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地勘单位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以重庆市地勘局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为例

2016-02-14 13:55李剑锋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6年1期
关键词:常态单位工作

■ 李剑锋

(重庆市地勘局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重庆 400700)

新常态下地勘单位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以重庆市地勘局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为例

■ 李剑锋

(重庆市地勘局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重庆 400700)

地勘单位改革要认识新常态,研判新形势;适应新常态,探索新课题,创造新业绩。近年来,重庆市地勘局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加强思想观念创新和转型,着力进行专业化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开拓和抢占新兴地质工作先机,不断扩大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通过人才队伍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提升地勘科技含量、搭建智慧地质平台等措施,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提高成果质量效益,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该队的实践启示是:认识和把握新常态,是地质工作创新和发展的关键;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必须调整地勘产业结构,积极转变和创新地质生产过程,把被动的地质工作变成主动地创造、“智造”过程,实现提质增效和地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新常态;地勘单位;改革发展;实践与思考;208地质队;重庆地勘局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勘单位改革如何推进?认识新形势,适应新常态,加强专业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认识新常态,研判新形势

1.1 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后,地勘行业发展较快,承担的项目较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很多地勘单位的年经济总量都超过了亿元,有的上升到几亿元。但发展方式为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相对数量而言,质量不高,效益较差。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从地勘单位自身来说主要表现为:科技创新不够,生产设备落后,基本处于“打工”状态。从客观角度讲,在市场大潮中,从事地质勘查尤其是地质工程勘查,由于个体和民营企业加入,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地勘单位内部实体之间、地勘单位之间,同质化现象比较普遍。在市场竞争中,地勘单位与个体和民营单位打起“价格战”。由于工程勘查技术含量不高,更由于体制、机制原因,地勘单位在竞争中成本逐渐加大,影响质量和效益。实践证明这种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1.2 对经济新常态内涵的认识

什么是经济新常态?新常态内涵十分丰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全面深刻论述。经过深入的学习和思考,笔者理解的重要之点是适度增长,注重质量。就是要认识和处理好增速和质量之间的关系,认识和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这两个关系是经济新常态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问题。

速度和质量的关系。不再单纯强调速度,经济发展要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要稳中求进;不过于强调“量”,不再“以GDP论英雄”,而是强调“量”和“质”同等重要,追求有“质”的“量”。这就要求发展方式必须从过去的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这就要求必须解决好从政府起决定作用向市场起决定作用转变的问题。

从变化趋势看,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新常态的内涵是增速适度,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这给地勘单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良好的发展机遇。我们应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牢牢把握新常态给地勘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2 适应新常态,创造新业绩

2.1 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

在以往35年的改革历程中,我们曾遇到过多次挑战,特别是20世纪地勘单位遇到的那次“严冬”,地勘投资锐减,单位没项目,职工没活干,经济异常困难。但干部、职工没有向困难低头,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秉承“三光荣”传统,坚强拼搏,度过了难关,迎来了“春天”。

新常态,对地勘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形势是十分严峻的。但在困难面前,我们必须直面问题,知难而进。面对新常态,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直面挑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化解困难,为地勘事业发展拓展更广阔的空间。

2.2 适应新常态,主动有作为

过去,我们主要依赖增量扩张来发展。现在国家地勘投资发生了变化,新常态对地勘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依赖增量扩张推动发展的路子已经走不通了。地勘单位面对新常态应该怎么发展?必须要按照新常态“增速适度、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 的新要求彻底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据了解,国家地勘投资有所改变,但有关基础性和公益性地质、水工环地质、生态地质、民生地质等项目的投资,不仅没减少,反而有所增加。我们要抓住国家地勘投资方向改变的机遇,调整产业结构,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更加注重“节能、环保、生态、健康、民生”,做好地勘工作,提高发展质量。

2.3 适应新常态,服务创佳绩

新常态对地质工作的新要求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尽快转变发展方式,为新常态下经济社会的改革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提供全方位、优质、高效的地质技术服务。因此,地勘单位必须吃透和深刻领会这个重点,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扩大服务领域,更加重视和做好新能源、新兴和创新产业对地质工作的需求,实现地质工作服务全覆盖,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做出新贡献,创造新业绩。

3 探索新课题,迈进新常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重申和坚持中国经济改革的市场化方向,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面对新形势,重庆市地勘局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以下简称“208队”)审时度势,领导班子提出加强专业化建设,用技术优势和优质地勘成果开拓市场的发展战略。

专业化,实际就是通过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从根本上解决“小而全”“同质化”“无序竞争”等影响地勘单位发展的根本问题,着力提高地勘单位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3.1 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新兴地质工作

2014年以来,围绕专业化建设和差异化发展,208队内二级实体进行专业分工,归口调整。实体“小而全”“同质化”竞争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各专业的技术力量进一步加强,提交的成果质量不断提高。例如:208队承担的1∶5万长滩井等四幅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高,工作内容多,现场工作环境复杂,但由于通过专业化分工技术力量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又采取了专家指导、送出去培训提高、全面加强质量检查等措施,野外资料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取得了同类项目中最好成绩。

基础性公益性地质、民生地质、生态地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城市地质、古生物地质、新能源地质、环境地质、健康地质、珠宝观赏石文化地质、科普地质等新兴地质工作,国家社会需要,是大力发展的方向。208队抓住机遇,将新兴地质需求作为创新地质工作的重点和发展方向,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红层找水服务,创造了“庭院供水”模式,被重庆市委、市政府列入“民心工程”,有的水源地的指标还达到了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为使地下水优质优用,抽调力量进行研究,进一步深化找水成果,组建了专门从事新兴地质工作的队伍,牵头开展了重庆市地质保护工作,完成了綦江区地质遗迹调查评价、綦江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方案编制,开展了新建郑州至万州铁路穿越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影响评价和北碚区天府镇长兴组古生物化石资源评价等。新兴地质工作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过专业化分工,既开拓和抢占了新兴地质工作的先机,又从根本上推动了传统专业优势的发展和提高,在提交《重庆市巫溪县中梁乡硝洞槽—郑家大沟滑坡应急抢险勘查报告》过程中,由于发挥和创新了传统专业优势,克服了大型陡倾反向岩质滑坡高差大、坡度陡、规模巨大、防治难等前所未遇的困难,被国土资源部地灾防治专家组评审为优质报告,并被邀请参加第三届世界滑坡论坛和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大会进行交流,受到了业内专家的高度关注。

3.2 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成果质量效益

地勘单位如何转变发展方式,从过去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208队在地勘经济转变发展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建立“专业技术骨干人才库”,加大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的力度。2014年,新增注册造价师1人、注册测绘师5人、注册建造师4人、古生物博士1人,聘请老专家顾问21人,形成了用好人才、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为提高地质成果的质量和效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发挥专业化分工的优势,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各实体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开展科研工作,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总结经验,深化认识,提高了业务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重视科研立项工作,严格考核,对科研取得显著成果的项目、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为推动科研工作,设立了总工基金。2014年,总工基金为30万元,专门用于科技创新。

三是加大投入,更新设备,改进工艺和勘查施工手段。2014年,投资购置了原子荧光仪、气相色谱仪、综合数字测井系统检测设备。2014年新增设备(仪器)51台套,其中ZJ40型石油钻机首次突破4000m井深,满足了岩盐、地热和页岩气等新能源勘查的需要;履带式岩心钻机,有效解决了重庆地区,特别是三峡库区复杂地层钻探施工问题。

转变发展方式,“转出了质量,转出了效益”。矿产勘查以市场为导向,瞄准急缺新矿种,云阳黄岭岩盐矿勘查采用新设备、新工艺,终孔井深3804m,矿层累计厚度52m,预计可获岩盐资源量12亿t,为重庆市打造千万吨盐化基地打下了坚实基础;北碚澄江镇地热勘查,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终孔井深2005m,井口自流量达5000m3/日,水温44℃,社会经济效益明显。

承担三峡库区巫山县茅草坡4段库岸防护试验工程施工,创造性地提出施工设计方案,使用新型钢纤维材料用于喷射混凝土护坡;实施沙坪坝中梁镇地面塌陷应急抢险治理工程,为治理重庆主城“四山”隧道开挖引起的地面塌陷积累了经验;利用“机器人”对巫山县三溪乡滑坡进行专业监测,及时预警,为当地政府组织受威胁的75位村民安全撤离提供准确信息未造成人员伤亡,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好评,取得很好社会效益。

转变发展方式,地勘科技含量进一步增大。2014年成功争取科研项目8个,是近几年最多的一年,也是取得科技成果最好的一年。研发成功的斜孔井下摄像,采用探头电动传输技术取得成功。该技术与钻具传输比较,单孔探测时间节省83%,使用成本降低80%,且井壁成像清晰,操作简便,成果直观,能提供丰富的地质信息,便于对地质情况的判断。

3.3 扩大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

以“地质工作全面服务于经济社会”为目标的专业化建设实施以来,208队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不断扩大,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红层找水专题坚持回访制度,服务到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更好地服务于地灾应急抢险,针对地灾突发性的特点,208队自筹资金装备了抢险救灾应急包、GPS、红外线测距仪,“一声令下,随时出发”。为提升服务质量,通过云服务搭建了智慧地质平台,实现了地质资源共享、远程会商、数据采集处理一体化、历史档案数字化、地质工作流程标准化和地灾预测预判大数据化,为地质服务的专业化提供了快捷、及时、高效、标准、准确的技术保障。

4 几点体会

4.1 把握新常态,观念要创新

认识和把握新常态,是地质工作创新和发展的关键,地质工作的创新和发展要靠全体干部职工思想观念的创新和转型。2014年,208队针对“小而全”“同质化”等影响地勘经济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创新地质工作的专业化建设。这项改革创新牵涉面广,对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和现有的产业组织形式影响较大,一些人思想有顾虑。队领导班子统一思想,坚定不移,采取各种措施,推动干部职工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创新,稳中求进。一年来,专业分工逐步到位,“小而全”“同质化”现象明显改观,经济上也取得较好效果。

4.2 适应新常态,必须调结构

新常态对地勘经济提出的新要求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增长速度和发展质量之间的关系。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措施,就是要进一步调整地勘经济的产业结构,实现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这个问题并非易事,是有阵痛的。这就要有“精神新常态”,要树立创新思维。208队在传统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通过结构调整和转型创新,不断扩大服务领域,培育新兴地质经济增长点。通过地质工作专业化建设的创新,特别是岩盐勘查、地灾监测、物探新工艺等相关工作的创新和升级,优化了工艺流程,提高了工作质量,降低了项目成本,进一步增强了单位的核心竞争力。

4.3 引领新常态,提质增效益

认识、把握、适应新常态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引领新常态。只有引领新常态才能真正掌握地勘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主动权。关键是要实现地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转变和创新地质生产过程,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挖掘等现代技术对传统地质工作的改造和提升,把被动的地质工作变成主动地创造、“智造”过程,在服务、质量、应用、效益上狠下功夫,实现突破,把地质生产过程变成认知、技术、服务、质量、成果、应用有机统一的、科学的、智慧化的过程。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Z].北京:国务院,2006.

[2]黄琮骅.对新形势下地质行业经济发展思考[EB/OL]. (2014-10-30)[2015-10-25].http://wenku.baidu.com/ link?url=owlWOKW-E_pzzd7o-BbTrbkxfGp5G9-KovK1yIH w0_8TX9DEL9Iec5otJrTeMiV77Zm14WXleoM5SKkhXpVAExgs 4NuLY-9yq8kBum3aIrW.

[3]京华时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经济新常态”九大特征[EB/OL].(2014-12-12)[2015-10-15].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412/12/ t20141212_4105076.shtml.

[4]汪民.适应经济新常态 以改革创新促进地矿经济提质增效[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5(7):4-9.

[5]宫瑞峰,孙延宗,宫正.经济新常态下地勘单位如何发展壮大[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5(3):48-51.

[6]吴杨洁.新常态下地勘单位转型发展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5(9):29-31.

The Reform of Geological Prospecting Units in the New Normal—Taking No. 208 Hydrogeology and Engineering Geology Team of Chongqing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s Exploration as an Example

LI Jianfeng
(No.208 Hydrogeology and Engineering Geology Team of Chongqing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s Exploration, Chongqing 400700,China)

In recent years, No.208 Hydrogeology and Engineering Geology Team of Chongqing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s Exploration has made great efforts with a view to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geological prospecting units. For example, they have strengthened the inno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ideas. At the same time, they have enhanced their efforts with regard to achieving a professional improvement, adjust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exploiting and grabbing opportunities of emerging geological work, broadening the range of services continually, and promoting the service level. On this basis, they have adopted a series of major measures with a view to transform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s, making efforts to improv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results, and achiev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se measures include: talents team-building, production-study-research cooperative innovation mechanism, improving technology content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building wisdom geology platform. The enlightenments are: recognizing and grasping the new normal constitutes the key parts for geological work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adapt to and lead the new normal, we must adjust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ndustry structure, actively change and innovate the geological production process, shift passive geological work into actively creating and “made with wisdom", thus achieving quality and effciency, and change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the new normal; geological exploration units;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ractice and thought; 208 geological team; Chongqing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s Exploration

F407.1;F062.1

A

1672-6995(2016)01-0069-04

2015-11-24;

2015-12-04

李剑锋(1975-),男,四川省大竹县人,重庆市地勘局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高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师,工程硕士,主要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勘经济方面等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常态单位工作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填单位 要推敲
看错单位
协办单位
不工作,爽飞了?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