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津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高职体育课要注重育体与育人的双重结合
邓津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350)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为目的,促进学生掌握一两项体育基本的技术技能任务,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高职院校应注重德育、智育和体育三者紧密结合,真正做到育体与育人同步进行。在完成高职体育教育育人的任务的前提下,进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体育教育;高职;育体;育人;双重结合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数社会的欢迎和青睐。我国也在积极的探索面向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并积极配合素质教育的实施与进行,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应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态度和提高学生的体能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运动能力为重点,充分重视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特长,创新学习体育的情景。在充分发挥体育本能作用外,还应进一步挖掘体育的育人作用,使大学生的体质、品质和素质同步提升。
(一)高职体育教育现状的特点
高职体育教育是人一生中进行的最后一个较正规的体育教育阶段,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德育与智育的教育。
1.促进拼搏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竞争意识的培养是体育教学育人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体育运动特别是竞技体育,比赛结果使参赛者最为关注的部分,参赛双方的实力相当时,竞争越激烈。体育教学对学生传输团结拼搏的精神,让学生明白在体育比赛中成绩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体育参与者必须有顽强拼搏的精神,才能向更好、更强方向发展。高职体育教育过程中,学生通过参与各种体育比赛,通过自身实际体验,进而培养比高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结拼搏的精神。
2.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改善心理素质
体育对一个人每个成长阶段都起到不同的积极作用,也是其他教育活动不可替代的。对大学生来说,体育能够提高促进其心理和个性的完美发展。譬如,人在跨栏运动中,大学生具备完成此动作的能力,但由于每个的心理原因,造成部分学生不敢跨越,教师可以先将横杆去掉,克服学生的信心的恐惧与紧张,减小压力,先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完成动作,增强自信心。无数的例子证明,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提高学生欣赏美和体会美的能力
大学生的素质包含文化审美素质和身体素质,两者相辅相称,相互依存相互提高,教育理念需要提高对高职育人的认识,和体育本身的审美价值。譬如,通过体育舞蹈课的学练,使学生的身体姿态得到锻炼与改善,同时也增加他们对美的重新定位,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能够处处以美的标准来要求规范自己。
4.促进学生个性的社会化和适应能力的提升
在高职体育教学的目标中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手段,其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第一,人类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首先要学会走、爬、跑、跳等基本的生活技能,体育运动可以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第二,任何社会都会有一定的社会规范,正如体育运动有其一定的规则一样。因此,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学生学习遵守社会规则,增强道德意识和法律观念。
(二)我国高职体育现状产生的原因
由于我国传统的体育观念等原因,使得目前的高职体育的地位仍相当的薄弱,在认知和行为(即理论与实践)上没有做到统一,现今各地高职体育教育并没有被纳入到素质教育的范畴内,部分学校体育教学仍停留在以往的可有可无状态,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即口号与实际行动想脱离。
1.高职体育课在课程设置上还缺少灵活性、全面性和创新性
技术教学虽是体育课的重心,但却难以满足学生对新事物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注重技能技术的学习而忽视其他能力全面的提高和潜能的开发,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2.在教学手段上具有守旧、沿袭的特点
通过规范的动作练习来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教学过程僵化和封闭,在教学过程一味追求考试成绩,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性与个性的培养。此外,由于教学活动形式缺乏活力,使得课堂气氛十分的呆板,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发挥,忽视了学生心理价值观和学习态度创造性的培养,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应付心理。
(一)体育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的教育作用
1.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张增认为,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从其心理发育正处于成熟与未成熟的中转站,需要得到正确积极的引导与教育,使其心理向着更为健康成熟方向发展。
大学生心理发展一般特点:成人感和独立性的明显增强。随着生理特性的日渐成熟,不仅从身体上感觉已接近成人,而且从心理上也加强这种成熟感,因此他们强烈的意愿,促使大学生表修出想极力摆脱成人对他们的束缚和干涉。大学生正处于朝气蓬勃、热血方刚的时期,对任何新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对新事物的接受念能力比较强,渴望参与各种社团组织活动,从而达到自我能力的锻炼和展现。感情丰富但情感不稳定。由于各种需求使其情绪体验多姿多彩,但由于大学生的心理还没完全发育成熟,很难做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体现出较为明显的情绪波动。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自立能力和自尊心增强,但有急功近利,或因某些需求无法及时满足而怀疑自己的能力而感到自卑。
2.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发展和完善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健康的心理源于健康的体魄,心理问题会导致身体的异常。加强锻炼不仅对增强学生体质起到积极作用,对学生心理健康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效果 ,表现在:
(1)体育锻炼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石。健康的身体是一切发展的基础保障,心理能否健康发展,体育锻炼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参加体育锻炼的频度,直接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由此可见,积极的体育锻炼是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
(2)体育锻炼是心理发展的一种源泉。体育运动异同于身体的日常活动,在运动内容和形式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性。随着大学生心理不断成熟发展,加上新鲜事物的不断刺激,使其原有的心理水平满足不了现有学习运动项目的实际需要。譬如足球运动中的带球射门,要了解对方、我方队员的实际位置,注意范围比较广,既要带球前进,又要防止对方阻拦,这就要求运动员既要有敏捷的观察力,又具备合理分配注意力。因此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已有的心理水平相冲击,势必将推动学生心理积极正向的发展。
(3)体育锻炼是推动自我意识发展的动力。体育运动表现出较强的集体性、竞争性和对抗性,活动组织能力,身体的素质能力,都会显现出来,使个体对自我有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认识。在充分认识、了解自我的基础上,便会不由自主的修正自己的意识行为,进而使自身更适应社会对个体身心和能力的需要。
(二)体育对当代大学生的生理方面的教育作用
1.大学生的生理特点
当代大学生的生理特点主要表现在,由于处于青春后期,身体的各组织器官基本发育成熟,并接近于成人水平。处于此年龄段的大学生精力旺盛,神经系统兴奋性高;在循环系统方面,心血管系统发育成熟;在呼吸系统方面,肺容量增加,接近成人。骨骼的骨骺软骨愈合,身高停止生长,骨的密度增加,骨壁增厚,内分泌旺盛,内分泌器官发育完全。
2.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生理的影响
由于大学生生理已经基本成熟,可以参加一些剧烈的体育运动,如举重,长久的耐力跑,同时高职体育课中可以开展一些大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如足球、排球、篮球等传统项目以及健美操、体育舞蹈、羽毛球等新兴项目,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激发大学生的运动兴趣。其次对大学生的个体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给肥胖的学生制定减肥的运动计划,瘦弱的学生指导他们参加健美运动,增强体质。同时也要针对性别的不同进行区别对待,对男女生分别授予与身体相适应的运动项目。
高职体育是让学生直接参加体育运动的同时,积极培养学生德育智育,促进人格的完美发展。而高职的体育教育不是以说教的方式为主,而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各种体育运动在运动中获得道德品质、思想意识和价值观的历练。如通过中长跑运动的教学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
高职体育教学的社会化的特点。学校是一个缩小的社会,学生在这个小社会中进行各种角色的学习和活动,个体的社会化较明显。体育运动中参与者都要根据需要担当特定的体育角色,并按照既定的体育规则进行体育运动。因此,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增强学生遵纪守法、尽职尽责的良好品质。
(一)贯彻执行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实施快乐体育的体育教学手段
形成学生终身体育习惯,高职体育不仅是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态的养成,快乐体育要求创造体育教育的情景,让每一个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迎合了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快乐教育精神,更是改变当代高职体育教育现状的重要途径。
(二)注重对学生体育学科能力的培养
体育课应全面考虑到体育运动的社会价值和作用,挖掘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的最大潜能,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育理论与运动技能紧密结合,探索最适合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的运动实践内容,让所有大学生都在娱乐中学习,开心中锻炼,从而真正达到自娱自乐、自测自评的科学运动保健手段,使体育教学真正实现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使大学生的“学力”真正得到提高。
(三)优化校园体育文化和全面提高高职体育教师素质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提升大学生身心素质的载体。具体来讲,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要充分发挥学校里的各个团体,像系各级的体育组织、俱乐部社团等,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寓教于乐,达到锻炼健身效果。其次,要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体育兴趣,为终身体育打基础。校园体育大多以“闲暇体育”的形式进行,学生个体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及身体状况,有选择的参与。
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实施与进行程度。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不仅要求教师自身在学校得到的综合培养,还要立足于在工作岗位中的职后教育与培训学习,积极参加各种与之相关的进修与培训,增加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机会与途径。体育教师,首先要具备能够传授的技术技能,还应具有终身教育和促进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其次要对自己高准严要求,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使自己由单纯的技术型教师向实践和理论型方向转变,为学生树立一个知识广博、技术精炼的良好是的形象。
(一)结论
由于各高职具有不同的层次水平,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以及教学环境的差异性,使个学校的体育教学水平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层次。高职体育的水平和发展不同,有的发展的好,有的发展的差。虽然有种种的不利因素,但是高职体育教学要结合育人是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
(二)建议
其一,体育教学上应以健康体育、大众体育为主导思想,淡化学校竞技体育的意识。
其二,教师的观念应从单纯的体育教学转向体育、德育、智育三者结合的教学培养模式。实现教学重点的转变,从以传授为目的的体育教学向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训练、竞赛比赛相结合方式转变;把学科体育与社区体育以及活动类课程紧密结合起来。
其三,教学方法上遵循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个性发展,做到因材施教。创造力发展源于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意识进行学习,形成课内外一体化是未来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
其四,组织形式上,要求打破现有的统一授课模式,以课内外相结合相统一,以多样性多变化的方式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等综合素质。
[1]何克抗.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学科教育.1998,(04).
[2]邓若锋等.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进行健身知识技能教学[J].体育学刊,2000,(02).
[3]李宝峰.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的创新教育[J].教育探索, 2005,(08).
[4]李茜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体育教学研究[J].四川教育科学,2004,(01).
[5]房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篮球教学的影响[J].中国成教育,2006,(02).
[6]刘志敏.普通高校体育研究[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Physical Clas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Dual Combin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with Knowledge and Moral Education
DENG Jin
(TianjinModernVocationalandTechnologyCollege,Tianjin, 300350)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ke enhancement of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as the purpose in the process of physical teaching to promote students to master one or two basic sport skills; and a lifelong sport habit is formed while exercising.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gration of the moral, intellectual and physical education to truly synchronizing moral, intellectual and physical education. With the premise of completing phys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s improved then.
physic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knowledge and moral education; dual combination
2016-04-12
邓津(1985-),男,天津市人,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
G807.4
A
1673-582X(2016)07-0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