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东省科技领军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2016-02-13 03:49李慧敏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领军科技人才广东

李慧敏

关于广东省科技领军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李慧敏

广东省现有科技领军人才数量与质量,难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难以形成引领新一轮发展的优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广东既要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又要立足自身实际,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从激励机制、财政投入、人才引进等方面着力,围绕培养科技领军人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人才成长成才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打造科技人才培养高地,为广东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科技领军人才;人才培养;激励机制

国以才兴,政以才治。知识经济的本质说到底是一种人才的创新经济,是一种创新型团队的协作经济,是科研产出推动社会发展的高效率经济。当今,第三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第四次工业革命已初现端倪,以科技革命为核心的创新发展将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未来发展的竞争力和格局走向。而每一次工业革命的发起及演进,科技人才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新一轮工业革命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答案显而易见,那就是中国人力资源的旗帜人物——科技领军人才。他们既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又是推动变革的弄潮儿,是推动创新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战略性资源和决定性因素。

一、广东省科技领军人才培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

广东省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继续领跑,在新一轮改革发展中抢占优势,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瞄准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和产业变革的走向,精准发力,抢占先机,加快打造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科技人才特别是领军式人才在这场科技和产业竞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将发挥关键乃至决定性作用。加强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必须把科技领军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融入改革发展实践中去。加强对科技领军人才群体状况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科技领军人才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也能更好地了解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困难,经过分析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更好地培育更多科技领军人才,更好地发挥其科研、管理等能力,作出更大贡献。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的必要条件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科技领军人才是广大科技人才队伍中的杰出代表,是开展科技创新的实际参与者,也是创新团队的组织者引领者,是推动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目前,广东正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客观上需要大量的科技创新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1]通过发挥他们自身高水平的科研能力作用,创造更多的高水平科研成果,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强大助力。通过发挥他们的组织引领作用,培育带动更多科技创新人才,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

(三)弘扬科技创新精神、厚积广东科技创新文化的有效途径

百折不挠地追求创新、捍卫真理、最终造福人类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弘扬科技创新精神、普及科学文化是科技事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科技领军人才不可回避的神圣使命。科技领军人才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爱好者的精神领袖,是科技研发、应用和传播的重要载体,甚至代表了科技创新精神的最高灵魂,通过培养锻造更多这样的领军型人才,可以更好地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承科学求真理念,厚积科技创新文化土壤,也可以更好吸引和带领更多人才投入科技创新行列,让更多的普罗大众了解掌握更多科技知识,形成全社会热爱科技、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

二、制约广东省科技领军人才发展的科研体制障碍

(一)科研管理程序繁琐,缺乏共享机制

放眼国内外,广东的科研硬件设施总体上是不错的,有些已处在全国前列,甚至足以媲美发达国家。但软件方面,科研管理仍跟不上世界先进步伐。存在 “一多三难”问题,即行政干预过多、队伍整合难、资源共享难、形成合力难。[2]比如,跨学院的实验平台共享,各大学、学院之间大多都是独享自己的实验室,而且缺乏跨学科的信息共享,造成科研资源极大浪费。而科研管理上,管得太严太多太呆板,科研人员用自己的科研经费买仪器设备,必须按照繁琐程序,写书面报告、找部门盖章、找领导批示,常常为一个科研设备,空耗大量无谓时间,也容易错失科研的黄金窗口期。

(二)科研团队单打独斗,缺乏整体考量

科技界普遍存在单打独斗的局面,缺乏稳定的科研团队,存在“重领军人才引进,轻创新团队建设”现象,缺乏整体统筹考虑,造成资源分散,难于形成合力。现有的科技领军人才措施、待遇大都只针对科研工作者个人,缺乏科研团队建设的制度保障。在利益机制驱动下,科研团队成员只要成长稍快,就会自立门户,为的是追求属于个人的荣誉。这客观上造成了科研实际上由导师申请项目,具体则由所带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去做,很难凝聚成真正有战斗力的科研团队。当前,广东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关于创新科研团队引进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政策,发挥了一定的作用。[3]但实践中引进的科技人才数量仍太少,很难满足广东现有科技创新发展的需要。而且存在“大锅饭式”的成果分配现象,对原创者、团队关键性成员的激励不突出,造成科研成果奖励分配不公、缺乏正向激励。

(三)科研评价急功近利,信用指标体系不明确

现有的科研管理体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人才和机构评价制度不完善。对于科研人员的评价,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以获得资助为评价导向,争取到国家项目、获得国家奖励往往成为科研单位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而不是以创新成果论英雄。二是科研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对科研人员不能宽容失败的现象仍很严重,实践中科研项目的过度竞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项目的最终成果。

(四)科研政策执行效果不佳,科研体制存在缺陷

从整体上看,目前实施的科技人才政策计划效果是好的,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实施效果在科技领军人才心目中的认可度最好。但科研经费和人才资源配置不合理,影响到科技政策执行的实际效果,导致科技领军人才作用不能有效发挥。科研经费偏向短期效益高的成果转化型应用研究,忽视周期较长的原创型基础研究。繁重的日常工作和创收指标,耗费科研工作者过多的科研时间,客观上造成科研投入产出效率低下。而且课题竞争的生存化、无序化,助长了科技浮躁情绪,也助长了寻租行为。可以说,现行以课题制为主的资助方式已成为提升广东科技人才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与效益的主要障碍,改革和建立更先进的科研管体制机制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三、国际引进与本土培养并举打造广东省科技领军人才高地

(一)政策导向,深入实施本土人才定苗培养规划

历经数十年跟随式、粗放型的发展道路,广东亟需迈上自主式、引领型发展新路子,实现从低成本制造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领军型科技人才必然是中坚力量。培养更多的领军型科技人才业已成为广东展望未来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关键是要更多依靠本土培养,基础和重点在于政策支持和配套设施。广东应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制定科技人才开发培养的宏观布局,制定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科技创新型人才,进行“定苗培养”,给予各种优惠政策的优先享有权。这些年,广东结合实际制定了系列政策,采取了“百名南粤杰出人才培养工程”“博士后培养工程”等多种有效措施,致力于培养本土高水平科技人才,大力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成才。同时,统筹用好自然科学基金、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等科研项目,以项目吸聚人才,以项目培养人才。这些政策措施经实践检验是行之有效的,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今后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下去。同时,要继续着眼更长远考虑,精心谋划部署,进一步完善本土人才定苗培养规划,持之以恒地推动落地实施。

(二)突出重点,加大科技领军型人才的引进力度

在加强本土培养的基础上,广东要结合实际,依托重大对外交流平台,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进急需高端科技人才,节省本土培养成本,缩短科研成果产出周期。逐步建立便捷、成熟的科技领军人才开发与引进管理体系,加强高科技创业园区与孵化基地等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建设。[4]可以充分利用广州“留交会”、深圳“高交会”等重大人才交流合作平台,充分发挥毗邻港澳和华侨资源雄厚等突出优势,辅以相关优惠的政策制度。通过大力引进高水平创新科研团队和科技领军人才,不断形成高端科技人才汇集的优势和示范效应,擦亮广东招才引智品牌。要加强政策导向,建立引进人才的政府协调机构,对引进领军人才大开绿灯,破除编制、户口、进人指标等限制。同时,注重全过程跟踪管理与服务,做细做实各种优惠配套措施,如落实人才安居工程,采取以货币补贴为主、房屋实物为辅的方式,分层次解决住房问题;其配偶、子女、父母均可随迁来粤落户,享受所在地基本公共服务;提供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就医保健、科研项目资助等倾斜措施。

(三)内外联动,形成引进人才与本土人才互促互进的良好局面

领军型科技人才的培养需要两条腿走路,既立足本土培养,也注重从外引进,更重要的是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本土培养,厚积人才基础,壮大人才队伍;而通过引进人才,带动更多本土人才的成长进步。要加强政策导向,统筹兼顾引进人才和本土人才的协调发展,使两者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要注重引进人才带动本土人才的培养效益,发挥国际引进人才的“传、帮、带”作用,调动本土人才的积极性,取长补短、和谐共生,形成良性循环,提升本省整体科研水平。可以探索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培养方式,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如德国实行青年教授制度,邀请杰出青年教授赴德开展学术研究,并指导本土博士生,组建自己的学术梯队,培养本土人才;法国推行客座教授制度,邀请具有良好法语水平的领军人才,到法国从事连续两年的教学科研活动,以此培养本领域的本土人才。[5]

[1]中共广东省委政策研究室.广东创新驱动发展路线图——《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定》解读[J].广东科技,2014(17):26.

[2]李慧敏.基于阶段性成长规律的美国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经验与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2(8):160.

[3]林晓霞.略论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政策体系要点[J].科技管理研究,2012(13):148.

[4]李颖.影响科技领军人才成长的关键因素分析——基于对天津市科技领军人才的实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3(8):85.

[5]科技领军人才的选拔培养状况调查课题组.科技领军人才的选拔培养状况调查报告[R].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59、168.

责任编辑:金锡萍

2017年本刊重点选题

1.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2.依法治校问题研究;

3.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相关问题研究;

4.减轻课业负担对策研究;

5.有效教学研究;

6.教师绩效多元评价研究。

2013年广州市社会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项目“广州—高校协同创新联盟构建及运行机制研究”(13G78)

李慧敏,广东药科大学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广东 广州 510006)。

G40-011.8

A

1671-2277-(2016)06-0016-03

猜你喜欢
领军科技人才广东
南阳市中小企业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研究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品牌奖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从领军国内到走向世界——中铁一院砥砺奋进的五年
广东舆情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
努力培养新型科技人才
新领军格兰仕参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