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价值哲学视域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6-02-12 02:28谭雪洁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谭雪洁,陈 臣

(1.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党办,河南郑州450012;2.北京交通大学,北京100000)



实践价值哲学视域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谭雪洁1,陈臣2

(1.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党办,河南郑州450012;2.北京交通大学,北京100000)

摘要:实践价值哲学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实践价值哲学视域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以实事求是思想为指导,坚持从实践结果出发理解价值,坚持以人民为价值主体,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价值尺度,坚持以经济关系为基础。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在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实践价值哲学;理论价值哲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价值需要。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1]。这充分说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加强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在于践行,这与实践价值哲学所倡导的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实践价值哲学视域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内化于心,形成全社会广泛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意识,更要外化于行,形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行为。

一、从理论价值哲学到实践价值哲学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实践论问题,开启了哲学发展的实践论转向。其特点是将对象、现实、感性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去理解,而不仅仅是从客体的形式去理解。如果说理论哲学的逻辑特点是从理论、思辨再到理论,那么实践哲学的逻辑特点就是实践、实践基础上的抽象思辨然后再回到实践。理论哲学是哲学发展的自发倾向,它的局限在于它是思辨哲学,脱离了实践,因而无法解决认识的真理性问题。理论哲学只能用来解释世界,而不是改变世界,也就不能坚持逻辑的一贯性。“如何实现价值哲学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以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自觉的价值指导与精神支撑,是价值哲学研究需要回答的时代重大课题。因为,越是深化改革开放,越是需要哲学理论的思想指导和价值智慧的支撑”[2]。

1962年,邓小平指出,“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3]。邓小平的这次讲话,提出了“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的问题,而好与不好是个价值问题。“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邓小平的“猫论”比方,准确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真谛,找到了实行包产到户这样一条恢复农业生产的有效途径。“邓小平的讲话,标志着实践价值哲学的诞生”[4]。实践价值哲学就是坚持以实事求是思想为指导,从实践结果出发去理解价值,以人民为价值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价值尺度,以经济关系为基础的价值哲学。实事求是是实践价值哲学的灵魂。

二、实践价值哲学的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强调,“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还可以描绘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的发展”[5]。价值哲学研究,就是根据马克思的从现实的人出发,把对象当作实践去理解的方法论。以实事求是为指导的实践价值哲学在中国的兴起,体现出中国价值哲学的真正特点和优势,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实践价值哲学的方法论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实践价值哲学的方法论要求我们从现实活动的主体能动性方面,从人与自然的联系和人们之间的联系中,去研究和说明人们周围的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活动。其次,实践价值哲学的方法论把人的社会生活理解为一个发展着的历史过程。这就是说,在现实的实践过程中,人们不仅创造着世界,而且改变着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而改变人所生存的社会环境。最后,实践价值哲学的方法论意义还在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完全一致的。在人们的社会生活过程中,通过观念和意识把实践和实践的结果表现出来。

三、实践价值哲学视域下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坚持以实事求是思想为指导。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领导我们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时,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他反复强调:“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7]当前我们最大的实际是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实际,人们判断事物的价值观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尽管不同的阶层间存在着不同的利益和要求,但他们之间又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因此,要合理地构建和表述反映“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加以培育和践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最大公约数”。只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最广泛地形成价值共识。

2.坚持从实践结果出发理解价值。马克思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想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8]他又指出,人们在物质性实践活动开展之前,就“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把它作为内心的图像、作为需要、作为动力和目的提出来”[9]。不论是“实践观念”,还是“实践性的观念活动”,都要从实践结果出发正确理解价值,以做出客观的结论。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话中,从实践层面提出了四点要求:勤学、修德、明辨、笃实。2014年“六一”儿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又来到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对少年儿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的四点要求。“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价值观的生命力就在于实践。

3.坚持以人民为价值主体。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由“两个先锋队”的根本性质决定的,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庄严申明:“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10]“为人民服务”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国家、社会都是由具体的人组成的。以人民为价值主体,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理念落实到每个人,通过每个人的参与和实践来实现。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的战略任务和目标要求。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以人民为价值主体,就是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和人们的自觉行动,形成人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景象。

4.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价值尺度。马克思恩格斯确立了人的发展的价值取向,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人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目标。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11]。在《神圣家族》一书中,马克思恩格斯又指出,“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12]。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强调,“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13]。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4]。人的自我理解和价值预设是人的主体方面的因素,只有肯定人的发展价值取向的普遍性,才能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从而增强发展动力。在发展过程中,既要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又要努力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从理解、包容和发展的角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

5.坚持以经济关系为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于人的社会地位所依据的经济关系。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如果我们看到,现代社会的三个阶段即封建贵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各有自己的特殊的道德,那么我们由此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15]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根源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凝练、概括和总结一定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也只能立足于一定的社会实践基础上的社会经济关系。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表现,思想文化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经济并为其服务的。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去寻找。

实践价值哲学视域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物质生活充实无忧,又要道德境界充分升华。当前,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更要倡导全社会培育、弘扬特别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达到日用而不知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

[2]李永胜.实践价值哲学:价值哲学研究的新突破——评《从理论价值哲学到实践价值哲学》[J].人文杂志,2014,(5).

[3]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3.

[4]王玉樑.从理论价值哲学到实践价值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73.

[5][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5,185.

[6][10]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1,1094-1095.

[7]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3.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8.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67.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928.

[1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

[1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9.

[责任编辑张彦华]

作者简介:谭雪洁(1979—),女,河南汝州人,硕士,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党办干事;陈臣(1981—),女,黑龙江双鸭山人,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2015年度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编号:SKL2015143)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5-12-30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701(2016)01-0054-03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微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境与思考
少先队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浅析高职院校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整体合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