚语,增加文章的“聚光点”、“闪亮点”,让学生的作文增加理性色彩, 彰显作文的文化底蕴,真正为文添彩。比如:
1.借名言开篇,先声夺人。名言开篇,不仅开篇醒目,也能言简意赅的起到先声夺人之效。例如在写“读书的乐趣”时,可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知识的海洋,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等名人名言,更能体现书的重要性和读书给人带来的乐趣。
2.引名句说理,增加底蕴。例如“对人要宽,对己要严。”、“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等都是作文中常用的格言、谚语。
3.用名言收尾,余味绵延。例如在写“团结就是力量”的作文内容时,可用“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抱成团” 或者“团结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名言,突出在巨大的困难面前,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而许许多多个人汇集成集体,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最终赢得胜利。这样的结尾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实的真理,切乎生活的状况。”这就告诉我们,摒除虚假浮夸,才能写出真实之文。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的引导,让学生能够“说真话,诉真情”, 不虚假、不矫饰,真正写出自己的生活,写出自己,作文才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徐秀梅.浅谈小学作文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19:241-242.
[2]刘艳霞.小学生“谈文色变”的成因及对策[J].作文成功之路,2014,12:4.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杨舍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