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努力实现“十三五”科技创新工作良好开局
——在2016年天津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2016-02-12 01:27陆文龙
天津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十三五科技企业

陆文龙

(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天津300040)

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努力实现“十三五”科技创新工作良好开局
——在2016年天津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陆文龙

(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天津300040)

对天津市“十二五”期间科技工作取得的成就进行总结,分析了“十三五”科技创新形势与思路,提出未来五年科技创新工作要牢牢把握新时期、新阶段发展特征,牢牢把握我市面临的重大战略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

科技工作 转型升级 京津冀协同 创新驱动

1 “十二五”科技工作取得显著成就

“十二五”时期,我市科技战线积极抢抓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京津冀协同创新等历史发展机遇,聚焦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实施科技小巨人支撑、京津冀协同创新和科技大项目带动等战略,加强科技金融助推、开放创新做强、科技平台整合、分配要素激活、委区县联动、高端人才聚集,推动科技工作进入重要跃升期,R&D占GDP比重预计达到3.0%,综合科技进步水平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2015年是我市“十二五”科技发展的收官之年,全市科技工作战线积极抢占科技创新发展难得机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攻坚克难、勇于创新,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众创空间等国家和我市重点战略落实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圆满完成了“十二五”科技发展各项指标。

1.1 打造“科技小巨人”城市发展名片

科技小巨人行动计划自2010年全面实施以来,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2012年实现了“五年任务两年完成”,2014年又实现了“三年任务两年完成”。截至2015年底,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由1.25万家增加到7.32万家,是2010年的5.8倍;科技小巨人企业由726家增加到3,453家,是2010年的4.7倍,任务指标实现“两翻番”。

1.1.1 强力拉动经济增长

5年来,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占全市企业总数的比重从9%提高到22%。截至去年前三季度,工业小巨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高出规模以上工业7个百分点,利润高出24个百分点,税收高出18个百分点。为去年全市实现9.3%的增长,“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2.4%,贡献了重要力量。

1.1.2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我市70%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85%的小巨人企业都集中在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巨人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6%提高到48%。

1.1.3 增强创新创业活力

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30%以上,拥有有效专利3.4万件,占全市企业专利拥有量的44%。实施领军企业重大创新项目118项,认定“杀手锏”产品247项、重点新产品403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2010年的927家增长到目前的2,309家。促进了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民营企业数量占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比重达到95%,一大批民营小巨人企业正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1.1.4 扩大就业增加收入

科技型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人数占全市就业总量的25%,从业人员年均收入超过7万元,高出全市企业职工平均工资近30%。科技型中小企业不仅创造了财富、带动了就业、增加了收入,而且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力,成为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1.2 国家重点战略先行区显著推进

1.2.1 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

加快京津创新共同体和京津冀科技新干线建设,推动以宝坻、武清等5大创新社区为载体的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深化科技部、中科院与天津市合作,累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5 000多项,获得国家科技经费支持超过80亿元;与中科院合作项目累计超过470项。组织百家国家级院所、百所津外高校研发机构进天津等活动,引进来津发展的国家级院所及产业化基地65家,达到114家;推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来津建设研究院、研发基地、研究生就业实践基地。积极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60余个海外政府机构、上百个国际知名大学等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与我国驻47个国家70个驻外机构派驻的144名科技外交官搭建起对接交流平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多元化科技合作框架。

1.2.2 高水平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示范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滨海高新区充分发挥核心区示范引领作用,围绕产业发展,大力推动政策创新与落实,启动了“津领七条”原创政策的制定,出台了《创新创业通票管理办法》,探索支持创新创业新模式。全市21个分园围绕各自的主导产业,聚集各类创新要素,打造高水平研发转化基地,在创新体系建设、发展主导产业、产学研结合、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等方面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

1.2.3 加快国家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建设

深化科技金融建设,2014年启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造工作,当年推动63家科技型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25家实现上市或挂牌;2015年支持154家完成股份制改造,推动32家实现上市挂牌。出台了《关于推动我市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的意见》等21项支持政策,形成较为完善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建立了种子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3类引导基金,全面提升各类基金服务创新创业和科技企业力度,不断推动产业基金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截至2015年三季度,全市71 19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中,4,746家企业有贷款余额,贷款余额为2,275.39亿元,较2012年(有统计数据的第1年)提高了64.87%,,其中信用贷款余额446.31亿元,为2012年的4倍,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得到进一步改善。

1.3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1.3.1 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

加大人才培养和聚集力度,在津两院院士36名;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06名,达到140名;新增天津“千人计划”426名,达到534名。新增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9名,达到75名;新增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6名,达到37名。培育和聚集国家科技创新创业人才53名;建成国家创新人才培养基地3家。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实施了天津市“新型企业家培养工程”,入选人才达到584人。入选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达到241人,新增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名、青年科技优秀人才40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40名,科技部创新人才计划人选56名。

1.3.2 原始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在微分几何、组合数学、蛋白质组学、干细胞、光学自由曲面制造、多维复用光纤通信、互联网环境中文言语信息处理、深海水下油气安全输送等基础研究领域保持全国领先,在抗肿瘤疫苗、分布式发电微网系统、光学自由曲面制造、肿瘤预防与检测、新型锂电池、客机座舱空气环境控制、转基因和分子育种、强化蒸馏过程、组分中药等前沿技术创新上,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成果。“十二五”期间获得国家973计划首席专家项目数和经费分别是“十一五”期间的2.36和2.30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和经费分别是“十一五”期间的2.66和3.58倍;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科技论文2.3万篇,是2010年的1.64倍,一批科技成果在Chemical Reviews、Nature、Science等国际高端刊物上发表,我市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研究开发高地和高技术的原创地。

1.3.3 技术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加快8批160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实施,在新型膜材料、绿色化工、绿色高能电池、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技术突破,开发出居世界领先水平的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系统、高效中空纤维系列膜组件、新型载药血管支架、基于28,nm工艺的移动智能手机基带芯片、国内第1台磁力轴承真空分子泵、埃博拉病毒疫苗、GBase 8t通用数据库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千万亿次“天河一号”、“曙光星云”超级计算机在我市研发制造,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79项,增强了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抢占了科技创新制高点。

1.3.4 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不断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高端高质高新产业结构,打造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 143.23亿元,是2010年的1.6倍;新增国家北辰高端装备、滨海新区新能源等14个国家高新技术和火炬特色产业化基地,总数达到2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其中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1 600亿元,是2010年的3.4倍;新能源产业规模达到563亿元,是2010年的2.4倍;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931亿元,是2010年的4.75倍。科技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是2010年的1.67倍。

1.4 区域创新体系更加完善

1.4.1 众创空间建设成效显著

全市已认定市级众创空间106家,覆盖全市16个区县、滨海新区的多个功能区和47所高校,其中20个众创空间纳入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体系和支持范围,创意魔法空间等9个众创空间进入国家层面并获得国家火炬计划立项支持。共成立了40余支众创空间服务专员队伍,专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注册成立企业463家,聚集创客5,400多名、创业团队1,200多个。近1/4的众创空间由城区老旧厂房、闲置商务楼宇提升改造建成,降低了创新创业门槛。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和万钢副主席对我市发展众创空间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1.4.2 高水平创新服务机构建设成效显著

建成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国家超算天津中心、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天津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天津滨海新区科研及成果转化基地等一批国家创新大平台,引进聚集了一大批国家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高成长性企业。依托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天津市滨海新区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制药工程学院,启动建设4个产业技术研究院,探索服务产业发展新模式和新机制,打造行业发展新型高端平台。

1.4.3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加大对重点实验室的支持力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部委级重点实验室和市级重点实验室分别达到12家、49家和107家,我市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开发能力进一步增强。围绕增强技术创新和带动能力,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级工程中心和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分别达到36家、196家和100家,推动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国家级和市级孵化器分别达到36家和146家,国家级和市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分别达到6家和160家,支持和服务我市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构建市场化科技服务体系,打造“科技淘宝超市”,实现我市1 000多家科技服务机构与7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网上进行对接。启动科技成果库上线,全方位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包括中央驻津院所、大学和市属科研机构在内的服务机构80家、750台(套)50万元以上大型科学仪器面向社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共享,3年来为4 0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服务38 832次,服务金额达7 200余万元。

1.5 科技支撑美丽天津建设取得新成效

1.5.1 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2013年11月我市被国家批复为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3年来,分别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63辆、2 055辆和11 620辆,2015年占3年推广总量的84.6%,累计达到13 738辆,超额完成我市向国家承诺的1.2万辆推广任务;出台了新能源汽车不限行、纯电动客车地方补贴、充电服务费价格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相关做法和成效获得国务院刘延东副总理、马凯副总理的高度评价。带动我市整车生产企业达到10家,本地产车辆公告累计达到52项,实现客车、乘用车、专用车的类别全覆盖,电池产业水平和规模保持国内先进水平。

1.5.2 加强科技支撑环境改善

重点围绕生态环境建设、水安全与高效利用、资源再生与综合利用、低碳绿色宜居、城市宜居便民等领域,实施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等一批国家与市级共性技术攻关与技术集成应用示范项目,开发了重污染天气预警系统、区域扬尘在线监控、河道水体净化与生态修复、化工污染场地热脱附修复等共性关键技术74项,制定技术标准21项,建立工程示范点37个,推广先进适用技术1 100项,为美丽天津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1.5.3 加强科学普及惠及民众

以组织“科技周”、“科普微视频大赛”、“全国科普日”、“社科普及周”等市级重点活动为依托,丰富市民的科技需求。建成87个科普基地,组织开展重点活动125场,科普讲座、展览、竞赛9.7万场,各类活动年公众参与量达到2 287万人次,7人获国家级竞赛奖项。启动美丽天津科学素质提升示范工程,公民科学素质达标率提高到10%以上,形成了浓厚的尊重知识、热爱科学的社会氛围。

1.6 转作风促服务上水平

1.6.1 科技帮扶困难村发展

围绕我市生猪、奶牛、蔬菜等十大农业重点产业,遴选了8名产业首席科技特派员、34名骨干科技特派员和569名科技特派员,组建42个科技帮扶团队,采取包村包户的方式,为500个困难村有技术需求的3.6万家农户解决技术问题。在53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新品种、新技术200项,培训农民1.42万人,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1.6.2 加强服务支持企业发展

一是5年来筛选出1 000多家小巨人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科委班子成员每人联系100多家企业,在政策、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帮扶。二是举办科技服务日和科技金融大讲堂等科技服务活动269场,服务各类创新人员16 400多人次。选派883名企业科技特派员,为企业提供“杀手锏”产品开发、制定发展战略等服务,建立服务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三是加大科技政策宣讲力度,开展了70余场政策宣讲活动,惠及6 000多人次,并编辑印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企业研发费用税前扣除政策、高新技术企业政策等解读手册6 000余册,企业了解政策、运用政策、享受政策的效果充分显现。

1.6.3 优化环境支持创新创业发展

一是优化政策环境,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的若干意见》等31个推动创新创业的政策性文件和实施细则,在激励创业、工商登记、载体建设、金融服务、资源共享、企业扶持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走在了全国前列。二是加大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落实力度,归集的企业研发费用合计323.3亿元,为企业研发提供支持。三是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围绕科技小巨人、大众创新创业等重点工作和活动,累计在中央和市属重点媒体上刊(播)发新闻稿件1 570余篇,其中头版头条158篇,专版专题72个,中央媒体100余篇。四是成功举办发展中国家第3次院士大会、国际生物经济大会、融洽会——国际科技融资洽谈会、创新创业大赛等重大活动,提升了我市国际影响力。其中2015年我市创新创业大赛共有参赛项目2 230项,是2014年的3倍多,位居全国第2位;晋级项目数是2014年的4倍多,位列全国第2,创历届大赛最好排名纪录。

2 经验总结

过去的5年,是我市科技工作实现支撑发展、引领发展和跨越发展的5年。这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得益于各部门、各区县大力支持和协同推进;得益于各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以及广大科技人员勇攀高峰、锐意创新。总体来看,这5年全市科技创新形成了“领导重视、上下联动、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2.1 市领导高度重视创新发展战略布局

科技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强大科技、大发展的谋划。一是重视国家战略的布局。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众创空间发展等作为全市重点战略,兴国书记等市领导就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多次批示和听取汇报,并亲自带领各有关部门和各区县主要负责同志前往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江苏苏南、武汉东湖考察,直接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建设。丽萍常委、树山副市长等市领导深入调研、现场推动众创空间建设,支持大众创新创业;带队赴京津高校和院所,召开百家高校进天津、百家院所进天津、百家中关村企业单位进天津等活动,加快高端资源的引进聚集,推动京津冀高端资源流动和聚集。二是亲历亲为推动科技小巨人战略的实施。兴国书记、东峰副书记、丽萍常委、树山副市长等市领导亲自带队、调研和组织座谈会,组织开展了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工作“互看互查互学”、科技小巨人企业“互看互学”、民营科技企业座谈会、“科技专列”学习考察等系列活动,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此外,市人大对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法等进行专题调研和执法检查,市政协组织双周座谈会专题听取科技创新工作汇报,提出指导意见和政策建议,推动相关政策的落实。总体来看,市委、市政府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了全市发展前所未有的高度,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重视,为全市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2.2 各部门形成协同创新合力

围绕全市创新驱动发展,各部门协同推进,形成了科技发展的强大合力。一是协同推动重点工作落实。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市委组织部组织全市5 400名处级干部帮扶企业发展。围绕新能源汽车示范和应用,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交通运输委、市公交集团等部门大力推动,圆满完成了各项指标。围绕帮扶困难村发展,在市委组织部、市农委支持下,将科技帮扶的村庄扩大到全市500个困难村。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地税局等部门积极落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财税和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二是协同推动政策制定。市委统战部组织有关民主党派与科委建立联系点制度,为科技工作建言献策。围绕破解融资难题,与市财政局联合出台《信用贷款风险补偿金实施细则》,在全市率先启动了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贷款风险补偿金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三是协同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市委宣传部大力支持创新宣传,组织协调主流媒体,营造了全社会鼓励创新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与市商务委合作加大外向型企业发展。市教委支持建设了51家众创空间和13个高校成果转化中心,加快创新创业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市知识产权局大力推动专利消零等行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与市科协合作推动科学普及工作。团市委、市工商联、市妇联、市总工会配合市科委开展创新创业大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市金融局、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银监局、证监局、上市办等金融主管部门支持科技金融结合,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股改、上市挂牌发展。市统计局支持科技统计工作,及时提供个性化的统计数据。全市形成多部门协同、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的良好局面。

2.3 各区县聚焦创新发展工作

各区县高度重视并积极主动抓科技创新,多数区县与市科委建立了委区会商制度,共同推动相关重点工作,实现了3个聚焦:一是科技资源聚焦。委区(县)开展联合科技招商,共同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各区县落户发展;东丽区、武清区与中科院、首都高校院所等开展深入合作,国家级院所和基地引进成效显著;静海区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合作建设健康产业园;西青区加快聚集“千人计划”人选、创新创业人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等人才团队,人才引进成效显著。二是载体建设聚焦。各区县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创新载体、机构发展,服务区县创新创业。滨海新区、宝坻区等区县与中关村合作建设创新社区;南开区充分利用高校、小巨人企业聚集的优势,加快科技南开发展。三是创新氛围聚焦。与滨海新区政府联合举办两届全市创新创业大赛。2015年大赛期间,各区县参与举办13个独立分赛和7个行业领域决赛,如泰达创业大赛、空港经济区创新创业大赛等,这些都充分展现了资源聚集、多方合力的生动局面。

3 “十三五”科技创新形势与思路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十届八次全会对“十三五”时期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未来5年科技创新工作要牢牢把握新时期、新阶段发展特征,牢牢把握我市面临的重大战略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

3.1 “十三五”时期我市面临的新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加快实现中央对天津定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央和市委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愈加激烈的竞争对我市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市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1.1 准确把握国际科技发展新形势,增强创新发展的使命感

科技创新愈加成为世界各国的竞争焦点,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各国纷纷发布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创新战略,力图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全球主要发达国家掀起了“制造业回归”的浪潮,战略中心重新转向实体经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全球科技呈现多元开放、多点突破、交叉汇聚的态势,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我们要充分把握国际科技创新发展脉搏,重点部署一批重大专项和工程,开发一批战略前沿技术,大力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与服务链的融合发展,结合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构筑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为我市构建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提供支撑。3.1.2 准确把握国内发展新常态,增强创新发展的责任感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成为我国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创新工作前所未有的重视,习总书记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李克强总理要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党中央在新时期确立的新的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遵循。全国区域协同发展的格局日渐清晰,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新的区域发展模式。我们要站在时代前沿,牢固树立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大力推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促进科技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合理分配和流动;依靠创新打造我市经济发展新引擎,构建我市竞争新优势,开辟经济发展新空间,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

3.1.3 牢牢把握天津发展新机遇,增强创新发展的紧迫感

“十三五”时期,党中央对天津进一步加快发展寄予了厚望,是天津实现第1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落实中央对天津“一基地三区”定位、推动美丽天津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的关键时期。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京津冀协同发展、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五大国家战略叠加,机遇千载难逢,发展潜力巨大。天津科技创新发展明显提速,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加强,高端创新要素不断集聚,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创新驱动正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为天津转型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新的形势下,天津的创新发展工作要站在更高的高度,牢牢把握住天津面临的难得发展机遇,进一步聚集高端资源,深入推进经济与科技紧密结合,建设更加富有活力的区域创新生态体系,切实破除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促进科技创新发展迈上新台阶。

3.2 “十三五”科技创新的总体考虑

根据“十三五”经济社会形势和需求,未来5年科技工作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引领转型、支撑产业、开放协同、双创突破”的总体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大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科技小巨人升级版为核心,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为美丽天津建设,实现“一基地三区”定位,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总体要求上,一是坚持把“引领转型”作为根本任务。以增强科技小巨人升级版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粗放发展向低碳集约转变,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二是坚持把“支撑产业”作为战略重点。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和服务链,着力推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加快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建设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三是坚持把开放创新作为重要路径。要把国际化开放创新、京津冀协同创新作为重要路径,拓宽创新资源吸纳渠道,促进各类资源加快向我市聚集,以科技大开放促进科技大发展。四是坚持把“双创突破”作为关键环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制约创新发展的障碍和藩篱,构筑双创空间,营造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开放有序的创新生态,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在发展目标上,要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达到10万家,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5,000家,提供经济发展新动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00家,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达到200家,取得一批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产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建成200个众创空间,释放创新发展活力;全面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聚集200家国家级科研院所、海内外高水平研发机构、分支机构及产业化基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高水平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社会R&D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3.5%,科技综合进步水平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努力把天津打造成为经济活力更强、发展动力更足、创新生态更优、发展水平更高的创新创业之都、全国产业创新中心和国际创新型城市。

在任务部署上,未来5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将围绕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牢牢把握当前我市创新发展面临的新机遇,从以下5方面加强布局:

一是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加快京津创新共同体建设,聚集一批国家级院所、知名企业和创新大平台,深化大院大所与企业的创新合作,加快高端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打造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二是牢牢把握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打造富有活力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搭建集创新研发、孵化转化和产业化“三位一体”的载体和集众筹基金、众创空间、众包服务“三位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各分园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建成具有重要引领和示范作用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园区,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三是牢牢把握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机遇,探索双自联动的机制,构筑企业走出去的高端服务平台,加强企业融资租赁、走出去和海内外重组并购,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走出去提供宽阔的渠道和平台。

四是牢牢把握“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广泛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加快高端人才、技术、研发总部等向我市聚集,共建一批联合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产业联盟,推动科技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互动共享。

五是牢牢把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滨海新区高端企业、人才、创新大平台等资源聚集的优势,形成一批集研发平台、服务机构、领军企业等于一体的新型创新园区和重点产业集群。

4 2016年工作部署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和科技小巨人升级版的开局之年,是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和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战略的关键一年。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动科技小巨人升级版实施,着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着力加强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市场化的科技服务体系,着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新活力,着力聚集国内外高端科技资源,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8万家,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3,8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 800家,力争达到3,000家;设立并购引导基金,并购国内外企业50家,实现挂牌上市企业达到180家;建设众创空间20家,聚集国家级科研院所、海内外高水平研发机构及产业化基地20家,支持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海外研发机构等100家;全社会R&D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3.1%,科技综合进步水平继续保持全国前列,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再上新水平。重点任务包括:

4.1 实施科技小巨人升级版

按照《中共天津市委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的若干意见》等要求,着力推动能力升级、规模升级和服务升级,实施领军企业培育、科技小巨人“小升高”、高端人才引进培养、科技小巨人企业“小壮大”等10个工程,完善各类服务和支持体系,聚集各类资源,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达到8万家;加大科技小巨人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力度,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3,8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力争达到3,000家;支持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市场开拓、融资及人才培养能力,支持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认定和培育科技领军企业100家。

4.2 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通过政策聚焦、资源聚集和开放创新,实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二十一园”建设的3个升级。一是实施园区创新体系升级,建成市级以上研发机构达到100家,建成众创空间力争达到50家,建设10家跨园区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快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建设,推动各类创新主体互动、合作和创新发展。二是高端产业集群发展升级,促进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和产业链4链融合,围绕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700家、领军企业超过30家,分别占到全市的50%以上,打造一批明星品牌,形成高端产业集群良性发展态势。三是实现开放创新升级,充分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制度效应、载体效应和品牌效应,打造一批高端创新平台,引进聚集各类高端人才400名,并购国内外企业15家,引进聚集一批高端创新平台、研发总部、国家大院大所,形成高端资源加快聚集的良好态势。

4.3 加强京津冀协同创新

加强创新共同体建设,积极推动五大创新社区发展,启动建设3个创新社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在人才、技术、科技园区等合作方面取得新突破。拓宽京津冀协同创新渠道,继续举办百家科研院所走进天津等各类大型会议和活动,聚集国家级科研院所、海内外高水平研发机构及产业化基地20家。进一步深化部市、院市等合作,加强与中关村的合作,促进中关村科技资源、创新要素、服务体系向天津聚集。探索三地开展联合研发机制,在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人才流动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4.4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天津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修订工作,健全激励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制度,完善成果处置、收益分配制度和科研评价体系,强化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激励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启动《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立法调研,充分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制度、资源、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在核心区建设、管理体制、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科技金融等方面开展立法调研,为促进和保障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提供法制保障。加强科技计划管理创新,修订《天津市科技计划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与国家科技计划对接,完善和规范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制度,全力做好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制度建设、科研信用体系和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4.5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推进众创空间示范工程建设,新建20个众创空间,推进众创空间财政补助资金等政策落地;充分发挥好众创空间对创新资源的聚集效应和带动效应,提升市场化专业化服务水平;围绕各区县和园区特色产业发展,聚集创新创业人才、创业导师和服务团队;组织好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进一步浓厚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热情。

4.6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以国际科技前沿、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战略高技术研究为重点,加大面向科技前沿的自由探索和技术开发,取得一批重大科学研究成果,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制高点。围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启动实施一批重大专项和示范工程,开发出一批国内领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发展前景的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促进先进适用技术转化应用。

4.7 强化科技金融结合

完成科技企业股改150家,推动企业上市挂牌60家,海内外并购50家。创新科技金融产品,设立政策性担保资金、海内外并购基金、推动投贷联动,引导企业利用各类债务工具融资;充分发挥众创空间种子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引导资金、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等引导资金作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进一步提升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服务水平,完善区县科技金融对接平台功能,加强全市科技金融培训力度,持续做好“金桥之友”科技金融大讲堂等系列培训活动,构建多层次、多渠道投融资服务保障体系。

4.8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深化实施互联网跨界融合、智能机器人、大数据、新药创制等科技专项和示范工程,支持开发国内领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发展前景的“杀手锏”产品100项,支持开发重点新产品100项,提升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应用,鼓励制造业延伸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及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我市重点产业领域,引进、聚集和培育一批产业龙头企业和上下游创新企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4.9 推动新能源汽车推广和应用

细化推广目标和基础设施建设目标,进一步加快公共领域的推广进度,做好“十三五”推广规划;落实新能源汽车地方补贴资金,提高消费者车辆购置性价比,保持市场的稳定发展;继续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完善政策体系,确保国家要求的落地,重点突破充电桩进小区、进单位和进停车场等瓶颈问题,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创新商业模式,大力推动乘用车分时租赁、物流车整车租赁等新的推广方式;建立覆盖全市的三级新能源汽车运行监控管理平台,保障新能源汽车安全运营;加强技术攻关,重点突破新一代电池技术,提高车辆整体性能;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增强我市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加强领导小组办公室自身能力建设,组建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专业化支撑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进一步增强工作前瞻性和系统性,加大统筹和协调力度。

4.10 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继续加强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等高端创新平台建设,引进和聚集各类人才、技术、成果来我市转化和产业化。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支持建设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海外研发机构等研发机构、平台100家。支持“科淘网”等科技服务电商平台发展,形成“互联网+科技服务”的新型科技服务模式,促进大型科研仪器、科技金融、科技信息等资源的开放共享。强化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间的有机对接与合作,支持大学、科研院所以及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服务。实施企业创新券制度,支持企业向服务机构购买与其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直接相关的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成果转化、科技咨询等服务,盘活科技资源,降低创新成本,激发创新活力。

4.11 深入开展科技帮扶工作

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型企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延长产业链条,带动农户融入产业链,重点支持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电子商务等,增加农户产业链增值收益。推动特派员创新创业,促进产学研合作,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科技帮扶特派员达到700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达到60个,示范新品种、新技术300项,拍摄并播发先进实用技术视频100部,组织培训、观摩、对接200场次,培训农民2万人,进村入户技术指导1万人次,使困难村农户收入持续增加,提升农业竞争力。

4.12 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继续抓好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养计划。重点对接市人才领导小组部署的“千人计划”、“特支计划”等各类人才计划,组织和开展我市科技领军人才学术交流活动,启迪创新思维、促进知识创新,提升我市科技领军人才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对接国家科技部的科技创新人才计划等,使我市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进入国家队。深化新型企业家培养工程,建立更加有效、规范的企业家培养制度,遴选150名新型企业家,进一步推动新型企业家队伍建设。

4.13 深化国际科技合作

深入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天津市成果转化交易市场”和“科技外交官服务平台”的功能,大力引进聚集海外研发机构、高端技术转移机构、创新创业团队以及高水平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支持企业出海并购,设立1亿元并购引导基金,提供法律、金融和风险管理等相关服务,并购国内外企业50家。启动“一带一路”专项,重点支持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与沿线国家创新主体开展各类创新合作,共建联合研究中心、实验室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科技资源向我市聚集。

4.14 支撑美丽天津建设

加强社会发展领域共性技术开发利用,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应用和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加强美丽天津科技示范工程的实施,加强成熟适用技术在民生领域的推广应用。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抓好科技周、重点科普日活动、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技示范校建设,支持科普软件、科普图书和科普装备的创作及推广,促进科普基地对全市市民的免费开放,组织科普微视频大赛、科普讲解员大赛、优秀科普图书评选等活动,与电台等媒体策划专题活动进一步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4.15 强化党建保障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建设,聚焦工作重点,确保政令畅通;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维护中央、市委权威。狠抓作风建设,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检监督责任,加强干部教育和监督管理,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忠诚忠实、干净干事、担当担责的干部队伍。确保安全生产,落实单位主体责任,提高人防、物防和技防水平,实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实现零容忍。■

Implementing th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Building Upgraded Versions of Young Technology Giants to Strive to Realize a Solid Start for the Scientific Innovation Work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eriod:A Report at Tianj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ference in 2016

LU Wenlong
(Tianjin Municip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Tianjin 300040,China)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gained in Tianjin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eriod were summed up.The situation and thoughts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the 13th Five-Year Period were analyzed.In the end,it proposes that to carry out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work in the next five years,development features of both the new period and the new stage should be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and major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for the city be firmly grasped to deeply implement the 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push the innovation work to a new leve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ork;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Beijing-Tianjin-Hebei collaboration;innovation-driven

N99

:A

:1006-8945(2016)03-0001-09

2016-02-02

猜你喜欢
十三五科技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