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明
(1.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图书馆河北张家口075000)
(2.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信息管理系河北张家口075000)
赵祖铭的生平著述与学术思想考略
王喜明1,2
(1.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图书馆河北张家口075000)
(2.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信息管理系河北张家口075000)
赵祖铭,清末民初学者,文献学家,古文学家,主要诗文论著收入其自选集《涉趣园集》,另有文献学、目录学著作《清代文献迈古录》《书目答问校勘记》行世。通过对赵祖铭主要著作的整理和研究,揭示其学术思想的主要特点和独特价值。
赵祖铭;文献学家;生平;著述;学术思想
赵祖铭,河北乐亭人,清末民初学者,文献学家,工诗文,尤擅古文。主要诗文论著收入其自选集《涉趣园集》,另有文献学、目录学著作《清代文献迈古录》《书目答问校勘记》行世。赵祖铭一生关心国计民生,重视教育,注重对欧美、日本诸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先进经验的研究、学习和借鉴。在其大量奏议、条陈、论述、书信中,都能感受到其广博的学识和深刻的洞见,绝非旧时代寻常儒生可比。
赵祖铭,原名钰,字式如,又作十如、什如,自号双寂寞斋居士,晚号聱叟。清咸丰十一年正月十一日(1861年2月20日)生于直隶省永平府乐亭县(今属河北省唐山市)樊坨村。贡生,乡试不第,考职授以州判。赵祖铭半生游幕,曾充任清末两江总督端方、张人俊,及末任湖北布政使连甲等地方要员的幕僚,并短暂出任保定莲池书院主讲。入民国后曾被保荐为县知事(县长),不就。中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病故,享年73岁。书斋名双寂寞斋,其长子赵赓宸辟院旁二亩荒地种植花草果树为园,赵祖铭将其命名为涉趣园,后其自选诗文集即因此命名为《涉趣园集》。
赵祖铭不似寻常士子一意潜心科举,不问世事,“少壮锐,欲有为,搜讨朝章国故与夫海外政治学说,主张通变顺应时势推迁”[1]。弱冠出游,充任清末地方官员幕僚记室近二十年,足迹遍及直、鲁、苏、皖、鄂等地,又曾受聘主讲保定莲池书院。与赵祖铭交谊深厚的乐亭当地名士有葛毓芝、严应麒等,其与李联
璧、李映庚、连甲、熊希龄、卢靖、贾恩黻、王树枏等当时文化界、政界贤达也有很深的交往。赵祖铭一生心忧天下,感愤时局,著书立说,上书建言,为民请命,虽无显赫之功名,终不失国士之本色。
比如,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举国震动。心忧时局的赵祖铭写下《甲午八月拟上政府书》,论陈战局,提出数项应对之法。此文后在天津《直报》发表,报馆在跋言中,对赵祖铭的倡议大加称赞。甲午战后日本吞并朝鲜,设朝鲜总监,与赵祖铭的建议不谋而合。
宣统元年(1909年),清廷下诏重申预备立宪。赵祖铭作《拟上万言书》,关于预备立宪提出多项切实建议,指出“夫所谓预备之预备,有执定厉禁者三(科举之害未除、捐纳之途未闭、保举之弊混亟宜归复旧制),有力行不惑者三(绿营宜尽遣归农、州县宜速行均缺、铁路不可专任商办),有不容延缓者四(京外兼差不可有、国币本文宜即定、免厘加税必无虑、殖民实边办法宜早定)。”[2]文章鞭辟入里,直切时弊,体现出他对于国家问题有充分透彻的认识和了解。
赵祖铭与清政府官僚体系若即若离的关系以及其深厚的新学积累,使其能够非常冷静、超然地看待国体变更,帝制覆亡,民国建立。民国二年(1913年),赵祖铭即向国务院、教育部上书,建议改进小学教育制度。教育部对于大部分请示均予肯定。同年,他又致书国务总理熊希龄,论陈外蒙、裁军、整顿吏治及议会等事,得到了熊希龄的认可与赏识。此后,赵祖铭又多次为民请命,针对时局及地方政事之不合理处向国务院及省议会上书言事,据理力争。如《代直隶公民请愿国务院书》《与顺直省议会请咨复粮捐不宜征存各县书》《与学界联合会论解决时局书》等。
赵祖铭一生著作颇丰,其自述曰:“平生撰辑已刊者,《来南杂俎》《校勘书目答问》,未刊者《涉趣园集》《文献尊闻录》《畿辅河渠疏浚纪要》《负曝庸言》《上谷读书剳记》《补农文编》《研佣诗存》共若干卷。”[1]其中既有文献学方面的学术著作,也有兴农、治河等实务之书,其余大部分为平生各类文章撰述、信函、诗作等的汇编。赵祖铭大半生漂泊在外,晚年才归隐田园,了无积蓄,幸有熊希龄的帮助才能将《涉趣园集》《清代文献迈古录》(即《文献尊闻录》)刊印存世,而《畿辅河渠疏浚纪要》《负曝庸言》《上谷读书剳记》《补农文编》等均散佚不传。现就其刊行存世的著作进行整理介绍。
2.1 涉趣园集
2.1.1 概况
“涉趣园集”既是赵祖铭部分著述、信函的合集名,也是其诗文著述合集的全集名。作为全集的《涉趣园集》包括了《涉趣园集》《涉趣园别集》《来南杂俎》和《涉趣园诗集》四个子集。全集共35卷,其中子集《涉趣园集》15卷,《别集》5卷,《来南杂俎》5卷,《诗集》10卷。《诗集》又由《研佣诗存》《白下集》《惠匏庐剩稿》《聱叟寄吟漫稿》《燕津汗漫余渖》及《补遗》等部分构成。全集共收录文章212篇,包括传状、墓表、碑志、祭文、杂文、序跋、论辩、信函、奏议、代笔公文等多种体裁;收录古今体诗作571首。
2.1.2 创作时间及背景
《涉趣园集》中四个子集创作时间各有不同。《涉趣园集》(子集)中的文章、书信等大部分创作于民国建立之后。《别集》为光绪十五年(1889年)至二十七年(1901年)之间赵祖铭“学为古文时所作”。《来南杂俎》中收录了其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至宣统元年(1909年)之间,渡江“来南”,任连甲、端方、张人俊等人的幕僚时期的奏议、信函、代笔公文和古今体诗等。《诗集》收录了其一生中各个时期的诗歌创作。
2.1.3 出版情况
民国十五年(1926年),《涉趣园集》由熊希龄帮助在香山慈幼院附属的北京慈祥工厂刊印,熊希龄还为文集题写了书名。《涉趣园集》四个子集中,除《来南杂俎》曾单独刊印过以外,其余均为首次刊印,但其他各集赵祖铭均曾加以整理,冠以名目,故全集中还保留了多篇原书稿的序跋,如《涉趣园集》有王树枏、廖名缙两篇序文,《别集》有严应麒跋言等。全集之末,有李时总跋言一篇。全集共35卷,每卷首页标注“乐亭赵祖铭籑”,装订成八册,分别以唐代韩愈《进学解》中“沉浸浓郁,含英咀华”八字冠名印在各册封面上作为序次标识。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等处有收藏。
2.2 清代文献迈古录
2.2.1 概况
该书为赵祖铭编著的史料摘编。原名《榆枋测溟
录》,后改名《文献尊闻录》,在刊印出版时定名《清代文献迈古录》。全书共30余万字,24卷,分为总制类(1卷)、仪制类(1卷)、祠祀类(2卷)、恩宠类(1卷)、宠异类(1卷)、贡举类(2卷)、阀阅类(1卷)、武功类(1卷)、名行类(1卷)、掌故类(1卷)、国闻类(2卷)、杂录(6卷)、外录(3卷)、附录(1卷)。
2.2.2 创作时间及背景
该书大约是在光绪十三年至三十二年(1887年—1906年)近二十年间,赵祖铭在直隶各县游幕、在保定讲学及到山东为连甲幕僚时期“求国家之佚闻,考常德巨人之觚简,及其他燕谈邸报,博观而约取,征信而阙疑”[3],抄录汇编而成。
2.2.3 出版情况
该书曾以《文献尊闻录》为书名于清光绪三十二年至三十四年(1906年—1908年)间以抄本形式首次面世。民国十六年(1927年),易名《清代文献迈古录》在北京慈祥工厂刊印,梁启超题写书名,题作“赵祖铭编”,书前有赵宗抃、贾恩黻序言各一,自序一篇,例言十条。书内每卷首页标注“乐亭赵祖铭编纂同里后学李时校订”,装订为上下两册。1971年,台北的台联国风出版社曾通过影印的方式再版了该书。2003年,北京的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由张建国、贾玮校点的简体横排本。然而,简体字本删掉了原版序言、例言,对于原版书中低格编排的按语未作标示处理,又脱漏了部分原有行内注释文字,这些都影响了读者对于该书的认识与利用,而且此版《迈古录》题作“赵祖铭著”,也有失严谨。
2.3 书目答问校勘记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卢靖在丰润县署刻印了张之洞的《书目答问》一书,列入《慎始基斋丛书》,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汇印。这一版本的《书目答问》也被称为“慎始基斋丛书本”,也是《书目答问》比较重要的一个版本。书后附录了赵祖铭撰写的《校勘记》一卷,也成为此版本的最大特色。由此可知,此《校勘记》创作于1897年或之前。《慎始基斋丛书》刻印的《书目答问》选用的是该书的初本,赵祖铭对其提出了68条校勘意见。
2011年,来新夏等在中华书局出版了《书目答问汇补》一书,汇集王秉恩、江人度、叶德辉、范希曾、蒙文通等16位学者、藏书家的增补批校。各家增补批校,按条目汇集。赵祖铭的《校勘记》也全部汇录其中。
2.4 散见文章及相关资料存目
为了尽可能全面展示赵祖铭的著述情况,把目前所见的未收于《涉趣园集》的散见资料进行简要整理。
(1)《禀农务局试垦旗荒稿》。此文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五月上旬发表在《湖南通俗演说报》第3期。署名乐亭赵式如[4]。
(2)《普及教育条陈》。于1905年10月13日发表在《直隶教育杂志》第1年第14期。署名赵祖铭。甘厚慈所辑《北洋公牍类纂》也收录此文,题为《乐亭赵祖铭上学务处普及教育条陈》。
(3)《致汪康年书》。此信发出时间不详,收录在《汪康年师友札》中(上海图书馆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署名赵祖铭。
(4)《致河北省政府书》。此信为民国二十年(1931年)赵祖铭以“代河北省人民”的名义请河北省政府恢复区警合并及免征建设经费等事,见于当年《河北省民政厅训令治字第一五八号》。
(5)《农村复兴与农村教育》。此文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月1日发表于《农村经济》第1卷第2期上。署名赵式如[5]。
2.5 赵祖铭著述价值概述
第一,地方文献价值。作为一名曾在乐亭当地和河北省(直隶)内都产生过一定影响的士绅,赵祖铭和许多同时代士人一样消失在历史深处。幸而他留下了相当数量的、自成体系的文章著作,包括大量地方宗教、文化设施的碑记,有关人物的小传、墓志铭等文章,不但为后人研究其生平思想提供了难得的一手资料,也为地方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第二,历史文献价值。赵祖铭的著述中有许多文章蕴含了独特的历史文化信息,值得后人关注。比如,《李歗溪先生别传》《史鹤龄传》内包含了传主的大量信息;武昌起义时赵祖铭正在时任湖北布政使连甲府中,《武昌避兵记略》完整记录了其当时的所见所闻和个人经历;《甲子乙丑乐亭兵灾记》客观记录了1924至1925年第二次直奉战争、郭松龄倒奉战事对乐亭地区带来的战乱影响,等等。
第三,学术文献价值。赵祖铭在文献学、古文、教育等领域均有所建树,并留下大量的相关文章著作,
值得后人关注和研究。
赵祖铭出生之年,正值清末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兴起之年。可以说,赵祖铭对于国家、社会和世界的理解与认识,正是沿着古老的中国主动接触、了解西方世界,并不断完成自身的调整与改革这一历史进程,逐步拓展和深入的。一方面,他很好地继承了清代学术,特别是考据之学的学术传统,加上其扎实的国学根基,从而形成了其治学的坚实基础和鲜明底色;另一方面,他又主动接触、吸收西方知识和文化,逐步改变了其世界观,经历了从旧学者向时代“新民”的蜕变。这两大因素在其治学活动中均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1 文献学思想
赵祖铭学术功底扎实,治学态度严谨,虽以文学名于当时,却以文献学贡献播于后世。他的作品涉及到校勘、版本、目录、编纂、考证多个方面,其学术价值和学术思想均值得后人研究。这其中,以《清代文献迈古录》和《书目答问校勘记》最为重要。
《清代文献迈古录》是一部史料摘编,也可以说是一部通俗的类书。在该书编纂过程中,充分体现出赵祖铭学以致用的治学原则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该书资料翔实,考证精审,类目清楚,可读性强,是一部研究清代,特别是晚清历史宝贵的文献资料。全书选材主要围绕清代军国大事、典章制度、社会经济、学术文化以及晚清时期外国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内容。贾恩黻在为此书作序时也着重肯定和强调了这一点:“今日杂考杂说之书,难得有裨于国是。而关于国是之书,尤难得宏瞻精博,有异于随笔漫录之流。嗟夫,岂易事哉?乐亭赵君式如著文献迈古录,所集皆熙朝大政,为当今之要务。而自来说部家所难能者,其书尤独见为易。”
《书目答问校勘记》共68条,其中经部31条,史部18条,子部10条,集部9条。赵祖铭的校勘工作并不限于文字的校订,同时涉及到版本、目录、考证等方面的内容,属于广义的“校雠”。大多数批校、增补都重点关注图书版本信息,而赵祖铭除校订版本信息之外,多援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考证作者归属、作者姓名、所属朝代等,并及其他相关创作信息,发人所未发,这是他人所不及处。如《书目答问》中《金石录》一书之作者原注为“宋赵明诚”,赵祖铭指出“赵明诚共其室李清照编定”。在《书目答问汇补》中,来新夏先生对赵祖铭的校勘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其通校全书,成校勘记,凡六十七(实为六十八)条,多有发现。这是一个较好的校刊本。其对答问原载学海堂本记载的错误更改较多,尚有出于贵阳本之外者。这个校勘成果,范希曾作补正时,没有看到,故没有采录。今汇补本全部采纳,为本书增色。”[6]
在目录学方面,赵祖铭不拘成法,敢于创新的思想特点同样值得关注。对于国家大政变迁的关注与认识,直接影响了他对于目录分类的看法。宣统元年(1909年),江苏设通志局,以缪荃孙为总纂,筹备修撰《江苏省通志》。赵祖铭在阅读缪荃孙拟定的类目后,认为有不合时宜之处多项,于是写信给缪,提出自己的意见。其质疑有理有据,不拘泥于名家名志之成例,能够根据客观情况提出变革之意见,其目录分类思想体现出很强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3.2 文学思想
赵祖铭作为古文学家,其古文功力精深,不但称冠于乐亭当地,也被当时有识之士所推重,其能在直隶省最高学府、当时北方的学术中心——莲池书院做主讲,可见其水平之高已经得到相当程度的公认。古文大家王树枏也对赵祖铭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乐亭赵君十如……别开生面,迹其词笔义法,动与古符。此孟子所谓豪杰之士不待文王而兴者。……所发文章固有足以炳日星而垂宇宙者。虽然学问之道日益月新,君苟由此而益不懈,则张(裕钊)吴(汝纶)不足以限君之所至,而其他更无论矣。”[7]
赵祖铭精研唐宋大家文章,虽未从名师受读,对于文章作法也颇有心得。其《涉趣园集》中收录了两封他写给其子赵翼宸的信,一论议论文章之作法,一论记叙文章之作法,洋洋洒洒,旁征博引,实为文论佳作,非深谙文章之道者不能为。
所谓“诗以言志”,赵祖铭一生之中创作了大量的古今体诗作品,或记游,或叙事,或寄怀,或咏物,或怀古,或讽今,或赠答,或酬唱,或哀悼,或自况。从
这些不同时期、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诗作中,可以更加真切地感受其独特的人格与文采。这其中,大量感时悲世之作尤其能将赵祖铭忧国忧民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如其“新乐府”组诗《哀侨民》《振华族》《强祖国》《达大同》,主题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层层递进,表达了作者振兴国家与民族,最终实现“环球一致,修文偃武”的美好愿望。又如其《学潮篇》,因“五四”运动而作,于花甲之年仍高呼民众奋起捍卫国权。
3.3 教育思想
赵祖铭一生心系天下,时刻关注国家时局变化和政治、社会变革,尤以关心和关注国家教育事业,特别是基础教育事业最为突出。赵祖铭在教育问题上非常重视借鉴欧美日等先进国家的教育经验,又不盲目照抄照搬,往往根据中国历史经验教训和当时国情省情提出适合的建议。其教育思想主要有如下特征:
其一,主张教育要因时而变,抛弃陈腐的科举应试教育。赵祖铭最晚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就明确指出科举制度和传统书院与社会发展已经严重脱节,必须改革,而此时中国相关的改革声浪尚未掀起。
其二,重视基础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赵祖铭提出了关于小学教育改革的全盘设想,包括划分学区、教师培养、地方教学活动管理、规范教学方法和内容、统筹教育经费来源等。此外,他也很早就注意到了幼儿教育和幼儿教师的培养问题。反映其思想观点的文章如《保定创设教育研究所条列应办事宜》(1903)、《普及教育条陈》(1905)、《上教育部陈请书》(1913)、《国民教育利用改进私塾以重教育责任议》等。
其三,重视女子教育,大力提倡兴女学。赵祖铭对于中国忽视女子教育的现实非常痛心。他不但通过写文章、结社等方式宣扬女子教育,还身体力行,捐资出力,在本乡创建女校,发展女子教育。赵祖铭曾在《乐亭樊陀创设女学校记》中专文述其艰辛的过程。其实践教育报国理想的努力和精神应当为后人所铭记。
无论是治学还是治世,赵祖铭的思想都围绕着国计民生这一宏大主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通过研究他的文章著作,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矢志报国的“士”,而不是一个沽名钓誉的学究。作为后世学人,我认为对其生平著述和学术思想进行发掘整理是必要的和有价值的。限于能力所限,本文中的纰漏在所难免,希望相关研究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
[1]赵祖铭.双寂寞斋居士自撰墓志铭[M]//赵祖铭.涉趣园集.铅印本.北京:北京慈祥工厂,1926.
[2]赵祖铭.拟上万言书[M]//赵祖铭.涉趣园集:来南杂俎.铅印本.北京:北京慈祥工厂,1926.
[3]赵祖铭.清代文献迈古录[M]. 铅印本.北京:北京慈祥工厂,1927.
[4]上海图书馆.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第二卷上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1097.
[5]朱耀炳.农业论文索引续编[M].南京:私立金陵大学图书馆,1935:308.
[6]来新夏,韦力,李国庆.书目答问汇补[M].北京:中华书局,2011:1329.
[7]王树枏.涉趣园集序[M]//赵祖铭.涉趣园集.铅印本.北京:北京慈祥工厂,1926.作者简介:王喜明(1984—),男,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图书馆馆员兼信息管理系专业课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文献学、阅读文化,已发表论文15篇。
Research on Zhao Zuming′s Life,Writings and Academic Thoughts
Zhao Zuming was a philologist and litterateur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His major poems and articles were collected in his personal anthology Shequ Garden Collection.He also produced philological and bibliographical works such as the Qing Dynasty Literature Record and The Emendation of Bibliographical Questions and Answers.This paper reveals major characteristics and unique values of Zhao Zuming's academic thoughts by sorting out his major works and conducting research on them.
Zhao Zuming;philologist;life;writing;academic thought
G256
A
2016-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