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生,庄尹宏,刘建汀,王 彬,陈敏氡,张前荣,温庆放*,李大忠,薛珠政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13;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13; 3.福建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13)
丝瓜总酚提取和测定方法的优化
朱海生1,2,3,庄尹宏1,2,3,刘建汀1,2,3,王 彬1,2,3,陈敏氡1,2,3,张前荣1,2,3,温庆放1,2,3*,李大忠1,2,3,薛珠政1,2,3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13;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13; 3.福建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13)
为建立简单、稳定的丝瓜总酚提取和测定体系,对丝瓜果肉总酚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和福林-酚比色测定方法进行优化。丝瓜果肉与80%乙醇在比例为1∶10、40℃下超声波提取30 min,总酚的提取效果较好。在测定波长750 nm、0.5 mol·L-1Na2CO3体积3 mL、0.5 mol·L-1福林-酚体积1.5 mL、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60 min时,总酚含量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0.6279X+ 0.0273(R2= 0.9947),说明此方法能够简便、准确、快速的测定丝瓜总酚含量。
丝瓜;总酚;超声波;福林-酚
丝瓜Luffacylindrica原产东印度,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的亚洲各地,有普通丝瓜LuffacylindricaRoem和有棱丝瓜LuffaacutangulaRoxb 2个栽培种,在我国南北均有栽培,是我国主要的瓜类蔬菜[1]。丝瓜营养丰富,且具有很好的医疗保健功能,随着人们对饮食营养保健的日益重视,丝瓜作为一种药食兼用的高温季节市场供应的蔬菜和保健蔬菜,其需求量不断增大,栽培面积日益扩大,蕴含着巨大的市场前景,但丝瓜果肉及汤汁出现褐变,大大降低了果蔬的贮藏加工性能,严重影响丝瓜产品的商品价值,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成为丝瓜育种和采后的研究热点。
酚类物质是植物体内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存在于细胞液泡内[2-3],是苹果[4]、梨[5]、荔枝[6]、莲藕[7]等果蔬酶促褐变的底物,导致品质下降,降低园艺产品经济效益[8-9]。本试验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和福林-酚比色法研究丝瓜总酚的提取和测定方法,为今后丝瓜酶促褐变机理研究及丝瓜新品种选育奠定理论基础。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丝瓜品种 本试验供试丝瓜品种(系)‘黑12’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蔬菜中心提供。用双蒸水进行清洗,晾干,快速削皮后分装于保鲜袋中,液氮速冻后置于-80℃冰箱中储存备用。
1.1.2 试验试剂 福林-酚购自美国Signa公司;甲醇(CH3OH)、丙酮(CH3COCH3)、乙醇(C2H6O)、碳酸钠(Na2CO3)、没食子酸(C7H605)等为国产分析纯(广通贸易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没食子酸溶液配制:称取 0.11 g没食子酸,用双蒸水溶解定容至1 000.0 mL,得到浓度为 100 μg·mL-1的没食子酸标准溶液。
1.1.3 试验仪器 DK-8D电热恒温水槽(上海-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BILON-96超声波细胞粉碎机(成都比郎实验设备有限公司)、UV10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AR224CN电子分析天平(上海奥豪斯仪器有限公司)、CR22N冷冻高速离心机(北京顺心万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
1.2.1 超声辅助提取丝瓜总酚工艺优化
(1)不同提取剂的选择:精确称取丝瓜果肉样品3.000 g,分别加入60%的乙醇、甲醇、丙酮,料液比1∶8,冰浴下研磨至匀浆,于40℃、300 W下超声辅助提取20 min,提取1次,提取液于4℃ 10 000 r·min-1离心10 min,收集上清液定容至25 mL待测。
(2)不同乙醇浓度的选择:精确称取丝瓜果肉样品3.000 g,分别加入50%、60%、70%、80%、90%的乙醇,料液比1∶8,冰浴下研磨至匀浆,于40℃、300 W下超声辅助提取20 min,提取1次,提取液于4℃ 10 000 r·min-1离心10 min,收集上清液定容至25 mL待测。
(3)不同液料比的选择
精确称取丝瓜果肉样品3.000 g,加入80%乙醇,料液比分别为1∶4、1∶6、1∶8、1∶10、1∶12,冰浴下研磨至匀浆,于40℃、300 W下超声辅助提取20 min,提取1次,提取液于4℃ 10 000 r·min-1离心10 min,收集上清液定容至25 mL待测。
(4)不同超声时间的选择
精确称取丝瓜果肉样品3.000 g,加入80%乙醇,料液比1∶10,冰浴下研磨至匀浆,超声时间分别为10、20、30、40、50、60 min,40℃、300 W下超声辅助提取,提取1次,提取液于4℃ 10 000 r·min-1离心10 min,收集上清液定容至25 mL待测。
(5)不同超声温度的选择:精确称取丝瓜果肉样品3.000 g,加入80%乙醇,料液比1∶10,冰浴下研磨至匀浆,超声温度分别为25、40、60℃,300 W下超声辅助提取30 min,提取1次,提取液于4℃ 10 000 r·min-1离心10 min,收集上清液定容至25 mL待测。
1.2.2 福林-酚比色法测定丝瓜总酚含量的优化
(1)测量波长的选择:移取没食子酸溶液(100 μg·mL-1)1 mL于25 mL试管中,加入5 mL的蒸馏水,再加入1 mL的福林-酚比色剂,混匀后静置4~5 min,再加入0.5 mol·L-1的Na2CO3溶液2 mL,用双蒸水定容至25 mL,于室温下避光反应1 h后,在500~900 nm的波长范围内扫描。
(2)试剂体积的选择:①Na2CO3体积的确定:移取没食子酸溶液7份各1 mL,加5 mL蒸馏水,加入1 mL的福林-酚比色剂,混匀静置4~5 min,再加入0.5 mol·L-1的Na2CO3溶液各1.0、1.5、2.0、2.5、3.0、3.5、4.0 mL,用双蒸水定容至25 mL,在室温下避光反应1 h后,待反应液显色后于750 nm波长处测定OD值,确定最大OD值所对应的Na2CO3体积;②福林-酚体积的确定:取没食子酸溶液5份各1 mL,加5 mL蒸馏水,再分别加入0.25、0.5、1.0、1.5、2.0 mL福林-酚试剂,混匀后静置4~5 min,再加入0.5 mol·L-1的Na2CO3溶液3 mL,加蒸馏水定容至25 mL,于室温下避光反应1 h后,待反应液显色后于750 nm波长处测定OD值,以确定福林-酚的体积。
(3)测定时间的选择:取没食子酸溶液5份各1 mL,加5 mL蒸馏水,加入1.5 mL福林-酚试剂,混匀后静置4~5 min,再加入0.5 mol·L-1Na2CO3溶液的3 mL,用双蒸馏水定容至25 mL,在室温下分别避光反应10、20、30、40、50、60、90、120 min后,于750 nm波长处测定OD值,确定最佳测定时间。
(4)测定温度的选择:取没食子酸溶液5份各1 mL,加5 mL蒸馏水,加入1.5 mL福林-酚试剂,混匀后静置4~5 min,再加入0.5 mol·L-1Na2CO3溶液的3 mL,用双蒸馏水定容至25 mL,分别在10、20、30、40、50、60℃下避光反应1 h后,显色后于波长750 nm处测定吸光度值,确定适宜的反应温度。
(5)标准曲线的绘制:移取0、0.25、0.5、0.75、1、1.25、1.5 mL的没食子酸标准液于25 mL试管中,加入5 mL的蒸馏水,再加入1.5 mL的福林-酚比色剂,混匀后静置4~5 min,再加入0.5 mol·L-1的Na2CO3溶液3 mL,加蒸馏水定容至25 mL,在室温下避光反应1 h后。显色后在750 nm波长处测定OD值,以吸光值为纵坐标,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以上试验方法均重复3次。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运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整理和作图。
2.1 超声辅助提取丝瓜总酚工艺优化
2.1.1 不同提取剂对丝瓜总酚提取效果的影响 由图1可知,提取剂不同,总酚的提取效果也不同。其中,乙醇的吸光值最高,丙酮次之,甲醇最小。提取液对总酚物质的显色反应较大,其吸光值也越大,说明丝瓜总酚提取效果越好;同时,考虑到甲醇和丙醇的毒性及价格均高于乙醇,因此,选择乙醇作为丝瓜果肉总酚的提取剂。
2.1.2 不同提取剂浓度对丝瓜总酚提取效果的影响 由图2可知,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大,丝瓜提取液的吸光度在50%~80%的浓度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在80%时其吸光值最高;而后随着乙醇浓度升高,其吸光值呈现下降趋势,下降幅度明显。提取剂浓度为80%时吸光值最高,说明丝瓜总酚的提取效果较好,因此,选择80%的乙醇为丝瓜果肉总酚提取剂浓度。
2.1.3 不同液料比对丝瓜总酚提取效果的影响 由图3 可知,总酚提取液随着液料比的变化而变化。当料液比为1∶10时,丝瓜的总酚提取液基本上达到饱和,而后随着料液比的升高而下降。当吸光值越高,说明总酚提取越完全。当液料比为1∶12总酚提取量呈现下降趋势,表明液料比为1∶10时,丝瓜总酚提取效果较为充分。
2.1.4 超声时间对丝瓜总酚提取效果的影响 由图4所示,随着超声波时间的增加,总酚的吸光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30 min中达到峰值,之后逐渐呈下降趋势。表明超声时间在30 min时,丝瓜总酚提取效果较好。
2.1.5 超声温度对丝瓜总酚提取效果的影响 由图5所示,随着超声波温度的增加,总酚的吸光值升高,其吸光值在40℃时达到峰值,在60℃时吸光值下降。表明超声温度在40℃时,丝瓜总酚提取效果较好。
2.2 福林-酚比色法测定丝瓜总酚含量的优化
2.2.1 最佳波长的确定 将没食子酸标准溶液置于波长500~900 nm范围内进行扫描,没食子酸标准溶液在波长750 nm达到最大值。吸光值越大,没食子酸溶液反应越完全,因此,选用750 nm作为本次丝瓜总酚含量测定的最适吸收波长。
2.2.2 最佳试剂体积的确定 由图6可知,总酚物质的显色效果随着Na2CO3体积的增加越来越明显,Na2CO3体积为1~3 mL时,吸光度呈现上升趋势,其对总酚物质显色效果越来越好;当Na2CO3体积达到3 mL时,吸光度达到最大值,对总酚物质的显色效果最好;但 Na2CO3体积超过3 mL时,其OD值不再明显增加,基本保持稳定;说明Na2CO3体积不足会导致总酚物质显色不完全。当Na2CO3的最佳体积为3 mL时吸光度值最大,反应也最明显,因此,表明Na2CO3的最佳体积为3 mL。
由图7所示,随着福林-酚体积的增加,吸光值也相应增加,总酚物质的显色效果也越好。当福林-酚体积为1.5 mL时,吸光值达最大,反应最完全。当福林-酚体积过低(0.25 mL)或过高(2 mL)时,对显色反应均产生抑制作用,降低其吸光值。因此,确定最佳福林-酚体积为1.5 mL。
2.2.3 最佳反应时间的确定 由图8可知,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总酚物质的吸光值也相应增加,在前10 min吸光度值最小,反应效果不显著;在60 min时吸光值达到最大,反应最完全,显色反应明显;在60 min之后吸光值呈现下降趋势,变化幅度较小,显色反应不明显。因此,最佳反应时间为60 min。
2.2.4 最佳反应温度的确定 由图9可知,总酚的显色反应受温度的影响。随着反应温度(10~60℃)的增加,其反应产物的吸光值呈增长趋势,其中在30℃时吸光值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其吸光值呈下降的趋势。说明当超过一定温度时,总酚的稳定性较差,反应产物在高温下易被分解。因此,选择30℃作为本次丝瓜总酚测定的最佳温度。
2.2.5 标准曲线的建立 由图10所示,将测定结果进行线性回归,结果得出吸光度与没食子酸标准溶液之间的关系方程式为Y=0.6279X+0.0273,R2=0.994 7,相关系数为0.994 7,说明在1~6 μg·mL-1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本试验以‘黑12’丝瓜品种(系)为试材,利用超声波提取方法[10-11],对丝瓜总酚提取的提取剂、乙醇浓度、液料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等影响因子进行优化,利用福林酚比色法[12-13],对丝瓜总酚测定的测量波长、试剂体积、测定时间、 测定温度等影响因子进行优化,获得了总酚提取和测定的反应体系:(1)提取优化结果:乙醇浓度为80%,液料比1∶10,超声波温度40℃,超声时间30 min;(2)测定优化结果:测定波长750 nm,反应时间60 min,反应温度30℃,0.5 mol·L-1Na2CO3体积3 mL,0.5 mol·L-1福林-酚体积1.5 mL。总酚含量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0.6279X+ 0.0273(R2= 0.994 7)。本研究建立的丝瓜总酚提取和测定方法具有稳定性好、精密度高、操作简便、省时、不受蛋白质的干扰等优点,为丝瓜中总酚含量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为后期抗褐变丝瓜品种选育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超声波辅助提取总酚效果好,具有回收率高、损耗小等优势,已在果蔬总酚中广泛应用[14-20]。本试验以‘黑12’丝瓜果肉鲜果为试材,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丝瓜总酚提取液,提取效果较好。由于总酚含有某些羟基类物质,可与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结合,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因此选择丙酮、甲醇、乙醇作为丝瓜总酚提取剂[21]。通过上述有机溶剂提取总酚效果来看,乙醇效果最佳,所以选用乙醇作为总酚提取剂。何志勇[22]通过对橄榄总酚的提取比较,因丙酮具有剧毒,故选择乙醇;同时乙醇提取工艺简单,成本低且提取率高,故选择乙醇作为提取溶剂。超声时间与温度是提取果蔬总酚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本试验得出丝瓜总酚最佳超声波时间与温度分别为30 min和40℃。若超声波时间过短或者温度过低,丝瓜总酚提取效果也低,时间过长或者温度过高,则会破坏丝瓜总酚物质。因此,超声提取丝瓜总酚温度和时间不宜过长。
目前,总酚含量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如纸层析、薄层层析、气液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福林-酚法等多种方法。其中纸层析、薄层层析在分离效果、速度和准确定量方面存在缺陷; 气液色谱用于植物酚类物质的分离测定速度快、灵敏度高,但该法需要衍生化处理,前处理比较麻烦; 而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昂贵, 不适于大量的定量分析[23]。福林-酚比色法反应原理为酚类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可将钨钼酸还原,生成蓝色的化合物,颜色的深浅与酚含量呈正相关,结果精确稳定,且具有操作方便、所用试剂价格低廉、适用于批量检测等优点,在植物总酚含量测定中应用广泛。本试验利用福林-酚法进行丝瓜总酚含量的测定,探索出基层实验室简单、快速、准确测定丝瓜总酚的有效方法。在不同的研究文献[24-25]中,比色条件选择差异较大,且不同的提取和测定条件下其测定结果也有所不同;测定最佳波长在650~760 nm,反应温度为20~60℃,反应时间在30~120 min等比色条件范围。本试验的结果与相关果蔬的总酚研究结果相同或者相近,但其反应体系的变化均在总酚反应的合适范围内。如黄树苹等[26]通过福林-酚法测定丝瓜总酚的波长为770 nm,而本试验的最佳波长为750 nm。严娟等[27]利用福林-酚法对桃总酚进行测定,测定波长为765 nm。张立新等[28]研究认为,测定总酚的反应体系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原因可能与品种和产地有关,因为同一果蔬,若品种不同,或种植在不同地区,其化学成分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
[1]罗少波,罗剑宁,郑晓明. 我国丝瓜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J]. 广东农业科学,2006,(1):15-17.
[2]弓志青,王文亮.果蔬采后酶促褐变机理及影响褐变的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2,18(2):30-33.
[3]范金波,蔡茜彤,郑立红,等.果蔬中多酚成分及其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4,35(4):374-379.
[4]赵光远,蔡照磊,钟明辉苹果的酶促褐变及其影响因素[J].食品与发酵科技,2009,45(2):36-37.
[5]袁 江,张绍铃,曹玉芬,等.梨果实酚类物质与酶促褐变底物的研究[J].园艺学报,2011,38(1):7-14.
[6]WANG J B,WANG X S, XU B Y, et al. Physiological changes during the process of pericarp browning in the postharvest litchi[J].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 2010, 11(5):10-16.
[7]王向阳,姜丽佳,王忠英. 莲藕的酶促褐变及其贮藏中褐变的控制[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4):276-280.
[8]林河通,席玙芳,陈绍军.果实贮藏期间的酶促褐变[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1): 696-703.
[9]张清安,范学辉.多酚类物质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1,37(11):169-172.
[10]王雅,马重华,郭涛,等.杏子果肉总酚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1,12:193-197,203.
[11]房玉林,齐迪,郭志君,等.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石榴皮中总总酚工艺[J].食品科学,2012,(6):115-118.
[12]李巨秀,王柏玉.福林-酚比色法测定桑椹中总酚[J].食品科学,2009,(18):292-295.
[13]卜彦花,周娜娜,王春悦,等.福林酚试剂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冬枣总酚含量的比较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1):212-217.
[14]巨伟,杨彩凤,赵勇.低温胁迫下冬小麦叶片细胞膜透性与抗寒性的相关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116-117.
[15]谭谊谈,曾凯芳.鲜切果蔬酶促褐变关键酶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1,32 (17): 376-379.
[16]张长勇,马锞,徐匆,等.荔枝采后腐败褐变机理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热带作物学报,2013,(8):1603-1609.
[17]姜翠翠,周如金,关志强,等.鲜切淮山的褐变及品质调控技术初探[J].食品工业,2012,(10): 126-129.
[18]郁志芳,李宁,赵友兴,等.鲜切莲藕贮藏中的酚类物质变化及控制褐变的抑制剂组合筛选[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3,(1):78-81.
[19]彭贵霞.山药块茎贮藏适温和鲜切山药褐变机理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2,(6):29-30.
[20]庞坤,胡文忠,姜爱丽,等.鲜切苹果贮藏期间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J].食品与机械,2008,24 (1):50-51.
[21]林玉芳.福建橄榄Canariumalbum(Lour.)Raeusch.若干功能成分和品质相关指标的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2.
[22]何志勇.橄榄酚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和结构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6.
[23]刘清,李玉,姚惠源.Folin-Ciocalteu 比色法测定大麦提取液中总多酚的含量[J].食品科技,2007,(4):175-177.
[24]严守雷,王清章,彭光华.藕节中多酚含量的福林法测定[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3,22(4):412-414.
[25]郭丽萍,朱英莲.香蕉皮中多酚物质的提取[J].食品与药品,2008,10 (11):32-34.
[26]黄树苹,谈太明,徐长城,等.丝瓜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初步研究[J].中国蔬菜,2009,(10): 17-22.
[27]严娟,蔡志翔,张斌斌,等.桃果肉总酚提取和测定方法的研究[J].江苏农业学报,2013,29(3):642-647.
[28]张立新,杭瑚,王宗花,等.某些常见蔬菜抗氧活性的研究[J].食品科学,1999,(11):21-23.
(责任编辑:柯文辉)
Extrac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Total Phenol in Luffa (LuffacylindricalRoem.)
ZHU Hai-sheng1,2,3,ZHUANG Yin-hong1,2,3, LIU Jian-ting1,2,3,WANG Bin1,2,3,CHEN Min-dong1,2,3, ZHANG Qian-rong1,2,3, WEN Qing-fang1,2,3*,LI Da-zhong1,2,3, XUE Zhu-zheng1,2,3
(1.CropsResearchInstitute,Fujia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Fuzhou,Fujian350013,China; 2.VegetableResearchCenter,Fujia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Fuzhou,Fujian350013,China; 3.FujianEngineeringResearchCenterforVegetables,Fuzhou,Fujian350013,China)
To establish a simple and reliable extraction and measurement method for the total phenol content in luffa (LuffacylindricalRoem), ultrasound and Folin-Ciocaleu colorimetry were applied and operational procedures optimized. Phenols could be optimally extracted from the luffa mesocarp when it was mixed ultrasonically with 80% ethanol in 1∶10 ratio at 40 ℃ for 30 min. The total phenolic content had a linear correlation (Y=0.6279X+0.0273;R2= 0.9947) with the optical absorbance at 750 nm when the solution was made with 3 mL of 0.5 mol·L-1Na2CO3and 1.5 mL of 0.5 mol·L-1Folin-Ciocalteu to react with the sample for 60 min at 30℃. The newly developed extraction and subsequent measurement procedures were simple, rapid, sensitive and accurate. It was considered adequat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otal phenol in luffa.
luffa; total phenol; ultrasound; folin-ciocalteu
2016-04-20初稿;2016-06-28修改稿
朱海生(1978-),男,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蔬菜分子育种(E-mail:541585978@qq.com) *通讯作者:温庆放(1965-),男,研究员,研究方向:蔬菜育种(E-mail:fjvrc@163.com)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PI项目(2016PI-40);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J01118);国家大宗蔬菜产业体系福州试验站(CARS-25-G-20)
S 642.4
:A
:1008-0384(2016)11-1204-06
朱海生,庄尹宏,刘建汀,等.丝瓜总酚提取和测定方法的优化[J].福建农业学报,2016,31(11):1204-1209.
ZHU H-S,ZHUANG Y-H,LIU J-T,et al.Extrac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Total Phenol in Luffa (LuffacylindricalRoem.)[J].FujianJournalofAgriculturalSciences,2016,31(11):1204-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