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着力点

2016-02-10 17:22溥德书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话语哲学

溥德书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云南 昆明 650111)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着力点

溥德书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云南昆明650111)

习近平总书记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什么样的哲学社会科学、如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深刻回答了事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是指导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献。讲话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任务。当前,从总体上考虑,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需要在三大体系的构建上下功夫,即在构建和完善目标体系、构建和完善主体体系、构建和完善战略体系上下功夫。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着力点;基本要求

今天的时代,是发展的时代,挑战的时代,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智慧。习近平总书记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什么样的哲学社会科学、如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深刻回答了事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是指导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献。讲话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任务。我们如何按照要求,找准着力点,努力构建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一个重大课题。当前,从总体上考虑,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需要在三大体系上下功夫。

一、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目标体系

目标是一种引领,要旗帜鲜明地加以坚持。“就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目标而言,讲话将其具体化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位一体的系统。”[1]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为哲学社会科学乃至一般科学的基本结构,三者彼此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在一定意义上,学科体系是平台,学术体系是内容乃至内核,话语体系是综合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目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短板以及与世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学术体系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国,研究队伍、论文数量、政府投入等在世界上都是排在前位的,但目前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

二、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体系

(一)价值主体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即要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在价值上,要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是我们党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一贯要求,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长期以来的不懈追求。”[2]

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二)利益主体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人民的主体地位。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他强调,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满足人民根本利益,提供社会发展规律探索,就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实践主体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是广大知识分子和理论工作者,具体讲,主要包括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军队院校的五路军。他们的专业化和系统化能力,影响构建的水平和结果。

(四)检验主体

要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要建立优秀成果推介制度,把优秀研究成果真正评出来、推广开。学术成果评价体系是指挥棒,指挥棒一改变,专家学者的观念和研究方式就会相应转变,会逐渐认识到理论创新真正的价值和生命力在于为人民立言,解决时代问题。人民是检验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

三、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体系

(一)基本思路

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基本思路,完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战略体系。

哲学社会科学涉及面广、交叉学科多。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学科必须注意学科系统性、专业性和学科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各领域,囊括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等诸多学科,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二)基本要求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六性”,即要体现民族性、继承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辩证地看待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1.体现民族性继承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现在民族性和继承性,主要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第一,要坚定文化自信。对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所形成的思想体系和独特优势进行挖掘阐发、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与世界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着力提出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要求革故鼎新、守成创新。“中国学术,只有扎根在中国的大地上,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为主攻方向,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才能展现出中国特色的卓然风姿。”[3]第二,在兼收并蓄中博采众长,善于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是中华文明的鲜明品格,也是我们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内在动力。因而,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还要求我们古为今用,体现继承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不断发掘和利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和丰富知识,我们才能更好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开创人类社会的未来。”世界发展到今天,学科分工越来越细,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不汲取古今中外的已有资源,不能产生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我们要坚持开门搞研究,吸收借鉴人类创造的有益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丰富滋养。第三,我们珍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内容及其发展成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进一步夯实这一主体内容。

2.体现原创性时代性。时代化体现在原创性和时代性,主要反映时代问题,体现时代精神,表达时代声音,尊重时代发展。

反映时代问题,要求我们切实增强问题意识。当代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实践,提出了许多亟须创造性探索回答的大问题、真问题、新问题,我们的学术研究要紧紧抓住这些问题,这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客观依据。特别“要研究中国共产党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理论创新成果。而研究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的新成果,就要研究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想,研究党中央的领班人习近平的著作和在他领导下制定的文件,研究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8]

体现时代精神,要求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要有理论创新。这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关键所在。“从十月革命成功到苏联解体70多年的时间里,在列宁主义的基础上却没能产生一种新的科学理论指导苏联社会主义走向成功,理论上的创新不足和指导思想混乱无疑是苏共垮台的一个重要原因。”[9]

表达时代声音,要求知识分子和理论工作者要面向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和中国问题,走出书斋到社会现实中去调研,了解人民大众的所思所想所需,要吸收世界的优秀文化成果,为治国理政新实践提供理论滋养。

尊重时代发展,要求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要放眼看世界,把握世界大势。“在当今世界,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治国理政,已经不能离开这个国家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时代条件。因此,研究中国的社会主义问题,研究中国的治国理政问题,都不能脱离今天的时代变动特点,远离时代大潮的发展趋势。”[10]形成高质量的国际话语必须融通中外,同时有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把最具标志性的文化符号宣介出去,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世界了解一个文化的中国、多彩的中国、博大的中国。”[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体现着独特的原创性和鲜明的时代性,不仅凝结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贡献,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发展。近年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有较大发展,但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上的特色还不够突出,在创新能力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为此,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弘扬创新精神,瞄准学术前沿,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为契机,大力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研究方法和手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第一重要的是理论观点的创新。理论观点的创新要围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进行。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提出探索提供“社会制度的中国方案”,积极探索治国理政新实践等。这些理论和观点,展现出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时代感召力,也是我们进行理论创新的重要依据。

3.体现系统性专业性。专业性和系统性指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是知识分子和理论工作者,他们的专业化和系统化影响构建水平和结果。“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主要存在着学科设置与社会发展联系不够紧密,学科体系不够健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比较薄弱的现实问题。我们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加快完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发展优势重点学科、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独特学科。”[12]

体现系统性,第一,要“坚持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整体推进。”[13]学术体系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理论、观点方法的综合体;学科体系展现着学术体系的内容分类,也是学术研究开展及学术教育传承的组织机制;话语体系是由表达、呈现学术体系的概念、范畴等构成的系统,三者相互影响、互不可分。第二,要完善门类。完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生态学、法学、民族学、文学、史学等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第三,要发挥学科优势,建立协同创新平台。要在巩固和提升各学科优势的基础上,积极促进多学科深度融合,建设一批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研究所、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协同攻关、平台互动融合,推进科研组织与管理创新。第四,要发挥高校、党校系统、社会科学院、党政研究部门等各路大军的优势和作用。

体现专业性,第一,要有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和机构。第二,要有专门的人才队伍。第三,要有专业的研究成果。

(三)现实路径

1.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科建设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龙头,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学科建设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根本性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不仅需要梳理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进行学科建设的战略规划,而且需要学科建设的微观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突出优势、拓展领域、补齐短板、完善体系。第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尤其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党史党建、科学社会主义等一批‘马’字号和‘党’字号基础理论学科,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与推广,不断壮大马克思主义学科群,为马克思主义入脑入心提供学科支撑。第二,要加快完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如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新闻学、人口学、宗教学、心理学等,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学科体系。第三,要注重发展优势重点学科。努力建成一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法学、艺术学等。第四,要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使这些学科研究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突破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会面临诸如人口、食品、能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其中许多问题仅靠单一学科或一大门类学科都不能有效解决,将越来越多地依靠多学科互相渗透、协同攻关。还有,有些道德、社会问题处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交叉地带,人们期待通过跨越传统学科界限的合作来解决问题。第五,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

2.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体系。要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体系、学术交流体系、学术评价体系和学术管理体系,打造一流的哲学社会科学学习氛围、研究氛围和实践氛围。

3.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话语体系。即构建中国特色、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现代思想话语体系。我们已经解决了“挨打”和“挨饿”问题,但是,我们还没有解决“挨骂”的问题。习近平指出:“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面对全球化,要把握好世界性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要正确理解基于本国历史的现代性。”

“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要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主题,坚持中国道路、贯穿中国立场,立足中国实践、回答中国问题,把握科学规律、升华学术理论,助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助推新形势下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14]第一,深入研究阐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着力构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第二,着眼为中国现代化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学理支撑,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第三,用好学术话语,讲好中国故事,着力增强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和传播力。第四,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这项工作要从学科建设做起,每个学科都要构建成体系的学科理论和概念。要鼓励哲学社会科学机构参与和设立国际性学术组织,支持和鼓励建立海外中国学术研究中心,支持国外学会、基金会研究中国问题,加强国内外智库交流,推动海外中国学研究。第五,要聚焦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推出并牵头组织研究项目,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第六,要加强优秀外文学术网站和学术期刊建设,扶持面向国外推介高水平研究成果。”

为了确保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正确方向,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必须坚持原则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就需要坚持“五个统一”:坚持学术性与政治性的统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1]侯才.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体系[EB/OL].新华网,2016-08-07.

[2][3][7][13]沈壮海.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J].求是,2016(12).

[4]王贺胜.把握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着力点[J].党建,2016(07).

[5][12]马敏、曾婕.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N].湖北日报,2016-06-06.

[6]张玉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推进[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9(03).

[8][10]李君如.时代大潮和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J].思想政治研究杂志,2015(10).

[9]朱殿勇,侯皓.谢伏瞻走进郑州大学讲党课、调研、座谈[N].河南日报,2016-09-20.

[11]刘奇葆.礼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自信.在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9-15.

[14]董云虎.努力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J].学术月刊,2016(04).

责任编辑:刘建文

D610

A

1671-2994(2016)04-0005-04

2016-08-01

溥德书(1964-),男,云南通海人,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话语哲学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菱的哲学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社会科学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