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2016-02-11 15:28张璐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加工业河南省加工

张璐

(郑州市社会科学院 经济所,河南 郑州 450000)

推进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张璐

(郑州市社会科学院 经济所,河南 郑州 450000)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社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成为保障国民营养健康、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民生产业。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存在着龙头企业不足、加工工艺和设备落后、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等问题。因此,河南省必须把握住国家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的机遇,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深度、加强科技创新、强化扶持力度等,全面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对策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河南省作为国家农业大省,“十二五”以来农产品加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保障国民营养健康、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民生产业。但是,目前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存在转型升级难度大的问题,河南省必须立足于自身特点,紧紧抓住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机遇,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破解资源约束,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

一、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义

农产品加工业是指以农业种养及其加工产品为原料进行工业生产的活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在统计上涉及食品加工和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纺织业、木材加工业、家具制造业、造纸业、橡胶制品等12个行业[1]。农产品加工业不仅涵盖农业生产,而且属于加工制造、现代服务业等综合性产业,对于农业产业的结构优化、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农民增收都具有积极作用,已经成为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关键。在国家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背景下,河南省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转型发展意义重大。

1.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需要。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集成利用现代要素,促进农业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能使农产品加工层次、科技含量、质量等级和品牌优势得到发挥,促进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2],从而带动农业相关环节的发展,构筑起集农业生产、加工和流通于一体的现代产业体系。

2.是发挥农业辐射示范功能的需要。河南省现代农业较为发达,农业合作社、产业园区、加工制造基地较多,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产业品牌突出,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创新,构筑起现代加工体系,能够进一步发挥农业的引领示范功能。

3.是保障食物安全和有效供给的基础支撑。随着河南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人们对食品加工制品的品质要求不断提升,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采用先进的加工工艺、先进的技术装备,从量和质上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从空间和时间上拓展人们的消费领域,进而形成营养、便捷、特色突出的食物供应体系,也可以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深入发展。

4.是推进“四化同步”和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可以抑制农村资源的外流并引导城市资源支持农村发展,承接城市的企业、人才、资本等优势资源,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新型发展模式,让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共享发展的成果。

二、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河南省依托优越的交通和工业基础优势,加大了对农产品资源的利用,使得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企业不断壮大,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转型、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1.农产品加工业规模数量不断扩大。2015年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已经达到3.4万家,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业达到7000多家,营业收入达到1.9万亿元,逐步形成了以食品、粮食、油料、肉类等加工为主的格局,成为河南省的重要经济支柱产业。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壮大,龙头企业达到6600多家,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3500多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有60家,有16家企业在国外上市,规模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对外出口水平不断增强,2008年到2014年河南省农产品加工货物出口从4.97亿元增加到20.93亿元,并建成国家级出口食品安全示范区17个,位居全国第二。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农民就业率和收入水平的提高,2015年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吸纳劳动力200余万人,带动农户1300多万户,增加农民收入335亿元,实现户均增收2500元以上,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就业模式转换。

2.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水平提高。河南省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集聚发展,将其作为提升产业水平的重要举措,先后出台了《农业产业化集群专项行动方案》《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指导意见》等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在产业政策的推动下,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到540个,共有企业5000多家,涵盖农业的11个产业领域。河南省积极推进配套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2008年以来共建设各类专业合作社6200家,相关研发、检测、物流等配套机构和平台2000多个,有力地支持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河南省各市也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集聚发展,郑州市制定了《推动农业产业化集聚发展的意见》,在优势领域形成了玉米、水产品、小麦等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立起了以三全、思念等为主的食品工业基地,以马寨为中心的小食品、速冻食品加工园区等,基于产品、市场等优势建立的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漯河市出台了支持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的税收、财政、金融等系列政策,努力打造“中国食品城”,2014年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业产值已经达到1370亿元,农产业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548亿元,占全市工业收入的59%,已经成为漯河市的重要支柱产业。

3.农产品加工业的开放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开放创新是推动产业转型,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河南省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产业的开放创新,以引领产业升级。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扩大农产品加工业的对外合作和交流。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加大项目和资金的引进力度,自2014年以来引进资金达到150亿元以上,其中不乏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集团的投资。通过深化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不断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创新能力。河南省目前有国家级研发机构18个、省级研发机构123个,各类大专院校、科研基地等29个。各地市充分依靠省内的高校、科研院所等技术资源,广泛推动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深化成果转化和应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例如,三门峡通过推动果制品加工业发展,培育了大型果业加工企业,出口美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能力达到全国地市级第一位。

4.财政金融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财政政策是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关键,也是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2008年以来河南省每年投入1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2012年以来扶持资金增加到2亿元,用以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生产线扩增、原料基地建设、产品安全质量检测等进行补贴,并对品牌化建设较好的企业给予奖励。积极推动银行业与农产品加工业的对接,给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贷款支持。鼓励金融创新,多家银行开展了涉农主体的票据再贴现业务,完成再贴现95亿元,支持农业加工企业1400多家。推动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通过设立项目补贴政策、项目扶持政策等,支持农业合作社发展,推动企业、基地与农户的合作,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合作模式,实现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有效延伸了产业链条,降低了生产成本。

三、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虽然得到长足发展,但是仍然存在龙头企业缺乏、深加工不足、加工工艺和设备滞后等问题,制约了产业的转型升级。

1.龙头企业数量不足,中小企业发展能力欠缺。在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业中各行业市场的集中度较高,规模较大的公司达到行业内加工能力的70%以上,而且行业内的企业不断向集团化和国际化发展,在其国内外都有非常强的竞争力。河南省在农产品加工领域虽然有国家重要的品牌企业,但是总体来看龙头企业的数量还很少,与河南省农业大省地位不相匹配,而且品牌企业多集中在速冻领域,其他行业的品牌几乎是空白,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市场进入壁垒不高,一旦某加工业有利可图,就会出现很多企业蜂拥而入的现象,这也使得农产品加工业的市场集中度偏低,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薄弱。同时,河南省中小型作坊式加工企业相对较多,这些企业科技含量低,同质化程度较高,经营分散、规模小,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2.加工工艺和设备落后,市场竞争力不高。农产品加工业的工艺和设备是提升产品加工质量的手段和保障,例如国内外大型企业在食品加工中采用微胶囊技术、膜分离技术、微生物技术等,在物流领域中普遍采用抗氧化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发酵工程技术等,这些新工艺的采用能极大地提高产品的保质水平和附加值[3]。河南省的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技术偏低,技术储备和支撑不足,工艺设备陈旧,加工工艺相对粗糙,有些小型加工企业的肉贮存还是采用腌、熏等传统非标准化技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高,加工转化增值率低,严重限制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虽然河南省很多企业意识到工艺、设备对于精深加工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缺少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难以有效推进工艺和设备改进。

3.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和专业化水平不高。农产品加工深度直接展现该地区的加工水平,只有深加工,产品附加值才会提高,销售收入才会增加。河南省的加工深度为1.6,低于全国1.88的平均水平,这表明河南省多数农产品加工深度较低,附加值不高。例如,河南省出口贸易中的农产品多为香菇、竹木等初级制品形式,畜产品均以冷冻肉类及畜禽初级加工品为主导,这不利于产业转型。例如,河南大用实业集团,其熟食加工仅占企业的22%,而发达国家企业深加工水平一般都在80%左右,河南省企业的深加工水平与国外同类企业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同时,企业专业化生产程度不高。很多企业既从事农产品的加工生产,又从事包装、物流、营销、售后服务等,企业没有深入进行主导领域的加工和开发,经营成本相对较高,这也制约了农产品加工业配套企业的发展。

4.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创新环境有待优化。企业科技创新是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的决定力量,是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基础。目前,河南省企业存在科技投放不足、科技人才短缺、科技研发不强等问题,许多企业都缺乏有效的设备和人才支撑,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中小型企业、作坊式加工企业较多,人才、科技和品牌意识薄弱,科技研发投入力度不够。发达国家在技术和产品研发中投入的资金一般为销售额的10%以上,而河南省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投入多数不足3%。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缺乏,机制不健全,导致转化率不高,很多农业项目成果难以有效转化,存在研究机构创新成果积压与企业技术项目需求难以满足的情况。扶持中小企业创新的政策有待完善,由于中小企业数量较大,在引导、规范和扶持方面政策针对性与有效性不强,而且中小企业对信息、技术、资金等的获取能力不强,也限制了其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亟须壮大龙头企业,加强创新力度,提高深加工水平,优化政策环境,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全面实现转型发展。

1.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突出,创新能力、带动能力较强,能够与农户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在促进农民增收和推动产业转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此,要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等方式,不断壮大现有龙头产业,加大省内龙头产业的培育。针对中小企业多,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要推动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尤其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要素整合、示范引导作用,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全面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与上下游的企业结成发展联盟,延伸产业链条,打造规模化、集团化的行业领军企业,提高市场集中度,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要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合、与家庭农场和农户的对接,建立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有效连接机制,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水平和能力,在龙头企业发展过程中引领农民增收致富。

2.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加工深度。延伸产业链是通过产后加工,提高农产品加工精度、深度、细度,延伸农业产业链,以有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改造升级,实现企业从初级加工向深度加工的转变。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工商资本等兴办深加工企业,通过政策激励,支持新建立的深加工企业发展。通过挂靠外省一些技术水平高、品牌优势突出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省内企业的深加工发展。在具体的深加工重点领域,加强对果蔬、畜禽等农产品的深加工,推进果蔬产品加工技术开发,提高深加工科技成果转化运用,融入加工制造、包装、储存等先进技术,积极建立商品化运作的储藏基地、快速运输线等,全面提升农产品深加工水平。对于畜禽类产品要进一步推进机械化屠宰,提高冷藏、运输、配送等环节的水平,引导鲜肉加工向精细分割、小包装化发展,推动熟食产品向营养化、精包装、多品种等方向发展,满足市场消费结构的多元化需求[4]。同时,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品牌化建设,争创知名商标和品牌产品,运用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通过从原料生产到加工过程的标准化监管和生产,提高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水平,实现农产品加工供给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

3.加强科技创新,增强内生转型动能。科技创新是农产品转型升级的关键,是优化产品结构的内生动力,事关农产品加工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因此,必须明确科技创新在农产品加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瞄准国内外先进技术,在重大领域、重要环节和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积极推动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技术集成基地建设,推动技术集成平台的建立,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工艺、设备等领域的技术研发,推进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运用。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特别是要关注河南省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烘储技术和设施的研发,提高大宗农产品的储藏能力。提升秸秆、果皮等副产品的利用能力,通过科技创新提升综合利用水平。逐步建立成熟技术推广应用和成果转化机制,通过开展科研与企业对接活动,把企业需要的科技成果推广出去。充分发挥科研管理部门、研发部门和中介机构在成果推广转化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建立省级技术集成基地,解决关键、共性和基础问题。建设省级农产品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平台,推进成果转化方式的信息化发展。尽快整合省内的科技创新资源,优化整合、集中力量、健全队伍,构建起产学研用有机融合、分工协作的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内生转型。

4.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结合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实际和国家战略部署,在财政、税收、金融、人才等方面给予积极的政策支持,尽快制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的综合性意见,明确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发展新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完善财税政策,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直接投资等方式,充分发挥政策的调控和支撑能力。对于农产品精深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以及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等实施专项资金扶持。同时,调动金融、社会资本等多种力量参与到农产品加工业中,加大社会资金支持和投入力度,增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动能。加强对农业合作组织、家庭农产等设备升级改造的补贴,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区发展,促进农产品的就地加工,对就地建立农产品加工基地、研发基地的项目进行重点支持。建立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监测系统,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快速、全面地收集和传递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科学统计,掌握全省范围内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企业发展提供完备的服务。

[1]曹明玉.广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与推进路径[J].农产品加工业,2015,(11).

[2]刘琳.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6,(6).

[3]王红育,李轻舟.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研究开发现状与趋势[J].食品科学,2008,(8).

[4]张天佐.推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J].中国农业信息,2011,(12).

[责任编辑 游玉华]

F304.3

A

1671-6701(2016)06-0097-04

2016-09-06

2017年度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72400410470)阶段性成果

张 璐(1985— ),女,河南郑州人,硕士,郑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加工业河南省加工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复杂三维微细加工技术创新与研究
农产品加工业稳中向好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