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趋势、问题及对策

2016-02-09 01:52:46颜世强王黔驹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6年1期
关键词:馆藏资料信息化

■ 连 健/颜世强/王黔驹

(1.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37;2.全国地质资料馆,北京 100037;3.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北京 101149)

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趋势、问题及对策

■ 连 健1,2/颜世强3/王黔驹1,2

(1.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37;2.全国地质资料馆,北京 100037;3.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北京 101149)

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数据资源趋向标准化;地质资料收、管、用业务趋向全流程信息化,库房管理趋于智能化;地质资料信息数据趋向一体化管理与服务;地质资料信息服务趋向网络化发展;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日益趋向大众化、知识化;地质资料信息技术趋向数据应用工具开发和可视化分析。目前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地质资料信息化标准体系不完善,现有信息系统繁多、缺乏有效整合,地质资料网络服务能力较弱,数字地质资料馆刚刚起步,各馆藏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还未实现,公共服务信息产品开发严重滞后等问题。对策建议:(1)推进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设;(2)创新网络服务模式,推动地质资料信息公开共享;(3)加快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建设。

地质资料;信息化;趋势;问题;对策建议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1]。地质资料是在科研工作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声像、录音、录像及图表等资料和信息,是国家投入财力、人力和物力,获得的大量宝贵财富和社会资源,是进行经济建设和后续地质工作的依据和条件,也是地质工作成果服务社会的价值体现。地质资料信息化是针对纸质和数字化地质资料及其衍生产品的科学组织和服务,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也是构成当今信息社会的重要部分[2]。近年来,全国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地质资料馆藏机构高度重视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工作[3-10],加快地质资料数字信息资源积累,推动馆藏条件现代化与信息化进程,全面开展资料信息的网络化服务,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是依旧存在信息化标准不统一、信息产品开发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通过总结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1 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现状

1.1 地质资料信息资源情况

丰富的地质资料信息资源,尤其是数字化信息资料资源是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保障和前提。截至2013年底,全国成果地质资料共计442985种,其中全国地质资料馆馆藏资料最多,达到126142种;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保管岩心15.62万米、岩屑225.33万袋。2013年部、省两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大力推进地质资料图文扫描数字化工作,馆藏资料中电子文档数量达到33.19万种,占馆藏资料总量的74.92%。天津、河北、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湖南、广东、海南、重庆、青海、宁夏等12个省(区、市)馆藏资料已全部数字化①[11]。

1.2 地质资料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情况

地质资料业务管理工作包括地质资料的汇交、接收、验收、入库、馆藏等环节,这些业务环节的信息化为地质资料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近些年来,在地质资料相关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为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为了加强油气和海洋等原始和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全面完善了油气等地质资料委托保管信息系统;此外,进一步优化了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功能,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稳步推进;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与油气钻井数据库建设工作也全面启动。

1.3 地质资料数据信息服务能力建设情况

(1)服务网站建设情况。全国绝大多数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都建立了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栏目。以全国地质资料馆为代表的大部分地质资料馆藏机构都建立了独立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网站,能够实现地质资料目录检索、公开地质资料全文浏览、专题资料查询浏览等功能。

(2)服务系统开发情况。为提升查询、借阅、浏览、复制馆藏地质资料的服务效率,部、省两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在内网环境下开展地质资料电子阅览室建设工作;基于全国部省两级馆藏机构、委托保管单位、地调局系统、行业系统保管的地质资料目录资源,初步构建了可互联互通、分布式共享的共享服务平台和全国地质资料目录服务中心系统;围绕地质资料集群、运行环境集群和服务集群三方面开展地学空间信息检索系统研发与应用,可进行全国集群部署、信息发布和“一张图”可视化交互操作;为推动油气地质资料的公开共享,建立了委托保管服务系统,面向专业用户提供油气等原始和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服务,推进油气和海洋地质资料共享,提高了地质资料服务利用水平;全国馆完成数字地质资料馆核心数字系统建设,完成地质资料数据在线服务支撑与网站系统研发,实现了多专题大数据集互联网发布,形成了在线地质图服务与地质资料文档数据浏览混合服务模式。

1.4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品开发情况

(1)公共信息服务产品开发。一方面,开展地质资料保密技术处理工作,完成了三种中比例尺(1∶50万、1∶25万、1∶2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保密技术处理,形成公开版矢量数据成果向社会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开展了青藏高原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大别山地学文献与地质资料信息公共服务产品开发、格尔木——库尔勒铁路专题服务产品开发等产品开发研究工作。形成了《西藏基础地质资料检索图集》《玉树地震灾区基础地质资料图集》《新疆358项目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图集》《西昆仑成矿带多金属矿地质资料检索图集》等服务产品。

(2)应急信息服务产品开发。在历年抗旱救灾和抗震减灾中,全国馆及各省地质资料馆联动做好救灾减灾资料信息数据支撑工作,实施24小时无假日服务,及时整理加工灾区有关地质、水文、地灾等相关图件数据资料,主动提供地质资料信息应急服务。

(3)专题信息服务产品开发。针对找矿突破、双保工程等重大专项,系统梳理地质资料信息,开发形成专题资料数据包,及时提供线上服务。

2 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

2.1 地质资料数据资源趋向标准化

地质资料业务管理与信息数据服务的标准化建设是保障和实现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条件。标准化、数字化及集成化的地质资料是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其中标准化更是重中之重,是数字化资料信息数据实现集成、管理、服务、交互等的前提。地质资料数据资源标准体系建设要具有兼容性、一致性、可持续性和动态发展性[2],其信息组织的标准化建设主要包括业务管理标准化和信息数据服务标准化两方面。业务管理标准化指报告文档、地质图件等多源、异构资料信息资源必须采用统一的或可完整、灵活转换数据格式和元数据标准;信息数据服务标准化指建立地质资料信息数据统一的服务发布标准或接口,使多源异构的数据能够便捷地对外提供服务,或者方便地被调用服务。

2.2 地质资料收、管、用业务趋向全流程信息化,库房管理趋于智能化

地质资料业务工作从大的方面说由接收、保管、利用三个方面构成,细节上又分为汇交、接收、验收、入库、保管、借阅和加工等业务环节,这些业务工作是环环相扣、承上启下的流程。构建并实现覆盖地质资料各业务环节的全流程信息化体系,将加速地质资料的业务流转进程,全面提升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水平。

此外,智慧地质资料馆建设是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未来的发展趋势,馆藏设施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智能技术的应用。资料库房的智能管理以智能化技术和集成技术为核心,集基于电子标签馆藏地质资料管理系统和智能密集架系统、门禁系统、温湿度系统、消防系统等各系统为一体,在一个平台上展示和扩展,实现对地质资料整理、入库、检索、调阅、出库、销毁等所有环节进行跟踪定位、对每一个工作环节实行自动化管理[12]。

2.3 地质资料信息数据趋向一体化管理与服务

地质资料数据是海量的、多元的、分布式的、异构的,鉴于此,地质资料数据的一体化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质资料数据的一体化采集、汇聚体系,涵盖原始、成果、实物地质资料的联合编目系统及资料数据交换系统;二是海量地质资料数据的管理与集成,包括非结构化资料数据、结构化资料信息、异构数据库的一体化组织、管理、集成;三是地质资料数据的一体化服务体系,三大类资料服务的统一调度,包括后台库房服务加工、前台电子阅览与借阅、网络在线的门户网站、综合检索以及网络应用服务。

2.4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趋向网络化发展

传统的地质资料服务是柜台式的借阅服务,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方式,同时地质资料信息资源也需要依靠网络体系得以体现并发挥高效作用。结合地质资料的特点,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网络化建设可以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基于局域网或涉密专网的涉密地质资料信息数据网络查询和下载;二是基于互联网的公开地质资料信息数据一站式网络查询和下载。不管哪种方式,都能够以网络化的方式实现分散的地质资料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和集群服务,实现对分布式的资源共享和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现代化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来实现资料的网络化管理与服务。

2.5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日益趋向大众化、知识化

当前的地质资料服务仅仅是简单的文本、图件的加工借阅服务,地质资料若要反应其长久的生命力、档案性和服务功能,必然经由并实现大众化这条道路[13]。针对地质资料信息资源进行再分类、再细化,提取与大众息息相关的地质信息与数据,开发大众化服务产品,将是今后地质资料信息化服务的必由之路。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众越来越重视知识获取渠道与服务方式。地质资料信息资源的不断整合集群,使得开展地质资料信息知识化提升与服务到了一个关键节点。针对分散的、无序的、异构的地质资料信息数据进行再整合分析,并开展知识型组织,向用户提供系列化的有序的易理解的知识体系,就是地质资料信息的知识化提升,主要途径包括针对地质资料数据进行知识挖掘、知识组织和知识开发[13]。最终,通过知识提供与检索,以及知识共享与交流等方式对大众进行服务。

2.6 地质资料信息技术趋向数据应用工具开发和可视化分析

美国联邦政府大数据网站(data.gov)针对数据的管理分为原始数据、地理空间数据和数据工具三大类形式[14],给予了数据应用工具与数据同等重要的地位,体现了数据应用工具在数据管理、整合分析中的重要性。

数据可视化是解译复杂数据的有力工具,同时也是一个通过图像、图形方式整合、浓缩、传递与表达信息的过程。一方面,以易于理解的视图来描述复杂的数据,有助于非专业人员充分理解数据所传递出的信息;另一方面,利用可视化这一有效手段和途径,可以更好地发掘数据内在规律、探索未知信息并预测发展趋势[14]。因此,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要高度重视数据应用工具的开发与可视化分析技术水平的提高,根据地质资料数据特点,以业务需求为驱动,开发数据应用工具,同时关注海量地质资料数据的动态、时空、快速等的可视化技术,进行可视化分析,挖掘地质资料数据的潜在价值。

3 目前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地质资料信息化标准体系不完善

从目前全国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总体需求来看,标准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已有标准远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要求。具体表现在基础标准和实现信息共享的关键技术标准薄弱,标准之间缺乏协调性等方面,这都给多源数据的综合一体化管理和综合应用带来极大的不便,也不适应目前国际上的综合标准化趋势。此外,地质资料业务传统工作方式的根本转变和地学信息的社会化服务需要有系列标准支撑才能顺利实现,包括质量系列标准、数字化数据产品生产流程系列标准、数据交换系列标准、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系列标准、成果表达系列标准等,因此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现有的地质资料信息化标准体系,为实现地质资料业务管理全流程信息化和信息的共享与社会化服务提供扎实的技术支撑。

3.2 现有信息系统繁多,缺乏有效整合

当前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部、省两级馆藏机构开发了大量的信息系统,但由于前期缺少顶层设计和统一的标准体系构建,造成这些系统无法有效地进行系统功能交互和数据流通,形成了一个个“系统孤岛”。因此,需要通过开展信息化顶层设计,实现系统层面和数据层面的整合,促使地质资料业务的有效流转。

3.3 地质资料网络服务能力较弱

地质资料网络服务能力弱主要表现在:一是目前发布的产品仅是成果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及部分可公开的、利用价值不大的地质资料;二是网络服务的数据不能实现有效更新;三是网络服务的问题反馈机制不健全,效率太低;四是地质资料共享进程缓慢(体制不顺,涉密影响,各个馆藏机构利益调节不到位)。

3.4 数字地质资料馆刚刚起步,各馆藏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还未实现

数字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是以数字化信息为馆藏内容,以计算机为管理手段,以网络传递为利用方式的一种新型档案馆。数字资料的资源建设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地质资料馆核心数字系统的开发与建设,标志着全国地质资料馆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但是,由于原始资料的目录清理工作开展不久,原始资料还未能全部汇交,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工作也开始不久,即使真正实现三种资料的全部汇交,对这些信息资源的采集、处理、加工、分析等开发利用也需要形成一个完整的、效率和效益都很高的数字化框架体系,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规划的问题。此外,由于数字资源不足,仅有几个省建成了数字资料馆,各馆藏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没有实现。

3.5 公共服务信息产品开发严重滞后

由于资料馆在工程地质档案信息化、城市管网、路网、市政、公用设施等档案信息化系统建设的重要性未被资料馆的管理决策层充分认识到,地质资料信息的深度开发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地质信息服务主要停留在简单的数据加工和借阅上,地质资料的二次开发利用不够,综合性服务产品缺乏;地质调查信息化管理与协调机制不健全。信息化工作与地质调查专业工作融合不够,统筹规划和协调还需进一步加强。

4 对策建议

4.1 推进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设

加快推进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设,大力加强地质资料数据管理一体化进程,建设面向长期保存的国家地质资料数据库和面向服务的国家地质资料数据库,部署地质资料业务内外网络,进一步推进地质资料集群化共享规划与布局,变国家单纯抓汇交为全社会建造地质资料信息数据可持续创新的环境和大地质服务观并举。使各种地质资料数据共享工作有序进行,并按照一定的规定和办法提供共享服务,这是数据共享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最终建成遍布全国的分布式数据共享网络体系,包括门户网站、行业和领域共享服务网络、多个数据共享分中心(节点)网站。持续提供政策和经费保障,使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成为国家地质成果生产和服务基地,利用网络使信息便捷、及时地服务于政府、科学机构、企业、学校和公众等。

4.2 创新网络服务模式,推动地质资料信息公开共享

创新地质资料网络服务模式,加强在线服务的功能与开发利用。网络服务要简洁明快,应用便利,要提供在线下载资料数据的功能,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另外,网络服务要以需求为导向,建立按需服务,将服务对象进行不同类型的划分,比如政府、公司、企业和学校等,这种分类一是便于查找与利用,二是也加强了涉密资料数据去向的安全管理。此外,以网络为媒介,建立地质资料信息公开共享标准,大力推动地质资料信息公开共享。

4.3 加快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建设

制定合理的集群政策:一是构建经常性地沟通机制,一方面可以促进资料汇交单位与资料生产单位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地质资料产品推介会或研讨会等,可使资料供给方与需求方建立合作关系,为资料信息在内部的流动提供有效途径。二是推动专业化教育和培训计划,鼓励资料汇交单位工作人员参与集群创新网络,鼓励他们共同研究与产业集群发展相关的技术。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Z].北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6.

[2]黄少芳,刘晓鸿.大数据时代地质资料信息化发展探讨[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3(10):67-69.

[3]夏菁,白志强,王宝鹏,等.地质资料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的设计及实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295-300.

[4]刘志杰,陈奎英.海洋地质资料信息化管理模式探析[J].海洋信息,2008(4):4-6.

[5]于雪娴.关于石油地质资料信息化管理的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2):200.

[6]郦芳.上海地质信息社会化服务模式及其创新[J].上海国土资源,2013(1):96-99.

[7]连健,王黔驹,颜世强.全国地质资料目录服务中心总体设计研究[J].中国地质,2013(5):1675-1682.

[8]张云霞,杨书畅.天津滨海新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及应用[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1(6):42-46.

[9]李毅.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应用初探[J].国土资源导刊,2012(10):84-85.

[10]何文娜,王纯君,周圆心.北京市数字化地质资料服务模式研究[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2(6):32-36.

[11]国土资源部.2013年度全国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情况通报[Z].北京:国土资源部,2014.

[12]张茜,于瑞洋,尤利娟,等.地质资料库房智能化管理技术初探[C]//第九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北京:全国地质资料馆,2014.

[13]李政.国外市场经济国家地质资料信息化服务研究[J].国土资源情报,2013(1):36-40.

[14]戴勤奋,魏合龙,王圣洁,等.大数据时代的海洋地质信息化建设[J].海洋地质前沿,2014(1):67-70.

Issues Concerning Geological Data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LIAN Jian1,2, YAN Shiqiang3, WANG Qianjv1,2
(1.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Beijing 100037; 2.National Geological Archives of China, Beijing 100037; 3.Cores and SamplesCenter of Land and Resources,CGS. Beijing 101149)

This paper frst introduces the information-based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data. These include: data sourc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tandard; the information are used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receiving, managing and using geological data; warehouse management is tending to be more intelligent; geological information data is gradually realizing the integration of management and service;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is moving forward to network development, and it is available to the public increasingly with better-educated; in addition, databas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tools and visualization and analysis are applied to geological dat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n,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that we face in promoting geological data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These problems lay emphasis on the following: geological data information standard system is poor;the existing information system has no effective integration; the capacity of geological data network service to cope with development is weak; digital geological archive has just started;interconnection among various geological collection agencies has not yet implemented; and product development of public information service is seriously delayed. In light of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we shoul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geological data center, innovate network service mode so as to promote the information of geological data public sharing, and work fast to improve geological data information service clustering.

poor areas; selenium-rich land resources; economical and intensive;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Xintian

F407.1;F062.1

A

1672-6995(2016)01-0028-05

2015-10-31;

2015-12-01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全国地质资料目录服务中心建设”(12120113025300)

连健(1983-),男,河南省南阳市人,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地质资料管理服务信息化研究工作。

①统计数据采用国土资源部2013年度全国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情况通报。

猜你喜欢
馆藏资料信息化
馆藏
现代装饰(2022年6期)2022-12-17 01:07:32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艺术品鉴(2019年11期)2019-12-27 09:06:18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文物春秋(2014年2期)2014-12-24 21:23:05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