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青年与陌生人的微信人际关系刍议

2016-02-11 12:26李庆华胡志伟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现实生活角色扮演陌生人

■ 李庆华 胡志伟

(哈尔滨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网络社会青年与陌生人的微信人际关系刍议

■ 李庆华 胡志伟

(哈尔滨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在网络社会,人际交往不仅仅局限于熟人之间,更多延伸至陌生人。青年是使用微信的主要群体,随着微信中添加陌生人功能的推出,青年极易与陌生人建立微信人际关系。青年与陌生人的微信人际关系对青年的人际交往同时产生了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应通过培育诚信友善意识、拓展青年现实社交、利用朋辈辅导角色认同、加强网络监管等途径规避陌生人微信人际关系对青年的消极影响,构建青年与陌生人健康、和谐的微信人际关系。

网络社会 青年 陌生人 微信人际关系

微信是目前最受欢迎的网络交往APP,青年已经从微信使用的萌芽期步入微信使用的成熟期,仅添加熟人为自己的微信好友已经不能满足青年的交友需求,加之微信推出很多添加陌生人的功能,青年逐渐把目光转向添加微信中的陌生人好友,以此来满足自己对于与陌生人建立信任的期盼。而在添加陌生人为自己好友的过程中以及添加陌生人为微信好友以后,陌生人都会对青年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网络社会中青年与陌生人的微信人际关系对于青年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青年与陌生人微信人际关系

青年正处于渴望拓展交友空间、扩大社会交往范围、渴望展现自身、求新求异的年龄阶段,因此青年愿意主动与陌生人交往,建立新的人际关系。青年以往现实中的人际关系主要存在于熟人之间,比如朋友、亲人等,而在虚拟的网络社会里,与陌生人的人际关系交往发展快速,与陌生人建立的网络人际关系也对青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陌生人有两种,一种是毫无关系的陌生人,一种是与他人发生接触,却又保留离去自由的陌生人,后者不从属于任何群体、富有高度移动性的特点,他们之间常常会主动吐露的真相与私密[1]。本文所指的陌生人是基于网络交往的第二种陌生人。在青年与陌生人的交往过程中,一部分陌生人会因为交流频繁等原因成为青年具有稳定人际关系的朋友,另一部分陌生人只成为青年短暂的朋友,短暂的交流过后随即消逝在青年的人际关系网络中。2015年7月,腾讯公司公布了微信使用情况的最新数据,微信用户平均年龄只有26岁,97.7%的用户在50岁以下,86.2%的用户在18-36岁之间。腾讯公司的数据表明使用微信的主要群体是青年,他们常以照片或文字记录的形式在微信朋友圈内展示自己的生活。

韦尔曼提出,网络环境扩展了传统意义上的人际交往,使交往对象大幅涵盖了弱联系和陌生人,同时还指出网络中的陌生人关系,不像都市街头擦身而过那样毫无关系,而是一种似近实远、又似远实近的社会关系[2]。微信人际关系使得青年可以直接与陌生人建立网上联系,这种关系不同于现实人际交往关系,在彼此需要交流沟通或安慰的时候,可以随时构建与陌生人之间的微信人际关系,而当现实生活忙碌或者青年不愿意再与微信人际关系中的陌生人继续建立人际关系时,可以随时通过删除联系人或者加入黑名单的方式切断与陌生人的微信人际关系。不得不承认的是,青年对于这种人际关系有一种新奇的心理,而且愿意探索这种与现实人际关系完全不同的虚拟关系,对了解陌生人并与之建立微信人际关系充满期待。

网络社会的微信人际关系是基于网络发展而言的在微信软件上形成的微信人际关系,其中包括了青年与微信陌生人之间的人际关系。青年与陌生人之间的人际关系是虚拟的,但是在与陌生人通过微信交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依赖以及互为倾诉对象却是真实的,在微信上与陌生人建立的情感链条不稳定或者断裂都会对青年造成一定的影响。面对网络社会交往的扩展,青年网络人际交往方式亦发生变化,与陌生人构建的微信人际关系正逐渐影响着青年的成长与发展。

二、青年与陌生人微信人际关系的特征

随着网络社会交往技术的发展与普及,青年的人际关系交往亦呈现出新的特征。青年在网络上与陌生人建立人际关系的特征与现实人际关系不同,与最初使用微信时仅仅以添加熟悉的人不同,使用微信一段时间后,现实社会的朋友圈已逐渐成为微信中的朋友圈,青年逐渐转向添加陌生人进入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而青年与陌生人的人际关系具有随机性、互动的频率具有不稳定性、与陌生人的共情性三个特征。

1.青年与陌生人微信人际关系的确立具有随机性

青年与陌生人微信好友的关系具有极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首先,添加对象是随机的。他们可能会因为微信支付打车费而添加了出租车师傅为微信好友,也有可能因为通讯录的匹配而添加了快递小哥为微信好友,更有青年使用微信中添加陌生人为好友的功能如“漂流瓶”、“附近的人”来添加好友,等等;其次,添加时间是随机的。添加陌生人微信好友的行为发生在闲暇时段。一旦有闲暇时间,青年就可能使用微信并添加陌生人为微信好友,但他们不会有计划地添加陌生人为自己的微信好友,青年添加陌生人为微信好友在选择对象和添加频率上都是随机的;最后,青年初步添加陌生人微信好友完成后,能与哪些陌生人建立起微信人际关系是随机的。网络人际关系确立之初是不稳定的,有共同语言的陌生人会被继续留在微信通讯录里,没有共同语言的陌生人则被屏蔽或直接删除。总之,青年与陌生人微信人际关系的整个确立过程具有随机性。

2.青年与陌生人微信互动的频率具有不稳定性

青年与陌生人的微信人际关系确立之后,会展开线上的频繁互动。这种线上互动频率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一方面,互动时间频率不稳定。互动的具体时间是随机的,一般要看青年与陌生人什么时候上线。互动的时长具有主观性,可随时开始亦可随时结束,时长上双方商定,无确切规定,无规律可言,互动频率不稳定;另一方面,互动空间不稳定。青年或是出于发泄压力,或是出于素未谋面可以毫无顾忌地表达内心感受,或是出于单纯地为了结交一位知己好友等。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线上交流是青年与陌生人的基本交流方式。线上交流一段时间后,若双方觉得交流且顺畅,愿意在现实生活中结为好友,随时可以切换至线下交流、相约见面。青年与陌生人在微信中的人际关系线上交流与线下接触可以随时切换,因此,交往的空间亦具有不稳定性。

3.青年与陌生人的微信人际关系具有共情性

青年出于各种目的在微信上与陌生人接触,在建立微信人际关系期间青年与陌生人的人际关系既可以进一步发展又可以随时中断。但当青年与陌生人的微信人际关系确立并稳定后,青年会逐渐与微信中的陌生人沟通交流,这是因为青年求新求异、愿意主动与陌生人沟通、抒发所见所思,更重要的是在微信中彼此不认识,更能无所顾忌地宣泄在现实生活中不敢表达的心声,更可以坦率地向微信中的陌生人发泄现实生活中的压力,与微信中的陌生人倾诉的内容更加具有私密性。因此与微信中的熟人相比,青年更愿意与微信中的陌生人建立一种既亲密又私密的关系。而手机另一端的陌生人也与青年有着相同的想法,双方在倾诉私密心声这一点上达到共情,进而产生网络交往情感上的亲密感,并最终不同程度地对与陌生人的微信人际关系产生依赖感。

三、陌生人微信人际关系对当代青年的影响

1967年,米尔格拉姆做了关于“六度分隔”的小世界实验,实验结果得出“通过六个中间人我们可以连接到世界上任何一个人”的六度分隔理论。2011年底,Facebook和米兰大学合作,针对七亿多Facebook用户之间的好友关系网络做了研究。研究发现两个用户之间的平均距离仅为4.74度。而且,从近年的演化趋势看,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增大和连接的增多,平均距离呈现减小趋势。这也就意味着个体的行为在网络上会对其他人造成影响,隔着电子屏幕的情感交流亦影响着交流对象,每一个与青年结为微信好友的陌生人都会对青年造成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

1.陌生人微信人际关系对于当代青年的积极影响

第一,与陌生人的微信人际关系可以填补青年的心理需求。一方面,青年处于求新求异的心理发展阶段,极易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和了解不熟悉的人。与陌生人在微信沟通过程中那种可以无所顾忌地袒露心扉的感觉是青年在现实人际交往中感受不到的。因为彼此不熟悉,可以尽情宣泄自己的情绪,或抒发情感、或吐槽等。在交往的过程中,青年与陌生人可以通过温暖的文字语言彼此安慰,他们享受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人际关系,享受由这种人际关系带来的可以随意倾诉的感觉。青年与陌生人在网络上获得的情感支持使得青年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感,产生积极的情绪。另一方面,青年渴望不断拓展自己的交往空间,不断展示自己,使自己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现实生活中青年的自我定位和别人的认可度往往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青年往往自我感觉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但是需要被认可的心理需求又是如此强烈,青年主动转向微信中的陌生人,寻求被认可和心理需求的满足。

第二,与陌生人的微信人际关系可以转化为现实人际关系。一方面,与陌生人的微信人际关系丰富了青年人际关系的构成。随着青年与陌生人在微信上的持续交流,没有共同话题的陌生人逐渐被删掉或加入黑名单,消失在青年的人际关系网络中,而彼此聊得来的陌生人逐渐成为了青年可以倾吐心声的对象。青年不是按照陌生人的职业、年龄等现实生活中交友的选择性因素来评价自己的微信陌生人好友。最终能转化为青年的现实生活好友的陌生人可能是在微信上购物认识的,也可能是通过搜索职业群体认识的,或者是之前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等,在之后的接触中逐渐转为现实生活中好友。另一方面,青年与陌生人微信好友的交往也有利于扩展青年人际关系的空间。在现实生活中每个青年的人际圈是有限度的,青年在渴望建立某种人际关系而又没有合适的交往对象时,在微信上可以通过“搜索”功能直接搜索出任一有意向交往的微信群,通过这种方式搜索想要建立人际关系的对象,进而转化为现实人际关系。青年与陌生人微信好友的人际关系拓展了青年建立人际关系的空间,青年人际关系的构成得以丰富。

第三,与陌生人的微信人际关系可以拓展青年的信息来源渠道。一方面,信息来源渠道更加广泛。在没有与陌生人建立微信人际关系以前,青年的信息来源渠道主要是大众传媒、各类教育、社会现实人际交往等。青年同与其有共同兴趣爱好的陌生人建立微信人际关系后,可以在与陌生人进行微信沟通交往的过程中直接了解、接受陌生人微信好友所拥有的信息资源,而不再仅仅是通过大众传媒等渠道接受信息。微信中不限地域添加陌生人为好友的添加方式,使得青年与陌生人的交往突破了地域的限制。青年可以利用这一便利添加不同地域的陌生人为微信好友,扩大青年的人际交往地域范围。通过微信中朋友圈互传照片等方式实现信息的共享,丰富了青年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另一方面,与陌生人的微信人际关系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具有时效性。微信朋友圈功能使得青年第一时间了解陌生人微信好友所在地域的信息状态,在传统的信息传播渠道之外,更为迅速、更为直观地获取信息。

2.陌生人微信人际关系对于当代青年的消极影响

第一,导致信任缺失,难以建成长期稳定的人际关系。信任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的基础,而微信人际关系具有不可转变的虚拟性,因此使用微信的青年彼此的信任度也相对较低。他们不愿意在微信上向陌生人公开自己的真实身份,甚至隐藏自己的职业、年龄等个人信息。由于无有效的办法可以在微信上确认陌生人的真实身份,所以在交往过程中难免会抱有怀疑的态度和不真实的想法。此外,微信上一些陌生人虚假的求助消息,例如“轻松筹”,一个可以在微信上转发的捐款软件,出于对转发求助信息者的信任,青年选择相信病患陌生人的信息都是真实的,所以青年相信捐款对于病患陌生人是有帮助的,而捐款之后部分病患就销声匿迹了;还有许多青年在微信上看到的即时信息,青年选择相信以后又被失望或欺骗打落谷底。诸如此类一次又一次地选择相信而最终证实被骗,使得部分青年产生了不再信任陌生人的想法,导致信任缺失,而青年的信任缺失不断被强化,最终泛化到现实生活中,影响到青年微信人际关系,乃至影响青年现实人际关系的发展。由于青年的信任缺失,青年不会持续相信陌生人微信好友,所以青年与陌生人建立的微信人际关系大多难以长期维持,持续时间较短,难以建立长期稳定的人际关系。

第二,陷入角色扮演,产生反抗现实生活的情绪。一方面,微信交往便于青年陷入角色扮演。青年在使用微信与陌生人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因为彼此之间不认识,所以更愿意将自己塑造成一个自己心里向往的且与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形象,尝试扮演生活中无法实现的角色。每个青年心里都有一个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微信中的陌生人为青年扮演自己所期待的角色提供了观众。在与微信陌生人好友交谈的过程中,青年可以尽情地扮演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在陌生人微信好友面前,由于相隔屏幕,青年大多能够顺畅地与陌生人进行交流,沉浸在自己幻想的角色中。微信为青年提供了角色扮演的便利,隐藏了当面交谈时会产生的慌乱心理和不能持续表达情感的尴尬。青年可以在微信上同陌生人用滔滔不绝的文字进行着平静的伪装,这带给青年极大的安全感和心理上的满足感。另一方面,角色扮演使得青年产生反抗现实生活的情绪。这种角色扮演并不适用于现实社会,无论在微信上扮演的是什么角色,青年都势必要回归现实社会,在回归现实社会的过程中,一部分青年会因为过度的角色扮演导致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产生一种角色转变不顺畅的挫败感。这种挫败感使得陷入与陌生人的角色扮演的青年丧失与现实的人交往的自信,从而容易产生反抗现实生活的情绪,只能再回到微信中,在与陌生人的人际关系中去寻求虚拟社会归属感,如此循环往复,致使青年在反抗现实的过程中,影响现实人际关系的构建。

第三,淡化交往规范,使其对现实人际关系规则适应不良。一方面,微信交往规范意识淡薄。每个青年都生活在现实社会中,一般都知晓现实人际交往过程中需要遵守的交往礼仪和交往规则,例如以礼待人、诚实守信、不任意中止谈话等。青年与陌生人建立的微信人际关系是在没有交往规范的环境下建立的,微信上的交往方式是自由的,既可继续发展两个人的人际关系,亦可随时中断,不受现实社会交往规范的约束。另一方面,微信交往习惯致使青年现实人际关系规则适应不良。由于受到微信与陌生人之间自由自在交往方式的影响,在现实人际交往中,青年更倾向于选择心仪的交往方式。在青年与陌生人建立微信人际关系的过程中,青年无法通过文字辨别陌生人所发信息中隐喻的喜怒哀乐,捕捉不到陌生人的表情变化,因而青年回复的信息也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这种相对自由的交流方式逐渐受到青年喜爱,并被他们带入了现实生活中,但是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必须遵守人际交往规则,这就造成了青年人际交往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主动选择在微信上与陌生人交流的那种随意性的交往方式,另一方面这种交往方式违背了现实人际关系中的规则,不适用于现实人际交往。因此青年与陌生人的微信人际关系淡化了现实的交往规范,导致青年现实人际关系适应不良。

四、构建青年与陌生人良好微信人际关系的对策

随着微信的广泛应用和普及,采取有效手段和措施规避消极影响,积极探索构建与陌生人良好微信人际关系,是当代青年在构建网络人际关系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1.培育缺场信任意识,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一方面,树立诚信友善的缺场交往意识。诚信友善是人际交往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个人层面的基本要求。每个人有都需要树立诚信友善的意识,同样,在青年通过微信与陌生人建立人际关系的过程中,也需要有诚信友善的意识。青年在微信中与陌生人的人际关系之所以存在不信任因素,主要还是因为青年诚信友善的意识根基不稳,现实社会中熟人与熟人之间的欺骗加剧了青年的不信任感,加之社会上时有发生网络诈骗,致使青年对于现实社会中的陌生人不同程度地持有怀疑态度,对于陌生人微信人际关系更持有怀疑态度。另一方面,树立正确的交往价值观。由于微信陌生人人际关系是在缺场的环境下建立的,所以交往双方的不在场使得交流信息无法得到证实。部分青年亦主观地选择不与陌生人建立长期的人际关系,所以青年需要树立正确的交往价值观,并将现实生活中的信任观念延展到微信陌生人人际关系中,树立缺场信任观念,以诚信友善为基点,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与微信陌生人好友的交往中,都要秉承诚信友善的价值观,最终实现培育缺场信任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拓展青年现实社交,淡化网络信任缺失

一方面,拓展现实的社交关系网络。青年之所以依赖微信人际关系,主要还是因为现实人际关系缺失。而在现实社会与熟人的人际交往中不易隐藏真实信息,所以除了要增强青年诚信友善的意识,更要引导青年回归现实社交网络,拓展现实人际关系,结交现实朋友,分散原本用于经营与陌生人的微信人际关系的情感和注意力,在现实人际关系中寻求情感支持,在现实人际关系中重新寻找角色定位。另一方面,淡化网络信任缺失。在与陌生人进行微信人际关系的沟通过程中,由于微信人际关系特有的虚拟属性,部分青年主观选择不向陌生人透漏自己的真实信息,更不相信陌生人的信息是真实的,由此产生了青年在与陌生人建立微信人际关系的过程中,双方都是抱着互不信任的态度去建立这段人际关系的,这种想法必然导致青年的信任危机。因此青年要主动规避微信陌生人人际关系的信任缺失对于现实人际关系的影响,并通过拓展现实人际关系,逐渐淡化对于微信陌生人人际关系信任缺失的依赖。

3.利用朋辈辅导角色认同,促使青年和谐发展

青年留恋微信上与陌生人建立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青年陷入了微信中的角色扮演。一再反抗现实生活中的社会角色无果后,青年更愿意享受微信上与陌生人建立的角色扮演,因此主观反抗现实生活中的社会角色,需要寻求朋辈群体的引导和帮助,协助其进行角色认同。朋辈群体更加了解青年,他们更能站在青年的立场理解青年的问题,给予青年一种共情的理解,在这种交流环境下,青年更易于接受朋辈群体的建议,引起共鸣。通过朋辈群体的角色认同引导,逐渐将自己从虚拟的角色扮演中脱离出来,回归到现实生活中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去。青年需要正确认识虚拟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和现实社会中社会角色的差异,避免沉浸在微信上与陌生人建立的角色扮演而无法自拔,引导其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角色,剖析微信中与陌生人的人际关系,逐渐脱离这种虚拟的角色扮演。

4.加强网络监管力度,确立微信交往规范

首先,制定相应法律法规,明确网络交往规范。网络社交媒体发展的速度是有目共睹的,而与之相对应的规范则相对滞后,因此,亟须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规范和引导青年。其次,加强微信的监管力度。在青年使用微信的过程中,由于微信交往的虚拟性和随意性,青年经常把微信交往的随意性带到现实生活中,导致不适应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所以需要监管者确立微信交往规范,从微信交往的随意性和虚拟性入手,加强对微信交往的监管,倡导微信交往实名制。最后,社会大众发挥监督作用。社会大众应提升自身素质,发挥自身监管作用,督促政府制定适应网络人际关系发展的法律法规。大众传媒要正确认识微信人际关系,积极引导、营造具有正能量的微信“朋友圈”和给力的微信陌生人际关系。

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微信已在人们生活中普遍使用,且已经成为网络社会交往的方式之一。青年群体具有崇尚新鲜事物、愿意交友的特征,仅仅添加通讯录中的熟人为微信好友已不能满足青年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青年在添加陌生人为自己的微信好友。青年是微信用户的主要群体,微信中的很多功能使得看似毫无关系的陌生人得以建立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使得青年寻得倾诉对象、满足了心理需求、加快了社会角色转换的过程,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消极影响。微信是青年接触社会、拓展交友空间不可或缺的平台,研究青年与陌生人的微信人际关系有助于促进青年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促进青年人格的完善。只有正确认识并引导青年与陌生人建立良好的微信人际关系,共享网络带给每个青年的网络社会交往空间,积极为网络人际交往带来正能量,才能更好地促进青年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1]Georg Simmel. On Individuality and Social Form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1,pp. 143-149.

[2]Wellman, B. and M. Gulia When Social Networks Meet Computer Newtworks: The Policy Implications of Virtual Communities. In Communities in Cyberspace, eds. by Marc A. Smith & Peter.1995,pp. 167-194.

(责任编辑:任天成)

2016-09-05

李庆华,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胡志伟,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系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形势下高校网络管理与建设研究”(课题编号:14B092)、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提升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长效机制研究”(课题编号:JGXM-HLJ-201506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现实生活角色扮演陌生人
角色扮演游戏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谨防陌生人
谨防陌生人
学小猫走路——浅谈角色扮演的魅力
假期归来
不等式创新题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