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道德信仰基本素质的引导方法初探

2016-02-11 16:19李辰星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教学

李辰星



高校学生道德信仰基本素质的引导方法初探

李辰星

摘要:目前高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存在一些消极隐患,急需通过有效的道德引导。高校学生道德信仰基本素质引导必须采取“复方医治”的方案。要科学地将信仰结构中的理性与非理性因素有效结合,通过以课堂为载体、积极引导实践的方式影响高校学生的思想和灵魂。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信仰;教学;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的道德信仰属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范畴,它是大学生对道德理想及其价值依据的笃信和奉行,是对其应该做什么样的人的一种认定,是对自身道德理想人格的设定。社会思潮的功利性和学校教育的功利性往往逼迫学生放弃对自身道德信仰基本素质的培养,而将专门精力投入到考试、考证和考研等与切身成绩利益相关的培训当中,这样势必影响大学生的道德信仰建设,从而产生不良价值观以及不利于大学生实现社会价值的负面现象。应该将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以及信仰教育和引导融汇于日常的所有的教学工作中,让其通过参与教学无形中地提升自己的道德信仰素质的水平。

一、高校学生道德信仰基本素质引导的必要性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会逐渐积累下来一些人类普适的基本道德价值观,我们必须承认,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却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普遍道德信仰在功德层面上是存在的。公民的道德信仰素质较高,使得各项制度得以严格执行,国家的公序良俗就能得到确认,实现良性循环。

我国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国家的本质是社会的公序良俗达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的现象,它是一种状态,必须由国民的基本素质作为保障,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就是道德信仰素质。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显而易见,如果大学生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信仰素质,那么也将为我国造就法治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从另一个角度而言,道德信仰素质还决定着学生今后能否实现自身的正价值,或者说决定着学生实现正负价值的比例。让学生在校期间不但提升文化水平,同时也在思想水平和行为习惯上得到质的提升,两方面同时获得收获,从而真正顺应我们学校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的目标,是当下高校教育中不能回避的话题。

高校必须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学生的道德信仰素质的建设上,这项工作并不能仅仅依靠团委书记、辅导员等岗位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来完成,更需要与所有学生有正面交流的教学人员共同参与。

二、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消极方面

目前,高校学生们的思想和行为方面存在一些消极表现,如果处理不好,极有可能变成隐患。短期内,这些隐患不会在对学生的发展有明显不利影响。但是长期来看,如果今后不将这类问题解决,很容易造成大学生这个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群体难以发挥应有的接班人作用。

(一)怀疑或抵触应然信息。如今的大学生们和过去数十年间的大学生最大的差别就是自主思考能力在加强,但是这种加强并非全是正面积极的。许多大学生对于应该信任和接纳的思想和信息也抱有强烈的怀疑态度甚至抵触情绪。部分学生甚至形成多疑、爱钻空子的不文明心态,对于团结集体、关爱校园有一定负面影响,加大了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难度。许多大学生只相信自己的判断和自己看见的实然现象,容易陷入对现象的误判,给不法分子有机可乘,造成人身和财产的损失,严重的还会导致一定的社会危害。

(二)缺乏基本的社交礼仪。良好的礼仪有利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并促成自身和谐的心理氛围,当下高校大学生的礼仪养成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越来越崇尚自由和个性,却往往忽视基本的互动方式和方法。

(三)存在攀比等不良心态。社会生活中盛行的攀比之心也蔓延到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影响。高校学生对于教育自己和帮助自己的师长、朋友缺乏必要的尊重,缺乏大局观。如果该现象长期积累,难以激发正能量,反而会制造负面影响。

(四)社会责任感不足。由于中小学教育对学生的道德信仰培育引导方面存在不足,进入大学后大多数学生习惯性地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社会适应力,而较少关注社会责任、国家生存状态改善问题。

(五)难以脚踏实地。有大学生热衷于投机取巧,钻管理漏洞,甚至极力寻求舞弊之机。这使得培养教育难度增加,预期成果降低,也打击了学习认真、希望凭借能力取得认可的学生。

上述问题的产生,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学生道德信仰基本素质的缺失,这个问题的解决事关重大。

三、高校学生道德信仰基本素质引导的教学融入

提升大学生道德信仰基本素质不仅仅是管理思想的工作,必须采取“复方医治”的方案。要科学地将信仰结构中的理性与非理性因素有效结合,通过情感渲染走进大学生的思想和灵魂。要肯定大学生们敢于思考、敢于质疑的思想特征,并利用他们的主体意识完善自己的道德信仰。通过纪律约束、制度引导、榜样模范等措施,约束和协调大学生的行为,并给予他们充分的实践这些思想的机会,逐步培养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学习习惯、思考习惯、合理的消费理念、乐观向上的生活理念、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时引导学生学会通过道德信仰的理性思考,选择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相关工作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灌输中华文化优良传统。通过组织讲座的形式高效率地普及学生对于我国文化中优良传统的认识,提高对于道德信仰基本素质的理解。各科任课教师也应得到充分的培训,讲授专业课程的时候穿插关于“文明传承”的教育内容,帮助学生纠偏思想,传承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华夏文明礼仪之邦的精神信仰,保持华夏民族繁荣昌盛所仰的傲然品质。

此外,还应积极通过新型课堂教学或课外教学的方式组织关于“精神文明”、“职业操守”等为主题的教学或研修等活动,真正帮助学生不但养成好的个人习惯,而且明确这些习惯背后的意义。同时,任课教师也应亲身参加类似“组织意识和荣誉意识”、“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与未来发展”等内容为主题的主题班会,着重培养自身遵纪守法的意识、集体荣誉感、树立健康新型的教育观念,同时也能增加对学生心理的了解,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信赖关系。

(二)引导学生树立良性价值观。考虑到学生因受自身条件、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等因素的影响而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当注重做好学生的个别教育工作,由点到面力争使每一名学生在思想上有一个健康、稳定的发展。对于部分思想上比较松懈、有问题的学生,必须先摸清他们的思想动态,然后找适当的时间和机会有针对性地教育,使大部分学生能够端正思想、解除困惑、积极进取。在不断的重复和积累下,形成了习惯,学生也会更多内视自身的行为举止,在大脑中放上一杆道德信仰素质的天平,随时扶正自己的言行。

(三)积极引导学生实践。教师应尽可能调动学生业余开展有益社会和自身的社会实践活动,督促其培养健康、积极的课外习惯。通过学生管理人员、培训人员、学生干部的共同努力,组织、开展各项与教学相关的实践活动,通过这些锻炼,加强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的素质表现,使其更多地体现大度、宽容、沉稳、礼貌等行为特性。要让大学生挖掘内在的良好的道德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全面提升道德信仰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

[1] 刘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4).

[2] 佟金泽.走出高校德育维谷:培养大学生主体的道德信仰[J].教育与人才,2008(20).

[3] 陈尚云,解秀琴.大学生党建工作与高校思想道德建设——做好高校院(系)学生党建工作的几点体会[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5).

[4]王春颖,王平.高校学生党员信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责任编辑 胡爱敏)

作者简介:李辰星,中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讲师,法学博士(邮政编码 430074)

中图分类号:C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359(2016)02-0055-03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生之歌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