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平霞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研究
——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包平霞
当代大学生的培育和高校的发展与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息息相关。提高辅导员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激励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高等学校管理水平和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了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现状,分析了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从严把入口关、加强培养关、注重使用关、完善制度关的角度,提出了高职院校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对策建议。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对策研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发布后,全国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积极为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工作研究和相关培训提供有力支持。在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的同时,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也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但随着高校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变化因素和不良思潮影响着学生,这些因素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很大困扰。[1]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出现了一些新状况、新问题。笔者针对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现状,对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展开调查。
(一)辅导员工作内容方面的调查
辅导员是需要付出和奉献的岗位,总的说来,辅导员工作多且杂、要求高、压力大。调查显示,学校各分院辅导员主要负责的工作有党建、团建、学业、就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奖助贷、传达通知、管理学生在校活动等。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有89%的学生认为辅导员扮演着学校与学生事务协调者的角色,其日常工作主要是忙于通知各项事务。而有56%的学生认为辅导员扮演着日常杂事处理者的角色,既检查宿舍卫生、出操情况,又检查上课出勤、违章电器使用等。辅导员工作内容之多,以致68%学生认为辅导员队伍人数少,影响了工作效率,间接影响了他们的在校生活。[2]面对如此繁重的工作,91%的辅导员表示他们的工作量大且繁琐,领导要求高,自己所承受的压力较大。
(二)辅导员科研方面的调查
辅导员自身的成长和长远发展离不开科学研究。对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多数辅导员来说,处理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已经焦头烂额,费心劳累,故科研成果寥寥可数,这都可以从我们的问卷数据中得以证明。从本次调查中获悉,仅有15%的辅导员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的研究课题,72%的辅导员没有承担任何课题,绝大多数的受调查辅导员认为学院对学生工作和科研的重视度一般,有75%的人认为学院不重视学生工作、科研工作。可见,辅导员队伍的科研水平不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高校对辅导员的管理重事务性工作轻科研成果,辅导员的科研环境不容乐观;高校对辅导员只管使用不重培养,辅导员的科研潜力挖掘不深;某些辅导员科研意识不强,对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三)辅导员职业生涯方面的调查
据本次调查显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辅导员外出培训的机会少,职业生涯也缺少相应的规划。2015年全年,每位辅导员平均参加过1.5次外出培训;在问卷中,86%的辅导员认为,加强辅导员校外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由此可见,学校为辅导员提供的校外培训机会非常有限。缺乏新知识的补给,不仅会使辅导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学生工作需要,还会影响辅导员自身的发展。[3]目前,大多数辅导员觉得学生工作使个人发展受到限制。在这份辅导员职业生涯的调查中,80%以上的辅导员对于这份工作的认可度不高,认为发展前景有限。仅有18%的辅导员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感到满意,甚至95%以上的辅导员有转岗的打算,其中90%的辅导员愿意去担任专职老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调查中,86%的辅导员认为自己遇到的困惑主要来源于对前途的迷茫,没有清晰的职业发展方向。可见,辅导员的职业前景未定,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
上述问题的出现,是多种因素长期积累造成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师生比严重超标,辅导员疲于应对各种事务性工作;二是学生工作科研发展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政策支持;三是自身发展前景的困惑影响辅导员职业生涯的规划;四是薪酬待遇问题制约着辅导员队伍的发展建设。[4]这几方面的原因影响了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职业能力建设,在寻找对策时应重视这些问题的解决。
(一)专业理论知识欠缺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在辅导员队伍中很难找到与高职辅导员工作相关的专业。该校的9个二级学院中的20个辅导员仅有3名辅导员是思政专业。可见,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知识结构仅凭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很难满足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要求。[5]而现在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活跃、个性较强、知识面宽,这必然要求高职院校辅导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处理各项事务的能力。
(二)管理水平较低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辅导员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理解更多的只具有感性上的认识,多数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只是凭他们自身学生时代当学生干部时的工作经验来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管理,常常忽略高职院校学生存在不同层次的差异,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管理既缺乏方法又缺乏理论的指导。
(三)工作内容泛化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对辅导员能进行直接或间接工作指派的部门有:辅导员所属的分院、厚德书院、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创业学院、后勤服务处、学生事务中心等部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的工作或多或少地也都涉及这些部门,使得高职院校辅导员被各部门分配的繁杂工作所困,他们的时间几乎都被日常事务性工作占据,很少有业余时间来进行自我职业能力的提升。
(四)队伍缺乏稳定性
据笔者了解,由于学校编制有限,学校未能给予专职辅导员事业编制,而是采取聘用的方式,绝大部分辅导员都是把辅导员岗位作为过渡性的工作,没有把辅导员这项工作作为一项事业来做。部分辅导员在工作中的热情明显不够,并没有打算长期做这一工作,他们大都想着以后转岗或者是考公务员。使得高职院校辅导员人员流动性很大,导致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不稳定。
(五)身份认可程度低
高校辅导员的社会地位也低于学校内从事教学的专任课教师,普遍认为辅导员就是学生的保姆,干杂活的。他们认为辅导员地位低、没有出路、没奔头,从心里瞧不起辅导员。辅导员自己也没有职业成就感,觉得自己处于学校的底层,工作压力大,工资低,前途没有保障。相比专任课老师,辅导员的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两眼一睁,忙到天黑”是其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他们普遍缺乏身份认同感。
高职学生在思想认识、自主学习、行为规范等方面与本科院校的学生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与本科学校相比,高职院校加强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显得更为重要!高职院校应从严把入口关、加强培养关、注重使用关和完善制度关等角度入手,切实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
(一)严把入口关,奠定提升职业能力的基础
严格辅导员的选聘条件和方法,建立相应的准入机制,这是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的基础。[6]辅导员面对的是一群思想活跃、朝气蓬勃、个性较强、知识面宽的青年学生,选聘的辅导员必须具有研究生学历,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在选聘辅导员的过程中,首先要严格审核资格,审核其是否具有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是否符合辅导员任职的学历、政治面貌等条件。其次要严格知识测试,对辅导员职业所必备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还有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及相关的岗位知识进行测试。最后要严格能力考核,在知识测试的基础上展示才艺,测试心理,进行语言表达、沟通协调、危机应对等方面能力的面试。
(二)加强培养关,搭建提升职业能力的平台
根据辅导员其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和辅导员自身的实际搭建平台进行培训,是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关键举措。一方面是搭建培训平台,通过搭建多角度、全方位的多重立体的培训平台,确保先培训再上岗,把日常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7]要有意识地安排辅导员到校外艰苦的基层单位挂职锻炼,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条件的高校还应注重辅导员的出国、出境学习,开阔视野,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8]另一方面是优化培训内容,辅导员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是宽口径的、技能是多重性的,几乎涵盖了哲学、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伦理、心理等社会科学所有的领域,涉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方面面,必须要结合实际,优化内容,突出重点,解决当前工作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而所有的培训内容都应该改变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要充分强调能力本位。
(三)注重使用关,增添提升职业能力的动力
结合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根据辅导员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校发展的需要,打造一支特色鲜明的辅导员团队,是调动、激发辅导员提升职业能力内在动力的重要措施。[9]一方面,要在理解并尊重辅导员个人职业发展意愿的基础上,把个人的发展目标与学校工作的需要紧密地结合起来,鼓励辅导员根据其自身兴趣特长、能力水平等进行有选择的职业突破,努力使自己成长为学生工作某领域的专家,同时引导广大辅导员深入挖掘自身的工作特点,展现不同的工作特征,形成鲜明的工作特色,形成自身口碑。另一方面,还要定期开展 “优秀辅导员”“优秀导师”等评选表彰活动,引导和鼓励广大辅导员全身心积极投入到所从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业工作中。在评选的过程中,突出工作实绩,彰显职业形象,创建个人品牌,优化团队建设,提升辅导员老师的职业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荣誉感,激发辅导员提升职业能力的内在动力。
(四)完善制度关,提供提升职业能力的保障
参照教育部的文件精神,结合学校的管理实际,辅导员工作体制发展仍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首先,要对辅导员选聘入职、培训发展、转岗晋升等相关制度进行梳理,对辅导员的职业资格和条件、选聘程序和办法、工作任务和职责、培训内容和形式、评价指标和体系等,都应制定明确的规范性的可操作的制度,坚持标准,严守程序,为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创造良好环境,提供政策保障。其次,要加强管理,严格辅导员相关的考核制度。要重点抓好辅导员工作职责及管理办法、辅导员工作考核体系等相关管理制度的修订、完善工作,以强化辅导员职业化管理工作的进一步落实,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目标不明确、人员不到位、责任不到人、工作推诿扯皮现象。[10]要加强对辅导员工作的考核,考核指标应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确保公平、公正。考核结果优秀的辅导员,应给予奖励,优先考虑晋级、晋职,优先安排培训。最后,应积极探索辅导员职称与岗位等级的融通制度。在职称和岗位等级的基础上,对于那些有声誉、工龄较长的优秀辅导员,尝试突破原有的职级而设置更高的职级并享受同等待遇。这些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必将更好地促进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
[1]张再兴.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王小红.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朱孔军.大学生管理理论与方法——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丛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高治军.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李合亮.思想政治教育探本——关于其源起及本质的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6]刘海春.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55.
[7]刘军.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8]杨玉霞.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9]孙潇.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1.
[10]张雪梅.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进程中的专业素质培养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3.
责任编辑:乔 健
包平霞,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研究(浙江 宁波 315000)。
G715
A
1671-2277-(2016)05-004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