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地质勘查产业发展前景

2016-02-14 13:55彭齐鸣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6年1期
关键词:勘查油气单位

■ 彭齐鸣

(国土资源部,北京 100812)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地质勘查产业发展前景

■ 彭齐鸣

(国土资源部,北京 100812)

当前地勘市场遇冷,表象看,勘查市场持续疲软,勘查作业总体供过于求;深入看,产业结构调整势必倒逼地勘工作结构调整;长远看,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勘查工作前景仍然光明,矿产资源管理改革将促进市场活力释放、提升公益性服务水平。地勘单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观念转变是最大的考验,要正确理解“地质先行”“地质找矿主力军”的含义;(2)要抓住油气体制改革、民生工程和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新机遇、新需求,利用好海洋地质、深部和复杂地区找矿等新空间;(3)“走出去”要找准定位,联合出海,高度重视开发条件和投资环境;(4)加强自身改革与调整,做好定位抉择和角色转换,依靠科技创新做精做强,继续发扬地勘单位的传统优势。

经济发展新常态;地质勘查;地勘单位;产业结构调整;改革发展

经济发展新常态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发生的一种调整和变化的结果,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形成的一种新态势。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国家正在推动形成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的良好态势[1]。在这样的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要发生改变,产业结构必然进行转型升级,地质勘查工作也不例外。

应对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能源资源供给既要确保供应,还要追求清洁环保。制造业升级更多地要靠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其中许多产业都是依靠新材料支撑的。对于地质勘查业来说,这些变化意味着工作目标、重点和工作方式的转变。经济最终将回暖,矿业市场也不会永远萧条。但是,在经济形势全面好转之前,地勘工作应该做什么?当经济形势好转的时候,地勘单位将以什么样的面貌和实力来适应新的局面?笔者认为,经济发展新常态给传统地勘工作带来冲击的同时,更为地勘产业改革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

1 地质勘查形势分析

1.1 从表象上看,勘查市场持续疲软,勘查作业总体供过于求

全球地勘投入持续走低,我国地勘市场形势也不容乐观。这方面已经有很多评论与报道,而且市场已经切身体验到了。如果将近十年来的勘查投入与矿产品价格做一个统计对比的话,会发现我们正处在一个下行位置上,从2012年以来一直在下滑,很多专家说即将触底或已经触底。但是,如何从谷底走出,以什么方式,走向何处仍然是个问题。换句话说,走出谷底以后我们还能回到从前的状态吗?

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地勘单位数量多,总体供大于求的弱点开始显现出来,市场竞争的激烈与残酷让人印象深刻。但是,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反思,要想想在新常态下我们怎么办。至少应该思考,那些已经被遗忘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中有哪些已经不适应今天的需求,我们应该如何调整自己,以适应新的需求。

1.2 深入看,产业结构调整势必倒逼地勘工作结构调整

我们应该看到,地勘作业市场供大于求也是结构性的,如同产能过剩一样,地勘作业不是全面过剩。在固体矿产勘查作业严重供过于求的同时,油气勘查和海洋地质调查作业队伍显得明显不足。这是因为我们的大多数地勘单位一直沿着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传统优势前进,没有考虑全国市场上的力量分布与实际需求。在矿业形势好的时期,旺盛的需求,特别是财政投入的加大,掩盖了这种问题。但市场一旦遇冷则问题立即凸显出来。

研究新常态,探索新常态下地勘工作的出路,有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新常态的本质是什么,二是地勘工作的本质是什么。实际上,新常态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增长速度和增长方式的变化,重要体现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地勘工作的实质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因此,核心问题是,新常态下的需求是什么,地勘工作如何满足新需求?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如果不针对实际需求考虑问题的话,地勘单位的发展将难以为继。所以,一定要结合所在地区、全国甚至全球的需求去考虑改革与发展,制定符合实际、符合长远的发展战略,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及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当然,传统的地勘业务仍然需要,但是,如果要保留传统的地质勘查业务,就必须确保拥有足够的竞争实力和专业特色。

1.3 长远看,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勘查工作前景仍然光明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包括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文化水平和质量要有普遍提高等多个方面[1]。这表明,从长远来看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的需求仍然强劲。在大量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才刚刚开始,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是长期、大量的。同样,从全球看,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也对矿产资源有很高的依赖。这些都决定了矿产资源市场不会从此一蹶不振。

当然,新形势下的矿产资源工作不会走老路,新常态下有新的需求结构,一定要用新的专业结构和工作方式去提供服务。总的看法是:传统的产业仍然有一定规模(稳增长的需要),新兴战略性产业会有长足发展(调结构的需要)。不论是保增长,还是调结构,都给地勘工作留出了巨大的空间。剩下的问题是如何占据、拓展这些空间。

首先,矿产勘查工作不仅仅要关注铁、铜、铝、铅、锌、金、银等大多数地勘单位熟悉的矿种,而要把更大的精力放在新兴战略性产业所需要的矿产资源上。对于这一点,我们以往重视不够,没有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在财政出资的资源调查评价工作部署中,由于没有深入开展市场调研与需求分析,不了解市场对矿产资源的新需求,没有将潜在战略性矿产资源的调查评价放在重要地位。当然,国内外市场对常规资源的需求仍然较大,但随着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产能相对过剩的钢铁、玻璃、水泥等产业,会部分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这势必减少国内市场对大宗矿产资源的需求。同时,经济转型,发展新的增长点,离不开新的矿物资源,而如果我们现在不着手开展资源调查评价,势必制约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崛起与发展。另外,在能源供给方面,对煤炭的需求比例将会降低,对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需求将大大增加,这将带来对非常规油气资源、铀矿、地热等资源勘查作业需求的增长。

2 从矿产资源管理改革方向看地勘单位的定位与发展机遇

(1)市场配置资源,带来勘查市场投资增长。长期以来,地勘单位普遍对“招拍挂”非议重重,许多专家也撰文对此提出批评。但是,多年以来“招拍挂”方式已经被各地普遍采用,我们应该反思其中的深层次原因,思考其合理性与合法性。

首先,反对“招拍挂”者要么主张申请在先,要么希望协议出让。对于协议出让,由于是行政配置资源,已经很少采用。申请在先是《矿产资源法》中首推的出让方式,也是国际上市场经济国家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在我国也曾经应用过,取得过一些成效,但是也带来一些问题。申请在先的基本出发点是一个地区只有基础地质资料没有财政出资形成的找矿成果,申请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去选择申请区块,要承担由此带来的投资风险。在我国,很多地区财政出资做了找矿工作,形成了许多找矿线索,甚至形成了矿产地。在这种情况下会有多个投资人申请同一区块,再以申请在先的方式出让就会有失公平。相比之下,“招拍挂”方式更容易体现公平。当然,根据矿产勘查的规律,以承诺投资额为主要指标的招标似乎更加符合矿产勘查规律,有利于减小企业负担,加大勘查投入。

(2)从页岩气和新疆油气区块招标试点中得到的启示。近几年来,我国开展了两轮页岩气区块竞争出让,2015年又启动了新疆油气区块招标试点。这几次区块出让的共同特点是以承诺勘查投入为主要指标。从几次区块出让可以看出,尽管勘查风险很大,而且目前的油价又很低,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油气勘查的积极性很高,出让区块单位面积的投入承诺达到法定最低投入上限10倍以上。虽然有一部分企业在投入工作量上的安排不一定合理,但是那种势在必得的态度反映了投资者对油气产业前景的看好。不难看出,随着油气勘查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区块退出机制与监管制度的完善,会有更多的区块面向社会出让,社会投资额会明显加大,油气勘查市场会更加繁荣。

区块出让方式的改革可以带来勘查投入的显著增加,对于作业者来说,这意味着勘查市场上作业机会的增加。但是,地勘单位必须从实际出发,认真审视自己的专业结构和技术优势能否适应市场的需求,需要根据需求补上自己的短板。

(3)推进诚信体系建设。诚信体系建设事关勘查产业的生命,也是矿产勘查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基础,而资本市场建设又是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重要条件。

长期以来,我国矿产勘查资本市场建设多纠结于诚信体系缺失,具体问题落在注册地质师制度的建立上。实际上,问题主要不在注册地质师制度本身,而在于如何运作这一制度。加拿大的43-101体系是大家熟悉的制度,往往被用来当作样板。但是我国与加拿大的差别不在于有没有这一制度(我们有矿业权评估师和储量评估师),而在于如何应用这一制度。我们总是担心披露出的信息有假,因此建立各种制度和队伍为保证信息的客观性而努力。实际上,43-101体系中,政府的责任很简单,主要是制定信息披露规则和事后监管,确保合资格人信息的客观性和程序的规范,不用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因为信息的准确性由合资格人负责,由社会对其进行监督[2]。

矿政制度改革还包括进一步加强公益性地质工作,提升公益性服务的水平。为此,公益性地质工作成果必须保证质量,充分共享。这是两个亟待加强的环节。一方面,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提高公益性地质工作质量;另一方面,要建立更加严格、可行的制度,确保公益性工作成果及时汇交,及时提供服务。这一问题的解决涉及到体制改革,要与地勘单位分类改革统筹考虑。例如,要强调公益类单位承担的财政出资基础性工作必须按照要求完整汇交成果资料,对于违规者要有相应的处罚措施。

3 地勘单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3.1 观念转变是最大的考验

3.1.1 正确认识“地质先行”的含义

“地质先行”是地质工作定位的重要特点,指的是需超前部署安排。但是,“地质先行”有特定条件,一定要在明确需求的基础上先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需求的多元化,地质工作需求分析变得越来越复杂,地质工作规划部署越来越需要紧密联系国家发展规划和其他行业的规划。地质工作可以做的事很多,服务领域很广。在这种情况下,地质工作需求分析需要做更加深入细致的工作,必须与全局的工作紧密结合,明确定位,突出重点,“做最需要做的”。

为此,中央、地方的地质工作部署必须与国家、地区的发展规划紧密结合,成为其组成部分,不能贸然先行。

3.1.2 对“地质找矿主力军”的理解

国有地勘单位是“地质找矿主力军”符合国有地勘单位的实际地位。从地质勘查资质单位的构成可以看出,勘查单位总数中约有一半是国有地勘单位,而甲级地勘资质单位中,约四分之三是国有地勘单位。但是,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这种主力主要体现在地质勘查作业上,并不是整个市场的主体。以矿产勘查开发为例,投资的主体是各种企业,地勘单位的自有资金数量十分有限,虽然有一些资金用于找矿工作,但是在市场中的份额很小。二是国有地勘单位在甲级资质单位中的占比在逐年变化,从五年前的90%多降到现在的70%多,这意味着作业主体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勘查队伍,在油气勘查这样的领域,企业的勘查队伍建设速度就很快,会涌现出一批油气服务企业。

在这样的局面下,地勘单位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和压力,在作业上要想有所作为、占领市场,必须有自己的专业特色,还要与投资主体结合或合作。

3.2 抓住新机遇、利用新空间

3.2.1 油气体制改革带来的新机遇

油气体制改革必将带来勘查投入的大幅增长,对作业队伍的需求也必然增大。目前我国油气技术服务产业规模不大,相对于勘查投入的增加作业力量显得非常不足。绝大多数地勘单位的优势都停留在传统的固体矿产勘查领域,在油气勘查方面是新手。以页岩气勘查为例,大部分国有地勘单位,包括许多拥有气体勘查资质的单位,其技术装备和人才都适应不了油气勘查市场的需求。因此,油气勘查应该是地勘单位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的油气勘查,特别是非常规油气勘查的突破依赖于开放市场,通过市场竞争可以有效地提升技术,降低成本,加快推进非常规油气勘查突破。在大量投资主体进入的同时,必然需要大批油气作业主体的形成与发展。

3.2.2 民生工程和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新需求

基础地质工作和水、工、环工作与环境问题关系密切,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是地质工作服务领域的重要拓展方向。目前,许多省区,特别是东南沿海省份的地勘工作重心已经转向了城市、农业、环保等各个领域,成为新的产业。在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需要大量地质信息资料的支撑,必将形成新的地勘工作增长点。值得强调的是,虽然地勘单位在农业、环保等领域有很多实践,但真正进入这些领域还需要在理念上和技术上进行调整和改造,以满足这些行业的实际需求。

3.2.3 海洋地质空白急需填补

我国海域的地质工作程度明显低于陆地,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海域工作程度必须提高。由于海洋地质调查工作对装备的要求很高,目前具备条件的地勘单位数量十分有限,相对日益增长的需求显得严重不足。实际上,地勘单位发展海洋地质工作新领域具有很好的条件。有的地勘单位自主研发海上钻探平台,完成了海上矿产勘查和油气勘查任务。

3.2.4 深部和复杂地区找矿技术大有用武之地

传统地质找矿工作仍然有很大市场,关键是地勘单位要形成自己的专业技术优势。随着找矿难度的不断增大,找矿空间转向浅覆盖区、复杂地区和已有矿区深部或外围。这就要求勘查单位拥有更加丰富的经验和更先进的勘查技术装备,包括找矿模型的不断完善和探测深度与精度的不断提升。为此,要加强能力建设,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拥有能“揽瓷器活”的“金刚钻”,在常规领域用非常规的手段取得超常规的成果。

3.3 关于“走出去”

3.3.1 找准定位,联合出海

地质工作要服务于、服从于“走出去”战略,不能自成体系。虽然业内有“地质先行”的说法,但是这不能理解为单纯依靠地勘单位去打先锋,而是要紧密结合相关产业的需要去做好地勘工作该做的事。如果仅仅找到了矿,开发不能及时跟上的话,很难保住已有成果,甚至会前功尽弃。同时,由于基础设施落后、资源不配套等原因往往使矿产资源的开发受到限制,这种情况下地勘工作“孤军深入”风险很大。所以,地勘工作“走出去”不能单打独斗,必须自身融入整个“走出去”战略布局。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过程中,更是要从长远、全局出发考虑地质工作部署,首先在那些有明确需求的领域和空间开展工作。在“走出去”方式上,要加强与其他产业的横向联合与联动,“搭船出海”或组成“联合舰队”出海。在产能合作的理念引导下,更需要增强这种意识,找准地勘工作在产能合作中的定位。

3.3.2 高度重视开发条件和投资环境

一是要高度重视投资环境与矿业开发条件。国外的投资环境与国内不同,对矿产资源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也不同。所以,在评价投资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影响开发成本的所有因素,不能简单地仅考虑地质因素。

二是矿产勘查工作程序要适应市场需求。国有地勘单位在长期的计划经济环境下,形成了一套曾经富有成效的工作规程和习惯。这些规程或习惯有些已经不适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比如,计划经济下要求对勘查区内的矿产进行综合全面勘查,摸清潜力,因此工程网度比较稀疏,追求在较大面积内获得较大资源量。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融资,必须让投资人看到实实在在的资源,强调的是首先在局部获得可采储量,因此会沿着已经见矿的钻孔向外追索。

三是在矿种选择上,不能过分地强调所谓紧缺矿种,而要首先考虑能带来回报的矿种。那种建立紧缺矿种境外矿产资源开发基地并将矿石运回国内的思路不符合产能合作的要求,也不一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3.4 勘查单位的自身改革与调整

3.4.1 定位抉择:作业还是投资?

由于传统优势所在,更多的地勘单位扮演的是作业者的角色,有些单位在探索通过作业积累资本,逐渐向投资者转换。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大部分国有地勘单位仍处于作业队伍状态。市场遇冷,投资减少,他们马上感觉到温度的变化,收入直接受到影响。如果走投资的道路,就不需要庞大的作业队伍,“百局千队”的人员安排便成为问题。

分类改革的核心实际上是选择做投资者还是作业者,做什么样的作业者。如果作业是主要选择的话,重要的问题便成为选择为谁作业。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公益一类将承担财政项目为政府作业;公益二类既可以为政府作业也可以为企业作业;经营类从事投资或者为其他企业作业(不排除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政府作业)。但是,作为作业者,不论选择哪一类,都要具备足够强的作业实力和竞争优势。

3.4.2 做精做强,做出特色

当前全国地勘单位在职职工50万人左右,技术人员十多万人。规模不小,但是能力水平参差不齐,能够胜任高质量、高水平作业要求的人员更是不足。而市场必然会偏爱强与精,摈弃一般化。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大趋势下,根据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作为服务提供方,地勘队伍的作业水平必须大幅提升,专业技术结构必须进行优化。否则,无论进入哪一类,都难以生存发展。

地勘是高科技支撑的产业,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地勘单位应该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在服务领域拓展与升级的过程中,必须选准目标,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做精做强,提升实力。

3.4.3 继续发扬地勘单位的传统优势

国有地勘单位在几十年的奋斗历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和资料,这些都是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宝贵财富。每个地质队的荣誉室里都陈列着反映骄人业绩的历史记录,资料室里保存着几十年沉淀下来的数据资料,还有几十年来形成的经验与认识。这些都是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本钱,是再创辉煌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同时,一定不能忽视地勘精神这一软实力。地勘人的“三光荣”优秀传统和精神应该在新时期被赋予新的内涵,迸发出新的光芒。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彭齐鸣.从加拿大43-101标准看矿产项目信息披露的客观性[J].国土资源情报,2015(6):3-7,25.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ndustry under the New Norma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ENG Qiming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Beijing 100812,China)

The current geological exploration market is cold. On the surface, we can see the continued weakness in the geological prospecting market, as well as the overall surplus exploration. Profoundly, 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work will be driven by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In the long run, the prospects for geological exploration should brighten under the new norma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at is because the efforts we devoted in the reform of mine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will help us to promote the release of market dynamics, and enhance the level of public servi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hat the geological exploration units face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hese lay emphasis on the following. First, conceptual change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we must do; and we must properly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geological work frst” and “ geological prospecting force”. Second, we must grasp the new opportunity and new requirements brought by oil and gas system reform, people's livelihood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make a good use of a range of new space involving marine geology, deep and complicated area prospecting. Third, we must fnd the localization accurately in carrying out the strategy of “going abroad”, jointly take out of the country, an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condition and investment environment. Fourth, we should enhance our efforts on our own reform and adjustment, perform well in our initiatives in positioning choice and role reversal, do a sound and strong job of developing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ndustry on the basi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continue to carry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advantage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units.

the new normal economic development; geological exploration; geological exploration units;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reform and development

F407.1;F062.1

A

1672-6995(2016)01-0007-05

2016-01-05;

2016-01-08

彭齐鸣(1957-),男,重庆市奉节县人,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勘查油气单位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填单位 要推敲
《中国海上油气》2021年征订启
看错单位
协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