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榜样认同耦合效应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研究

2016-02-13 06:56许艺妍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许艺妍,林 昇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108;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108)



基于榜样认同耦合效应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研究

许艺妍,林昇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108;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榜样是引领时代思想潮流的先导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社会的人格化缩影,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行为标杆。榜样认同,则是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变融合为日常化的生活实践,通过耦合效应、相互影响,形成社会一致认可的行为标尺和参照系。本文尝试分析了榜样认同耦合效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引领导向作用,讨论了当前社会中核心价值观培育养成中的挑战性问题,试图利用榜样认同的耦合效应,契合大学生需求,通过以点带面、着力实践、发挥榜样认同的联动作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新路径。

[关键词]榜样认同;耦合效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党在思想道德文化阵地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突破,也是高校坚持德育为先,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使命的理论基础。2014年六一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探望北京海淀民族小学学生,在与他们的座谈中深刻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心有榜样。榜样模范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承担楷模和参照系的标杆作用。近年来,感动中国、全国道德模范、双百人物等活动评选为大学生榜样认同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增进榜样人物在大学生中的认同接受程度,与核心价值观相互融合渗透,将其转化为大学生习以为常的行为举止习惯及内心潜意识,是其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培育影响作用的有效形式和重要方法。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榜样认同耦合效应议题的导入

(一)榜样认同耦合效应的内涵

所谓榜样,一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被社会所认可的具有优秀品质的正面人物或者对社会带来正面影响的事件。榜样认同则是社会大众在认知、情感以及行为上对该正面人物或者正面事件的认可,并以此作为自身行为的一个参照系。耦合效应又称联动效应,是指个体在成长期间因共同的认知或情感相互影响,联合起来带动他人,形成更大的增力,产生1+1>2的效果。耦合效应应用到榜样认同中来,尝试通过群体对榜样行为的认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一个耦合良好的群体,榜样认同的成功融入会促成主流价值观的形成。榜样认同耦合效应应用到核心价值观中,以点带面形成良性互动,逐步形成强大合力,对促进其弘扬发展,贯彻落实具有重要意义。

(二)榜样认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引领导向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的精髓荟萃,在社会中占据中心地位,对社会各界有着积极向上的影响,体现为民生和谐有序、公平正义。对于个人的影响,体现为个人集体荣誉感的提升、自我素质的养成以及幸福感受的增加。现代社会纷繁复杂,呈现出价值观丰富多样、迅速发展,在价值认同方面也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榜样是引领时代思想潮流的先导者,展现的是社会一致认可的行为典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内涵在现实社会中的实施手段之一,具有紧贴时代、紧贴群众、紧贴实际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共识呈现的指南针和风向标,通过榜样来传导其价值取向,是社会需求以及个人要求的有机契合。榜样行为蕴含着深层次的精神导向和道德情操修养,是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印证和阐释,使其更加形象化、生动化,拥有强大的说服力。通过榜样认同,强化对榜样行为在认知、情感、行动上的共鸣,发挥榜样认同耦合效应,通过普遍认可推动群体效仿,引导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在认知、情感、意识、行动的积极转化,形成导向作用。

二、榜样认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挑战与困惑

(一)自媒体时代榜样树立的“速食”效应

随着“自媒体”时代悄然来临,大学生随时随地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表达意见和想法。以微博为典型,随手拍的一张照片、一段视频配上几句文字,就可以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上传网络,并在几分钟内造成一定的影响。榜样的树立,一方面得益于网络的迅速传播,宣传面得到极大的扩大,人们可以迅速了解到相关的事迹,感受道德模范精髓。但同时又因为网络信息量的巨大,人们极易接触到其他信息,甚至有些谣言、编造故事迅速传播,对榜样形象造成负面影响。行政层面推动不足,社会认可程度不深,模范事迹往往在几天甚至几个小时之内被其他信息所覆盖,被人们遗忘,难以形成持久的效应。近几年来,从上到下树立的平民榜样,多在树立之初,因为紧锣密鼓的各类宣传形成氛围,但是更多数时候,这些榜样在一两个月的宣传期后就销声匿迹,被人们所遗忘,其所代表的榜样精神不再造成影响。多年来,“感动中国”“道德模范”等各类评选中树立的典型人物形象,多数在民众心中已经印象模糊,甚至毫无印象。这也进一步证明,榜样树立存在较为严重的“速食”效应,没有真正形成价值认同,成为大学生行为的标杆和参照系。

(二)多元时代变革中榜样认同的情感脱离

改革开放前期,榜样树立的标准多定位于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个人或集体。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出来的雷锋、孔繁森、张海迪等展现了助人为乐、大公无私、身残志坚等优良品质,影响了一大批的青年学子。但是,在传统的榜样宣传中,重视的是榜样的高大完美模样,追求以完美的“圣人”形象进入人们眼中,“忘我工作、不徇私情、带病工作”成为传统榜样的标签。榜样形象大同小异,榜样故事剧情雷同,榜样精神跟不上时代气息,无法引起人们对榜样模范的情感共鸣。在传统教育中,重视宣讲单方面优秀品质的方式,更进一步引起人们对于榜样人格的质疑。新时代的人们有更为强烈的求知心理,对于宣传中的榜样事迹不再是简单片面地听信,更倾向于对榜样形象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个别地方在树立榜样时刻意隐瞒,甚至抹去榜样形象某些普通品格,任意突出、拔高某些“优秀”品格,榜样人物个别“不够完美”的行为举止,极易被某些有心分子宣传扩大化,成为榜样人物的“污点”。榜样的树立,因为这些不足一提的瑕疵,变成反面教材,在情感上被人们抵触,不愿意信任、接受,形成“泡沫榜样”。在时代变革中,榜样人物树立脱离现实,呆板单一,缺乏真实性、层次性,难以在群众中形成情感共鸣,更谈不上在行为上有所认同。

(三)榜样认同过程中内化融合与外显践行的矛盾

推进榜样认同的“内化”效应,是大学生对榜样人格感受、分析、选择的过程,是在认知上、情感上进一步融合,进而指导大学生确立价值取向,形成价值选择,发展融合“普世价值”的人生观。榜样模范代表着道德和良知价值标尺,是大学生建立行为标准典范。但是,在当前价值多样发展、世俗主义多样变化的背景下,道德价值观日益淡化,是非善恶标准模糊,加之不道德行为影响呈现扩大化,榜样力量在融合内化与外显践行过程中形成巨大矛盾。榜样认同教育在某些时候变成了应付检查的手段。我们不难发现,一到雷锋活动月,轰轰烈烈的学雷锋活动在各地展开,但是事实上,多组织几个人,做两个活动,拍几张照片,就草草了事,未起到教育作用。甚至参与其中的大学生对类似活动的认同产生偏差,认为只是应付活动,而非榜样教育的践行平台。当今社会,扶不扶的困惑、帮不帮的犹豫严重影响了榜样力量的发挥,“看客”心态更是阻碍了榜样行为的外化过程。基本道德规范在现实检验推行过程中出现不和谐声音,长期冲击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及奠基。

三、榜样认同耦合效应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选择

(一)契合需求,以点带面,实现榜样认同耦合效应的联动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呈现出的是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的共同理想、价值导向和行动指南,内化为大学生的行为准则及人生信仰。榜样的树立是其从理论层次向实践层次迈进的过程。榜样的教育作用具有双向互动性,榜样的树立,一方面形成教育典型,另一方面又含有大学生对其代表的精神内涵主观判断。因此,榜样的树立,应该要能够成为个体认同并信任的对象,与个体具有共同的价值契合点,才能更好地促进榜样认同耦合效应的联动作用。

社会各界在对榜样的认同上,有来源于多个方面的因素。仅仅依靠对榜样形象的倾慕之心或一时热情,不足以形成长期的行为学习目标。因此,榜样的树立,首要因素应契合大学生内心的真正需求,量身打造。学习者的生活状况、文化水平、价值偏向、兴趣爱好以及情感需求,会对学习目标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大学生需要的榜样目标,不一定是高大上、英雄式的人物,更容易引起共鸣的,是与他们共同学习、成长的师长、朋友、同学。朋辈之间的良好榜样,会使大学生从内心意识向其靠拢,认同并模仿榜样行为。在榜样形象形成及宣传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素材来源于生活,品质高尚于一般意识形态,科学设计有血有肉的榜样形象。摒弃传统榜样教育追求“高节迈俗”“志高品尚”的特点,坚持榜样典范的人性化和多样化。榜样的树立,应要层层递进,注重榜样认同与学生情感需求的契合。首先,从挖掘身边的榜样作为起点,选取与大学生同学习、同成长的优秀典型,为大学生增加认同感和可接近感。在榜样选取过程中,应从学生的视野及需求着手,转变原有的“自评”模式,增强学生的互动参与,选出大学生心中最认可的榜样。其次,强化师长言行树模作用。大学生正处在人生价值探索养成阶段,大学是其成长成才进而服务社会的重要枢纽,高校教师承担着培育育人的主要责任。具有崇高品格的师长,更易于得到弟子内心认可进而对其行为进行跟随模仿。高校教师行为示范效果,远远优于灌输说教的方法,更贴近学生心理需求。最后,应该用时代发展的眼光对待传统英雄模范。对于传统模范,应以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待,挖掘其价值的闪光点,并落脚到现实生活中。在精神层面理解并认同传统“真、善、美”的精髓,融合时代的变迁,最终成为落实核心价值观的行为风向标。

(二)交往互动,陶冶渗透,促进榜样认同耦合效应的情感共鸣

榜样认同,目的在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大学生所要求的物化行为转变为可视、可触模式。榜样人格的情感感染力,是大学生在榜样认同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在对榜样人物的认识过程中,对其人格信仰产生敬佩、信服等心理,并产生对高尚人格的精神追求,并以榜样人物作为自身行为的参照系。在实际的道德情景中,大学生会以榜样模范的行为标准为参照不断检视自己、发现自己,自发进行调整改进。

榜样认同的情感共鸣,要促进大学生对榜样产生行为的模仿投射。首先,重视榜样人物就在身边的影响。高校应多开展“我与榜样面对面”“我与榜样共成长”等活动,以报告会、座谈会、面对面交流等形式,增加大学生与榜样交往互动的机会,将榜样从云端上的神话变成亲切有活力的身边人。榜样认同应建设高校道德文化氛围,发掘道德行为模范代表,对事件行为进行深入普遍的宣传,形成榜样在我身边的浓厚氛围。其次,强化榜样的宣传引导。榜样宣传应该极力摆脱一时轰轰烈烈的宣传,转眼即销声匿迹的不良现状。应加强细水长流式的引导,让榜样形象真正渗透到大学生的心中,陶冶大学生的感情。对榜样事迹的宣传,在传统的宣传栏、报纸、广播等基础上,要发挥新媒体技术。通过网络微博、微信、QQ等渠道,将榜样典型的高尚情操、行为模范不断在大学生身边出现,直至渗透到大学生的行为中去。最后,运用文化课堂传授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以文化课堂为媒介,通过文字将榜样中的“真、善、美”的优秀品质和动人情感转化为人人口诵相传的故事,以影片、歌曲或者文字等形式,酝酿精良的文化作品,让学生在文化熏陶中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内涵。

(三)分层设计,立足实践,增强榜样认同耦合效应的延续性

榜样认同应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次内涵,分层设计,融入具体工作实践及日常生活中去,令大学生对其内涵形成自觉认识,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落实到日常行为中,感染影响周围的同学,辐射带动每个人形成自发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增强榜样认同耦合效应的延续性。

立足实践,把理论学习融合实践教育,引导大学生将道德规范、是非善恶的认知转化为自身行为规范。丰富实践教育的具体方式,首先,创建教育实践基地,从在学校中与榜样人物的互动,扩展到深入榜样人物的生活中去。通过学习参观榜样人物的工作、学习、生活的场所,更直观地了解榜样人物的生活轨迹,形成情感共鸣。其次,加强开展教学探究实践、社会现状调查,构建社区实践阵地。当前,我国社区建设尚在起步阶段,急需具有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大学生投身其中。社区建设是大学生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平台,应引导大学生在课堂实践和课余时间,将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社区发展建设中去,参与志愿者公益活动,助人为乐送爱心等,修建学校与社会协同育人的桥梁。最后,形成示范岗位实践保障模式。学生的榜样认同,不仅在于感情上的认可,更关键的是行动上的认同,对榜样言行的模范转化成自身的言行习惯。对于学生而言,校内平台以及校外基地是其榜样行为实践的重要场所,通过榜样示范性岗位的设立,让大学生竞争上岗,辅以完善的榜样激励制度和发展成才通道,形成人人想做榜样、人人争做模范的氛围,达到榜样教育长远持续发展的目标。

认知相符,情感共鸣,价值契合是榜样认同的关键条件,也是发挥耦合联动效应的重要环节。榜样认同有利于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最直接的现实环境,促进不同历史文化背景、道德思想观念的人们在价值观上的相容契合。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以榜样认同为途径,符合该阶段高校学子身心发展,对其树立正确价值观起到关键节点的作用,也为大学生修身处世提供了重要的行为参照规范。榜样认同耦合效应分层设计,以点带面,对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和认同具有迫切意义。

参考文献∶

[1]姜建蓉.论榜样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实现机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1):102- 105.

[2]金瑶,陈华洲.论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4):101- 104.

[3]曹美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J].山东青年,2015(2):45- 47.

[4]俞玲,雷儒金.地方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5 (4):27- 28.

[5]梁红军.基于价值认同的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153- 156.

[6]郭立场.榜样认同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10):64- 67.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0046(2016)4- 0044- 03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2015年B类社科研究项目(JAS151481);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福建师范大学)高校辅导员教育科研项目(JD2015018)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微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境与思考
少先队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浅析高职院校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整体合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