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放(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
广州图书馆家长参与学龄前儿童服务个案分析
刘芳放(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
摘要:以广州图书馆亲子绘本馆为案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家长参与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服务的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发现,虽然家长的参与意识较强,但是仍有不少家长在参与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应的指导和缺少时间,部分家长对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服务不了解。对此,笔者建议,图书馆应当加强指引和指导,开展培训工作,增加晚上服务的时间;家长之间则应当加强交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参与,根据父母亲的特性进行角色分工,为孩子创造独立阅读的环境。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公共图书馆;家长参与;广州图书馆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公共图书馆开始关注学龄前儿童服务,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公共图书馆的学龄前儿童服务。但是这些研究多从图书馆的角度出发,研究公共图书馆如何为学龄前儿童提供更好的服务,涉及的内容多为阅读推广,对学龄前儿童家长的关注度较低。家长作为连接公共图书馆和学龄前儿童的桥梁,是学龄前儿童享受服务的协助者之一,家长参与学龄前儿童服务有利于服务的开展和完善。因此,有必要了解家长参与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服务情况,以便公共图书馆更好地为家长和学龄前儿童服务。
2.1研究对象
学龄前儿童广义上指从出生到入学前这一时期的婴幼儿,狭义上指3~6岁的儿童。本文对于学龄前儿童的界定采用广义上的学龄前儿童的概念,即0~6岁的婴幼儿。为了降低不同家长类型带来的干扰,将家长一词定义为父母,不包括其他家庭人员。[1]由于时间和经费等原因,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在物理图书馆范围内为学龄前儿童提供的服务。
2.2调查方法
研究方法为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为了提高样本的可信度,问卷调查对象涵盖周末到馆的家长和工作日到馆的家长,采取“一对一”的发放方式,现场发放,现场回收。访谈对象分成两类:参与广州图书馆亲子绘本馆学龄前儿童服务的家长和图书馆员,采访了10位家长和4位图书馆员。
笔者分别于2014年3月8日﹑3月11日﹑3月15日三个时间段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84份,有效率92%。本次调查共涉及184位家长。在性别上,有167位母亲,远超父亲人数。在年龄上,大部分家长年龄在31~40岁。在学历上,参与家长的学历较高,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超过60%。在孩子年龄上,以4~6岁孩子的家长为主,共有137人。
3.1家长参与的意识特点
(1)家长参与积极性较高,阻碍因素多为客观原因。调查发现,有不少家长在参与广州图书馆亲子绘本馆学龄前儿童服务时遇到过困难,主要是客观原因造成,仅有8%左右的家长因主观原因而较少参与。而且,家长的学历不同,在参与广州图书馆亲子绘本馆的学龄前儿童服务时遇到的阻碍因素也不同。调查发现,本科以下学历和本科学历的家长在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时遇到的主要障碍是缺乏指导,但本科学历家长的比例低于本科以下学历家长;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家长在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时遇到的主要障碍是工作太忙,缺少时间。
(2)以培养阅读习惯为主要目的。调查发现,超过90%的家长参与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服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这些家长认为阅读习惯影响人的一生,越早培养越好,而识字和读书能力﹑社交能力都是可以在孩子上学后慢慢培养,所以更加注重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
3.2家长参与的内容
(1)较少家长参与借阅以外的服务。调查发现,家长参与学龄前儿童服务的内容排名依次是:文献流通与推广﹑亲子活动﹑参考咨询﹑网络信息服务﹑文献检索服务﹑宣传辅导服务﹑空间服务﹑用户教育与培训。超过80%的家长参与过公共图书馆的借阅服务,而参与借阅服务以外的图书馆服务的家长不到40%。可见,家长参与的内容主要是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服务的借阅服务,而对图书馆提供的其他服务参与度较低。
(2)家长对图书馆服务了解程度影响其参与度内容。家长对图书馆服务越熟悉,参与图书馆活动的可能性越高,参与的服务类型越多。调查结果显示,对图书馆服务完全不了解的家长则没有人参与过用户教育和培训。因为参与图书馆部分服务需要预先报名,要求家长对报名方法和报名时间等信息有所了解,有些家长不知道报名方式就无法参加。
3.3家长参与的方式
(1)家长选书时以孩子为主导。调查发现,家长选书方式的排名依次是:小朋友选书﹑家长选书﹑根据网上推荐书单选书﹑根据亲朋好友推荐选书﹑根据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推荐选书﹑选择样子奇怪的书。超过90%的家长让孩子自主选书,仅有3%不到的家长选择参考图书馆的推荐书单。
通过访谈了解到,大部分家长不参考图书馆推荐书单的原因至少有两点:①家长对图书馆服务不熟悉,不知道图书馆有推荐书单,无从参考;②广州图书馆亲子绘本馆图书分类混乱,家长即使参考了图书馆的推荐书单也难以找到书单上的书。
(2)家长参与的方式受到孩子年龄的影响。首先,在互动频率方面,1~3岁孩子的家长和孩子互动频率较高,4~6岁孩子的家长和孩子互动频率较低。超过90%的1~3岁孩子的家长会给孩子念书,且不会让孩子单独活动。而4~6岁孩子的家长中仅有约72%的家长会给孩子念书,且部分家长会让孩子独自看书。可见,1~3岁孩子的家长跟孩子的互动更多,且会一直陪在孩子身边。而4~6岁孩子的家长中部分家长会忙自己的事情,和孩子的互动相对较少。一位家长表示:“我觉得孩子这么大,也准备上小学了,要自己学会阅读,不能老是让家长念给他听,这样得不到锻炼,会有依赖性。有的时候,我会让他自己先看会儿书,再和他一起看。”其次,家长进行亲子共读的方式也受到孩子年龄的影响。1~3岁孩子的家长更倾向于一边看书一边问问题,根据书籍内容变化声音阅读和配合动作阅读。4~6岁孩子的家长更倾向于变化声音阅读和一边念书一边问问题。同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选择不和孩子一起阅读的家长比例有所上升。
4.1图书馆方面
(1)加强指引服务的有效性。调查发现,家长对图书馆的了解程度会影响家长参与的内容,70%的家长表示曾因为缺乏相关指导而在参与过程中遇到困难。对此,图书馆应当加强指引服务的有效性。首先,图书馆可以在亲子绘本馆的入口﹑服务台等较为显眼位置放置宣传单和海报等纸质材料,帮助家长尤其是第一次到馆的家长了解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服务内容及其参与方式。同时,加强口头指引,由图书馆员在服务台等处为家长解疑答惑和宣传图书馆的服务。其次,加强网络指引,帮助家长尤其是一些潜在用户和不方便到馆的家长随时随地了解图书馆的服务。调查发现,学龄前儿童家长年龄多在40岁以下,能够熟练应用移动设备和电脑,因此,图书馆可以借助微博﹑图书馆的网站和微信进行指引。
(2)增加晚上服务时间。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婴幼儿图书馆服务指南》提出,在一天的不同时段和一周中的不同日期提供适合不同年龄段的计划和活动,以此适应读者时间安排的多样性。[2]广州图书馆亲子绘本馆可以借鉴国外图书馆的经验,在晚上举办一些学龄前儿童服务,方便上幼儿园的孩子和需要上班的家长参与。[3]同时,图书馆的学龄前儿童服务可以与图书馆的延伸服务相结合。一方面,图书馆可以采取流动书车的方式,将书车开到社区,进行阅读推广,方便家长借阅;另一方面,图书馆可以和社区组织合作,由社区组织提供场地,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主持活动,以拓展服务范围,方便学龄前儿童家长在晚上带孩子参与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服务。由于现阶段中国的社区图书馆发展较为缓慢,公共图书馆不应将合作对象仅仅局限在社区图书馆,应当扩大合作机构的范围。例如,在一些诊所和医院放置关于学龄前儿童卫生安全的图书,在社区活动中心举办亲子读书会等活动。
(3)进行相关教育与培训。根据调查访谈可知,超过一半的家长因为缺乏指导而无法很好地参与图书馆的学龄前儿童服务,而且超过90%的家长愿意参加图书馆的相关教育与培训。因此,图书馆应当迎合家长的需求,开展培训服务。一方面,在图书馆内定期开展教育和培训。首先,开设培训班,打造品牌活动。图书馆可以定期开设“亲子阅读活动”讲座,使家长掌握亲子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并注重培训的实践性,通过现场演示指导家长和孩子阅读。例如,深圳少儿图书馆与“三叶草故事家族”合作举办的“故事妈妈培训”课程。[4]其次,设立家长图书角,收集与学龄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相关的书籍供家长阅读。另一方面,开设网络培训进行在线教育。图书馆可以依托网络建立网上培训班,方便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和不方便到馆的家长进行学习。[5]而且图书馆应当将培训内容按照主题划分,开设不同的专题让家长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想要学习的专题模块。[6]
4.2家长方面
(1)加强家长之间﹑学龄前儿童之间的交流。调查发现,家长之间的交流较少,多局限于问候之类的交流,较少深入。然而,家长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家长实现学龄前儿童教育信息和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服务信息的共享,使得家长能够更好地参与公共图书馆的学龄前儿童服务。因此,有必要加强家长之间的交流。可以借鉴国外家长的做法,以社区或者学校为单位形成家长联合,举办交流会,交流育儿心得,自发捐书建立社区小图书馆。[7]家长们还可以建立微信群,通过微信了解育儿信息和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服务的动态,互相推荐优秀图书等。在加强家长之间交流的同时,还应加强学龄前儿童之间的交流。因为学龄前儿童在4岁左右逐渐结成同龄人的伙伴关系,他们会用更多的时间和小朋友一起相处,且会模仿其他小朋友的行为。因此,如果有一个小朋友爱阅读,会带动其他小朋友一起阅读。[8]
(2)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年龄特征参与。家长参与时刻以孩子为中心。实际上,幼儿尤其是3~6岁的孩子,对于一些事物有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符合幼儿兴趣的事物,容易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8]所以,让孩子自主选择更容易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同时,家长还需要做好亲子阅读记录,记录孩子看书的反应﹑选书的标准和阅读的方式等,以便更好地了解孩子每个阶段的阅读喜好,从而更好地和他们进行互动。[9]学龄前儿童在各个年龄段的心理和生理都是随着年龄变化的。以学龄前儿童的言语发展为例,1~3岁,是语言的发展阶段,能够发声说话,但是言语的逻辑性难以把握;3~6岁,是言语的基本掌握期,口语表达能力和语法得到迅速发展。[8]因此,家长在参与学龄前儿童服务的时候要注意孩子的年龄,选择适合孩子的参与方式。
(3)进行父母角色分工。调查发现,参与学龄前儿童服务的家长多为母亲,父亲较少。大部分父亲是和母亲一起参与,独立参与的情况较少。其实,父亲和母亲参与学龄前儿童服务对学龄前儿童的影响是不同的,父亲参与学龄前儿童服务不可替代。所以,家长在参与学龄前儿童服务时应当进行父母角色分工。
(4)为孩子创造独立阅读的环境。20世纪60年代,佛蒙特大学的小莱曼·C.亨特就提出“持续默读”方法,认为孩子阅读有时候需要一个独立的阅读环境。[10]而学龄前儿童会在2岁之后出现独立性,开始希望自己做一些事情。[8]因此,家长应当为孩子创造独立阅读的机会。首先让他们自己挑选书籍,自己去阅读,学会做阅读的主人。其次,在孩子进行持续默读的时候,家长最好在一旁看书,起到榜样作用。研究发现,学龄前儿童的图书馆利用意识﹑阅读兴趣和习惯培养与家长行为密切相关。[11]如果父母在旁边专心看书,孩子就会以父母为榜样专心阅读。
[参考文献]
[1]刘小蕊,等.尊重家长权利,促进家长参与——来自美国学前教育法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8(3):3-8.
[2]Kathy East,et al.Guidelines for library services to babies andtoddlers[R].The Hague: IFLA Headquarters,2007.
[3]Hughes-Hassell S,et al.Making storytime available to children of working parents:public libraries and the scheduling of children's literacy programs[J].Children & Libraries:The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Library Serviceto Children,2007(5):43-48.
[4]赵艺超.深圳少儿图书馆首开“故事妈妈培训”课程[J].公共图书馆,2010(4):86-87.
[5]Farley M,Diamant-Cohen B.What do you say,dear;whatdoyoudo?[J].Children&Libraries:The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Library Service to Children,2007, 5(3):47-48.
[6]刘惠.借助家庭教育网站创新少儿阅读推广服务[J].图书馆界,2013(3):78-80.
[7]Eannel L.“First Steps”parent/child workshops bring families to the library[J].Florida Libraries,2011 (54):22-23.
[8]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48,114,250-270.
[9]王惠君.绘本阅读——与孩子一起欣赏图画书[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42-80.
[10]阿甲.帮助孩子爱上阅读——儿童阅读推广手册[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5-10.
[11]孙云倩,等.图书馆对学龄前儿童阅读意识和阅读兴趣培养的影响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1(2):66-69.
Case Study of Parents’Participation in the Service for Preschoolers in Guangzhou Library
Liu Fang-fang
Abstract:This paper carries out an investigation on parents’participation in the service for preschoolers in Guangzhou Library. The empirical data are collected via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s and the findings shows that although the parents participated positively in the service, they stillsufferedsome difficulty including lack ofguidance and time. Some parents had little idea of the service and hesitated to communicate with librarians. So the author suggests the library strengthen guidance through training and extend service time in the evening. On the other hand, the parents should communicate with librarians actively and participate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family roles.
Keywords:Preschool Children; Public Libraries; Parent Involvement;Guangzhou Library
[收稿日期]2015-05-27[责任编辑]张雅妮
[作者简介]刘芳放(1992-),女,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图书馆学专业2014级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8214(2016)01-007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