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英仓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 刑事技术系,贵州 贵阳550005)
基于手机的盲驾危害与对策研究
杨英仓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 刑事技术系,贵州 贵阳550005)
开车使用手机造成盲驾,对驾驶行为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存在重大交通隐患。对于盲驾,现阶段执法中存在发现难、取证难、处罚难等一系列问题,无论是否发生交通事故,交警的执法行为都会引起争议。整治开车使用手机等危险驾驶行为是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应加强法制宣传,提高驾驶人员的自身素质和安全意识。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处罚范围,加强社会监管、加大处罚力度,加快取证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建立专业人才队伍。对于重度“手机控”车主,应通过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的管控,让驾驶人不能、不愿、不敢在开车时使用手机。
交通事故;交通安全管理;盲驾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低头族”“屏奴”“手机控”群体日益壮大,手机综合征成为社会的一种新型流行病。工信部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0月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突破13亿;4G用户总数达到3.28亿,占移动电话用户的比重达到25.2%;手机上网的用户数再创历史新高,总数达到9.05亿[1]。2013年在德国召开的一场数码科技会议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共有18.3亿部智能手机,每位手机用户平均每天查看150次手机。换言之,除了休息时间外,每人平均每6.5分钟查看一次手机[2]。很多人每隔几分钟就要看一眼手机,看新闻,听音乐,访问微博、微信、QQ等社交媒体,或者即便什么都不干也会看一眼手机。
一些摩托车和汽车驾驶员一手把方向一手打电话的现象较为常见,这种不良驾车习惯造成的盲驾,已经成为交通安全的隐形杀手。尽管绝大多数司机都知道开车使用手机或其他手持终端设备属违法行为,也清楚其危险性,但很少有人听到电话打进来或收到手机信息而无动于衷。驾车过程中看一条短信、拨打一个电话,或者看一眼地图,都有可能酿成惨剧,交通事故往往就发生在不经意的一刹那间。据统计,开车过程中使用手机引发的交通事故,占宁波鄞州辖区事故总数的二成左右[3]。截至2015年11月,天津市交管部门现场处罚的驾驶时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的交通违法行为已达13871起[4]。2014年上海市共发生致人死亡交通事故690起,其中由开车接听电话、聊微信等“其他妨碍安全行车的违法行为”引发的死亡事故高达204起,占29.6%,酒后驾车致人死亡交通事故为19起,占2.8%。交通事故十大致死原因中“开车使用手机”居首位[5]。2015年至今,郑州市立案交通事故673起,死亡104人,引发死亡交通事故的原因,开车玩手机排名第一,超速排名第二,违法超车排第三,酒后驾驶排第四,超员或超载排第五[6]。公安部交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国统计的简易交通事故656.3万起,其中因分心驾驶导致的309.9万起,占47.22%;去年因分心驾驶导致交通事故74746起,占事故总数的37.98%,造成21570人死亡,76984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4.58亿元,打电话玩手机位列分心驾驶榜首。去年,全国共查处分心驾驶违法行为40.3万起。另有调查显示,68%的司机有过开车打电话的行为[7]。美国2012年死亡交通事故为30800例,其中因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的为3050例,占10%;使用手机的交通事故378例,占注意力不集中死亡交通事故的12%[8]。2013年,美国学者Lim和Chi的研究显示,开车使用手机是美国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9]。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表明,到2030年,道路交通伤害将上升为全球第五大死因。调查显示,75%的司机已经观察到其他司机开车的同时在使用手机,超过60%的司机表示驾车使用手机时没有使用免提设备[10]。开车使用手机的危险系数要远远大于酒驾和毒驾。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研究人员经过对100多名卡车驾驶人长达18个月的跟踪调查发现,驾驶人边开车边发短信发生事故的概率为正常驾驶时的23倍,而打电话时发生事故的概率为正常概率的2.8倍。英国运输研究实验室也公布了一项统计数据,称酒后驾车的司机反应时间慢12%,吸食大麻后驾车的司机反应时间慢21%,相比之下,驾车时用手机发短信的司机反应时间会比正常情况慢35%[11],拨打手机的司机刹车反应速度要慢19%[12]。值得注意的是,吸食毒品或饮酒过后很少有人会在众目睽睽之下驾驶车辆,而驾驶营运车辆、满载乘客或货物的时候,司机使用手机的情况并不少见,极易发生群死群伤的恶性交通事故。一般情况下从手机解锁到看手机信息,需要3秒钟时间,如果车辆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则车辆盲开50米,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后果不堪设想。2013 年6月25日,在浙江杭金衢高速金华段,大客车司机开车使用手机导致与前方出租车相撞,造成12人受伤[13]。2014年9月5日,拥有17年驾龄的高某驾驶大型普通客车从常州汽车站载客到南京溧水汽车站,车速在每小时70公里左右,行驶到句容郭庄镇十字路口时,与骑自行车的杨某发生碰撞,后杨某经抢救无效死亡。交警调取行车记录仪后发现,事发前7分钟不到的时间里,高某4次掏手机,低头看手机39次,有几次还将手机横过来双手握着,并用手指操作屏幕。其间他几乎是每低头看一眼手机再看一眼前方路况[14]。2014年10月2日,珲乌高速发生一起轻微的两车追尾交通事故,99%的路过司机见此情景都纷纷掏出手机拍照、发微信,由此导致了一场3人受伤、2人死亡、10多辆汽车相撞的连环交通事故[15]。2014年11月3日,一辆载着49名司乘人员的大客车行驶至洋山岛东海大道附近时,客车司机赵某弯腰捡手机,致使车辆发生侧翻,造成6人死亡、43人受伤[16]。2015年4月4日晚上,李某开车中看微信,撞人致死自己却浑然不知,事后发现车辆损坏还拍照发朋友圈[17]。2015年9月12日,开封一男子因开车玩手机撞倒过路行人,致1人死亡1人重伤[18]。2015年9月18日,厦门一男子开车时收到一条微信,于是用左手控制方向盘,右手拿出手机,将手机放在靠近方向盘的位置,低头查看消息,导致4人死亡的交通事故[19]。2015年11月24日,高邮市某出租车司机在载客驾车过程中打电话,避让车辆时将车开进河里[20]。2015年12月8日晚,济南一女子开车过程中打电话造成“盲驾”,竟未看到正在路面执勤的济南市槐荫交警大队中队长王某,王某被撞后抢救无效死亡[21]。
开车使用手机或其他手持终端设备,司机的视力和大脑分别集中在设备屏幕和对所接收信息的理解分析上,必然导致注意力分散,妨碍其对路面情况和周边环境的观察,使其无法准确判断车辆行驶方向,难以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从而会降低司机对车辆的控制能力,存在重大交通隐患。
(一)影响对路况的判断能力
使用手机会大幅增加驾驶人的脑负荷,影响驾驶人对路况的分析判断能力。司机因注意力在手机上,就很难想到人行道要不要减速、路口要不要观察周边车辆、转弯要不要打转向灯等问题。开车时使用手机会减少司机察看后视镜的频率,增加急刹车的次数,在其他车辆变更车道、前方道路变窄、驾驶车辆汇入车流或路边突然出现行人时,难以在有效时间内采取正确避让措施。开车时使用手机导致驾驶人不能及时地获取完整的交通信息。当实际路面与预期情况发生冲突时,驾驶人容易出现急刹车、违章变道、违规停车、违章倒车、主线掉头等危险动作,成为重大安全隐患。正常情况下,司机从意识到需要刹车,到踩刹车,再到车辆开始制动,一般需要1秒钟左右。但如果司机开车过程中因为看手机延迟1秒钟踩刹车,在车速是60公里/小时情况下,刹车距离就会在原来基础上延长17米左右。有人如果刚好在这个“非安全区域”,则将非死即伤。边开车边打电话的司机,反应能力与血液中酒精浓度达到0.8‰的饮酒者相当。即使使用免提电话,事故风险也是正常驾驶的4倍。调查显示,在奥地利发生的重大公路交通事故中,八分之一为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所致,其中边开车边打电话是重要原因[22]。英国伯克郡交通研究所公布的测试结果表明,开车时使用手机,人脑的反应速度比酒后驾车时慢30%。另外,开车时使用手机,驾车者对路况的反应比正常情况下慢0.5秒[23]。
(二)降低对车辆的控制能力
开车过程中使用手机会造成单手驾车的情况,即使用耳机或车载电话仍然存在安全隐患。因为后者虽然解放了双手,但并没有解放大脑,通话过程仍然会分散注意力。且打电话会造成驾车不稳定,难以与前方车辆保持安全距离,极易引发车祸。有些驾驶人在变道、转弯时不使用转向灯或者使用后忘记关闭,容易造成信息的错误传递。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研究人员在对连续13个月的车祸资料和699名肇事司机进行分析后发现,开车时使用手机发生交通意外的概率高出未使用手机时的4至5倍。开车使用手机导致驾车者注意力下降20%,如果通话内容重要,则驾车者注意力下降37%[24]。开车接打电话导致交通事故的风险比通常情况高4倍,大脑的反应速度比酒后驾车时慢30%,追尾概率增加1倍,应急反应慢于酒驾,注意力下降37%,刹车反应慢19%,变更车道的能力下降20%。年轻人驾驶车辆接打手机相当于70岁老人驾驶车辆。在每年报道的机动车交通事故中,约有四分之一交通事故是由驾驶员开车时使用手机导致的。
(三)司机视野变窄
开车时使用手机会使司机的视野变得狭窄,降低司机对外围视觉的感知能力。开车时使用手机使得司机观察后视镜次数下降,且容易忽视重要的交通信号(例如交通信号灯、前面车辆的刹车灯、周边车辆的超车信号等),这意味着驾驶人环境信息获取能力的大幅下降,且车辆容易行驶到不恰当的车道,在车辆转弯、变更车道、途经道路分岔口等情况下,存在安全隐患。开车打电话时,看到别人超车,有些司机会突然盲目加速,因事先没能观察周边状况,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开车行驶在路面上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司机需要及时感知各种不断变化的路面交通状况的信息,大脑再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后获得一个与路面状况相适应的行驶策略,最终使车辆按照预期方案安全行驶。有关研究表明,各种感觉器官给驾驶人提供的交通信息比例为:视觉占80%,听觉占14%,触觉占2%,味觉占2%,嗅觉占2%[25]。可见,视觉、听觉是驾驶人感知交通信息的主要方式。在行车过程中使用手机会严重干扰司机的视觉和听觉,看一下手机、打一个电话,都可能导致交通事故发生。蓝牙耳机、车载立体声、语音拨号等减少了对司机的视觉干扰和手的操作,但并不能消除手机通话对驾驶的影响。在一项相关测试中人们发现,一个专心开车的驾驶员比一个分心打电话的驾驶员所记取的信息多50%。打手机的司机更可能错过交通信号,经常看不到公告栏和其他标志。
(四)易引起交通拥堵
开车时使用手机,多数司机会降低挡位变换的次数和车速,减少转向灯的使用,增加急刹车的次数,并且占道行驶、不按规定让行现象较为普遍,这就在扰乱行车秩序的同时增大了事故风险。开车使用手机也会导致车辆行驶方向左右摇摆,影响整个车流的运行速度和稳定性。遇到交通高峰期,车辆通行缓慢会加剧交通拥堵,严重影响其他车辆的通行率。此外,开车使用手机导致车辆无法正确跟进道路交通流的变化,无法紧急判断潜在交通障碍,从而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的危险。2014年在涉及路口的交通事故中,因不遵守交通信号引发的有7415起,造成1895人死亡、8048人受伤。司机在等红灯时玩手机,忽视交通信号灯的变化,极易在路口发生交通事故或造成车辆堵塞。
人们对手机的高度依赖,驾驶人安全意识淡薄,开车使用手机行为处罚界定不清、执法取证难、违法处罚少,是开车使用手机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对于重度“手机控”车主而言,应对他们做好法制宣传、加强社会监督、加大处罚力度。在此基础上,公安部门应加快取证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建立专业人才队伍,通过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的管控,让驾驶人不能、不愿、不敢在开车时使用手机。
(一)完善执法标准和操作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62条第3款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0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第101条规定,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在驾驶机动车时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等妨碍安全驾驶行为的,一次记2分。《机动车驾驶员交通违章记分办法》规定,机动车驾驶人驾驶机动车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的,一次记2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当事人有违章行为,其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有因果关系的,应当负交通事故责任。
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时,智能手机尚未普及,因此,我国法律只规定了驾驶机动车不得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没有明确处罚的情况和类型,没有就危害程度区分场合和地点。例如等红灯时看一下手机与高速路上开车过程中发一条短信相比,电动车司机使用手机和驾驶满载乘客营运车辆的司机使用手机相比,初次使用手机和数次被查出驾驶时使用手机情况相比,开车过程中接听电话2秒钟和用手机看20分钟视频相比,危害程度明显存在差异。当前法律对开车使用手机行为处罚界定不清,且没有就使用手机的证据收集问题出台相关的执法规定或提出指导意见,这种“扣2分罚200元”的处罚根本起不到应有的约束和震慑作用。法律法规的相对滞后性,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后常常会忽略司机使用手机的情形,即使发现司机使用了手机,执法人员也会陷入取证难的尴尬境遇。因此,应明确使用手机处罚的情况和标准,完善执法取证体系,加大处罚力度,适当提高罚款和扣分额度。英国将开车玩手机视为与酒后驾驶同样致命,开车打电话的行为一旦被发现,最高可判入狱两年。如司机开车时因发短信等行为分心,造成致死车祸,肇事司机将面临最高14年的监禁。2010年,澳大利亚出台了开车禁止使用手机的条令,违者扣3分以及罚款300澳币左右。在日本驾驶普通机动车辆时使用手机会被罚款6000日元扣1分,驾驶大型机动车辆时使用手机会被罚款7000日元,并扣一分。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未缴纳罚款,还将被罚缴5万日元滞纳金。此外,日本还规定在开车的时候不仅不能接打电话,也不得阅读手机上的信息,即使只是手里拿着手机也将被视为使用手机,同样要被罚款。法国禁止司机在驾车时以手持方式使用手机,一旦发现将被处以最高750欧元的罚款,扣3分。新加坡法律规定司机开车时不可使用手机,违者将面临最高12个月监禁及罚款2000新加坡元[26]。
当然,无论是否修改法律法规、是否加大处罚力度、是否将“使用手机或其他手持终端设备的行为”纳入刑法,都应首先解决取证体系不完善、执行难的问题,推动实际操作中监管和执法水平的进步。
(二)充分利用视频取证技术,提高执法水平
应利用视频监控开展视频巡查,对开车使用电话等危险驾驶行为进行视频抓拍,实施精准而严厉的打击;加强视频巡逻管控,在事故多发路段进行定点检查、流动巡查,对开车使用手机等各种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进行查处;利用执法记录仪固定现场证据,是当前多数交管部门常用的取证手段。充分利用视频取证技术,将违法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可对开车使用手机等危险驾驶行为起到强大的震慑作用,有效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成都市运用204套全球眼高清探头、316套天网探头,与路面交警联动执法,全面监控中心城区主要道路和路口,空地联动,抓拍开车玩手机等交通陋习[27]。安装汽车行驶记录仪或利用GPS卫星定位系统等科技手段可强化对营运车辆驾驶员的监控管理。2015年武汉351名公交员工开车玩手机被监控记录[28]。武汉市公安交管局利用全市2000多个视频探头启动了针对“开车打手机”等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行动。行动当天,摄像头共抓拍到69名开车打手机的驾驶员,驾驶员违法记录被录入电子警察违法数据库,同时记2分并罚款50元[29]。2015年7月底以来,济南市天桥区交警利用辖区高清卡口探头,平均每月抓拍开车使用手机等妨碍安全驾驶行为近1000起。
视频取证技术需借助电子卡口、视频监控系统、执法记录仪实施,且对视频监控的质量、数量以及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有些司机知道开车使用手机是违法行为,遇到视频监控或民警查车时会隐藏手机以躲避镜头。这些客观因素会导致民警在日常执法中对此类违法行为取证难度较大。目前,对开车使用手机的查处并不像闯红灯、违章停车、超载、超速等那么容易认定,也不像路面查处酒驾时有仪器能进行检测。虽然司机在开车过程中发短信、打电话、看视频、看新闻、拍照,或访问微博、微信、QQ等社交媒体的行为被认定为妨碍了安全驾驶,但由于手机较小、便于隐蔽,很可能会出现司机使用手机而逃避监管的情况。一线交警普遍面临发现难、取证难、处罚难等一系列问题。无论是否发生交通事故,司机使用手机被发现后都会百般狡辩,交警的执法容易引发争议。在很多没有电子监控或者电子监控不到位的地方,开车使用手机的行为很难被发现,无法固定证据,执法环节的取证技术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三)加快技术研发,引入高科技取证技术
对开车使用手机的正确处罚是建立在能够准确定性和定量基础上的,只有用技术手段实现证据固定,明确驾驶人员是否使用手机、使用手机的时间、操作内容和操作时长,解决“质和量”的问题,才能谈及有针对性的打击,才能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
其实,只要司机使用了手机,即使删除了通话记录、短信等内容,依然可以提取到手机操作记录。发短信、打电话、看视频、查地图、聊微信等等与手机的各种互动行为,都有可能留下一定的系统文件、程序痕迹和日志数据。利用手机数据残留信息提取、法庭分析和手机调查取证技术,可有效证明司机在驾车过程中是否使用了手机。利用逻辑推理、物理检测、J-标记或关闭芯片提取技术等,取证人员可以从手机上获得大量的残留数据,包括手机中存在的和被删除的信息、被文件系统保护的一些操作系统文件等。利用手机收件箱、发件箱、草稿箱、废件箱数据可以分析手机短信情况,利用现场或已删除的通话记录可以分析手机拨打/接听电话情况,利用媒体应用程序数据可以分析访问网站情况,利用手机日志可以分析手机设备是否被连接到车载充电设施上以及充电时间。多数手机在锁屏状态下接收到新信息时会显示提醒,即使只是按压电源查看手机信息来源,没有解锁、没有阅读,在手机日志上也会留下痕迹,这些痕迹足以证明司机在驾车过程中使用了手机。只不过目前这些取证技术多是在实验室内进行,很少在路面检查时使用。
首先,应加快技术研发,将手机取证技术的应用由实验室延伸到路面,开发适合于路面常规检查使用的便携式执法设备,以便在很短时间内调取出手机的使用记录。解决路面取证技术问题后,执法难度就会大大降低,执法效率就会大幅提升。相对于酒驾执法中面临的环境差异、当事人个体差异以及当事人故意拖延检测时间、拒不接受检査、冒名顶替、强行冲关、弃车逃跑等常见难题而言,司机驾车过程使用手机的取证技术具有自身优势。车辆只要行驶在路面,就必然或多或少地被监控捕捉到,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就能够全天候、多方位地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对目标车辆进行轨迹还原。即使当事人关闭车窗拒不配合调查,只要司机驾车时间和检查时间点明确,依然可以认定司机在驾车时是否使用手机以及使用手机的操作内容和时长。若出现当事人强行冲关、弃车逃跑,也可以根据时空的唯一性,通过涉案人、车辆和手机的轨迹信息在时空中的移动变化,认定其违法事实。当然,为了不侵犯当事人的个人隐私,路面检测手机使用记录最好以简单的数字表示。若当事人提出质疑,可以进一步申请开展手机电子物证司法鉴定,明确手机是否存在使用记录,以及手机操作的具体内容和时长。其次,加强对营运车辆驾驶员的监控管理和对营运车辆的动态监管,及时跟踪车辆,掌握车辆流向和驾驶状态。不但要按照规定在营运车辆上安装卫星定位装置、接入全国联网联控系统,更要加强对卫星定位装置采集监控资料的管理,依法查处开车使用手机等交通违法行为,有效避免群死群伤的恶性交通事故发生。对自制力差、属重度“手机控”的驾驶员,除了完善视频监管、技术取证外,还应为其研制专门的设备,用于自动关闭手机或屏蔽手机信号。
(四)建立多层次手机取证人才培养机制,强化技术培训
对于公安部门而言,手机取证技术刚刚起步且专业性强,有些执法部门甚至没有建立相应的科研团队和管理机构,人才储备比较薄弱,专业人才非常稀缺。手机取证涉及手机硬件构造、手机操作系统、电子数据存储、数据安全、现场保护等方面知识,只有对手机构造和原理等各个方面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对手机取证有更深刻的认识,也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正确使用手机取证软件,甚至在手机取证软件不能正常提取手机数据时,找到其他的替代方法,从而达到获取证据、保全证据的目的。目前,对手机、手机系统以及手机安全与破解有全面了解的专家往往集中在软件开发公司。公安部门虽与相关公司有多领域项目合作,但这些合作仅停留在公共软件开发等方面,深入研究与开发会涉及内网数据库的使用、权限开放、机密信息外泄等多种风险。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在公安新警招录中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不受专业限制、不受用人单位岗位数额限制。此外,稳定的队伍是技术研发的基础,应加大对基层执法部门的投入力度,消除资金短缺的“瓶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内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条件,为外部引进人才提供保障,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的稳定性和待遇,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对开车使用手机行为的查处是一项专业性强、复杂度高的工作,不但应注重专业研发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还应注重基层执法人员的专业培训,建立不同层次的手机取证人才队伍。路面执勤民警随时可能遇到各类突发问题,作为基层执法人员,他们不但要懂得法律法规的适用情况、处罚标准、取证程序、证据保全,还要具备相关计算机知识,掌握手机取证设备的工作原理、使用技巧,以及简单故障排除等技能。对于基层执法民警的培训,可充分发挥公安培训机构的职能作用,定期开展专项培训,提高执法效率。公安培训应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练什么”的原则,实行“轮训轮值、战训合一”,以培训提素质,以培训提技能,以培训见实效。民警培训期间应按需备勤,以便于相关部门统一安排专项行动,突击检查开车使用手机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检查培训效果,实现“战训双赢”。
(五)加强法制宣传,加大执法力度
开车使用手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很多司机远远地见到警察或监控探头就把电话藏起来,过后又继续打电话,心存侥幸害人害己。首先,应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和管理,通过经常性的交通安全法制宣传,减少驾车使用手机的行为,提高驾驶员综合素质和在复杂情况下防范事故的能力。深入辖区内学校、企业、社区、乡村、家庭,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只有提高安全意识,才能有效预防交通事故。建立客货运驾驶员交通安全教育制度,杜绝客货运驾驶员开车使用手机,最大限度地防范遏制群死群伤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其次,充分利用网络、无线电台、电视台、报刊、公众平台等广泛深入地宣传开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提高机动车驾驶人和广大群众的交通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及时发布典型案例,让交通安全宣传处处可见,使开车不用手机、珍爱他人与自己的生命成为每个人的自觉。再次,应加大执法力度,对开车使用手机行为坚持发现一宗、查处一宗,对于因驾车使用手机引发交通事故的行为,除了按事故成因的违法过错追究相关事故责任之外,还要对其开车使用手机的违法行为按规定进行处罚。对情节严重的通过媒体进行曝光,让群众意识到执法部门的整治力度和决心,消除侥幸心理,从而震慑更多的潜在违法人员。
(六)加强社会监督,全民动员形成合力
交管部门要在客运站、公交站、货运站、加油站、城市街道、集市及人员密集公共场所建立宣传阵地,告诫广大驾驶员在驾车时严禁拨打和接听手机;还要在上述场所粘贴监督举报电话,鼓励乘客或其他目击者,对客货运驾驶员开车使用手机等违法行为进行举报,经查证属实的要对当值司机进行严厉处罚,对举报者给予物质奖励,形成良好的监督氛围。日常生活中,乘客拍到司机驾驶过程中使用手机的案例并不少见,如:2015年5月17日,广东东莞一位公交车司机一边开车一边玩手机,中途有一段时间甚至双手离开方向盘摆弄手机[30];2015年11月7日,福建福州一位公交车司机单手驾车玩手机持续17站[31]。加强社会监督,形成人人都是情报员、人人都是信息员的良好社会环境,让开车使用手机的违法行为无处遁形,减少交通陋习和违法行为。在潜移默化中,使交通参与者都能够认识到开车使用手机的违法行为的危害,不断增强相互监督的责任意识,自觉养成文明驾驶的习惯,从根本上远离交通陋习,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此外,还应建立完善的警民互动公共平台,畅通市民举报渠道,提供专项资金保障。应建立部门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对于开车使用手机行为的查处,应做到信息来源广泛、专人负责处理、快速查证核实、及时反馈信息、重大信息线索奖励。
整治开车使用手机等危险驾驶行为是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当前,应加强法制宣传和安全教育提高驾驶人员的自身素质、法制意识、道德水平,完善对客货运驾驶人员妨碍安全驾驶行为的监管和问责机制;应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界定开车使用手机的处罚类型,完善执法取证体系、适当提高罚款和扣分额度,对驾驶人员起到应有的约束和震慑作用;应充分利用视频取证技术,加强监管,加大查处力度;应加快手机取证技术的研发,开发适用于路面常规检查的便携式执法设备,以便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调取出手机的操作记录,证明开车过程中是否使用了手机,在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量化数据。每一位公民都有义务监督和举报开车使用手机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全民动员共同监督、全民参与形成合力,在全社会形成一种高压态势,潜移默化中,驾车者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养成一种文明的驾驶习惯,拒绝开车使用手机。
[1]任笑元.移动电话用户规模突破13亿[N].北京青年报,2015-11-20(A13).
[2]于姝楠.全球人均6分半钟看一次手机[N].人民日报,2014-02-12(A07).
[3]方磊.交警的一项数据显示两成事故与开车看手机有关[N].现代金报,2014-06-27(06).
[4]徐燕.开车接打电话 已经处罚13871起[N].每日新报,2015-12-01(07).
[5]吴艺.近三成死亡事故由开车玩手机引发[N].人民公安报,2014-11-15(04).
[6]张玉东.郑州今年发生立案车祸673起,104人死亡手机是引发死亡交通事故第一杀手[N].郑州晚报,2015-12-02(A04).
[7]林靖.开车不专心,21570人死亡74746起分心驾驶事故,打电话玩手机位列榜首[N].北京晚报,2015-12-02 (14).
[8]NHTSA.Distracted Driving 2012.Traffic safety facts:research note.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 [R].Research Note DOT HS,2014:812 012.
[9]Lim SH,Chi J.Cellphone bans and fatal motor vehicle crash rates in the United States[J].Public Health Policy,2013,34(2):197-212.
[10]Graeme Horsman,Lynne R.Conniss.Investigating evidence of mobile phone usage by drivers in road traffic accidents[J].Digital Investigation,2015,12(1):30-37.
[11]Leah L Thompson,Frederick P Rivara,Rajiv C Ayyagari. etal.Impact of social and technological distraction on pedestrian crossing behavior:an observational study[J].Injury Prevention,2013,19(4):232-237.
[12]谢子玥.南昌30位车主22位坦言开车会玩手机[EB/ OL].(2015-12-02)[2016-02-01].http://jiangxi.jxnews. com.cn/system/2015/12/02/014501861_02.shtml.
[13]燕亚男.开车接打电话小心“听”来横祸[EB/OL]. 2014-02-26) [2016-02-01].http://www.pdsxww.com/ news/2014-02/26/content_2273538.htm.
[14]张锡.客车司机7分钟看39次手机撞死骑车老人[EB/ OL].(2014-10-24)[2016-02-01].http://news.youth.cn/ sh/201410/t20141024_5902331.htm.
[15]李洋.司机用手机拍车祸现场导致10多辆汽车连撞[EB/ OL].(2014-10-7)[2016-02-01].http://news.youth.cn/ jsxw/201410/t20141007_5804828.htm.
[16]杨洁,储静伟,张婧艳.司机弯腰捡手机致6死43伤[N].南国都市报,2014-11-7(A26).
[17]袁国礼,钱卫华.司机开车看微信撞人致死[N].京华时报,2015-5-12(A11).
[18]朱琦.开车用手机大脑反应速度比酒驾还慢30%[N].春城晚报,2015-09-28(A2/04).
[19]孙岚.男子开快车看手机撞死4母子低头看微信错将油门当刹车[EB/OL].(2015-10-03)[2016-02-01].http:// www.wj001.com/news/china/2015-10-03/926995.html.
[20]张洋,朱佩娴,杨文明,等.开车玩手机就是在玩命[N].人民日报,2015-12-02(15).
[21]张泰来,王兴飞.女子开车打手机撞死交警抓拍查处亟待全面推开[N].齐鲁晚报,2015-12-10(11).
[22]刘钢.开车打电话成奥地利重大交通事故主因之一[EB/ OL].(2011-12-22)[2016-02-01].http://news.cntv.cn/ 20111222/122915.shtml.
[23]季颖.危险性比酒后驾车还厉害开车打手机“麻烦大了”[EB/OL].(2004-02-02)[2016-02-01].http://news.sina. com.cn/c/2004-02-02/15441694123s.shtml.
[24]王跃春.深圳:禁止开车打手机[N].南方都市报,2000-08-07(03).
[25]陈建国.高速公路大型枢纽交通事故预防对策思考[J].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3(4):87-90.
[26]厉俊强.开车玩手机入刑已箭在弦上实施细节是关键所在[EB/OL].(2014-11-07)[2016-02-01].http://auto. takungpao.com/play/q/2014/1107/2815884.html.
[27]杨雪.成都500余个监控 盯死交通陋习[N].华西都市报,2015-12-09(A03).
[28]王雪.351名公交员工因整改不力被问责[N].武汉晚报,2014-11-18(8).
[29]冯国栋.武汉:2000多个视频探头抓拍“开车打手机”[EB/OL].(2014-03-18)[2016-02-01].http://www.bozhou.cn/2014/0318/170230.shtml.
[30]郭杨阳.又见公交司机开车玩手机道运局要求停岗培训[N].南方日报,2015-05-20(11).
[31]朱敏敏,汤先增.公交司机单手驾车玩手机持续17站将被罚款[N].海峡都市报,2015-11-09(08).
责任编辑:时娜
D920
A
1009-3192(2016)03-0070-07
2016-02-23
杨英仓,女,河北晋州人,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刑事技术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公安视听技术的教学、科研和司法鉴定工作。
本文为贵州省科技厅社会攻关项目黔科合G字〔2014〕4001号、贵州省道路交通事故鉴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黔道交鉴合G字〔2015〕10011号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