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芸婷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天津 300191)
开放大学教授治学发展策略
——基于科研能力的探讨*
李芸婷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天津300191)
开放大学是新型办学实体,在教学、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方面与普通高校存在差异。科研能力作为考量教师学术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于实施教授治学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北京、上海、天津三所开放大学教师科研论文发表情况的分析,发现教师存在科研意识不强、专业知识不足、团队协作缺乏的现象,应通过有效途径增强教师科研工作意识,帮助教师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在广泛合作的基础上,形成有效的科研团队,建立健全考评机制,为教授治学的开展搭建坚实基础。
开放大学;教授治学;科研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中,将学术委员会作为学术管理体系的核心,提出积极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倡导学术委员会独立行使职权。由此,以教授为主体,民主地管理学校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学术事务,给予其充分的话语权,成为今后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其中,科研能力作为考量教师学术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于实施教授治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开放大学相对于普通高校,是一种全新的办学实体,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以往学习方式,在教学理念、教育对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形式、教学服务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开放、弹性、包容等特点,能满足各年龄层、各种类型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需求。我国的开放大学是建立在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之上的,其在教授治学方面有着自身的特点。
(一)大学教学
开放大学通过“统筹管理、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形式组织各级分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各层级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承担着不同角色,呈现出分阶段、分工合作但又分中有合、身兼多职的趋向。其中,国家开放大学的教师主要有主讲教师和支持教师,负责专业计划设置和课程资源建设,组织省级开放大学教师开展教学培训;省级开放大学的教师主要有专业责任教师和课程辅导教师,负责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对分校及下一级开放大学教师开展教学培训,为学生提供支持服务;县级开放大学的教师主要有课程责任教师、主持教师和辅导教师,负责课程教学的实施,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开放大学的教师通常对一门课程的教学职责是相对明确的,但统观整体教学安排,教师往往是集主讲教师、主持教师、责任教师、辅导教师于一身,在实施过程中,甚至还承担辅导和教学工作。
(二)人才培养
开放大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作为实施远程教育的教学机构,其教学过程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起辅助管理作用,教师为学习者提供的不仅包括权威性知识,更多的是来自各方面的先进优质教育资源,教师的职能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支持服务的教学促进者。由于学习对象基本以在职人员为主,目的希望通过学习帮助其在工作领域有更大的提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大纲,使课程内容更加注重与工作实践相衔接,使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直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中。与普通高校相比,开放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对灵活,更加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更加侧重于实践应用,贴近学生需求,更能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三)学术研究
开放大学相较于传统大学来说,没有悠久的建校历史,其在我国尚处于探索建设过程中,因此,开放大学自身建设就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开放大学面向社会全体成员,开展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教授的课程紧跟社会需求,紧贴工作实际,采用基于现代通信技术的远程教育模式,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技术上都具有一定特色,是开放大学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开放大学的学术研究除了整体建设的宏观探索外,更侧重于远程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这也与普通高校专注研究学科基础理论知识探索和高精尖科技有着重要区别。
科学研究是教师对知识进行的深层次探索和挖掘,是对未知领域进行的开发,无论是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还是开发研究,都对专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由教师直接管理学术工作,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将教师已有知识完全应用于专业发展中,并在实践中进行创新开发,对于加强学科建设、推进学科融合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实现在科学研究中贡献知识,在知识探索中提升研究能力。
科研论文作为教师科研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体现了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也体现了教师对学术发展的关注和对学术前沿的把控,从侧面反映了教师的学术管理能力[2]。本文以北京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和天津广播电视大学为蓝本,从中国知网(cnki)筛选出2014年第一作者为这三所学校教职工的论文数据进行研究,统计内容分别包括作者、论文题目、刊名、被引次数和下载次数。
据统计(见表1),2014年北京、上海、天津三所开放大学公开发表论文共计402篇,涉及第一作者237人。从三所学校的整体情况来看,总的发表篇数都不过百十余篇,而与系统整体教职员工的数量相比,各学校年人均发表论文数分别为0.06、0.08、0.12。在统计的作者中,不仅包括专职教师,还包括行政人员、科研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因此,教师的科研成果数量更少,相对的教师年人均发表论文数更低,这与系统庞大的教师队伍数量明显不成正比。而在402篇文章中,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共96篇,其中,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年发表论文总数最高,但核心论文的比例仅占15.6%,上海开放大学在三所学校中核心论文比例最高,为38.6%,北京开放大学为16.8%,可见文章的质量整体还处于一般水平。
表1 2014年三所学校论文发表概况
注:合著率=合著论文/公开发表论文总数*100%
(一)从作者角度分析
本次统计中的第一作者均为三所学校的教职工(包含系统分校)。在237名作者中,发表篇数在5篇以上的作者共10人,分别为张亚斌(10)、欧斯玛尼·张(8)、刘月圆(7)、王冠凤(6)、曾铁(6)、张铁道(5)、陈旭(5)、李学书(5)、宋亦芳(5)、王改芝(5),可见以上10位作者的论文成果丰硕。整体论文中,有98篇论文是通过科研团队完成的,其中73.5%的论文是两人组建的团队,其余是由3人及以上团队完成的;同一团队最多发表3篇论文,为王冠凤、郭羽诞。在这些团队中,52个团队是由同所学校教师组建的,36个团队是由不同学校教师组建而成的。
按照论文的下载率和被引频次统计,单篇下载率最高为4404次,文章被引频次最高为34次;从每位作者的论文情况统计,下载率和被引频次较高的作者分别为董黎明和焦宝聪,单篇文章被引32次、下载4404次;姜明文和李兴洲,单篇文章被引34次、下载2755次;姜玉莲单篇文章被引17次、下载1724次;王冠凤为第一作者的6篇论文,共计被引28次、下载5374次。同时,280篇文章没有被引,94篇文章的下载次数在20次以下。可见,多数论文的学术影响力还有限,论文质量还有待提高。
(二)从期刊角度分析
402篇论文共发表在177种期刊上(见图1),《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居于首位,共有34篇,之后为《天津电大学报》(16)、《职教论坛》(14)、《中国远程教育》(14)、《成人教育》(11)。除专业性较强的期刊外,电大系统单位主办的学报是教师发表论文的主要场所,共发表92篇,占22.9%,特别是在本校学报上发表的就有54篇,占电大学报的58.7%。从期刊级别来看,《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中涉及的核心期刊有44种,论文96篇,占总论文数的23.9%,主要集中在《职教论坛》(14)、《中国远程教育》(14)、《开放教育研究》(4)、《中国成人教育》(4)、《财会通讯》(4),由于远程教育类核心期刊数量很少,前4种作为综合性期刊也是多数教师愿意选择的核心期刊。
图1 期刊发表分布情况
(三)教师科研能力现状问题
以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组建的开放大学,拥有注册在学生300余万人,是我国最大的大学。与庞大的学生相比,教师人数仅有10余万人,其中还包括相当数量的兼职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要求教师加快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发挥专业特长。从论文发表情况看,北京、上海、天津三所开放大学的教师在科研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
1.科研意识不强
从参与科研的教师数量来看,只占了教师总数极小的比例,个别教师的年均科研成果数量较高,其他的则积极性不高,认为教学应是工作的重点,而科研只是副业,可有可无,忽视了教研工作密切相关,相互促进的关系,这也导致教师对远程教育发展方向把握不足,从而影响教育教学质量[3]。
2.专业知识不足
远程教育教师不仅应精通所教授专业或课程的相关知识,更应该在教育技术领域增强能力。目前,从教师发表的论文质量来看,普遍存在研究领域单一,研究内容缺乏前瞻性和独创性,知识的更新换代、后劲不足,这也影响了教师在科研工作方面的积极性,对教授治学的主体地位产生动摇。
3.团队协作缺乏
开放大学的科研发展应从个人化向团队化方向转变,这也有利于汇集教师智慧,更好地开展教授治学工作。从统计数据看,合著论文的数量在各校中的比例在1/5-1/4,以团队模式开展科研活动的形式还未在教师队伍中形成常态;从现有的合著团队也反映出,多数为短期团队,长期协作的固定团队还需加强培养。
(一)增强教师科研工作意识
教授治学是教授参与大学教学、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等学术事务管理,在学术领域行使其决策权。学术研究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得到足够重视。学术研究与教学和人才培养是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关系,因此,应重新正视学术研究的地位,改变过去的教辅地位。开放大学教师科研工作意识主要着重发展以下几方面:一是远程教育的特色意识,二是对远程教育技术的发展意识,三是所需专业的更新意识。在这些工作意识的指导下,教师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从事科研工作,利用科研手段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难题,探索适于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满足学习者需求的专业发展方向,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在科研过程中,反思教学过程的不足,形成查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性发展模式,从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更好服务于教授治学工作。
(二)加强科研创新能力
开放大学的主要职能是服务于终身学习建设,其专业的设置和发展方向需要满足社会需求。这就要求在教授治学过程中,从整体把握好专业发展方向,制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并能根据学习者需求随时调整课程内容。因此,教师要能够充分认识现有专业的发展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我学习、专业培训、实践探索,发掘更便于学习者学习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创新思维指导专业建设,以创新方法促进课程教学,以创新模式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使科研方向引领学校的学术发展,与学校整体战略发展相契合,实现科研推动教学进步、科研推进教学革新的目标,使教授治学能够真正成为学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学校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三)形成有效的科研团队
良好的教授治学环境应是不同学术观点能够产生激励辩论,不同专业学科能够交叉协作,教师能够畅所欲言的愉悦氛围,使教师能够充分发挥个人才智,形成团结协作、优势互补的态势,达到良性发展的理想状态。在教师科研能力建设过程中,应鼓励教师组建科研团队,一是建立专业科研团队,加强对专业建设的研发,推进专业向纵深发展,以迎合知识技术更加贴近前沿水平;二是建立校际科研团队,加强开放大学系统内部,及开放大学与普通高校、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吸纳各界专家学者,共同开展协作研究,利用科研推动专业发展,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同时,搭建交流合作平台,通过研讨会、专家讲座、交流学访等形式,为教师提供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机会,在提高教师个人能力的同时,也使学校整体科研能力得到提升,从而更好地实现教授治学。
(四)健全学术评价体系
健全的教授治学体制需要一整套完整的制度建设作为保障。针对科研方面,需要建设完备的学术评价体系作为科研发展的制度保障,其中不仅包括考评机制、学术道德规范,还应从教师发展角度出发,建立继续教育评价机制。考评机制应参考国外相关教师专业标准,并结合我国成人(远程)教育教师的发展特点,构建质量评估体系,将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支持服务、教育技术等内容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学术道德规范是科研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应秉承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精神,维护科研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继续教育评价机制是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进行测评,对以前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只鼓励不考评的现象进行改进,使教师能够高效完成继续教育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科研工作的开展。
[1]武云飞,蒋紫文.电大开放教育和普通高校网络教育的比较与研究[J].职教论坛,2010,(25).
[2]魏顺平,贺丹丹,孙鸿飞.广播电视大学教师发表期刊论文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0,(01).
[3]谭晓玉.教师参与大学内部治理:角色定位与制度反思[J].复旦教育论坛,2015,(01).
Professor’s Scholarship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an Open University——Discussion Based on the Capacity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LI Yun-ting
(TianjinOpenUniversity,Tianjin300191)
An open university, as a new educational entity, is different from the regula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eaching, talent cultivation, and academic research. The capacity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as one of important standards to test the teacher’s academic competence,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professor’s scholarship.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research paper publishing conditions of the teachers from three open universities respectively in Beijing, Shanghai, and Tianjin, it is discovered that the teachers have a weak consciousnes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sufficient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a poor team spirit, and therefore, it is required to enhance the teachers’ consciousnes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help the teachers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capacity through effective ways, form an effective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on the basis of broad cooperation, and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so as to lay a firm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or’s scholarship.
Open university; professor’s scholarship; capacity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2016-05-12
李芸婷(1983-),女,天津,硕士,天津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远程教育、教育管理。
G724.82
A
1673-582X(2016)07-0019-05
*本文系天津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度校级课题“开放大学核心竞争力研究——基于教授治学的视角”(课题编号:14XY1016)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