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科技期刊的融合途径探讨

2016-02-12 01:27刘冬梅
天津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互联网+科技期刊期刊

刘冬梅,张 艺

(《环境卫生工程》编辑部 天津300201)

“互联网+”与科技期刊的融合途径探讨

刘冬梅,张 艺

(《环境卫生工程》编辑部 天津300201)

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和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成功举办,互联网行业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在这样的机遇下,“互联网+”与科技期刊的融合发展已经迫在眉睫。在分析“互联网+科技期刊”必要性的基础上,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4个方面探讨了“互联网+”与科技期刊的融合途径,指出运用互联网思维,适时调整出版思路,实现科技期刊的数字化、网络化转型,以期探索出一条科技期刊出版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互联网+ 科技期刊 融合途径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同年12月18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互联网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超越了自身领域,它与实体经济各行各业的连接规模越来越大。中国互联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时期。

简而言之,“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运用互联网思维,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1-4]目前,“互联网+”已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如淘宝、滴滴打车、百度外卖等。“互联网+”的案例已经影响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凸显出科技期刊出版行业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应抓住机遇,适时调整出版思路,探索“互联网+科技期刊”的融合和发展途径,紧跟潮流寻求发展的新突破。

1 “互联网+”与科技期刊融合的必要性

1.1 作者角度

伴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各种研究成果时效性越来越强,一方面,作者为了使其研究成果尽早公开发表,对论文发表周期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期刊出版单位为了进一步核实其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并保证期刊的质量,需要对论文进行必要的审稿、编辑加工、校对、印刷等工作环节,也就是说要经过一定周期才能完成出版工作。这就造成了论文时效性与出版周期的矛盾,如果对这一矛盾不重视,就会导致出版周期较长的期刊流失优质稿件,进而影响该期刊的内容质量。

1.2 读者角度

互联网上的信息呈现出信息量大、选择性强、获取方便、更新快速等特点,读者的信息需求和阅读习惯也逐渐向碎片化、个性化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网民数量的激增,读者更倾向于通过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信息的方式,方便、快捷、有针对性地获取某一方面的信息,他们对互联网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相对而言,以纸质出版为主的科技期刊的信息量有限,更新速度慢,选择空间仅局限于某一专业,这些方面都导致科技期刊逐渐失去其原有的优势,使读者逐渐失去了阅读纸质期刊的需求和兴趣。

1.3 科技期刊角度

传统的纸质科技期刊,往往只能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表现内容,而且为了体现其学术性、科学严谨性和严肃性,以黑白版为主,即使是彩色版的科技期刊,其颜色搭配也比较中规中矩,尽量避免过于艳丽的色彩。但是在互联网时代,随着媒介形式的增多和发展,信息内容的表现形式也相应得到拓展,如动态图片、音频、视频等,而且为了更加吸引眼球,往往使用大胆夸张的色彩搭配。相对而言,科技期刊的表现形式更显单调和枯燥,这样的反差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作者的表达手段,降低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阻碍了科技期刊更进一步的发展。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出版行业必须寻求发展的新突破,以实现科技期刊出版的可持续发展。而当前互联网的发展优势和政策优势,以及“互联网+”与其他行业完美融合的成功经验,为科技期刊发展带来了契机和希望。应该运用互联网思维,促进“互联网+”与科技期刊的融合,推进科技期刊出版的创新发展。

2 “互联网+”与科技期刊融合的途径

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是“互联网+”计划在各行各业得以实现的4大技术支撑,这里重点探讨这4种技术与科技期刊出版的融合途径,探索出一条“互联网+科技期刊”的发展之路。

2.1 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庞大的用户群催生出手机阅读的市场需求。面对这样巨大的读者市场,科技期刊必须利用当前的机遇和有利条件,探索期刊的手机出版方式,抢占手机阅读市场。

基于当前比较成熟的移动互联网技术,科技期刊一般可通过微博、微信和移动App等3种方式实现其手机出版模式:①微博。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科技期刊可以在微博发布信息,与作者、读者等在线上互动。但由于微博更侧重于信息的传播功能,所以期刊应利用微博加强宣传工作,逐渐扩大期刊的影响力。②微信。微信分个人账号和公众账号两种,用户可以通过添加好友或者关注公众号来扩大朋友圈,发布和分享音频、视频、文字、图片等形式的信息。科技期刊一般通过申请公众账号发布信息、即时通信等。由于微信注重交流功能,期刊应通过微信来与作者和读者进行沟通交流,同时不定期地发布信息来推送目录、文摘等。③移动App。移动App就是针对手机等移动终端开发的应用程序。目前有许多专业公司提供制作移动App的服务。用户只要在手机上安装App程序,就可以使用其提供的相关服务功能。期刊的App与微博、微信相比,其程序设计更具个性化,可以根据需求设计功能,但相应的开发成本也较高。

总之,无论采用以上何种方式,都利于增加读者的数量、扩大期刊的影响力。但是需要指出,由于移动终端设备和容量的局限性,需要对发布的信息或者期刊内容进行二次编辑加工,提取关键信息,优化期刊内容,并对优化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以便读者快速获取所需内容,真正实现期刊的手机出版。

2.2 云计算

一般来说,大数据提供了海量数据并存储在云端,从云端按需获取所需要的服务内容就是云计算。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用户不需要在个人终端设备上存储数据和运行程序,而是借用互联网上的大规模服务器来存储和处理数据。云计算与科技期刊的融合催生出“云出版”,按照不同的需求,可以分为出版内容云、出版技术云、出版渠道云和出版服务云。可见,云出版涵盖了内容创作、运营管理、渠道发行、读者服务等数字出版内容。例如,在云出版平台,可以按照年龄、性别、职业、爱好等不同兴趣群体分类,形成矩阵结构,提供适合该读者群的阅读数据,目前中国知网、万方、超星等都在做这个领域的尝试和探索。

对于科技期刊而言,一方面,出版单位不需要进行初期的信息系统建设,只需选择专业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委托他们来进行数据资源的高效利用,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另一方面,出版单位可以基于云计算服务,专注于对内容的把控。无论科技期刊的出版形式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内容为王”一直是科技期刊的坚守。内容是科技期刊的生存之本,也是科技期刊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基础。

另外,在云计算环境下,数据存储在云端,用户不再对自己的数据拥有完全的控制权,只能要求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所以,科技期刊出版单位应谨慎选择可靠的服务提供商,提高对数据的安全防护意识,并且定期更新备份数据,以防数据丢失。

2.3 大数据

大数据是指难以用常规的软件工具在容许的时间内对其内容进行采集、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高速、多样、价值性强的特点。对于科技期刊而言,其内容只是呈现在纸质出版物上,难以整合、挖掘和再利用,所以实现大数据的前提是其内容的数字化。只有借助数字化的数据,才有可能快速发现新的知识、新的价值。

对内容的数字化处理,并不是简单地将论文电子版照搬到互联网上,而是应具有整体性、关联性、非线性和预见性思维,尽早将论文内容碎片化,并用多种媒介形式呈现出来。同时,还要收集除期刊内容外的其他信息,如作者、编辑的个人信息,期刊的策划、约稿、组稿、编辑、出版和发行信息,读者的评价和反馈信息等。所有与科技期刊,甚至是其中的某一篇论文相关的信息,整合在一起,成为大数据的组成部分。

通过上述方式获取的数据,具备了海量、高速、多样的特点,但是大数据最重要的一点是其价值性,对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获得新知识和新价值,才是大数据思想的真正意义。所以,收集数据是大数据的基础,而选择适合的数据分析、挖掘方式和机制才是大数据的关键。目前,科技期刊大多还处于数据的收集和整合阶段,对其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2.4 物联网

物联网,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核心技术包括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技术。通过在物体上加贴电子标签,利用以上的信息传感技术,实现物体与互联网的连接,完成智能化识别、定位和管理。科技期刊也是“物”,物联网与科技期刊的融合也是可行的。

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每本期刊有其独有的条形码或二维码,利用手机扫描条形码或二维码,打开对应的网址,就显示出这本期刊的出版信息,甚至是电子版全文内容。同理,若期刊中每篇论文都有独有的电子标签,也可以实现单篇论文的识别。

如果有充足的技术和资金支持,科技期刊可以实现“超文本”阅读的功能。例如,在论文中某一个信息处插入一个二维码,扫描该二维码就显示出这段信息对应的三维立体图形或者动态视频、具体的文字解释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纸质科技期刊与多种媒介形式的结合。

如果有强大的信息采集、整合系统,通过扫描电子标签,可以了解某期科技期刊策划、征稿、组稿、编辑、印刷、发行的相关信息,某篇论文的作者个人信息、读者的相关评论、被引用频次等。编辑可以依据这些信息判断出读者关注的论文内容、行业研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从而确定以后的选题策划方案和约稿主题。

3 结 语

自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互联网+”在许多行业得到了成功融合和发展。而对于科技期刊出版行业而言,“互联网+”与科技期刊的融合是当前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科技期刊发展的必然需求。科技期刊只有利用互联网这一“神奇的”工具,借助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4大先进技术,运用互联网思维,实现期刊的数字化、网络化转型,才能突破其生存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扩大作者和读者群,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期刊的社会影响力,实现科技期刊出版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 赵铮慧. “互联网+”时代下铁路企业创新发展模式研究[J]. 世纪桥,2015(10):54-55.

[2] 黄娟. “互联网+”时代品牌主营销售思维的转变[J]. 新闻世界,2015(10):111-112.

[3] 席晓. “互联网+”个性化的特色应用成为挖掘4G用户价值的主动力[J]. 电信技术,2015(8):80-81.

[4] 天津经济课题组. “互联网+”抓手之研判[J]. 天津经济,2015(8):25-32.

Integration Ways of “Internet+” and Scientific Journals

LIU Dongmei,ZHANG Yi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Engineering,Tianjin 300201,China)

With the launching of the “Internet+” action plan and the successful hosting of the World Internet Conference,the internet industry has gained an unprecedented recognition and development.Under this context,the integration of“Internet+” with scientific journals is becoming extremely urg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Internet+scientific journals”,and discusses its integration ways from four aspects,including mobile Internet,cloud computing,big data,and the Internet of Things.It advocates that we should adjust publishing thought by using “Internet Thinking” and realize digitizing and networking transition of scientific journals in order to probe into a wa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scientific journals.

Internet+;scientific journals;integration way

Z62

A

1006-8945(2016)03-0091-03

2016-01-25

猜你喜欢
互联网+科技期刊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期刊问答
科技期刊的分类
云屏引领大屏走向“互联网+”时代
醒醒吧,为什么你玩不好“互联网+”?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