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欣,王天平
免费师范生职业价值取向的内容分析研究
——以西南大学为例
何 欣,王天平
免费师范生的职业价值取向不仅引导着自身的发展,而且对教育事业产生深刻影响。以西南大学免费师范生的课堂作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从职业动机、职业理想、职业认知三个维度进行分析。总体上,免费师范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呈正倾向,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职业动机上,免费师范生主要受外在动机影响,内在动机较弱;在职业理想上,免费师范生的职业意向不稳定,职业理想教育的强度不够;在职业认知上,免费师范生的职业认识缺乏系统性,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够。从做好职业认同教育、增强职业吸引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三个方面引导免费师范生形成正确、明晰的职业价值取向。
免费师范生;职业价值取向;内容分析法
职业价值取向是指人们对职业的倾向性意识和行为,实际上指人们谋取一份职业的社会行为目的。它主要体现在人们的职业动机、职业理想、职业认知,是人在从业过程中的驱动力,是职业价值观的核心组成部分。职业价值取向体现了主体的价值追求,并对实践活动具有反作用。免费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群体,其职业价值取向不仅引导着自身的发展,而且会对教育事业产生深刻影响,研究免费师范生的职业价值取向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清晰的教师职业价值观,对免费师范生的自我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以西南大学免费师范生的课堂作业为例,对其职业价值取向进行了研究。
本文以内容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研究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1]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半定量的研究方法,既能体现质性研究的逻辑性,又兼具量化研究的准确性。内容分析法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一是根据研究对象界定目标总体的范围;二是从目标总体中梳理出研究样本;三是选定研究的分析单元,确定研究编码体系,并对文献样本进行编码统计和处理;四是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1]从笔者收集的资料来看,现有关于免费师范生职业价值取向的研究大都采用问卷调查法。而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通过系统整理免费师范生的课堂作业,深刻剖析免费师范生的职业价值取向。
课堂作业是免费师范生毫无准备的情形下,在课堂规定时间内完成的,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免费师范生的职业价值状况。研究对象为西南大学免费师范生的课堂作业《我的职业价值》,共抽取了223份,其中,从专业来看包括汉语言文学专业65份、数学专业61份、计算机专业50份、体育专业47份,从年级来看包括大学二年级80份、大学三年级72份、大学四年级71份。由于大学一年级免费师范生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认知处在初步了解阶段,通常还未形成比较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故不选取大学一年级免费师范生为研究对象。
根据免费师范生的课堂作业实际情况,对免费师范生的课堂作业进行内容解读、意义抽取、分类归纳、统计分析,参考教师职业价值取向的定义和结构,遴选出免费师范生职业价值取向的编码体系。该体系包含“职业动机”“职业理想”“职业认知”三个维度,每个维度包含相应的次级维度。其中职业动机包含“事业”和“职业”两个次级维度,免费师范生的职业动机是指免费师范生在自身职业需求的基础上,确定职业目标,支配职业行为,并为实现免费师范生职业目标维持职业行为的内部动力和外部诱因。职业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指的是人们的职业活动是为了活动本身而工作,并从中体会到幸福感和满足感;外在动机指的是人们的职业活动受外部因素的驱使,比如奖金、荣誉、交往等。[2]事业指向内在动机,职业指向外在动机。职业理想包含“优秀教师”“教育家”“自主创业”三个次级维度。免费师范生的职业理想是指免费师范生在一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下,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教师职业或教育事业所做的想象和设计,以及对自己长期从教成为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的向往和追求。[2]职业认知维度包含“地域选择”和“就业意向”两个次级维度。免费师范生的职业认知是指免费师范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对自己、职业、社会以及择业有关事物的认知、了解,也包括在择业中的决策以及推理。[3]
(一)免费师范生的职业动机现状及分析
免费师范生的职业动机主要分为两类,其中97.3%的免费师范生认为教师是光辉的职业并受人尊敬,并把它当作一项事业来追求。不过也有2.7%的免费师范生把教师看作一项职业,并认为教师的工作很辛苦,而且待遇比较低。
免费师范生选择师范专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受家人的影响,占21.3%。其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是因为家庭成员中有人从事教师职业,因此这些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由于亲朋好友对教师的认可度较高,所以在家人的建议下选择了考取免费师范生。二是自身对教师的向往和热爱,35.2%的免费师范生表示,自己小时候就有一个教师梦,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坚定了从教的信念。三是受自己老师的影响,占26.4%。其中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对消极方面的批判和思考。例如有学生表示:“我的老师或幽默风趣,或和蔼可亲,我喜欢、尊敬他们,也希望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我不喜欢照本宣科的老师,更讨厌那种歧视后进生、不尊重学生的老师,我告诉自己将来一定要以此为鉴。”四是受“两免一补”政策和职业性质的驱使,占17.1%。免费师范生中超过一半的学生都来自农村,他们希望能为家里减轻一些经济负担,而免费师范生的“两免一补”政策正好使他们找到了契合点。另外,有三分之一的免费师范生认为教师的假期比较长,而且工作性质较为单纯,不失为安稳可靠的选择。不难看出,大部分免费师范生都是受外在动机的影响选择了师范专业,并呈现出多元化、功利化的特点,说明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的人虽然在基数上有所增加,但是所占比例并不高。
近年来,国家和各大师范院校都在创造条件提升免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可度。如国家颁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相关政策的通知》,规定了可以跨省就业的三种情况;西南大学从2007年起,就开展为期一个学期的专项入学教育活动;北京师范大学启动了“名师导航计划”。但是,调查发现部分免费师范生认为自己前程无忧,加上相关奖励惩罚机制不够完善,所以出现了免费师范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另外,有的免费师范生受自身环境和经验的限制,对于教师职业的认知水平较低,因而容易受外在条件和亲朋好友的影响,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
(二)免费师范生的职业理想现状及分析
90.5%的免费师范生理想是成为优秀教师,希望自己能教书育人,并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9.4%的免费师范生则表示想成为教育家,他们认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具有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实现教师从“教书匠”到“研究者”的角色转换。其中只有一人想创业,学生坦言道:“说实话,我从大二开始就有创业的想法,不过父母希望我当教师。虽然现在有点无奈,但我不会放弃最初的梦想。”
总的来看,职业理想是“优秀教师”的群体主要集中在大二的免费师范生中,职业理想是“教育家”的群体主要集中在大三的免费师范生中。这是由于大二的免费师范生还处在学习提升期,他们对于自身的定位仅仅停留在教师的角色上,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而大三的免费师范生进入到学校实习后,开始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无论是对教学还是对生活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大四的免费师范生即将步入社会,走上岗位,他们有了相对丰富的人生阅历后开始直面现实,更多的是寻求职业的安稳,也就是“先就业再择业”,而较少关注自身的深造问题。
总体上看,免费师范生的职业理想与国家培养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的期望基本相同,反映出大部分免费师范生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有较为清晰的认识。这主要得益于政府和高校的大力宣传,近年来相关部门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对政策进行解读,各大院校也采取了多种宣讲措施。西南大学不仅组织优秀团队到各大省份开展巡回宣讲活动,而且在招生期间通过多种渠道合理引导学生报考师范专业。但是也应该看到,免费师范生的职业理想呈现出较大的年级差异,“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基本都集中在大二大三的学生群体中,而大四的免费师范生虽然即将踏上岗位,却很少有人提及自己的职业理想。这折射出免费师范生的职业理想教育强度不够,因而无法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导致他们在择业的时候出现了不稳定的现象。
(三)免费师范生的职业认知现状及分析
调查发现,免费师范生对地域选择和就业意向有较为明确的认识,但在其他方面,诸如对自身情况、社会发展需要等了解不够,这也反映出免费师范生的职业认知缺乏系统性。
在地域选择上,统计结果从高到低依次是“无所谓”(占35.6%)、“留在城市”(占34.3%)、“回乡执教”(占30.1%)。选择“无所谓”的免费师范生中,除了部分人想为教育事业做贡献以外,大多数免费师范生是因为自己对未来还没有明确的规划,从而表现出一种随波逐流、得过且过的心态。而选择“留在城市”的免费师范生,基本都是因为交通便利、待遇较好、发展机会多等原因而向往大城市。免费师范生选择“回乡执教”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对家乡的感恩之情,约有80%的免费师范生表示自己愿意将所学知识带回去,从而帮助更多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二是源于社会责任感,免费师范生认识到了自己的特殊身份,并觉得有责任和义务让更多人享受到教育的福利,为他人、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就业意向上,有10.5%的免费师范生表示愿意把教书育人作为人生追求,打算长期从教,但也有89.5%的免费师范生认为做教师只是权宜之计,以后有机会就会另谋他业。不难看出,免费师范生的就业意向不够稳定,相比于国家希望他们“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初衷而言,还是不尽如人意。调查发现,部分免费师范生或是由于受“两免一补”政策和“工作单纯”性质的驱使,或是由于自身报考的盲目性而选择免费师范生,但内心并不想投身教育事业。虽然国家从2010年起公布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和《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施办法(暂行)》,但是在免费师范生的入口关和退出机制上缺乏具体的实施政策,加上免费师范生缺乏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所以出现了从教信念不坚定的状况。
综上所述,免费师范生的职业价值取向总体呈现正倾向,学生对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投身教育事业的免费师范生也越来越多,但通过研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在职业动机上,免费师范生主要受外在动机影响,内在动机较弱;在职业理想上,免费师范生的职业意向不稳定,职业理想教育的强度不够;在职业认知上,免费师范生的职业认识缺乏系统性,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够。因此,建议在继续做好免费师范生相关工作的基础上,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完善。
(一)继续做好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教育
做好职业认同教育有利于增强免费师范生的自我效能感和社会价值感,提升他们的教师职业情感,从而为国家提倡的“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奠定基础。近年来,在政府和各师范院校的共同努力下,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职业认同教育活动,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因此政府在进行免费师范生政策宣传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通过各种媒介拓宽信息接收渠道,使其变得更加生活化和动态化。另外,政府要关注大家对免费师范生的反馈信息,通过微博留言、社区讨论等形式增强互动,调动多方力量积极参与,从而使免费师范生政策走进每个人的心里。各师范院校在开展职业认同教育时,要把重点放在免费师范生的自我教育上,例如放手让学生组织和参加职业认同教育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他们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从而使外在的免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教育得以内化。
另一方面,免费师范生也要加深对教育的理解,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努力把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一是在学习中提升教师职业情感。免费师范生可以通过学校组织的职业认同教育活动,从优秀教师的身上汲取养分,继承和发扬他们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精神品质;也可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加深对教师职业的本质及要求、中小学基础教育现状、农村教育情况等的认识。二是在实践中加深教师职业体验。西南大学从2007年起就在重庆、四川、贵州的8县80多所农村中小学建立了顶岗支教实习基地。[4]这无疑为免费师范生提供了良好的职业体验机会,但调查中也有人表示,实习期间由于自身还处在学生与教师的角色转换中,在如何处理好自己和实习教师、学生等的关系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建议学校提供一些相关指导。
(二)加大免费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力度
职业理想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免费师范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使自身职业理想变得不稳定。建议学校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完善:一是扩展免费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的广度,也就是要丰富职业理想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例如将就业指导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结合、将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结合,把职业理想教育渗透到免费师范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二是增强免费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的深度,使职业理想教育贯穿于四年大学生活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开学一学期的入学教育。师范院校应该针对每个阶段免费师范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开展相应的教育,例如大一大二主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价值观,而大三大四可以结合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
此外,免费师范生也要加深对自身职业形势和政策的理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职业的性质要求、权利义务、未来前景、改革动向等,二是政策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免费师范生只有理解了教师职业形势与政策,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自我定位,从而形成明确而坚定的教师职业理想。
(三)加强免费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
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个体对职业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实现自我的合理定位并为目标奋斗。首先,免费师范生不仅要参照自身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方面制定学习和生活计划,还要加强对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权利和义务等信息的把握,将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此外,要积极关注学校的就业指导信息,对于自己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与相关部门或老师交流,虚心听取建议和意见,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改和完善,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制定出适合自身的职业规划,明确了目标后就要为之不懈奋斗。
其次,学校要完善免费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通过多种形式提供计划指导,并对免费师范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阶段性的检验,从而增强指导的实践性和时效性。部分免费师范生在顶岗实习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主要是因为对自己能否胜任教学产生怀疑。基于此,学校可以在实习前对免费师范生进行调研,了解学生缺乏哪方面的能力,并针对其反映的情况加强相应的指导,确保免费师范生尽快适应教学环境,为他们早日踏上教育岗位打下坚实基础。另外,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曾明确提出“对所有新任教师进行岗前适应性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但调查发现,不少免费师范生在刚入职时都缺乏系统的培训。建议在开展培训工作时,结合国家相关标准和地方实际情况,落实免费师范生的职前培训工作,积极推进培训管理工作的科学化。
(四)增强免费师范生职业吸引力
要想培养大批优秀教师和教育者,鼓励更多有志青年终身从教,必须增强免费师范生的职业吸引力。首先,国家应该提升免费师范生的社会地位。一是要加强对尊师重教氛围的营造。虽然近年来人们对免费师范生的关注度逐步提高,但是部分人把免费师范生和“贫困生”联系在一起,贬低中小学教师的地位及作用。政府除了要引导人们对免费师范生形成正确的角色定位外,还要通过一系列实际措施,比如提供免费师范生购票优先权和住房优惠券等,切实增强免费师范生的职业自豪感。二是加强对免费师范生的工资待遇的监管。近年来国家在教育领域下拨的经费并不少,但是农村地区的免费师范生待遇由县财政负责,而县财政却因为种种原因不会投入。因此,应该加强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对于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用法律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使农村地区的免费师范生生存环境得到改善。
其次,要完善免费师范生的相关政策。一是完善进入退出机制。在招生阶段,建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关于完善和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意见》,并结合当年对师资力量的实际需求,合理设定免费师范生招生人数,提高生源质量。另外,各大院校可以在免费师范生学习阶段进行从教志愿和能力综合测评,选拔有志于投身教育事业的学生,而对于确实不愿意或者不适合从教的学生,可以更加人性化和多样化,在退还相应的补助后,留给他们选择的空间。二是完善奖励惩罚机制。要加强对免费师范生的阶段考核和综合评估,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从而建立良性的循环系统。对于表现好的或者自愿到边远、农村地区工作的免费师范生,建立专项奖励机制,而对于表现较差的免费师范生给予一定的处罚。
[1][美]丹尼尔·里夫,斯蒂文·赖斯,弗雷德里克.G.菲克,嵇美云.内容分析法:媒介信息量化研究技巧(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11-216.
[3]黄希庭,张进辅,李红,等.当代中国青年价值取向与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4]陈时见,潘浔,张勇华.西南大学免费师范生教育的实施[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10).
责任编辑:刘升芳
西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学教模式提升高校公共课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项目编号:2014JY005)
何欣,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主要从事课程教学论研究;王天平,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课程教学论研究(重庆 400715)。
G40-011
A
1671-2277-(2016)06-0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