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环境下我国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2016-02-12 21:47王雪涛马小琪
图书情报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慕课竞争力核心

王雪涛 马小琪

(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80)

“慕课”环境下我国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王雪涛 马小琪

(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80)

简介“慕课”的产生和发展,总结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分析“慕课”与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关系,指出“慕课”新颖的学习特点和服务方式在资源、服务和管理三个方面给高校图书馆带来的冲击,并从基于“慕课”内容的特色化信息资源建设、基于“慕课”特点的信息化服务建设、基于“慕课”环境的人力资源建设、基于“慕课”理念的信息素养教育四个方面提出“慕课”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慕课”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策略

1 引言

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给在线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迅速在国内外掀起一股网络教育浪潮,给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高校图书馆如何应对“慕课”带来的冲击和挑战,进行有效的信息资源配置和推进服务创新无疑成为了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2 “慕课”与图书馆核心竞争力

2.1 “慕课”的产生与发展

最早提出“慕课”相关术语的是加拿大的Dave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他们认为“慕课”以开放式在线访问、大规模互动、精品化微课程为特点,代表着一种新型技术系统和教学范式[1]。2014年9月,武汉大学上线了第一门图书馆学人的“慕课”,该课程的适用对象广泛,任何具备基本计算机知识的独立个体都可以参与,而且所有课程均免费,这标志着我国已开始进入“慕课”领域。

2.2 图书馆核心竞争力

认识并了解客观事物应从其概念出发,回顾以往的研究文献,已经有很多学者和机构对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做出了诠释。其主流观点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从资源与能力的角度。陈耀盛(2006)认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指的是图书馆在社会竞争中所拥有的独特竞争优势,是维持图书馆存在和保障图书馆发展的独特的、外界不易掌控的资源和能力[2]。第二,从协同的角度。蒋永福(2003)指出图书馆不仅仅是一种机构,而且还是一种制度,是一种社会用以调节知识分配并进而保障公民知识自由权利的制度[3]。郭凌(2012)认为图书馆可以在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拥有及时掌握并适应用户需求变化的趋势,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并能增强图书馆在信息服务业中竞争实力的关键能力[4]。第三,从管理的角度。马春晖(2005)认为图书馆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来源于图书馆管理层如何比竞争对手既快速又低成本地将遍布于图书馆内的多种信息技术和生产技巧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核心竞争力的能力[5]。第四,从宏观微观角度。范并思(2002)认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不仅指图书馆作为一种宏观的社会机构所具备的核心能力,而且还包括微观层面的单个图书馆能够立足于当今社会所应具有的真正能力[6]。杨志敏(2004)认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是图书馆行业在与其他信息机构的竞争中应该具有的核心能力,是图书馆长期形成的、蕴含于图书馆内质中的、独具的、支撑图书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来源于对某种资源的授权和垄断、来源于服务理念和运作方式[7]。

综合以上观点,本文认为在“慕课”环境下的图书馆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资源、人力和技术(分别对应于资源、能力和管理)三个方面,因此相应的发展性策略也就此展开。

3 “慕课”与我国高校图书馆

图书馆素有“科学知识的第二课堂”的美誉,其中高校图书馆一直以来都是整合学术信息资源的根据地,高校学者的日常教学和学术研究等相关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着图书馆。随着“慕课”在我国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教辅机构不可避免地被卷入这股浪潮。“慕课”的设计理念给图书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力,使得传统图书馆的功能和服务无法完全遵循传统模式发挥作用。

3.1 “慕课”与图书馆的关系

“慕课”作为风靡全球的教育形式,无疑是“教育资源最大共享化”理念的前沿表现形式,也可以说“慕课”的实质就是传统教学和互联网相结合的产物。“慕课”环境下,知识的传播和聚合都依赖数字化的资源,而高校图书馆正是扮演着学习空间和资源聚合的角色,信息的分类、传播和采集都是图书馆在整个信息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我们认为高校图书馆理应顺势成为“慕课”教学的支撑力量和推动力量。

3.2 “慕课”的学习特点与方式

依托网络,“慕课”的教学体系更加以教学相长为目的,侧重老师和学生合作共赢,因而更容易产生知识碰撞的火花,两者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地提升。“慕课”环境下知识的传递、聚合、交互使得教师和学生都越来越依赖于数字化信息资源[2]。

目前“慕课”主要有三大平台,即Coursera、Udacity和Edx,其内容基本是老师录制在线视频短片,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在一定的期限内学生相对自由,教师的干预度较小。

3.3 “慕课”给高校图书馆带来的冲击

信息化浪潮不断冲击着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大数据、云技术、互联网、“慕课”都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3.3.1 对信息资源建设的冲击“慕课”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不仅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课程资源进行了编辑,而且还对一些文献市场上所不能见的稀缺资源赋予了宝贵的共享功能,一些资深教授的教学经验和课堂笔记等都在“慕课”平台上得以共享,需求者可以借助网络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即可检得自己所需的资源。高校图书馆在课程方面提供的一些教辅功能的资源,其存储容量较小且更新速度较慢,与“慕课”的优势难以比肩。

3.3.2 对信息化服务的冲击“慕课”是现代教育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产物,它需要借助完善的信息技术体系实现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它要求大量的信息资源共享,包括教育信息资源获取从静态的单一获取到动态的共建共享。就现状而言,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虽已初具规模,但仍不具备高校图书馆及图书馆联盟数字化共享资源等海量非结构化的“大数据”的处理能力。因此,很难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大数据”处理分析的信息技术服务。

近年来图书馆一直致力于信息化改革,不断加强信息化管理,以国家图书馆为先锋,首先采用基于光通道的异构存储局域网(SAN)技术,使数据的存储在异构环境下得以实现,开创了国内的先河,该技术的成功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图书馆数字化的进程,也为“慕课”的兴起埋下伏笔。

“慕课”的推广很大程度上依赖数字化技术,包括课程的制作、审核、推送、互动均对课程开放的机构平台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如上文提到的EdX已经尝试利用Google的强大技术支撑来开发“慕课”的教育平台。2009年9月,Google推出了Course Builder这款用于免费开放传递在线课程的开源软件,另外,EdX还曾宣布将与Pearson公司合作,完善课程的评价工具,为MOOC课程提供有监考措施的考试,来保证在线“慕课”课程学习的质量[8]。

3.3.3 对人力资源建设的冲击一方面,“慕课”的课程突破了物理空间对知识容量的限制。实体图书馆面积有限,藏书量有限,尽管许多图书馆的馆藏量已经相当可观,如国家图书馆藏书1 059.8万册,上海图书馆藏书700万册,南京图书馆藏书482万册,但仍无法与“慕课”所在的网络平台相匹敌。另一方面,“慕课”所在的网络平台突破了传统教学在人数方面的限制。传统图书馆的人员容纳量通常有限,信息搜寻者在茫茫书海中想要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往往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而在“慕课”平台下读者只需下载相应的网络客户端就可以摆脱时间、地域和人员的限制,迅速、高效、精准地定位所需信息,与此同时,一次“慕课”的教学容量可以达到百人甚至上千人数,而且可以重复使用。然而,相较于“慕课”独有的技术优势,相应的人力资源却未能及时匹配。在某种程度上使得知识资源未尽其用。

4 “慕课”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关于“慕课”对高校图书馆产生的影响,国内外已有诸多学者对其进行探讨,陈哲(2015)认为“慕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积极转变管理理念与服务理念,主动嵌入“慕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为“慕课”课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9]。李静云(2015)认为“慕课”的出现,让图书馆追踪式为核心服务的方式面临边缘化的风险[10]。Meredith Schwartz(2013)认为图书馆从软硬件两个方而来支持“慕课”运作的同时,也应该找到图书馆本身的突破口[11]。

如前所述,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源,故本文以此为重点,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策略。另外,考虑到高校教育环境和人才优势,加入信息素养教育作为必要的附加性建议,以同前三项策略形成相辅之势。

4.1 基于“慕课”内容的特色化信息资源建设

就高校图书馆而言,其工作重点应主要集中于特色资源建设领域,即根据高校的学科建设特点进行专门的馆藏资源建设。北京大学图书馆在特色信息资源建设方面成果突出,其北京历史地理核心期刊要目是这方面的典型成果。“慕课”的推广所带动的需求给了高校图书馆在课程目录方面以新的突破口,需要建立“慕课”课程的资源目录,即整理馆内所能连接的所有“慕课”资源之后,根据本校的学科特色进行目录性的资源整合,形成一套具有本校特色的“慕课”资源要目[12]。首都师范大学的学科导航、天津大学的纳米技术信息库等都是高校图书馆在特色资源建设方面的范例。就“慕课”知识环境而言,充分考虑自身在学术领域内的优势,并有针对性地提供特色信息资源服务,是当前高校图书馆寻求突破创新的首要任务。

4.2 基于“慕课”特点的信息化服务建设

在庞大的信息海洋中约有80%是视觉信息,同时无线网络的覆盖也推动着移动化逐渐普及。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围绕“慕课”的信息化服务建设中,可视化与移动化可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馆藏资源数据的可视化更能够让读者清晰地了解到目标信息的状态[13]。目前主要的图书馆可视化类型主要包括馆藏时间结构模型、学科分类结构模型、等级结构模型,高校图书馆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本校图书馆的结构模型。在与“慕课”的衔接方面,可将数字图书馆中的可视化部分引入“慕课”使用教程的编排中,再将“慕课”的课程重点提取出来,以知识点为节点,连接形成可视化结构,使得“慕课”资源像数字化馆藏资源一般在视觉上建立清晰有序的状态。为适应读者的个性化和多样性的需求,高校图书馆需在实践中灵活调整其服务体系,以放眼全球的视野来整合新型资源,探索服务全新领域[14]。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校都具有校园无线网络的覆盖业务,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校园无线网络和移动化数字图书馆来推广“慕课”相关服务。例如借助校园局域网,使得全校范围的师生都可以享受到“慕课”资源[15]。高校图书馆在4G网络技术覆盖环境下,设计出诸如“高校个人移动图书馆”以及“高校数字化APP客户端”等业务,从而促使个人移动用户能够更有针对性的挑选满足自身需求的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可在此基础上开发设计”慕课”模块,添加功能应包括:课程简介、选课指导、离线下载、在线互动、作业提交等基本功能,另外增加论坛形式的讨论区、意见反馈的互动区,提高便捷性与参与性,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人性化地增强自身核心竞争优势。另外,基于移动客户端的随身性,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读者的粘度,对于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未来的发展也有推动作用。

4.3 基于”慕课”环境的人力资源建设

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主要在两大方面,即人才培养和人才管理。“慕课”的引入主要是技术引入的范畴,因此仅就人才培养与安排方面略作提议。在人才管理方面可遵循各高校图书馆原有的制度或略作调整。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需在巩固“读者之上”的服务理念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即通过岗位培训提高馆员的自身素质,并从“慕课”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来设计高校图书馆网页以及定制个性化的服务,逐步引导读者的信息需求从而真正满足其个性化需求。考虑到高校图书馆的教辅作用,以本校所有的学科资源和特色馆藏为基础,进行专门的职业培训,形成“课堂——图书馆——‘慕课’——课堂”的回归型图书馆服务。笔者有两种建议:第一,将校内引进的青年人才,进一步引入图书馆的教辅阵地,定期或不定期在图书馆尤其是提供“慕课”服务的部门进行工作交流、课程制作、课程反馈。第二,图书馆员步入校内课堂、体验“慕课”课程。图书馆联系教务部门,在每学期或学年开始,根据“慕课”的内容选择一种或几种专业课程,安排图书馆员进入课堂熟悉课堂环境、了解课堂内容和学生的知识需求,以便在“慕课”课程的引入和制作过程中注入更加符合用户需求的知识内容。

4.4 基于“慕课”理念的信息素养教育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罗昭峰已经采用MOOC方式开设了《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的课程[16],厦门大学图书馆的李显辉开设了《信息素养与网络信息检索》的课程[17],他们无疑是在利用MOOC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方面成为了高校图书馆的领先者。其他同仁有必要借鉴此类经验,在“慕课”环境下有针对性地创建属于自己的“慕课”课程,即开展相关的信息素养培训课程,为不同学科专业的师生提供更具有“慕课”特色的信息素养教育服务,为后续其他类型“慕课”课程做出应有的准备。

5 结论

“慕课”给图书馆带来的冲击不容小觑,我国高校图书馆要在“慕课”环境下确保自身的发展并进而发挥其优势,亟需把握信息时代的大环境,并据此做出相应调整,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的定位,积极主动参与到“慕课”的发展中,从全局巩固图书馆的“存在合理性”。

[1]叶艳鸣.慕课,撬动图书馆新变革的支点[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2):1-4.

[2]陈耀盛,李惠珍.论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J].新世纪图书馆,2006(2):3-6.

[3]蒋永福.维护知识自由:图书馆职业的核心价值[J].图书馆,2003(6):1-4.

[4]郭凌.基于学科知识服务的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思考[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1):94-95.

[5]马春晖.试论培育和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6):9-11.

[6]范并思.维护公共图书馆的基础体制与核心能力[J].图书馆杂志,2002(11):3-8.

[7]朱宝利.图书馆核心竞争能力的构建[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1):54-56.

[8]Young J R.Stanford U.and edX will jointly build opensource software to deliver MOOCs[EB/OL].[2015-11-05]. http://chronicle.com/blogs/wiredcampus/stanford-u-and-edxwill-jointly-build-open-source-software-to-deliver-moocs/ 43301.

[9]陈哲.“慕课”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冲击与挑战[J].现代情报,2015(2):138-139.

[10]李静云.论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应对慕课的自我创新[J].情报探索,2015(2):91-92.

[11]Schwartz M.Massive open opportunity:Supporting MOOCs in public and academic libraries[EB/OL].[2015-11-05]. http://lj.libraryjournal.com/2013/OS/library-services/massive -open-opportunity-supporting-moots/.

[12]詹衍玲.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构建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4(1):35-37.

[13]吕红,邱均平,李小涛.国内馆藏资源可视化研究进展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14(1):57-60.

[14]王红英.MOOC环境下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2):34-35.

[15]茹意宏.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2):37-38.

[16]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2013版[EB/0L].[2014-11-20]. http://study.163.com/course/introduction/304003.htm#/course Detail.

[17]厦门大学课程信息与教学参考资料系统[EB/OL].[2015-11-10].http://l.xmu.edu.cn/.

(责任编校骆雪松)

Strategies for Enhancing the Core Competence of Academic Libraries in China in the MOOCs Environment

Wang Xuetao,Ma Xiaoqi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chool,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OCs and academic libraries,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MOOCs and summarizes the core competence of academic libraries.The novel learning features and services of MOOCs affect the academic library from such aspects as resource,service and management.Strategies have been made to improve the core competence of academic libraries in term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based on the distinctive content of MOOCs,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service based on the features of MOOCs,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 resources in the MOOCs environment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MOOCs.

MOOC;academic library;core competence;strategy

G258.6

王雪涛,男,1991年生,2014级情报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马小琪,女,1971年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冲突分析、情景战略,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

*本文系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面向未来情景的我国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项目编号:14B051)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慕课竞争力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