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编辑舆情引导能力建设现状与思考*

2016-02-13 19:18陈寿富
中国出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正能量网络舆情社会责任

□文|陈寿富



网络编辑舆情引导能力建设现状与思考*

□文|陈寿富

[摘要]网络编辑作为网络信息传播把关人,担负着引领舆情方向的社会责任。必须切实加强网络编辑舆情引导能力建设,使其自觉担当社会责任,确保传播新闻事实真相,维护社会公共利益,适时进行舆情引领,努力构建网络传播舆论正生态。

[关键词]网络编辑 信息把关 网络舆情 正能量 社会责任

舆情引导就是运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事实”与“说话”,让受众在了解事实真相的基础上,进而引导人们信息理解的整体意向,使他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方针、规范从事社会活动。[1]以“全息、全知、全能”为基本特征的新媒体[2],引发了舆论场深层变革,也导致舆情博弈日趋加剧。在网络舆情众声喧哗的背景下,网络编辑舆情引导能力的提升日益必要。

一、加强网络编辑舆情引导能力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如何引导网络舆论有序发展,构建积极健康的网络舆情生态,网络编辑肩负着重要使命。

1.国家网络文化安全迫切需要构建舆情引导机制

网络舆论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特别是维护国家网络文化安全有着重要影响。网络编辑作为信息内容的采集者、制作者、发布者和享用者,承担着网络信息生产和进程控制的职责和功能,在现代网络传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维护国家网络文化安全迫切需要构建舆情引导机制,充分发挥网络编辑的舆情引导作用。

2.多元舆情的客观存在迫切需要网络编辑的专业智慧

从网络舆论现状来看,舆论博弈使政府公信力受损;民间舆论信息鱼龙混杂,事实真相真假难辨。这不仅给信息安全带来负面影响,也给百姓生活带来现实困扰。网络编辑直接面对信息内容的生产与传播,洞悉信息价值,明晰信息传播可能带来的后果,对信息的感受力强,具有引导网络舆情方向的天然优势。

3.数字传播生活化要求网络编辑增强把关职责

传统媒体正迅速向全媒体融合转型,微博、微信、论坛、贴吧、社区、讨论组、智能终端的第三方应用程序(APP)以及各种社交工具的高频使用,使同一信源信息瞬间在不同媒体平台流转,各种版本变异、二次加工、信息补全在较短时间内由多人高频次的创作完成,使信息更加扑朔迷离。在此过程中,网络编辑始终扮演着“关键先生”的角色,既是信息的生产者和审定者,也是信息的选择者和管理者;既参与网络事件的议程设置,也掌控着话题的进程。网络编辑是内容管理的“守门员”,要维护舆论秩序健康发展,需要网络编辑“把关人”使命的回归。

4.“依法治网”的内在要求是保护网络舆情正生态

当前,依法治网已成为我国网络社会治理最重要的方式之一。近年来,部分网络媒体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而自尝苦果,如快播公司因传播黄色信息被查处,百度排名因违规竞价接受调查;一批违法违纪的网络大V被依法处理,一些传播谣言的自媒体账号被查封。这些事件对网络媒体是一种警醒,任何媒体都必须在法律准则下运行,任何用户在媒体平台上发布的信息,媒体平台都有管理与甄别的责任,一旦疏忽很有可能会酿成舆情事件,甚至触犯法律。对于网络平台而言,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离不开网络编辑作用和职能的发挥。

二、网络编辑舆论引导能力建设现状

新媒体环境下,面对网络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和引领难度加大,网络社会治理面临着新挑战。当下,网络编辑舆论引导能力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

1.观念之惑:网络编辑缺乏网络舆情引导的强烈意识

目前,网络编辑网络舆情引导意识缺失问题普遍存在。一是风险意识不够,对信息编辑和发布可能存在的危机缺乏科学研判;二是规避意识不强,对敏感话题过往引发的负面舆情缺乏记忆;三是主动引领网络舆情高度自觉的意识缺乏;四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文化的主体意识缺乏。究其原因,一是对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生成意识没有足够透彻的理解,对生活政治缺乏理性洞察;二是过于看重点击率、阅读率、市场占有率等商业利益,网络媒体社会责任担当有所弱化;三是借网络传播法制不全、监管缺位的可乘之机,寻找“卖点”吸引眼球,重炒作渲染,轻舆情引导。

2.能力之困:网络编辑难以把控信息节点的时、度、效

互联网海量信息在带给公众前所未有的信息满足感的同时也带来信息甄别的巨大困惑。从网络舆论演进过程来看,自媒体的裂变式传播,网络媒体的及时跟进,传统媒体的推波助澜,以及线上线下的多频互动,网媒纸媒的反复拉锯,使网络舆论话题一不经意就发展成为重大网络舆情事件,而在此过程中网络编辑所能发挥作用的空间非常有限。从能力结构来看,网络舆情应对要求应对者必须全面具备较好的洞察危机能力、数据分析能力、舆情研判能力、危机应对能力、议程设置能力、媒体公关能力,而当前我国网络编辑队伍的整体素养尚有待提升。

3.团队之难:缺乏舆论引导中相互合作支持的宏大团队

网络舆情引领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强大的工作团队和从业群体,但网络编辑的工作性质及其利益分块,决定了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沟通壁垒。如不同网站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不同板块之间存在条块分割,不同平台之间存在用户竞争压力。因此,网络编辑对网络舆情引领很难形成整体合力,各自为战弱化了网络编辑舆情引导的整体向心力。注重商业价值的网媒很难主动参与网络舆情引领;相反网媒对关注度的追求决定了其对舆情事件中煽情因素的凸显。网络舆情引领必须真正落实到网络编辑的“良心”深处,将编辑人员的专业素养、价值观、人生观,现实而具体地内化为编辑自觉自愿自主自信的行动。显然,当下网络编辑整体合力的形成尚需加倍努力。

4.机制之需:网络舆情引导需要权威信息发布机构与协调机制

当前,我国网络编辑舆论引导作用的发挥尚存在许多制度瓶颈。一是缺乏舆论引导激励机制。网络编辑参与引导网络舆论主动性没有充分调动,网络编辑引导网络舆情的价值没有充分体现。二是缺乏舆论引导的权威机构。舆情方向引领需要有适时明确的权威发布机构,以确保舆情应对的权威性和方向性。三是缺乏舆论引导的指导机构。信息发布任何环节的失误都有可能引起舆论场的激烈反应,网络编辑的舆情引导也必须有相应的指导机构。四是缺乏舆论引导的协同机制。网上舆情方向引领需要多部门、多层次、多角度的通力协同配合,网络编辑单打独斗很难迅速形成积极正向集中的舆情走势。

三、网络编辑舆论引导能力建设的路径

我国一直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健康发展,高度关注网络文化安全、网络意识形态、网络舆情生态等问题。为有效引导网络舆情生态的良性发展,必须加强网络编辑舆论引导能力建设。

1.转变观念,牢固树立舆论阵地引领意识

网络社会治理需要网络编辑具有良好的网络舆情引导意识。一是兼顾商业价值,优先担当社会责任。网络媒体可以追求合理的商业利益,遵循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正视点击率、关注度和粉丝量,加强媒体社会责任担当。二是推进工作重心前移,变事后处置为事前防范。网络编辑作为网络信息的采集者、加工者和发布者,必须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的事前防范工作,高度重视事件信息的及时发布、权威发布与全面发布,主动回应社会关切,让信息充分透明,让谣言止于真相。三是彰显主动引领,变被动为主动,变避险为导向。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需要网络编辑具备主动引领网络舆论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参与网络舆论正能量传播,科学设置议程,关注信息传播节点、流量、流向,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2.专题培训,系统学习舆论引导技能

网络编辑舆论引导能力提升有赖于专业学习、专题培训和专项测评。首先,舆论引导能力必须成为网络编辑职业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要提升网络编辑的舆论引导能力就必须把网络舆情应对素养纳入职业资格考试范畴,通过考试培育网络编辑引领舆论方向、应对舆论危机的能力。其次,必须定期举办网络舆情应对能力专题培训。随着媒介融合进程加快,网络舆论呈现出爆点难料、裂变式传播、补全式演进、舆论反转、事件关联等新特色,使网络舆论控制难度加大。网络编辑迫切需要通过专题培训及时进行知识更新,掌握网络舆情应对的最新技巧。再次,网络编辑的舆论引导能力需要进行专项测评。以突发舆情事件为契机,组织网络编辑进行网络舆情应对演练,检阅网络编辑网络舆论素养,提升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3.团队协作,努力形成舆论引导合力

从统计数据来看,截至2015年6月,我国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取得互联网出版许可资质的网站750家,其中200余家新闻网站的记者编辑取得新闻记者证,国家对其进行统一管理。[3]网络编辑队伍已然庞大,实践中网络编辑舆论引导作用发挥的效果受制于团队协作程度,一个网络编辑的力量非常有限,只有形成团队合力,共同发声,彼此配合,才能真正起到引领舆论导向的作用。这就要求在网络编辑群体内部构建起团队协作机制,尤其是同一媒体平台内部,同一区域不同媒体平台之间,需要加强协调与沟通,在共同应对区域内网络舆情事件时,网络编辑需要发挥团队优势,相互补位,共同引导网络舆情发展方向。

4.道德自律,共同维护健康舆情生态

道德自律、主体自觉是对网络编辑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的更高要求。近年来,网络编辑违背职业道德、违法违纪事件时有发生。2014年,腾讯一名网络编辑收受19万余元违规帮人删帖,引起社会对网络编辑群体职业道德的广泛讨论。2011年6月,有网站提前发布2011年广州中考作文题,舆论哗然,人们纷纷猜测是否提前“泄题”,事实真相表明该信息为网络编辑发布信息时未能及时准确更新信息发布时间,以致引发舆论危机。事件中网络编辑个人素养和职业道德再次引起公众批评。作为信息把关人,网络编辑不仅不能出现重大工作失误,引起不必要的舆论争议,而且还要自觉加强道德自律,努力维护健康的网络舆论生态。

四、结语

网络编辑对内容议程的设置决定着内容传播的效果,对议程设置的有效掌控,是网络编辑能够担负起引领舆情方向的先天优势。网络编辑作为议程设置的把关人,必须始终具备高度自觉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真相意识、导向意识、专业意识、公共利益意识、文化意识、公信力意识,确保网络传播的信息安全、文化安全与社会稳定,不断提升网络媒体的社会公信力、媒体品牌力与舆论引导能力。

(作者单位:安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

注释:

[1]童兵.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216

[2]向安玲,沈阳.全息、全知、全能——未来媒体发展趋势探析[J].中国出版,2016(2)

[3]王波.网络出版编辑管理及其人才队伍建设初探[J].中国出版,2016(5)

*本文系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类重点研究项目“大数据背景下社会新闻正能量传播研究”(SK2014A300),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专业素质构建模式研究”(2015zdjy112)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正能量网络舆情社会责任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正能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论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新闻晨报》:如何不跟着某些“网红”玩“反转”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
亚投行,美国应发挥“正能量”
香港“正能量”游行反“港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