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退出社会稳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6-02-11 03:46孔令刚程从坤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脆弱性宅基地指标

严 静,孔令刚,程从坤,李 颖

(1.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1;2.安徽省土地勘测规划院,安徽 合肥 230031)

宅基地退出社会稳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严 静1,孔令刚1,程从坤2,李 颖1

(1.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1;2.安徽省土地勘测规划院,安徽 合肥 230031)

在总结了宅基地退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宅基地退出社会稳定风险评价的意义和必要性。基于脆弱性视角提出宅基地退出社会稳定风险内涵,在已有社会稳定分析评价指标研究成果上探析宅基地退出风险成因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了文献综述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总结法从三个维度构建了系统的、操作性较强的宅基地退出社会稳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同时对相应的指标进行阐释并给出度量方法。

宅基地退出;脆弱性;社会稳定风险指标体系

一、引言

随着中央对新型城镇化战略发展规划的提出和相关政策的逐步实施,未来中国的城镇化将在政策与市场化双重推动的作用下,继续保持较高的发展态势。为缓解农村宅基地闲置、使用粗放与建设用地需求继续扩张两者之间的矛盾[1],国土资源部自2005年开始推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在这一思路引导下,各地政府根据本地区情况开展不同形式的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引导农民退出集体土地、搬入集中居住点或者进城,以促进宅基地的存量挖潜,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可以说,在现实需求与未来发展远景部署的双重驱动下,未来稳定有序的宅基地退出将是城镇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环节。

学术界对农村宅基地退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构建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的相关研究[2-4];(2)农村宅基地退出模式的分析与利益分配研究[5-6];(3)基于不同区域和视角的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因素的分析[7-9];(4)在土地流转相关社会风险评估方面,也有对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的社会稳定风险研究[10-11]。

综合文献梳理成果来看,对宅地基退出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价研究不够完善。宅基地退出作为一项重大的社会工程,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宅基地退出地区的“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复杂系统功能的调整、恢复和重建,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再造,有触发社会稳定风险的可能。目前针对社会稳定风险的研究,诸多学者从脆弱性[12]、公众参与[13]、燃烧理论[14]等不同视角进行了学术探讨。有学者运用“自然—社会系统”综合方式理解脆弱性,认为脆弱性不仅仅包括环境变化的外部扰动因素,也关注什么样的群体在面对变化时更脆弱,哪些内在因素影响着他们[15],这一思路符合宅基地退出所受的影响因素和存在风险的研究。因此基于脆弱性视角探讨宅基地退出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价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重点对宅基地退出的社会稳定风险概念阐释、社会系统脆弱性成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宅基地退出的社会脆弱性评价体系,以社会系统脆弱性高低判定宅基地退出的社会稳定风险级别。

二、理论分析

(一)社会脆弱性视角的农村宅基地退出的社会稳定风险内涵

Turner等[15]认为脆弱性是暴露于风险、干扰或压力下的系统可能遭受的损害程度。IPCC[16]认为脆弱性是系统受到外在气候变化的特征、强度、敏感性与适应性的函数。黄晓军等[17]认为社会脆弱性是主客观因素扰动下的社会系统,由于自身敏感性特征和缺失应对能力而使系统受到损害和负面影响程度。宅基地退出作为促进城镇化发展的重大工程,具有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影响大的特征[18]。因此,它所面临的风险种类繁多且各种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

农村宅基地退出的社会稳定风险是指一定区域内在进行农村宅基地空间结构改变、产权变更、农民非自愿搬迁被安置的过程中,产生了对社会系统的干扰,其社会系统由于自身敏感性和对变化的适应性能力较低而可能产生的对社会系统的损害和风险。需要说明的是对社会系统的干扰的大小,即脆弱性视角下的风险暴露程度大小。

(二)宅基地退出的社会系统脆弱性成因分析

我们所讨论的社会稳定风险不仅仅是社会不稳定的后果与可能,而是需要关注“威胁社会稳定的因素是什么”或者“什么因素造成社会不稳定”[19]。因此,对宅基地退出社会稳定风险的评估的重要基础是探索“社会不稳定”,即“社会脆弱”背后的“因”是什么。

农村宅基地退出社会脆弱性成因分析要把握两个关键性变量:一是实施农村宅基地退出是否具备支持性外部环境[20],即农村宅基地退出所在地经济、政治、社会环境和群众对其是否有足够的可承受力,当地对宅基地退出项目可能产生的社会稳定风险是否能有效消弭。二是农村宅基地退出本身的合法合理性,尤其是它能否被利益主体所接受[21],是否会引起利益矛盾等。特别指出的是农村宅基地退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应把民心、民意反映在其中,因为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不是单纯地判别风险,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广大群众的沟通、互动过程,实现统一认识、平衡利益、达成信任、释放风险的目的。这两大关键因素决定了宅基地退出的社会敏感性、风险暴露程度,也是宅基地退出社会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

社会脆弱性影响因素分为风险暴露程度和风险适应能力两方面[22],成因分析框架也从这两方面出发,主要有“风险—灾害模型”[23]“禀赋—生计方法[24]”两种分析结构模型,且都是从外部因素对社会系统脆弱性进行分析。我国宅基地因其承载了农村保障功能、经济功能,其宅基地退出的社会系统脆弱性本质是由退出引发的社会风险暴露程度增加和应对能力较低,致使宅基地退出社会系统脆弱性提高,所以在方法上可以借鉴以上分析框架。

综合以上分析框架和宅基地退出的两大关键因素,将从社会风险暴露程度、社会敏感性和社会风险适应能力三个维度对宅基地退出的社会系统脆弱性成因进行分析,根据脆弱性判定社会稳定风险级别(见图1)。

图1 宅基地退出社会脆弱性成因分析框架

1.宅基地退出的社会风险暴露维度

在管理领域的风险暴露是指组织业绩受外界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程度。宅基地退出所受的不确定性影响既包括外界因素也包括宅基地退出所涉及利益相关者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宅基地退出所处区域的经济支持以及政策支持程度。农村宅基地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城市经济发展的辐射力[25],其辐射力越强则对宅基地退出的公共意愿就越高。反之,在欠发达地区,宅基地依然发挥着社会生活保障的作用,如果盲目地实行宅基地退出则相当于降低利益相关者的社会福利,社会脆弱性上升;另一方面,宅基地退出的政策扶持与退出后的规划越完善,越有利于推进宅基地退出[26],从而降低风险暴露程度。

从内部因素来看,宅基地退出的社会风险暴露程度主要与宅基地退出的利益相关者有关。组织复杂性和操作错失是企业管理领域风险暴露内在因素[27],从宅基地退出利益相关者角度考虑内部影响因素,其涉及相关者的人口结构以及相关者对项目的支持度对宅基地退出的风险暴露程度起到关键作用。涉及人口越多,则需要面对的人员诉求也就越复杂,其退出意愿以及意愿产生的行为就越不可控;而项目的支持度同样来自于利益相关者,若支持度越低则相应增加了管理者前期的动员工作难度并影响后期实施进度。

2.宅基地退出的社会敏感性维度

IPCC将敏感性定义为系统感受和响应气候变化直接或间接、有利或有害影响的难易和灵敏程度,可以看做是系统在环境变化一个单位时受到的影响程度,也可以用这一概念表示系统是否对某些环境变化的影响比较敏感。文章基于社会参照理论[28],从农户角度出发,认为宅基地退出涉及的农户主要通过自身身份、生产方式、认识水平等因素与其它地区的比较,判断其影响程度,并形成对宅基地退出的敏感性大小。对于土地流转实施较早的地区,受益于城市化发展较早,收入结构也更多样化。这些地区的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的敏感性更低,因为有已完工的宅基地退出项目作为参考,不管之前的项目是顺利还是不顺利,在不可抵抗退出行为的前提下,他们都能更好的了解项目的内容和政策并在可能的范围内参与项目表达意愿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在参照体欠缺的地区,信息的发达为他们提供了便利,对于宅基地退出通过网络和报纸信息获取对这一项目的了解并通过从外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自身发展状况实现对宅基地退出的认知,从而影响对宅基地退出的敏感度。

3.宅基地退出的社会适应能力维度

适应最早是人类继“预防”“阻止”“减缓”后提出的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研究视角,IPCC将其定义为:生态、社会和经济系统对现实和预期的气候变化驱动及其作用和影响进行的调整,为趋利避害在过程、实践和结构上进行的改变。适应与排斥是对立的两方面,社会系统对变化的排斥力越大则适应力越小。运用社会排斥理论[29],从公共服务排斥、经济排斥并结合相关者自身适应能力来探讨对宅基地退出社会脆弱性成因。宅基地退出的公共服务排斥指退出涉及的农户缺乏获取与其他社会群体同等公共服务机会比如社会保障、公共安全保障等,是制度范畴的排斥行为;经济排斥是获取经济资源途径的不公平造成的经济收入差距的加大,是市场范畴的排斥行为;农户自身适应能力也影响宅基地退出后社会关系的重构。系统内的排斥力与自身适应能力共同决定了宅基地退出的社会适应能力。

以上从三个维度(见图2)分析了宅基地退出的社会脆弱性成因,据此可以得出脆弱性(V)是关于风险暴露(E)、敏感性(S)、适应性(C)的函数关系式,即V=f(E,S,C)。

图2 宅基地退出社会脆弱性成因维度轴

三、基于社会脆弱性的宅基地退出社会稳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构建科学、严密、完整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宅基地退出社会稳定风险认知及调控研究的基础和关键。在厘清了宅基地退出社会稳定风险概念、基于脆弱性视角构建了一套解释宅基地退出社会不稳定成因的理论框架基础上,根据指标选择的科学性、目的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综合学者研究成果和专家经验筛选和确定宅基地退出社会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评价退出区域的社会系统脆弱性,以此来判定社会稳定风险大小,并对部分指标进行详细阐述。

(一)宅基地退出社会稳定风险评价指标选取

宅基地退出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首先基于社会脆弱性成因分析,将宅基地退出的社会风险准则层分为风险暴露程度、敏感性、适应性三个层次,对每个层次的指标进行初选。然后对初选后的指标运用频度分析法、德尔菲法对指标进行修改并最终确定宅基地退出社会稳定风险评价指标。对部分指标数据无法直接获得的,遵循指标计算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选择具有替代性的指标进行衡量并进行说明。

宅基地退出社会稳定风险评价影响因素很多,必须合理控制指标体系数量,指标太少或太多都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度。宅基地退出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价指标选取可以分层进行,一般情况下将指标体系分为三层:一级为目标层,二级准则层按照脆弱性成因来划分,三级指标层是对二级评价指标的细化。根据前文对宅基地退出社会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其风险评价指标选取如表1所示。

表1 宅基地退出社会稳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宅基地退出的社会风险测度社会风险暴露程度经济风险规划风险移民风险项目支持度社会敏感性城镇人口结构产业结构收入结构项目认知水平项目参与程度社会适应能力文化水平结构年龄结构社会公平社会秩序社会控制

(二)宅基地退出社会稳定风险评价指标诠释

(1)经济风险。经济风险是暴露程度外在因素之一,其主要由宅基地退出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用人均GDP来度量。

(2)规划风险。规划风险是暴露维度外在因素,是一个定性指标,既包括了宅基地退出区域土地流转政策的完善度也包括了宅基地退出后的规划科学性、合理性的评价,因此采用实地调研与专家打分法相结合进行评级。

(3)移民风险和项目支持度。两者是暴露维度的内在因素,移民风险反映的是宅地基退出涉及人口结构,通过需要搬迁的人口与区域总人口比重(R=P1/P2,P1表示宅基地退出涉及农户人口,P2表示退出区域所在的城镇总人口)来度量;

“一个系统需要信任作为输入条件,缺乏信任会形成恶性循环,系统就无法在不确定性和有风险的环境中激发起支持性行动。”[30]宅基地退出项目能否被利益主体所信任并支持,是稳定风险评价必不可少的指标。项目支持度作为主观评价指标,通过对利益相关者(主要是农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进行评级。

(4)城镇人口结构。该指标的人口结构反映的是该区域的城镇化水平,城镇化水平高的地区对宅基地退出有相对“先发优势”和丰富的认知,反之则处于“后发劣势”因此也就容易敏感。用表达式(R=Pu/Pt,Pu表示为城镇居民人口,Pt表示为总人口)表示。

(5)产业结构和收入结构。这两个指标都是微观层面利益主体的自身经济状况在宏观层面的反映。产业结构指标用二、三产业比重(Ri=(I2+I3)/I,I2+I3表示二三产业产值,I表示总产值)来度量;收入结构用非农收入占总收入比重(Ric=Ena/E,Ena表示非农收入,E为总收入)来度量,收入结构度量主要通过尽可能多的问卷调查获取。

(6)项目认知水平和项目参与程度。这两个指标是利益主体对宅基地退出做出自我行为选择的重要依据。表达机制不畅、参与渠道不通的关门决策为以后的冲突和矛盾埋下了祸根,其“关门决策”需要转变为“外压模式”[31],提高认知和畅通的表达参与渠道是宅基地退出的重要环节。指标数据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从农户对宅基地产权认知、土地政策的熟悉度以及参与项目各种会议的次数三方面进行信息获取。

(7)文化水平结构和年龄结构。文化水平和年龄结构主要从农户自身适应性来考察宅基地退出的社会适应性程度。个体对变化的适应与“社会化程度”以及“年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社会化程度是个体被社会教化程度,通过文化水平来度量;年龄越小对环境的适应时间也越少,相反则对环境的变化适应越缓慢。两个指标通过对宅基地退出涉及农户的问卷调查获取。

(8)社会公平。该指标主要考察社会系统对宅基地退出农户的经济排斥程度。用城乡收入增长比(R=ΔPc/ΔPu,ΔPc表示农村收入增长率,ΔPu表示城镇收入增长率)来表示。

(9)社会秩序、社会控制。两个指标反映的是社会系统对宅基地退出的公共服务排斥程度。社会治安状况越好,秩序越稳定体现了公共服务系统越好,用每万人刑事立案数(R0=Pc/10 000人,Pc表示刑事立案数,该数据可从当地派出所获取)来表示。社会控制从社会系统对公共服务的投入考察排斥度大小,用财政支出与投入比(Rc=Fe/Fr,Fe表示区域财政支出,Fr表示区域财政收入)来表示。

四、宅基地退出社会稳定风险评价模型与方法

由于宅基地退出社会稳定风险因素的不确定性、各指标级别划分的模糊性,因此引入以模糊推理为主,精确与非精确相统一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模糊信息对宅基地退出社会脆弱性指标进行多因素、多层次的综合评价,全面反映宅基地退出的社会稳定风险水平。

(一)宅基地退出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价模型

在IPCC提出的脆弱性评价模型基础上,构建宅基地退出的社会脆弱性评价模型为:

V*=(Ve+Vs)/Vc

(1)

其中V*表示宅基地退出地区社会脆弱性;Ve+Vs表示宅基地退出区域的社会敏感性和风险暴露程度,是社会风险总和;Vc表示宅基地退出区域社会系统适应能力。从模型可以看出,V*与社会风险总和成正比,即风险越高脆弱性越高;V*与社会系统适应能力成反比,适应能力越高则脆弱性越低。

(2)

其中A1和A2为风险暴露程度和社会敏感性对宅基地退出社会风险的影响权重,式中rij(i=1,2,…,n1;j=1,2,…,m1)和rkl(k=1,2,…,n1;l=1,2,…,m1)是其指标确定值矩阵。宅基地退出的社会风险即有其明确性因素也有不确定的社会因素,熵值法确定权重能比较好的反映指标对社会风险的影响。熵值法确定权重主要计算步骤见文献[32]。

(3)

同(2)式,ad和rdq分别是社会适应性评价指标的权重和确定值矩阵。模型具体运算步骤见文献[33]。

(二)单项指标计算模型

对单项指标评价模型的合理确定是宅基地退出社会稳定风险综合评价的可靠保障。宅基地退出社会风险评价单项指标计算模型包括:(1)对评价指标分类,确定指标类型;(2)确定定量指标的最大值Xmax和最差值Xmin并建立定性指标定量化模型。分类中,单项指标与准则层指标变化趋势一致为“正指标”,不一致为“负指标”,单项指标为适度值则准则层指标能达到最优,则该单项为“适度指标”。

表2 单项指标分类表

指标类型移民风险适度经济风险负规划风险负项目支持度正人口结构适度产业结构正就业结构正项目参与程度正项目认知水平正文化水平结构适度年龄结构适度社会公平适度社会秩序正社会控制正

定量指标Xmax和Xmin的确定步骤包括:(1)根据指标内涵,参考相关研究确定理论上取值范围;(2)根据区域差异,从社会发展现状、区域经济,确定指标可能取值;(3)参考国内外已有的指标或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为依据,确定标准值。

对定性指标的定量化,可采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方法来确定,具体步骤见文献[33]。为了保证定性指标的可靠性,从宅基地退出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出发,指标值的获取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从宅基地退出涉及的农户角度获取。需要说明的是宅基地退出涉及的农户较多,不可能获取全部农户信息,但应保证有效问卷n大于45份,因为根据模糊统计试验,只有当试验次数n≥45,等级比重才趋于隶属度。

五、结论与讨论

宅基地的多功能性决定了对宅基地退出风险评估需要跳出经济学为基础的“成本——效益”分析的框架,全面客观的反映项目实施所产生的社会风险。文章在工程建设社会稳定风险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宅基地制度变革的现实需求,构建宅基地退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框架,主要对宅基地退出社会稳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宅基地退出社会稳定风险的内涵,然后基于社会脆弱性视角从三个维度探讨宅基地退出社会风险的成因,最后构建了宅基地退出社会稳定风险指标体系及指标评价模型,并对主要的指标进行详细诠释,及定量的计算说明。综合考虑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农户自身状况及意愿等多因素,为宅基地退出风险评估提供参考,增强风险评估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完善我国宅基地退出管理的评估环节。

宅基地退出社会稳定风险评价研究还存在如下问题:(1)宅基地退出形式多样,不同的退出形式其社会稳定风险评价指标是否有所侧重,还需要大量的实证研究进一步完善;(2)宅基地退出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有效开展还需要明确其评估地位及其重要性,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发挥地方政府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宅基地退出风险评估配套机制,将“被动评估”变“主动预防”。

〔1〕 龙花楼.中国农村宅基地转型的理论与证实[J].地理学报,2006(10):1093-1100.

〔2〕 陈小君,蒋三省.宅基地使用权制度:规范解析、实践挑战及立法回应[J].管理世界,2010(4):15-18.

〔3〕 欧阳安蛟,蔡锋铭,陈立定.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建立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09(10):26-30.

〔4〕 张秀智,丁锐.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偏远农村地区宅基地退出机制分析——案例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2009(6):23-30.

〔5〕 卢艳霞,胡银根,林继红.浙江农民宅基地退出模式调研及思考[J].中国土地科学,2011(1):4-7.

〔6〕 伍振军,张云华,孔祥智.宅基地置换增值收益分配——基于J市的案例分析[J].江汉论坛,2010(9):11-16.

〔7〕 张怡然,邱道持,李艳.农民工进城落户于宅基地退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重庆市开县375份农民工的调查问卷[J].中国软科学,2011(2):62-68.

〔8〕 刘同山,张云华,孔祥智.市民化能力、权益认知与农户的土地退出意愿[J].中国土地科学,2013(11):23-28.

〔9〕 黄贻芳.农户参与宅基地退出的影响因素分析——以重庆市梁平县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6-41.

〔10〕 丁宁,金晓斌,等.征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范化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3(1):20-24.

〔11〕 张鹏,李国峰,刘丽.土地征收中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0(6):71-72.

〔12〕 黄德春,张长征,等.重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4):89-95.

〔13〕 周林刚,王阳.公民参与视野下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以深圳X环境园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为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2-16.

〔14〕 杨芳勇.论社会燃烧理论在“重大事项”上的应用[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2(4):106-110.

〔15〕 TURNER II B L, KASPERSON R E, MATSON P A, et al. A framework for vulnerability analysis in sustainability science[J].PNAS,2003,100(14):8074-8079.

〔16〕 IPCC.Climatechange:impacts,adaptationandvulnerability[M].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110-142.

〔17〕 黄晓军,黄馨,等.社会脆弱性概念、分析框架与评价方法[J].地理科学进展,2014(11):1513-1521.

〔18〕 郑晓均.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的社会稳定保障对策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08(3):121-122.

〔19〕 彭宗超,曹峰,等.社会生态系统治理视角下的中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理论框架与指标体系新探[J].公共管理评论,2014(15):43-60.

〔20〕 GAILLARD J C, LIAMZON C C, VILLANUEVA J. Natural disaster:a retrospect into the causes of the late- 2004 typhoon disaster in Eastern Luzon Philippines[J].EnvironmentalHazards,2007,7(4):257-270.

〔21〕 MUSTAFA D. Structural causes of vulnerability to flood hazard in Pakistan[J].EconomicGeography,1998(3):289-305.

〔22〕 ADGER W N. Social Vulnerability to Climate Change and Extremes in Coastal Vietnam[J].WorldDevelope,1999,27:249-269.

〔23〕 FÜSSEL H M, RICHARD J T. Climate Change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s: An Evolution of Conceptual Thinking[J].ClimaticChange,2006,75(3):301-329.

〔24〕 ADGER W N. Vulnerability[J].GlobalEnvironmentalChange,2006,16(3):268-281.

〔25〕 贺雪峰.宅基地退出应该缓行[J].中国土地,2014(6):16-17.

〔26〕 赵丙奇,周露琼,杨金忠.石景龙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土地流转方式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1(11):60-65.

〔27〕 曾进.多元化战略的风险暴露及其测度[J].中国管理科学,2012(11):263-268.

〔28〕 张杰.“社会参照轮”:一个初步的社会学分析[J].学习与实践,2009(10):138-142.

〔29〕 熊光清.欧洲的社会排斥理论与反社会排斥实践[J].国际论坛,2008(1):14-18.

〔30〕 尼古拉斯·卢曼.信任:一个社会复杂性的简化机制[M].瞿铁鹏,李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20.

〔31〕 陈晓正,胡象明.重大工程项目社会风险评估研究——基于社会预期的视角[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6-18.

〔32〕 宋林飞.社会发展的评估与对策[J].南京社会科学,1998(4):19-28.

〔33〕 谢芳.城市人水和谐的系统分析与评价研究[M].南京:河海大学,2011:68-93.

(责任编辑 吴 星)

Study on Social Stability Risk Indicator System and Assessment for Quitting Rural Residential Land

YAN Jing1, KONG Ling-gang1, CHENG Cong-kun2, LI Ying1

(1.Anhu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Hefei, Anhui 230001; 2. Anhui land surveying and planning, Hefei, Anhui 230031)

On the basis of summing up the previous research of homestead quit, this paper first puts forward the significance and necessity of the study on the social stability risk of homestead's quit.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expound the connotation of social stability risk of homestead's quit, probe the causes of the risk of the homesteads' quitting, and structure the system of the risk assessment indicat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ulnerability.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generalization were employ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ssessment indicator system and model of the systematic and operable social stability's risk of homesteads' quit were built, and the concrete indicators were explained with measurement method.

quitting rural residential land; vulnerability; social stability risk; indicator system

10.13937/j.cnki.sjzjjxyxb.2016.06.012

2016-10-20

http://www.cnki.net/kcms/doi/10.13937/j.cnki.sjzjjxyxb.2016.06.012.html < class="emphasis_bold">网络出版时间

时间:2016-12-20 15:30

安徽省社科院青年课题“宅基地退出的社会脆弱性分析及对策研究”(QK201609)。

严静(1985—),女,江苏泰州人,管理学硕士,研究实习员,工程师,主要从事资源管理、政策分析研究。

C934

A

1007-6875(2016)06-0072-07

猜你喜欢
脆弱性宅基地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县级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审批宅基地要一户一宅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基于DWT域的脆弱性音频水印算法研究
关于宅基地的几点法律常识
煤矿电网脆弱性评估
杀毒软件中指令虚拟机的脆弱性分析
基于攻击图的工控系统脆弱性量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