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
——以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例

2016-02-09 13:17陈家明
浙江体育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

陈家明

(西南民族大学 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
——以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例

陈家明

(西南民族大学 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体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内容,其发展状况如何,全国民运会为其提供了一个集中展示的大舞台。分析了全国民运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机制,保护与发展状况,传播方式;提出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建议:选择性保护传统体育项目,对于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家园核心的项目要大力进行保护和传承。对于不合时宜、违背人类普世观,与人类发展方向背离的项目应该果断舍弃;辩证性发展体育项目,既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上舞台,也让其扎根民间;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数据库,更加直观、立体地对其加以传承。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

根据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如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及实践;传统的手工技能。”

民族传统体育,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生产劳动、风土人情、宗教信仰、道德观念、节庆活动的综合反映,是民族历史文化传统、思想价值取向的形象化表现,历经沧桑变迁而世代流传,成为载录人类文明的“活化石”[1]。

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包括民族传统体育和民间传统体育文化内容,是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先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充分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共有的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2]。

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展示的最高平台,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能从一个绝佳的视角观察到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因此,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促进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体育非物质文化保护现有体系

目前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基础还比较薄弱,而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为缺乏。目前关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主要政策基础是1995年国家颁布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05年印发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2006年文化部制定出台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等,随后,2009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中更是把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在《意见》的第11条指出:“大力开展群众性少数民族文化活动。鼓励举办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展演和体育活动,支持基层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文化活动,加强指导和管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发挥各族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努力探索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办好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和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第12条指出:“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结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査,开展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调查登记工作,对濒危少数民族重要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保护,加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和保护工作,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予以重点倾斜,推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大对列入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力度[3]。”在此基础上,文化部统一部署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并建立了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

按照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名录的体系,传统体育属于第六大类,下分为武术、竞技、表演三类。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记载:2006年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体育项目16项;2008年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体育项目33项,扩展项目4项;2011年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体育项目14项;2014年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体育类项目12项。截止目前共有79项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对于认定的传承人,文化部门通过记录整理资料、提供传习场所、资助传习活动、组织宣传与交流、征集代表性作品、建立档案等形式,进行文化保护活动。我国现关于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要通过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等形式展开。通过省(区、市)政府主导,民众为主体参与的形式展开的。

2第十届全国民运会体育非遗项目现状与问题

2.1运动会概况

2015年8月9日至17日,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东胜、伊金霍洛旗三个区举行。赛事承办方高度重视本次盛会,历史上首次设立了全国民运会的运动员村。比赛吸引了大量本地和外地观众,尤其在赛马、民族式摔跤等场地,观众更是热衷。

运动会共设有17个竞赛项目(独竹漂、珍珠球、押加、少数民族武术、陀螺、民族式摔跤、射弩、秋千、花炮、木球、民族健身操、马术、龙舟、毽球、高脚竞速、蹴球、板鞋竞速);178项表演项目,分技巧类、竞技类、综合类三大类别。比赛继续沿袭了第九届全国民运会的奖项设置方式,取消金银铜牌,改设一二三等奖,目的是淡化金牌意识,增加参与性。比赛对运动员资格进行严格审查,除个别集体项目允许一定比例的汉族运动员参加外,其余全部仅限少数民族运动员参加。

在17个竞赛项目中,龙舟、摔跤、武术3个项目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内容,独竹漂为贵州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其余13个项目均未在名录之内。而其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多为表演项目。

2.2存在问题

笔者在田野调查中,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角度,发现本次运动会项目有以下情况:

2.2.1体育非遗传承机制困境。一方面,由于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尤其是城镇化的铺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比如高脚竞速,原本是苗族、土家族人在地面积水的雨季代步、涉水过浅河的工具。而现代道路状况的改变和交通工具的便利,其生存的土壤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另一方面,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出现衰退。比如曾经非常受羌族小伙子喜爱的推杆项目,现在由于文化生活的多样化,造成了年青一代对其兴趣的锐减,传承人出现困难。

2.2.2保护与发展过度或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不保护和发展就会衰亡,但是如果不注重保护发展的科学性则会导致保护的变味。因此科学保护和发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尤为重要。

本次民运会中,笔者在田野调查中首先发现有的项目传承人发生了异化。比如珍珠球,本为满族人民采珍珠时劳动方式的再现,但运动会参赛人员却多为篮球运动员临时转变而来。这一改变使得珍珠球完全脱离了其本身文化场域,完全将其推向了展演的舞台;其次,文化的狭隘性推广模式阻碍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体育项目的推广。本次比赛项目中,蒙古的博克理应成为重头戏。一是因为其本身位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是因为主场因素。然而,在实际比赛中,赛场的简陋,程序的混乱,宣传的缺失,使得一场被观众寄予很高期望的比赛草草收场,失去了一次向全国观众展示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绝佳机会。所以,如何让体育非遗项目能得到适度保护和良好发展,亟需权衡。

2.2.3传播手段的单一落后。体育非遗项目中,由于项目多处在偏远少数民族地区,传播手多为手口相传、言传身教。但是,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动态的、鲜活的文化存在,其传播载体就更应该多样化。但是,目前我国关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播载体还很单一。比如本次民运会的达瓦孜项目的传承,多为家族传承和师承。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传统体育发展对策与建议

3.1选择性保护传统体育项目

目前,国内关于体育非遗项目的挖掘和整理已经日趋成熟,在这些项目当中,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对于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家园核心的项目要大力进行保护和传承。对于不合时宜、违背人类普世观,与人类发展方向背离的项目应该果断舍弃。切忌不分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

3.2辩证性发展体育项目

辩证看待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光考虑到经济价值,还要考虑到文化意义。既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上舞台,也让其扎根民间。

3.3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数据库

通过影像资料、文本等相结合的方式,丰富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手段,更加直观、立体地对其加以传承。

4结语

透过全国民运会的窗口,我们看到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状况和困境。我们要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就需要认清楚发展和保护的关键和核心是传承。围绕非遗传承人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传承体系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点。历史的车轮总会碾碎一些不合时宜的事物,体育非遗的衰减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变化有直接的关连。如何让传统与现代适应,以及如何让现代传承传统已成为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刘华.民族民间赛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2,24:293-294.

[2]倪依克,胡小明.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J].体育科学,2006,26(8):66-70.

[3]刘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研究——以“达瓦孜”为个案[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羌学研究中心”基金项目(QXJ140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2015SZYQN179 )

收稿日期:2016-03-24

作者简介:陈家明(1981-),男,四川西充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体育人文.

文章编号:1004-3624(2016)04-0047-03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Traditional Minority Sports Development under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erspective——Illustrated by the case of the 10th National Traditional Games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China

CHEN Jia-ming

(PE College,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engdu 610041, China)

Abstract:Sports as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ts development status has been showed on the big stage of National MDALS. Analyzes the inheritance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minority national sports on national MEDALS, its’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status, mode of transmission, proposed the advice of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minority national sports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Suggestion: Protect the traditional sports selectively, enhance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hose core project which embody the spiritual home of Chinese nation traditional culture. For inappropriate, those projects which against human universal view, and human development direction deviating should be determined to leave. Dialectical development of sports should be teken, make traditional minority national sports both walked onto the stage, also take root in the folk. Establish database of traditional minority national sports, further to inherit intuitivly, three-dimensionally.

Key words: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ethnic minorities traditional sports; development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