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妹
(福建工程学院 国脉信息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14)
【教育学】
社会阶层分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徐春妹
(福建工程学院国脉信息学院,福建福州350014)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社会阶层分化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很大的挑战。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加强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进行“中国梦”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引导大学生健康成才。
[关键词]阶层分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流意识;理想信念;价值观
随着政治、经济等领域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尽管社会传统阶层依然存在,但新的阶层正在形成,并处于进一步分化之中。党和政府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阶层分化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社会阶层分化,对当前人们的思想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对于来自不同阶层家庭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社会主流意识、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心理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阶层分化所带来的影响,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从社会阶层分化的视角来探讨大学生的思想动向,对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阶层分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1.社会阶层分化给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带来较大冲击
马克思指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1]73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马克思主义成为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得到了人们认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的社会阶层逐步出现,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思想也更加复杂化。这一系列变化从客观上来说无疑是好的,提高了人们的民主法治意识,激发了人们的拼搏进取精神。但是伴随着社会阶层分化,社会不公平、不公正等问题常有发生,少数官员存在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这些影响了大学生对于执政党、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同时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以及互联网的普及,极端自由主义、利益至上主义、享乐主义等社会非主流意识都给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带来较大的冲击。来自不同阶层家庭的大学生,缺乏现实社会的考验和锻炼,思想相对比较单纯,对一些社会问题的分析不够理性,他们容易受错误思潮影响,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迷茫、失落、动摇甚至淡漠,政治信仰发生危机。
2.社会阶层分化导致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
社会阶层分化,给大学生各种观念带来很大的影响,其中较为突出的是理想信念。早期的大学生,虽然经济生活水平普遍比较低下,由于受整个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他们对整个社会状态了解比较深刻,他们深刻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会受制于人”的教训。因此这一代大学生大部分都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把振兴中华作为己任,认为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荣辱感很强。而如今90后大学生的家庭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再加上部分大学生是家里的独苗,从一出生一家子就围着团团转,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明显少了吃苦耐劳那份韧劲,多了“人生如朝露,行乐须及时”的思想。部分大学生由于家境殷实或父母身居要职,家庭为其未来铺平了“康庄大道”。这部分大学生要么是为了体验大学生活而来,要么为了“大学毕业证”而来,而不是把学习看成是实现远大理想的阶梯。
3.社会阶层分化使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
我国社会的改革,引起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和阶层利益的调整,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价值取向抬头。来自不同阶层家庭的大学生,因家庭所能提供的资源不同,造就了他们生活条件、培养条件、未来发展前景也存在差异。再加上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的形成时期,面对着当前国际社会各种不同价值观的渗透,他们的价值取向难免呈现出多元化甚至异化的倾向。大学生个体意识不断增强,过分注重自我利益,对集体、他人的利益不太重视。部分大学生以金钱为衡量自我价值的唯一指标,把赚钱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和终生追求。在当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部分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没法带来多大的实际好处,还不如多考几本证书来得实惠。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了这部分大学生的“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自习课。
4.社会阶层分化使大学生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地位差距
社会阶层分化,不同阶层在社会财富、组织资源等方面呈现很大的差别。仅从家庭财富这一因素来看,贫困大学生和富裕大学生在心理、才能、就业前景等方面差异很大。富裕大学生家庭在教育投入、才艺培养等方面往往投入较大。这些大学生在校园各种才艺比赛等文化活动方面都表现极为自信,在未来的就业中,因其家庭雄厚的经济基础也会使其占有一定的优势。而对于贫困群体大学生来说,由于家庭在其前期教育投入不足等方面的原因,他们内心则隐约存在着自卑感,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既没有城市里来的大学生那么多才多艺,学习成绩也可能不及他们,甚至有些还表现出极强的“仇富”心态。他们认为当前社会存在阶层不平等的现象,而且对阶层之间的流动,尤其是向上流动,抱着悲观的心理。正是由于社会阶层分化产生的资源占有方面的差距而形成双方之间的心理落差,严重阻碍了各阶层大学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富裕大学生并不是不喜欢和贫困大学生交往,但是他们的消费理念、做事风格往往导致贫困大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比较,最终形成一种“我们不是同一类人”的心理暗示,这一心理暗示往往导致两个群体之间交往产生隔阂。
二、社会阶层分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高校承担着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如何,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成败。高校应正确应对社会阶层分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挑战,要顺应当前形势,调整工作思路,改进教育方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我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决定了我们的意识形态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正是借助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才取得的。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如果我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或者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走自己的路,中国革命就搞不成,中国现在还会是四分五裂,没有独立,也没有统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2]63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立党立国的根本,当前和今后仍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习近平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3]
当前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局面较为复杂,西方国家对我们意识形态的渗透日益激烈。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关乎中国的未来与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的阵地作用。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变过去大班上课、压缩课时等各种现象。要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培训和进修,在评职称等方面享受和专业教师一样的待遇。同时也要重视高校其他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巩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地位。
2.进行“中国梦”教育,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5月4日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上指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的缺钙。‘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4]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式上阐释了“中国梦”的内涵,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将“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更加丰富,使大学生形成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实现民族振兴的使命感,摆脱社会阶层分化造成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的危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同时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部分大学生一心追逐个人理想而漠视社会理想。“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社会发展能够为人们实现个人梦想提供物质保证和精神支持。大学生要将个人理想统一到社会共同理想中去,在为实现社会共同理想的奋斗中去实现个人理想。“中国梦”的“两个一百年”目标可以使大学生更加明了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性,促使大学生认识到阶层分化是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既促进社会竞争机制的形成,同时也为大家提供公平竞争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每位大学生共同享有实现梦想的权利,都有出彩的机会。但前提是大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要有为实现伟大梦想而努力奋斗的坚定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大学生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有脚踏实地、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大学生正处在学习的黄金时期,要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掌握真才实学,为理想的大厦奠基。
3.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党的十七大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具有教育对象的重叠性、教育内容的包含性和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大学生的价值观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育对于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中的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宣扬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过来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上的引导作用。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是解决当前价值取向多元化带给大学生消极影响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新的概括。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从娃娃抓起,要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5]高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之中,使其成为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发挥理论教育的显性育人作用。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隐性育人功能。
4.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引导大学生健康成才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6]65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只有紧扣时代脉搏、关注社会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理论鲜活起来、生动起来,才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扭转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远离生活的状况,就必须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把社会阶层分化给大学生所带来的影响纳入其教育的视野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这一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要把宣传教育与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统一起来。社会阶层分化,大学生在经济、文化、人生价值观等方面差异较大。高校要正视这一现实,分析不同社会阶层的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需求,重视大学生的心理辅导,采取不同的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阶层分化的原因,正确认识贫富差距问题;帮助贫困大学生克服自卑、焦虑等不良心理,使其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面对社会;帮助贫困大学生渡过经济难关,让每个贫困生都拥有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要帮助富裕大学生养成理性的消费习惯,提高抗挫折能力、树立进取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理论教育以及校园文化活动引导不同阶层的大学生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促进不同群体间的正常交往。
总之,面对社会阶层分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高度重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同时还要与大学生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4]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
[5]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02-26.
[6]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4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冯自变】
Consideration on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Perspective of Social Stratum Differentiation
XU Chun-mei
(CollegeofNationalSpiritInformation,Fuj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Fuzhou350014,China)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policy of China,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social stratum structure in the country. The college students’ thoughts were influenced by social stratum differentiation, which has brought great challenge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Therefo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should stick to the guidance of Marxism,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ainstream ideology; to teach students about the “China Dream”; to help students build lofty ideal and belief. Meanwhile, with aims of building correct values and the healthy growth of students, the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be taught about socialist core values to strengthen the liv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stratum differenti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mainstream ideology; ideal and belief; values
[文章编号]1672-2035(2016)01-0104-04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2015年项目《新常态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研究》(2015D01);2013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中国梦”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JA13489S)
[作者简介]徐春妹(1982-),女,福建武夷山人,福建工程学院国脉信息学院讲师,硕士。
[收稿日期]2015-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