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后卿,郭瑞芝,董富国(中南大学信息安全与大数据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13)
面向智慧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策略研究
李后卿,郭瑞芝,董富国
(中南大学信息安全与大数据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13)
[摘要]智慧图书馆作为图书馆一种新的形态,将会给图书馆带来全新的变革,而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是建设智慧图书馆的重要基础,也是其目标之一。对如何通过信息资源共享这一具体角度来促进智慧图书馆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图书馆
CLC number:G250
近年来,随着“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和发展,一系列与“智慧”相关的概念也层出不穷,“智慧图书馆”也就在这时应运而生了。如何实现“智慧图书馆”这一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也就成了图书馆界学术研究和实践建设所关心的问题。
1.1智慧图书馆的提出与发展
智慧图书馆是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概念的相继出现而逐渐提出与发展起来的。最早在2003年,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提出了一项以“Smart Library”命名的新服务,而直到2009年IBM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后,才引发了业界对智慧图书馆的全面思考与研究[1]。在国外,加拿大渥太华地区十几所相关机构建立了“智慧图书馆”联盟,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立图书馆建立“智慧图书馆网络”,2010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创办Smart Library Newsletter杂志,介绍智慧图书馆信息技术发展趋势[2]。
我国有关智慧图书馆的研究比国外起步晚,且是先有实践,再在实践基础上进行了理论的探讨。最初的智慧图书馆的模式是在2005年台北市立图书馆出现的,其通过RFID技术的应用建立无人服务的图书馆[3]。之后上海图书馆和深圳图书馆等也前后进行了相关实践。国内理论研究方面始于2010年,严栋发表《物联网环境下的智慧图书馆》一文,以后便呈逐年增加态势[4]。通过对国内研究文章的梳理,可以发现国内的研究内容大致涉及智慧图书馆相关技术、实践、面临的问题、服务模式等方面。
1.2智慧图书馆的定义
关于智慧图书馆的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概念,不同的学者也从技术层面、服务层面、模式层面和综合层面对其进行了定义。通过对不同定义的分析与总结,笔者认为智慧图书馆应当是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为基础,为实现服务方便快捷、资源高效整合、运转环保低碳及智慧化服务和管理而充分发挥人的智慧,通过实现图书馆虚拟空间及物理空间全面互联的以人为本的新型图书馆[5]。
1.3智慧图书馆的要素及特征
一般来说图书馆由馆舍、馆藏、馆员三个基础要素构成,而智慧图书馆结合现代高新技术对这三要素升华与发展,形成包含智能精准的技术支撑、多元优质的信息资源、泛在感知的服务水平、专业复合的人才队伍以及协同乐用的读者群体这五大要素[6]。
智慧图书馆的特征与物联网和数字图书馆的特征密不可分。物联网不仅具有可靠传递的特征,更有全面感知及智能处理等特征,而数字图书馆则具有自由化存取、数字化存贮、电脑化操作、网络化传递及资源共享等特征。综合来看,智慧图书馆具有如下特征:
(1)互联互通。互联互通对象包括物理空间和信息资源。物理空间的互联是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各地各类图书馆进行全面立体互联,信息资源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在泛在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聚合集群与协同[7]。
(2)高效便利。高效便利是使图书馆服务能够实现无所不在的主动化服务、人性化服务、泛在化服务及个性化服务。并且能够以最少的资金投入取得最优的服务价值。
(3)全面感知。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基础上将图书馆整体改造为一个大的感知系统,从而可以随时随地测量、捕获和传递各种感知信息,并对各种信息资源和管理状态进行精准地分析与处理[8]。
(4)绿色节能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思想为指导,通过智能馆舍的建设,实现低消耗无污染,节约使用自然资源,通过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充分体现“绿色发展”的理念[9]。
现今社会信息量已远不能用“巨大”而要用“海量”来形容,用户的信息需求数量也随之增多,要求也复杂多样。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能以一馆之力去实现信息资源的获取与管理。图书馆要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及信息的管理利用,必须要实现资源共享。现有的图书馆联盟,总分馆建设以及图书馆联合发展都是相应的有力实践。
智慧图书馆互联互通这一特征要求不论时间、地点和方式,都可以通过多种载体形态和不同形式的工具来极大限度地利用图书馆的各类信息资源[7]。这些信息资源可以来源于本图书馆也可以来源于其他图书馆以及信息服务机构。这也就需要在成本最优和效益最优的基础上,打破行业间和馆际间的信息壁垒,建立起跨载体、跨部门、跨库网、跨系统的信息资源的动态交互合作服务意识,实现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协同。
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集群与协同,然后再通过无障碍转换、跨时空传输和便利的获取利用是实现智慧图书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智慧图书馆的目标之一。可以说,实现图书馆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是建设智慧图书馆的重要基础,而智慧图书馆的建成也促进着馆际信息资源更好地共享与协同。而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又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新问题和新要求,这就需要现有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有新思维和新策略。
虽然现在有许多成功的图书馆馆际间的信息资源共享的协约和实践,但往往是在特定的地区和学校间实现的。实现更大范围内的共享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和障碍。
3.1信息资源的结构化与标准化不充分
信息资源被访问或者接收时并没有被完全使用,这就意味着图书馆的接收系统并不能完全以有意义的方式为使用者提供、处理和分析从其他馆所共享的信息资源。同时很难通过有意义和适当的非破坏性方式实现外部派生的信息资源的标准的分析利用。
3.2缺乏共享动力
即使技术允许信息资源跨越空间与各图书馆的界限而实现共享,但缺乏共有利益动机和对现有信息资源共享的相关政策的误解都会造成障碍。同时存在某些规定和相关的政策也同样抑制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
3.3安全性与隐私性问题
实现共享过程中的信息资源安全与用户个人隐私是非常重要的。现有的信息传输过程中仍然发生一些侵害信息资源的主客体的利益事件,并偶有发生用户信息泄露问题,这些都对信息资源共享产生负面影响。
3.4缺乏统一协调机构,相关政策法规滞后
每个图书馆的系统都是独立的,且不同图书馆间的系统接口与开发也有不同,在进行信息资源共享时缺少第三方的协调机构,并且有关于信息公开、信息共享和信息安全方面的责权法规政策滞后[10]。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方式和网络架构在可预见时间内都会是多元化的,从而可以满足不同图书馆和用户的个性需求。我国图书馆数量大,类别多,为促进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而要求各个图书馆间使用单一的信息资源共享的方法和技术是不现实的。然而,也必须有一个持久的有意义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和跨越障碍,以此来建设能够更好满足用户需求的智慧图书馆。
为建设智慧图书馆而要求的信息资源共享策略的提出需要以合理的原则为指导,这些原则的目的是为了促使有价值的共享实践并且鼓励发扬创新共享的模式。信息资源共享的原则应当包括:(1)基于物联网与互联网技术;(2)模块化建设;(3)模式多元化;(4)支持多进程;(5)保障对个人的授权;(6)操作简易化;(7)保护个人的隐私与信息安全;(8)注重信息价值;(9)技术的可扩展性和通用性。在提出的原则的指导下,应当对面向智慧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制定新策略。
4.1技术层面的策略
4.1.1泛在的、安全的网络基础设施
互联网技术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中非常重要,而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也需要稳定、安全和可广泛使用的网络基础,以支持各图书馆之间的协议和各种各样的核心服务,从而可以保证信息共享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并且能够防止在未经授权或非预期的情况下获得数据,除此之外还可以保证获得授权的用户可以方便地获取相关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密,以及制定数据使用协议、互联安全协定以及业务伙伴协议等等方法保证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
4.1.2通过新技术促进信息资源更高水平的共享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需要通过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来实现,这些技术对信息资源共享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新技术建立信息资源感知与集群共享的管理系统,在各信息资源机构和信息资源类型间进行跨域集群及共享,使现有的如全国性的CALIS、CASHL系统和地区性的文献共享系统可以实现更高水平更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更好地促进为实现智慧图书馆的相关资源基础建设[11]。
4.1.3一致性的安全传输技术
智慧图书馆与各类高科技网络技术密切相关,这也就要求信息资源共享运输技术同样应当是安全的,易于配置和可广泛使用的。通过用最少的协议来满足共享的要求是最佳状态。如在数据的加密传输的安全技术中,数据如何只到预定的个人或系统是最核心的问题。应当开发和维护一套传输标准以支持各种共享需求,特别是在各图书馆现有的基础上通过协调管理来确定共享的优先事项。
4.2政策和标准层面的策略
4.2.1制定规则及标准
为了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政府应当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这些规则应当保护共享参与者的权益并促使用户对通过共享而得的信息的使用。除政府之外,非政府组织应积极进行相关政策与标准的制定,促使利益相关者来共同解决业务问题,支持政策和机制的发展与完善,最终能够促进智慧图书馆的建设。
4.2.2数据格式及语义标准的一致性
必要的、满足读者用户需求的共同的格式是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石。系统在发送和接收信息时需要格式的一致。当一个图书馆的系统从另一个系统接收到信息资源时,它就需要自动处理信息而不需要人工干预,因此图书馆和用户都应当推动制定和维护一致性的数据格式和词汇标准并指导实施。
4.3服务层面的策略
4.3.1安全及标准的服务
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应该是模块化的,安全的和基于标准的。应当促使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更耐用,系统应实现模块化构建,使它们划分成独立的组件并可以连接在一起。软件开发人员应当创建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以用来明确系统如何与另一个系统通过可靠的和结构化的方式来进行信息资源共享。不同的系统可以通过共享服务来共享算法和功能。通过更加稳定安全的共享服务来促进智慧图书馆建设。
4.3.2图书馆与个人合作以提供更高价值的共享信息
图书馆应当共享和利用多来源的信息并改变和优化对用户提供所需信息的方式,可以做到根据用户的个人喜好来提供信息。智慧图书馆的出发点与归宿仍旧是为用户提供质量更高的智慧服务,如何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实现信息的共享然后实现精准的信息服务,提供更高价值的信息资源,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要求。
4.3.3促使个人为信息资源共享的积极参与者
智慧图书馆是以人为本的,它可以让人们不仅仅是能够获得所需信息,更能够通过移动设备、在线服务等形式去促使对智慧服务的需求。这也就要求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中,授权个人以更多的权利,从而实现每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得到发展和释放,促进个人在技术和政策的支持下积极管理所获得的共享信息并参与到智慧图书馆建设中来。
4.3.4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资源
智慧图书馆的智慧化服务需要建立在准确的信息资源基础上。通过相关信息资源现有名称或历史用名及描述从而快速定位所需的信息资源的能力是保证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有效进行的基石。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应当包括一个复杂的和扩展的图书馆和用户的生态系统,它需要一种以电子的方式来快捷和方便地找到所需要的数据。与此相关的资源定位服务必须支持广泛数据类型间的访问和交换。
智慧图书馆将会成为图书馆工作的新的运行模式,也将会为读者带来更加全面的全新体验。它将成为复合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后的又一种全新形态。尽管当前智慧图书馆的讨论与实践尚处于初始阶段,但相信智慧图书馆将是未来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一个新方向。智慧图书馆将会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知识需求的增长而茁壮成长。通过图书馆间信息资源更好地实现共享,使读者能够在任何时间、地点和设备上都能查阅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使智慧图书馆能够拥有多来源的海量信息资源,并使各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得以最佳利用,这也是智慧图书馆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潘杏仙.智慧图书馆用户培育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12):48-51.
[2]刘丽斌.智慧图书馆探析[J].图书馆建设,2013(3):87-94.
[3]乌恩.智慧图书馆及其服务模式的构建[J].情报资料工作,2012(5):102-104.
[4]严栋.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研究,2010(7): 8-10.
[5]王世伟.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建设,2011(12):1-5.
[6]王世伟.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6):22-28.
[7]郎玉林.智慧图书馆发展策略研究[J].图书馆,2015(4):77-79.
[8]谢芳.论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功能与构建[J].图书馆学研究,2014,(6):15-20.
[9]赵晓芳.智慧图书馆的服务途径实现与构建[J].图书与情报,2013(6):46-48.
[10]金晓明.市级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5(5):32-35.
[11]王文清,张月祥,关涛,等.CALIS资源整合与云服务[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2):36-42.
(编发:王域铖)
Research on the Strategy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 for Smart Library
LI Hou-qing,GUO Rui-zhi,DONG Fu-guo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Big Data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13,China)
Abstract:As a new form of the library,smart library will bring new changes to the library. The realization of library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mart library,but also one of its objectives.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promote the smart library’s 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
Keywords:smart library;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library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197(2016)02-0031-04
[作者简介]李后卿(1965-),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图书馆情报学基础理论;郭瑞芝(1990-),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图书馆学基础理论;董富国(1991-),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图书馆学基础理论。
[收稿日期]2016-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