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2016-02-13 08:14王枝茂
统计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所有制办学校企

王枝茂

(山西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山西太原030013)

高教理论与高校管理

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王枝茂

(山西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山西太原030013)

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转变观念,改革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试行混合所有制,坚持校企合作,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新常态;混合所有制;校企合作

DOI编码:10.13782/j.cnki.2095-106X.2016.03.00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转变观念,改革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转变观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首次提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其主要特点有三: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同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论述了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强调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在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张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新特征,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仍处于低端位置。要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实现价值链与产业链的升级,迫切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目前,我国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劳动者的技能、经验和知识结构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特别是高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不能满足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据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我国技能劳动者仅占从业人员的19%,高技术人才数量还不足5%。因此,适应经济新常态,就必须打造经济升级版,从低附加值的制造转向高附加值的制造,从制造大国转向创造强国。实现这种转型,劳动者职业能力的提升是关键。

(二)创新驱动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经济发展从原来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创新驱动发展,不仅需要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更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生产、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将大量的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3D打印为例,它颠覆性地改变了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以低成本、小规模地生产少量但多样化的产品,来满足人们对私人定制的个性化消费需求。这场工业革命有两大特点:一是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力会持续快速下降,劳动力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例会越来越小;二是新生产工艺能满足个性化定制的各种需求,这要求生产者必须贴近消费者与消费市场。这两大特点都会使以廉价劳动力取胜的传统制造业发生根本变化。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和依靠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这个过程迫切需要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这一任务需要高等职业教育来完成。

(三)企业竞争力的提升需要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国内人口、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大,国际竞争低成本优势也在逐渐减弱;另一方面,产业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源相比发达国家仍有相当大的差距,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迫切需要依靠创新驱动为未来发展谋求新的出路,开辟新的空间。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振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全球资本和金融竞争、对外贸易方式的转变,最核心的动力是创新,最核心的资源是人才。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必须降低成本,不断革新技术,提升人力资本价值。目前,我国人均GDP达到6800美元,已属于中上等收入国家。与此同时,我国已告别劳动力廉价时代,劳动力成本大幅提升。在人均收入和人工成本总体提高的情况下,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水平成为决定企业是否愿意聘用更多劳动力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能否在人工成本大幅提高的情况下,招聘到足够的具有较高生产率的工人,从而保证有持续的竞争力,高等职业教育又是关键。

二、改革创新,探索高职办学新体制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以政府开办的各种职业院校为主体。在资金投入上,政府是主体;在管理上,以政府及主管部门为主;在教育政策制定、实施、监督以及各个层面的教育改革上,行政性较强,政府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强力主导者,院校自主办学空间很小。行政主管部门主导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缺乏与行业、企业合作共赢的基本能力,同时,作为事业单位身份管理的教育管理模式,绝大多数职业院校不仅没有来自主管部门的直接压力,而且也难以感受到来自社会的间接压力。由于缺乏有效的竞争,导致职业院校以提高人才质量与办学效益为目标的改革缺乏必要的内在动力,使得教育改革呼声尽管很高,但基本上形式多于实质,进而导致高职教育既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也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1],首次将混合所有制这一概念引入职业教育领域。如前所述,在以政府为主体的办学模式下,存在体制僵化、封闭办学、活力不足、缺乏特色等弊端。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跨界教育,必须走出封闭的围墙,与行业、企业、产业合作,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用市场的力量来办学,试行混合所有制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混合所有制,是指在同一经济组织中,不同的产权主体多元投资、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融合,从而形成新的产权配置结构和经济形式。混合所有制的本质是产权主体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高等职业院校,将会成为今后高等院校改革创新发展的突破口,也是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办学、激活办学活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混合所有制是高职教育建立企业参与制度的有效途径

在教育领域引入混合所有制,实际上是以市场的机制和经营理念来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一方面,混合所有制的本质特征是产权主体的多元化和不同资本的交叉投入,它契合教育由政府、学校、行业和企业多方联动的开放性办学要求和规律;另一方面,混合所有制本身具有成熟的市场运作机制,它可以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提供投入产出效益以及运作环节发言权的有效保障,从而落实企业的办学主体地位。

(二)混合所有制是公办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改革的有效突破口

在教育领域,民办院校和公办院校同样都可以实行混合所有制。如果说民办院校搞混合所有制是通过“参公”来解决人才吸引、教职工保险、财政补贴等问题,那么,公办院校搞混合所有制则是通过“参私”,借助民办实体灵活的管理机制来突破体制上的一些束缚,从而激活办学活力。尤其是实行混合所有制办学,可以把“国有”和“民办”两方面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新的产权配置结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运行体系。

(三)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改革在实践中呈现多元化趋势

公办高职院校实行混合所有制,涉及国有资产管理、办学风险防范等诸多现实问题。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需要高职院校开展多元化的创新实践。从全国来看,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山火炬工业开发总公司联合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创建“多形式参股”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引进当地主导行业的主流企业,建设“校企共同体”,探索混合所有制,相继建立起7个“人财物融通、产学研一体、师徒生互动”的新型二级学院实体;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由4个大中型企业买断控股,完全按股份制运作,企业、高校和政府在董事会席位中分别占67%、26%和7%;海南职业学院由海南省教育厅、海口农工贸股份有限公司和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共同出资举办,三方办学主体的代表组成董事会和监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内部运行管理遵循教育规律并参照企业的管理模式运行[2]。

三、校企合作,建立人才培养新模式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既是企业获得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提高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也是学校提升技术技能人才质量、满足企业需求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一)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是改革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也是高职教育在办学规模和专业设置等方面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重要途径。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人才素质和能力结构、实习实训、师资队伍建设等关键环节提出建议和要求,提供咨询服务和全程指导。职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及其他教学资源,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估培养质量,使行业、企业真正成为人才培养的关键影响力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职业院校利用企业场地和先进设备,对专业技术问题开展研究,使教师和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和探究,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坚持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二)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基于合作各方自身的优势,形成了许多特色鲜明、效果突出的校企合作模式。

从产权关系看,形成了“校中厂”“厂中校”“专业实体化”等校企一体化办学、集团化办学等校企合作办学形式。高职院校面向市场需求办学,采取“校中厂”“厂中校”模式,将生产性实践活动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使人才培养融入企业生产服务流程和价值创造过程中。有的院校与企业合作成立实体性的办学机构,将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有机整合在一起,形成产教融合机制与模式。例如,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与新加坡海员联合会、新加坡森海海事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共建股份中新(南通)国际海军培训中心。学院占股34%,主要提供优质师资、实训基地等;新加坡海员联合会占股33%,主要提供国际化资源、行业政策信息和科技发展前沿动态等;森海海事服务有限公司占股33%,主要提供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理念与先进的培训管理经验。而集团化办学模式则是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主体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这成为当前校企合作办学体系的重要实现形式。例如,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政府支持下,跨所有制整合资源,创新集团化办学模式,学院通过兼并、买断、托管等方式,集聚了15个企业和中职学校的生产资源和教学资源,形成“前校后厂、产学一体、贴近区域、开放办学”的新模式[3]。

从人才培养方式看,形成了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当前,校企合作已经逐渐从满足企业简单的人力资本短缺的需要,向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企业技术升级、获得市场竞争力的需要推进。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也不再是简单地以获取劳动力为目的,而是越来越多地主动参与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以企业标准引导高职院校办学,实现企业用人标准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标准对接,企业生产车间与课堂对接,不断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质量。例如,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武汉铁路局、武汉地铁集团等企业合作,探索“四个一体化”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联合实现了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一体化、上课情景与工作情景一体化、课程与项目一体化、学生毕业与就业一体化。[3]

(三)校企合作的主要项目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实现人才培养模式革命性的变革。概而言之,校企合作的主要项目包括四大类。

1.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及其他教学资源。它是指根据企业的技术标准、产品要求和职业道德规范,及时调整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及时更新项目课程的设计形式,使课程体系由静态变为动态,从而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职业院校可以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主体作用和企业技术专家主导作用,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以工作结构为逻辑的课程结构、以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的课程标准、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课程内容,实现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结合。

2.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它是指校企双方根据各自的优势,合作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在实训场地、人才队伍等方面的优势,以及企业在生产技术、研发手段和仪器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为学生提供相对真实的生产性实训环境。学校可以引进企业的一系列产品,用于学生实训和教师对企业产品的研发;可以引进企业先进的管理办法,按照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对实训基地等进行管理;可以引进优秀的企业文化,把行业、企业、职业等要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提升校园文化内涵。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可以使学生直接进入职业岗位,参与实践操作,以企业员工的标准管理和训练学生,实现企业管理与教学行为的有效对接。将学生置于一个真正的岗位环境中,使学生可以直接感受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职业道德,从而缩短学生就业时进入职业岗位的适应期。

3.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通过校企合作,学校选派专业老师到企业去了解生产实际中技术应用、成果转化、工艺衔接以及产品研发等实际问题,教师通过与行业、企业的交流,能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既增强课堂传授知识与技能的适用性,又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破解企业发展中的现实难题。同时,聘请企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技师走进课堂,将企业的新技术及新趋势介绍给学生,引领学生进入行业前沿领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4.校企合作共建应用技术研究开发团队。通过校企共建技术工艺与产品开发中心,开展应用技术研究。

总之,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开启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征程。作为高职院校,要以《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为行动指南,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转变观念,改革创新,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努力奋斗。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A/OL].(2014-05-02)[2016-06-20].http://www.scio.gov.cn/ztk/xwfb/2014/gxbjhzyjyggyfzqkxwfbh/xgbd31088/Document/1373573/1373573.htm.

[2]阙明坤.职业院校探索混合所有制的有效形式[N/OL].中国教育报,2015-03-26(9)[2016-06-20].http://www.jyb.cn/ zyjy/sjts/201503/t20150326_617063.html.

[3]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2014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6-50.

[责任编辑:康光磊]

Research on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Innov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ANG Zhi-mao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Shan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Light Industry,Taiyuan 030013,China)

In order to develop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reatively,we must change our idea and reform the school-running system and the model for talents cultivation,try to operate mixed ownership,hold on to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and cultivate high quality technical personnel suiting the need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new normal;mixed ownership;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G64

A

2095-106X(2016)03-0001-04

2016-06-27

王枝茂(1961-),男,山西河曲人,山西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所有制办学校企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高句丽土地所有制演变浅探
发改委:鼓励非公资本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混合所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