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研究综述

2016-02-10 17:22刘丽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四个全面小康社会布局

刘丽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闵行 200241)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研究综述

刘丽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闵行200241)

当前,国内学者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了多维度、多层次的解读,形成了丰硕的成果。通过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脉络、科学内涵及内在逻辑、哲学意蕴、重大意义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为进一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四个全面;内涵;逻辑;意义;综述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成了学者们研究的焦点。为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践提供更有力的理论支撑,本文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脉络研究

从当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学界主要从两个角度对“四个全面”的形成脉络进行了研究。一是通过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每一个“全面”的形成过程进行梳理,进而把握“四个全面”的形成过程。二是从整体上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梳理其来龙去脉,研究其形成过程。

(一)从每一个“全面”的角度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形成脉络。学界一般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提法始于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方时提出的“小康社会”概念。后来,邓小平提出“三步走”的战略构想。2000年,中国基本实现了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重申了这一奋斗目标,并且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正式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全面深化改革的形成脉络。1987年,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开放。”[1]其后的每次党代会都提到“全面改革”以及“深化改革”,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思想,“实现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思想。”[2]因此,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经历了十三大到十八大的形成历程,更加突出“全面”和“深化”。

3.全面依法治国的形成脉络。全面依法治国,学界一般把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16字方针作为起点;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然后,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党的十六大要求“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大明确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依法治国”做出了明确的部署。因此,“全面依法治国”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体现了党、国家更加重视依法治国的方针的贯彻与落实。

4.全面从严治党的形成脉络。全面从严治党,学者们普遍认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十八大以来党内存在的问题而做出的重要决定。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从严治党”。[3]这既标志着党最终确立了“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也标志着党中央更加重视党内的作风问题、腐败问题,加强党的纪律性与廉洁性建设。

(二)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整体的角度

学界比较认可施芝鸿为代表提出的“三阶段说”,即“从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4]也就是经历了从“一个全面”到“三个全面”的形成过程。

1.从“一个全面”到“两个全面”。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就是“一个全面”。党的十七大重申了这一奋斗目标,并且把“全面建设”改为“全面建成”。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从而把“一个全面”扩展为“两个全面”。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目标简化为“全面深化改革”。

2.从“两个全面”到“三个全面”。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进军号。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至此,“两个全面”进一步被扩展成为“三个全面”。

3.从“三个全面”到“四个全面”。2014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第一次提出:“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5]以此为标志,“三个全面”首次扩展为“四个全面”。“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式形成。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科学内涵研究

从总体看,学界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涵的研究主要着重于把握“全面”这一,对每一个“全面”的内涵从不同角度分别具体加以阐述。

(一)从目标全面性的角度

从目标角度上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覆盖人群和目标涉及领域是全面的。”[6]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7]全面深化改革是总目标与具体目标的相结合。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作为方向,具体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实行体制上的改革,从而明确改革的分目标;全面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是:构建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和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是: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把作风建设融入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之中,从而增强党自我净化与完善的能力。因此,从目标角度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解读,体现了其目标主体和涉及范围的全面性。

(二)从布局全面性的角度

即每一个“全面”的布局都涵盖了该领域的方方面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则意味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全面推进社会建设,最终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全面深化改革覆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加上党的建设制度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从严治党覆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等领域的方方面面,主体上覆盖全体党员。总之,从布局的全面性上讲,“四个全面”体现出具体贯彻实施过程中政策覆盖的全面性。

(三)从过程全面性的角度

可以说,每个“全面”都贯穿整个现代化进程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在地包含了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则贯穿整个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全面深化改革则意味着改革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全面依法治国意味着要着力推进立法工作、执法工作、司法工作,坚持法制宣传,做到全民守法。全面从严治党体现了治党过程的全面性,因为党执政面临的挑战和风险是长期、复杂、严峻的。因此,从过程角度进行分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长期的战略任务,贯穿于社会经济建设的全过程。

除了以上角度解析外,也有部分学者从每个“全面”具体内涵的角度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涵加以阐释,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是核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也包括覆盖人群之全面;全面依法治国的内涵则体现为法治目标、立法过程的全面;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治、要害在严。各个方面都要加大力度,才能确保党的纯洁性。

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研究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作了简明阐述。学界对此非常关注,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在逻辑的阐述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一个目标,三大举措”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其余“三个全面”是三大战略举措,这三大举措共同服务于这一战略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体现出“目标—途径”二分的内在结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途径,推动着全面小康的实现;同时又体现出“目标——途径——调控”三分内在结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但三大举措中,‘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被视为‘鸟之双翼’,‘车之双轮’。”[8]“全面从严治党”是鸟之头,起着调控作用。总的来说,这一逻辑分法体现了目标与举措的统一,三大战略举措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实践进程。

(二)有机统一的整体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在的构成了有机统一体,每一个全面都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系统,全面依法治国是保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是控制系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系统。”[9]因此,“战略目标——强大动力——法治保障——政治保证”,[10]构成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完整的逻辑结构和系统,“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共同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其他视角的解读

从其他视角解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观点也比较多,如朱炳元从历史、实践、理论和思维逻辑来说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统一性。辛向阳认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包含着历史、现实、未来三大逻辑。现实逻辑是以历史逻辑为基础的,未来逻辑既以历史逻辑为基础,也以现实逻辑为出发点。[11]还有一些观点认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应该突出以法为纲,确保法治的作用。

总之,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说明了每个全面之间并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相互促进,协调推进,共生共荣的关系。

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哲学意蕴研究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辩证唯物主义

1.从唯物论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如辛鸣认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是基于国内国际两大判断,一是国内发展进入新常态。二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呈现出一种新格局。韩震则指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统一,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我们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有利于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总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顺应时代的现实需要而产生的,也是顺应人民的期盼所做的选择。

2.从辩证法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联系、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辩证法。第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发展的观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思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新飞跃。第二,“四个全面”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每一个全面是其中的一部分。同时,每一个全面又可以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都由不同的要素和部分构成,内含相互作用的子系统,需要统筹兼顾地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第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回答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点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解决我国社会现在面临的主要矛盾的方法论的‘两点论’,这样我们既在目标上讲求‘重点’,又在方法上突出‘两点’,既牵住了“牛鼻子”,又有着整体的战略规划。”[12]总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充分体现了辩证的方法论特色。

3.从认识论角度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持有该观点学者认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来源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植根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反过来,又以其真理性和科学性,极大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必将在指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散发出灿烂的理论光辉。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历史唯物主义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遵循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经研究得出,正是存在着建成小康过程中的不平衡不协调,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依法治国方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徇私枉法等问题严重,治党方面存在着问题,党执政面临着“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刚好契合了当前的社会存在,因此,必将引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原理。王钰鑫认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眼于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强调处理好历史进程中社会基本矛盾的各方面、各因素,这有助于进一步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进而全面推进社会发展进步。”[13]因此,“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是为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对生产关系各领域进行改革,是适应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抉择。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有学者认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回应人民的期盼所做的选择,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因此,人民既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目的,也是其贯彻落实的主体与动力。

五、“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研究

(一)理论意义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持有这一观点的学者较多,如邸乘光认为,“‘四个全面’的提出、形成和确立是实践发展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新成果。”[14]杜黎明认为,“‘四个全面’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15]魏礼群、王满传则认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基本价值立场,同时又立足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16]总之,持有该观点的学者们认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内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中国梦”一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内涵和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如王国敏、陈加飞认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着“目标、动力、保障、主体”构成的严密的内在逻辑结构,自成一个有机的理论系统,它以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观点,“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17]总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引领实现中国梦的顶层设计。持有此观点的学者,大都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每一个全面的作用来说明对实现中国梦的引领作用,形成“中国梦”之“四维”。黄正平和梁敬国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原初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路径选择;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安排;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国梦的核心支撑。”[18]贺新元认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的顶层规划,“牵住了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个牛鼻子,体现了实现中国梦的发展、动力、法治、领导四个维度。”[19]黄远固认为,“‘四个全面’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应该立足‘两个一百年’基础上统筹落实“四个全面”总方略。”[20]

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持有此观点的学者们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认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符合时代的要求,是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杜飞进认为,首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科学系统地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等执政党建设的三个根本性问题,明确了锻造坚强领导核心的执政党定位,强调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根基。其次,“‘四个全面’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布局的方面,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21]再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地把握了人类社会发展趋势,深刻揭示当今社会发展特征,正确判断中国未来发展方向,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二)实践意义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任新民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等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22]资金议认为,“四个全面”有着鲜明的创新性质,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新举措,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新措施。[23]高建生认为,“‘四个全面’首先从系统思维、整体推进的把握上对治国理政方略作了更为全面的定位,其次从发展进程、任务要求的揭示上对治国理政方略作了深层次的阐述,最后,从实践上对治国理政方略作了进一步的展示。”[24]秦宣则认为,“‘四个全面’,立足治国理政战略全局,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是治国理政的‘总纲’。”[25]总之,“四个全面”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对治国理政方略系统深邃的全局思考。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总抓手或“牛鼻子”。学者们认为,“四个全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是在新形势下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实践,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26]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拓展了中国外交新格局。持有该观点的学者们认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兼顾了中国特色和世界潮流,体现了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发展了新时期中国特色的外交模式,构建了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同时,体现了中国治理现代化,拓展了中国外交新格局。

此外,有的学者还把“四个全面”与五位一体相联系,认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分别为实现五位一体提供目标、动力、基本方略和政治保证的作用。还有的学者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联系,认为“‘四个全面’明确了中国治理现代化的理念、目标和途径,引导推动了国家治理现代化。”[27]

六、总结与前瞻

学界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探讨,成果丰硕,但从总体看,学者们主要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意义等研究入手,拓展的领域还不够宽;重复性的表述较多,创新的观点较少;理论解读较多,如何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研究较少。

今后,要深入研究和突破以下的重点:第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层背景的研究。很多学者仅从理论上宏观阐述了此问题,但没有具体深入研究。第二,深化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其他相关战略的关系研究,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五位一体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与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模式有什么样的联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有什么渊源?第三,深化对如何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体途径方法的研究。只有逐步厘清以上的问题,才能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1]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

[2]改革让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三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N].人民日报,2015-02-27.

[3]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

[4]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一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N].人民日报,2015-02-25.

[5]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2-25.

[6]让全面小康激荡中国梦——二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N].人民日报,2015-02-26.

[7]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14.

[8]法治让国家治理迈向新境界——四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N].人民日报,2015-02-28.

[9]曲青山.四个全面:新形势下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J].党建,2015(02).

[10]韩庆祥.关于“四个全面”思想内涵的哲学思考[N].北京日报,2015-03-16.

[11]辛向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的三大逻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版),2015(05).

[12]刘洋,李洋.“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哲学释析[J].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2015(05).

[13]王钰鑫.“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哲学意蕴与展望[J].思想教育研究,2015(08).

[14]邸乘光.“四个全面”:演进脉络、基本内涵与科学定位[J].求索,2015(07).

[15]杜黎明.“四个全面”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J].长白学刊,2015(04).

[16]魏礼群,王满传.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5(04).

[17]王国敏,陈加飞.“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J].理论学刊,2015(08).

[18]黄正平,梁敬国.“四个全面”凸显中国梦顶层设计[J].唯实,2015(03).

[19]贺新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国梦之“四维”[J].人民论坛,2015(05).

[20]黄远固.“四个全面”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J].唯实,2015(05).

[21]杜飞进.论“四个全面”与“三大规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

[22]任新民.“四个全面”:党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J].学术探索,2015(03).

[23]资金议.“四个全面”:创新特质·理论价值·推进思路[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5(05).

[24]高建国.“四个全面”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方略的全新展示[J].党政干部论坛,2015(03).

[25]秦宣.“四个全面”:形成发展、科学内涵和战略意义[J].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06).

[26]颜晓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5(06).

[27]杜飞进.“四个全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布局[N].光明日报,2015-06-05.

责任编辑:刘建文

D616

A

1671-2994(2016)04-0054-05

2016-04-27

刘丽(1993-),女,四川广元人,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四个全面小康社会布局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BP的可再生能源布局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VR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
Face++:布局刷脸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