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彦沁
(扬州大学医学院,江苏扬州 225001)
跨文化教学视角下的医学生人文素养提升路径探讨
陆彦沁
(扬州大学医学院,江苏扬州225001)
医疗服务行业与人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它以人的生存基本权利为保障重点,因而,具有更加突出的人文关怀含义,这一行业的特殊性对于医学人员具有更高的职业道德期望和要求,在“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规范下,医学生要以良好的人文素质为前提,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为人类的生命健康提供服务。
跨文化;医学生;人文素养;道德
当代医学领域由原先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对医学领域的拓展研究上,当今,更注重医学对人类疾病的预防、康复和健康,基于这一社会属性和心理属性的医学渗入,我们认识到了全新的医学概念——人文社会医学,它不仅关注高超的医疗技术水平,还注重对于医疗的人文关怀和心理沟通技巧,人们对于医生拥有了更高的期望值和新的认识,医学人员要提升全方位的素质,要以职业道德为首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医学人文关怀,改善医患关系,缓解各种医学纠纷和矛盾。
伴随着人文社会医学的兴起,医学已经不单纯是自然的医学技术属性,在社会属性和心理属性渗入和参与的过程中,这些相关因素都对医学领域的模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改变。在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的概念之中,本文主要涉及的基本概念有:(1)医学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体现的是人对于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人类社会文化现象积淀而成的风貌,标志着人们精神文明的进展程度,蕴含有信念、理想、人格、道德等内核,医学人文精神是人文精神在医学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它是指在技术医学时代下科学旗帜的高扬和人文精神的倡导,是对人类生命的敬畏、人们生活的关爱及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特殊关注。(2)医学职业精神。它是与特定的医学职业相衔接的,其医学职业精神的核心要素为医生掌握并灵活运用医学知识的技能水平、医学团队的行业自治、医患之间的信托关系。(3)医学伦理与道德。医学伦理与道德可以并行使用,它是医务人员在自身品德构建及其与病人、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归属于职业道德范畴,注重医学中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1]。
跨文化视角下的医学生人文素养的理论依据和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1)医学本质论。它是医学人文素养和精神的本体论依据,可以认定为是一种逻辑性的起点和归宿,体现出人的生物性、心理性和社会性特征。(2)新人文主义。这是现代医学发展进程中的认识论基石,它倡导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并以科学为核心,辩证地看待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关系,达到了两者的辩证统一。(3)敬畏生命理论。这是医学人文素养的生态价值引领,是价值论基础,它显示出人类存在价值中生命的最高价值,为人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2.1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文文化发展是两个重要的构件,在社会文明进步的助力推动下,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是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的主流方向和趋势,在这一主导趋势下,需要科技与人文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只有实现科学技术与人文素养的融合,才能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任何脱离科学技术的人文学者,无益是纸上谈兵,任何脱离人文素养与精神的科学技术研究者,也只能将科技手段作为一种工具而已。
2.2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是卓越医师培养的需要
我国在医学领域需要具有卓越水平与能力的医师,它不仅要求有精湛高超的医术,而且要求有高尚而无私的医学道德水准,为了培养我国需要的卓越医师人才,要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从“跨文化”的角度,全面拓宽医学生的人文视野,在自然、心理、社会三个要素相融合的教育过程中,提升医学生的全面素养与能力。
2.3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是自我发展与价值实现的需要
人类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多种不同层次的需要,在追求人类更高层次的需要的过程中,要注重社会性成长的过程,要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注重与他人的协同与合作,注重自我个体与集体、社会的平衡关系,在自我发展的更高层次上,要实现个人的价值意境和与社会相符的价值取向[2]。
3.1家庭教育环境的缺位
在人类文明得以传承与延续的发展过程中,一个人所处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氛围是首要的“启蒙课堂”,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大多在家庭教育中加以体现。如对祖先的缅怀及祭祀可以表现出传统文化对生命的敬畏和亲情伦理;在节庆礼仪的表达中可以传承浓郁的血脉亲情。然而,在现实无情的压榨和不同的文化冲击下,中国传统文明渐离现代社会,功利化的教育替代了风雅教育。
3.2社会价值观的错位
当代社会的价值观、人生观呈现难以求同的局面,在西方工业文化和功利化思维的冲击下,我们的传统文明出现了退位和淡漠,在工业化文明、复杂化人际关系、功利化教育的喧嚣下,人们呈现出人性淡漠、物欲膨胀的浮躁心态,进则兼济天下退则固守田园的传统文化被淹没,进取与担当的积极态度被自由、极端、享乐的思想观念所替代,在部分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里,出现了功利、个人崇拜、实用等不和谐的声音。
3.3当代教育体制的缺陷
我国的教育体制以应试教育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文素养教育的缺乏,医学生对医学技术方面的知识学习构建之中,缺少了人文素养教育课程内容,在盲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认知观念下,人文素养教育以其隐性的教育效益而消失于无形,这种人文素养教育的边缘状态,难以保证医学生的全面素养的生成,从根本上限制了医学生知识架构的完善。
3.4师资力量不足
在医学教学一线之中,大多注重医学专业教师的医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忽视医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在现实的催促下,医学生忙于搞项目,展示其显性的效益和成果,却忽略了对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难以潜心加以认真的研究,体现出人文素养教育的弱化。
4.1汲取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人文素养教育内涵
中华医学传统文化富含中庸和谐、兼容并蓄的独特气质和趣味,要充分汲取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精髓,加强民族传统医学文化渗透与教育。
(1)“医乃仁术,仁爱救人”道德文化,培养医学生的高尚品质。中国传统医学文化倡导“仁爱精神”,主张对人类生命的最高尊重和珍惜,要用精湛、高超的医术救人,还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在危难之时展现出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道德境界。
(2)“为医之道,重在精诚”道德训诫,警醒医学生提高职业技能。医学生在拥有“仁爱救人”的伟大抱负的同时,还要有精湛的医术,要领悟“精”与“诚”的医术境界,“精”即精益求精的高超医术;“诚”即心怀慈悲的高尚医德。在医学生的学习中,要以医学专业技术为毕生的事业,尊重生命,勤于钻研,在医术和医德兼修的境界之中,成就苍生大医。
(3)“谦虚谨慎,一丝不苟”道德警句,培养医学生的严谨医风。医学救治患者是对生命的挽救,来不得半点马虎和疏忽,医学生作为生命的救治者,要心存谦虚,遇事谨慎,不可盲目自大,要用谦和的态度、温婉的礼仪,展现出对于生命救治的尊重与谦谨,在提升自身涵养的同时,严肃医风,治病救人。
(4)“皆如至亲,有效沟通”告诫医学生树立良好的人际交往意识。医患之间要搭建一条无缝、沟通的道路,医学生在对病患进行救治的过程中,要与患者保持亲近的关系,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使患者依赖和信任于医师,在平等与沟通的前提下,确保患者的个人尊严和人格独立,医学生要用平等的心态与患者进行交流,解决患者的疾苦,体察患者的实情,最大限度地缓解和消除病患的伤痛。
(5)“以人为本,敬畏生命”传统文化观念,树立医学生神圣的使命感。中国传统医学文化历来敬畏生命,将生命敬为“神灵”,自古名医曾有话云:“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传统的医学名言都在警示和告诫后人,要以生命为本,以医德为首,力求每个生命的完整与独立[3]。
4.2推行公共英语教学,搭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
医学生的公共英语教学也成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通过掌握外语能力,可以走出区域性的文化传统,用全新的角度和视野探究人文环境,要了解不同历史文化语境下的人文精神和思维模式,促成医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医学探索和研究。
4.3注重家庭教育的人文家风建设
传统的人文家风是医学生家庭教育的“第一课堂”,在中国传统的仁、义、礼、福、信的“五常”价值观下,以中国经典文化为主要家庭教育内容,注重培养医学生向善、明辨、诚实的良好人文家风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4.4创设浓郁的人文教育社会环境与氛围
在社会的大熔炉中,要努力创设人文教育的环境,提倡正义、诚信、仁爱、和合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人文教育之中,同时,要开展学校与社会共融的文化活动,以人文教育内容为主体,引导医学生进行自觉意识下的人文教育实践活动,可融入社会开展贫困地区的支农、支教、支医活动,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体现医学生的人文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和为民服务的观念。
4.5创新医学院校的教育体制,合理架构人才培养体系
医学院校要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增加传统经典作品的教育数量,在对文化传承与发扬的教育过程中,增强对医学生历史、文化、艺术、哲学方面的熏陶,要力求中西方文化的优秀成分融合,与医学专业文化相联系,进行课程结构的优化和整合,利用人文素质教育模块和职业生涯教育模块为出发点,设立医学人文学科,开展医学课程专业的“文化大讲堂”,提升医学生的文化底蕴[4]。
4.6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要建立教师人文素养考核机制,促进教师对医学生进行文化的固本培元,汲取文化氛围中的人文素养,打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知识结构完善、人文素养高的师资队伍。
综上所述,在跨文化教学视角下,要以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宗旨,广纳贤才,汲取跨文化领域内的文化精髓,在跨文化交际的背景中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1]张晓慧.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4):889-890.
[2]任涛,李红.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途径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3):12-13.
[3]刘万梅.从沟通开始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一次奇妙的实验教学[J].卫生职业教育,2012(2):99.
[4]张丽艳.浅论高职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世纪桥,2012(17):141-142.
(责任编辑刘红)
Path to Promote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al Teaching
LU Yan-qin
(School of Medicine,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 Jiangsu 225001,China)
Medical service industry,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life and health,particularly protects people’s funda⁃mental rights to live.Therefore,humanistic care is specially emphasized within the industry.Owing to the indus⁃trial distinctiveness,the public holds higher expectations and requirements for medical workers.Under the profes⁃sional work ethic of”cure the sickness,heal the wounded and rescue the dying”,medical students should devel⁃op good humanistic 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before they could provide service for human life and health.
cross-culture;medical students;humanistic quality;ethics
G642.0
B
1671-0142(2016)02-0019-03
陆彦沁(1994-),女,江苏南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