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民
(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240)
建筑施工企业风险自留分析及前景
陈晓民
(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240)
建设项目的风险较大,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是将其自留还是通过保险等方式将其转移是每一个企业都必须进行的选择,无论是将风险自留还是进行风险转移都有其各自的成本以及收益,文章对建筑施工企业计划性风险自留进行了分析以及企业风险管理措施的选择方法,指明了我国建筑施工企业风险自留的前景。
施工企业;风险管理;风险自留;专业自保公司
建设工程要经历困难重重的施工过程、从开工到竣工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工程施工还需要设计、施工、监理等参与,而且受自然、人为的因素影响较大,尤其是在建设过程中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多,建设项目的风险已是尽人皆知。建筑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
建设工程风险有两个特点:第一,建设工程风险大。建设工程建设周期长,风险因素多。通常影响工程建设的风险因素有自然、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几个方面,每一个或几个方面的风险因素会排列、组合作用于建设工程中,对其产生扑朔迷离的影响,每一种风险事件源于有差异的、不相同的风险因素。虽然这些风险事件都发生的概率较小,但只要是建设工程必定有风险事件发生,而且发生风险事件就一定会产生损失后果。第二,工程建设的参与方都面临各自不同的风险,即使发生的是同一风险事件,产生的损失后果对各参与方也是截然不同的。例如,面对通货膨胀风险事件,在可调价格合同条件下,对甲方来说是很大的风险,而对乙方来说则风险很小(与调价公式有关);但是,在固定总价合同条件下,对甲方来说就不是风险,而对乙方来说则是相当大的风险(与报价的风险费等有关)。所以,在对建设工程风险排查、剖析时的第一步是明确立场,即站在谁的角度去分析,不同的角度产生不同的结果,如投机风险为建设工程决策阶段的特征,而纯风险是在实施阶段的主要表现。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随着人们对风险认识的加深,加强对企业的人员、财产和财务资源的保护就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产生了风险管理学,也就是如何在一个有风险的环境里把损失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建设工程的风险管理和风险对策由两大类构成,一大类是风险控制对策,内含风险回避和风险控制。 其中较消极的手段是风险回避防范措施,一般情况下较少采用。风险控制就是用一切手段减小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或尽可能降低损失后果。另一类是风险的财务对策。具体可分为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风险转移通常以将风险产生的特定损失财务后果转嫁给保险公司之外的他人承担,风险转移不能消除风险,只是将与风险和相关的责任以及相应的权利转嫁给第三方。而保险转移和合同转移是常用的两种策略。保险转移即向商业保险公司投保,把工程保险作为一种保险制度在工程界推广已经在西方发达国家普及,是接近强制性的手段。我国国情与发达国家不同,从政策到法规涉及工程保险的内容不完善,推进缓慢,市场化不充分,工程保险险种少,保费高,而险种的设置还存在许多问题。预防建设工程各种风险的发生是风险管理的最高境界,而工程保险采用的是商业化运作方式,二者脱节,不利于风险管理,所以说,企业对风险进行转移的最好选择并非工程保险。因为无论将风险自留还是进行风险转移都有其各自的成本以及收益,按风险管理理论,企业将更愿意采取风险自留等其他方式,以较小的成本减少风险可能产生的损失。本文就施工企业风险管理的常用措施即风险自留dd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www.8ttt8.com作用以及发展趋势作简要论述。
1. 非计划风险自留。施工企业选择风险自留实际就是以本身的内部资源来补偿损失。风险自留有非计划性风险自留和计划性风险自留可供选择。产生非计划风险自留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没有发现风险部位;(2)没有全额投保;(3)保险公司或wwW.ssbbwW.coM第三方没有能按照<8ttt8table>合同的约定来补偿损失;(4)产生了损失,但合同中不包括www .ddd tt. com此项条款,企业通过非保险方式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的想法落空;(5)www.ddd tt. com忽视了某种发生概率极小的风险。如果以上的条件下发生8 tt t 8. com损失,8t企业只能ssbbww. c om以自有资金或者wwW.ssbbwW.coM借入资金(内部的资源)来补偿损失。因此www.8 t tt8. com,风险管理措施中剔出了非计划风险自留。工程风险管理人员的任务是识别风险,但指望他们识别出所有的工程风险是不可能的任务,也是不现实的。在现实条件下,肯定要用到非计划风险自留,它不失是一种合理的风险处理策略。
2. 计划风险自留。计划性风险自留是应对风险的重要策略之一,是从企业内部财务的角度应对风险。也就是用内部的资源去弥补风险带来的损失。企业的风险管理者们决定用企业的备用资金或借来的资金应对损失,其前提是意识到了存在的风险,并评估了此风险所能造成的预期损失。风险自留改变不了风险的客观属性,既不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也不能降低潜在损失的严重程度。这是它与其它风险对策的根本区别。这种策略意味着建筑施工企业不改变项目计划去应对某一风险,或建筑施工企业不能找到其他适当的方式应对工程风险。
计划性风险自留中,企业对损失处理8tTt88tt的融资渠道有下面四类:
1.风险产生损失程度小,但发生的频率高,通常的做法是将损失计入现时的发生费用。
2.建立内部风险基金。其一,对8tt t 8. co于发生的频率较高,损失金额较小的风险损失。用风险基金抵补,风险基金以营业用度的方式逐年建立;其二,对于发生频率较低,损失金额较大的风险损失。将损失金额除以一个以上8 t tt 8.c o m的会计年度,得到分摊值。
3.建立外部风险基金。含义就是企业定期给保险公司支付协商www.8ttt8.com的保险金额,保险公司负责积累和料理基金。
4.借贷资金。发生损失后,企业用借贷资金补偿损失。计划性风险自留是主动性的风险对策,是整个建设工程风险对策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工程风险管理着通过风险识别、评价之后做出的客观的、有计划、有知觉的选择,风险自留一定要与其它应对风险的办法组合使用才能达到其目的,切忌孤立运用。而风险自留水平和损失支付方式是体现其计划性的两个指标。把哪些风险事件作为风险自留的对象(风险自留水平),要从风险量大小的角度进行考虑,选择风险量较小的风险事件作为自留的对象,而且还应当从期望损失、机会成本及税收等方面与工程保险费用进行对比、参照后得到论断。
一般情况下,计划性风险自留至少要符合以下条件之一时才考虑运用:
1.别无选择。这纯粹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工程中有些风险既不能回避,也不可能完全预防,比如说8 tt地震,洪水等等。在这种情况8 tt t 8. com下,转移的成本太高或没有转移的可能性,企业采取风险自留的管理措施往往www.8 t t t8. com是出于无奈,只能选择自留。
2.企业在短期内有承受最大潜在风险损失的能力。这就意味着工程施工方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或能在短期内筹措到大笔资金。因为风险是模糊的,在短暂的时期随时可能发生最大的潜在风险损失,这种风险一旦发生,尽管有自我基金和母公司保险仍都不足以弥补产生的损失,只能从施工企业现金收入中支出。
3.投资机会较好。在市场投资前景比较良好的情况下,工程保险费的机会成本相比其他费用就显得很大,如下表:
企业自留保险公司管理费用RC附加保费IC期望损失RE期望损失IE机会成本RO=[RE+RC+X](1+r)t-(1+i)t机会成本IO=P(1+r)tRTIT
注:表中X为剩余基金数额;i为基金的收益率;P为保险费;r为资本收益率;t为衡量8ttt8的时间,来表示在衡量8ttt8的时间内企业需要sSbBwW.cOm支付的所得税的期望值的折现额RT,用IT来表示在衡量8ttt8的时间内企业投保需要sSbBwW.cOm支付的所得税的期望值的折现额。
表中如果:
(1)RC 4.内部的服务优良。如果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高,且直接参与了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活动,那么,保险公司所能提供的大多数服务完全可以由他们在企业内部完成,而且质量更高,服务更快捷和方便。 5.损失能预先推测。理论上要想预测损失,必须要有概率分布图,而构成概率分布图就要求建设项目要有许多单位工程及单项工程。 6.期望损失不严重。即上述的RE 税收是企业还必须ssbbww. c om考虑的一个因素www.8ttt8.。按照一般的惯例,保险费的开支www.ssbbww.com免税,而其他的费用必须考虑税收,这就要求企业要权衡利弊,综合考虑。要注意的一点是,如果企业期望损失值加上风险自留管理费用之和小于投保费时,会有RT>IT,这种条件下是企业风险自留的不利因素8 tT t8.com。 综上所述,当IC+IE+IO+IT>RC+RE+RO+RT时,企业在经济上的选择是风险自留;当IC+IE+IO+IT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出现现代意义上的施工企业——营造厂,施工企业对风险自留的思维也比较简单,对于频率较高,损失较少的风险自己承担,对于频率低,损失的损失额大的风险,施工企业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是采取保险方法,或者只是赌运气,愿景损失不会发生,但往往事与愿违,如果风险发生而企业不能如期筹措足够的资金,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会停滞,甚至破产。在我国,风险管理是一个新的课题,我国目前很少见以设立专项资金的形式来处理损失较大风险的企业,风险自留还不是我国施工企业的主要管理方式,以应对更大的风险。作者以为有以下因素:首先,我国大多数施工企业的规模较小,与发达国家相比,管理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较小的规模使企业无力承担较大的风险。其次,中国的建筑企业缺乏风险管理经验,这导致施工企业以更高的成本来实现风险自留,和保险比没有明显的优势。三是我国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他们普遍忽视潜在风险会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和财务上的剧烈波动。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统计,2013年施工项目的保险费用约为建筑工程安全投资的0.2%;国内工程项目投保量小于10%。专业自保公司的萌芽和雏形起源于19世纪40年代,一些投资人不满保险公司的服务,如产生的损失不在保险险种之内,保险费率高等原因,开始自己创建保险服务,但只能称为专业自保公司的雏形。国际上专业自保公司真正开始发展是在1962年前后,如今已是国际保险市场上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企业拥有了自己的专业自保公司,据统计,目前在世界财富500强企业中有超过70%的企业设立了专业自保公司。建立专业自保公司是企业用内部基金进行风险融资的高级形式。建立专业自保公司与传统的用内部基金进行风险融资相比较,除了可以www.ssbbww.com节省费用,获得ssbbww投资收益,承保一些保险公司不保的风险外,还可以www.ssbbww.com进入再保险市场,享受更为低廉和优质的服务,还有税收方面www.sSbbww.com的优惠,一些跨国公司还可以www.ssbbww.com通过建立专业自保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风险融资。自保公司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可以使风险自留正规化,打通国际再保险市场的通道。二、有效改善现金流,减少对外保费的支出。三、企业能获取重要的管理信息,采用最佳管理方式。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是总体规模大,但中小型企业多,单个企业规模不大。 建立独立自保公司模式对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建筑企业是合适的,但这种方式对中小企业显然不适用。首先,很多中小企业对自保公司认识不足,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往往对利润过分追求,如保费和税费都是其盈利手段。其次,自身风险过于单一,会极大地增加损失发生的概率。中小企业由于无力承担自保公司的费用,致使风险无法得到合理的分散,一旦发生风险事件,所有损失都要自己扛,在这种情况下,由多家企业共同出资,组成联合自保公司或协会专业自保公司就是上策。由协会或组织出面,为组织内的企业提供与保险近似的服务,在此平台上还提供企业所需的风险管理等服务,只有为了协会、组织和机构的利益考虑组建的专业自保公司,才能为协会和组织成员利益服务。 [1]许谨良,周江雄.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2]金德环,许谨良.2001中国金融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许谨良.保险学原理[M].上海:上海财经出版社,1997. [4]中国建设监理协会[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Analysis and Prospect of Risk Retention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CHEN Xiao-min (TianjinRailway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Tianjin, 300240) risk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comparatively large, and it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a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o decide whether to retain or transfer the risk by means of insurance during th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process, whether the risk retention or transfer of risk has its their costs and benefi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lanned risk retention method of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nd the method for selecting risk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it indicates the prospects of risk retention of China’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construction companies; risk management; risk retention; professional self-insured company 2015-12-08 陈晓民(1963-),男,天津市人,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国家级监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工程教学工作。 F275.5 A 1673-582X(2016)07-0090-05六、目前国内企业现状
七、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