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双边贸易的竞争性、显示性比较优势及发展对策

2016-02-08 11:30:51波,成丽,陈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贸易额中俄两国

张 波,成 丽,陈 梅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沈阳 110136)

中俄双边贸易的竞争性、显示性比较优势及发展对策

张 波,成 丽,陈 梅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沈阳 110136)

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在政治上是平等、信任和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但是双方经贸发展水平并不高。两国的经贸关系与政治的密切程度相比呈现出来的是不协调的状态,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到中俄双方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首先介绍了中俄两国贸易发展历程;其次深入分析了中俄双边贸易的特点;然后运用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了中俄贸易的竞争性和商品的竞争性情况;最后从贸易、投资、金融及自贸区角度分析了中俄经贸发展对策。

中俄双边贸易;贸易竞争性;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结合度

1 中俄双边贸易发展历程

中俄都是“金砖五国”的重要成员,而且经贸往来历史悠久,从前苏联解体以来,中俄双边贸易发展大概可划分为如下4个阶段[1]:

第一阶段,1992~1993年。俄罗斯在前苏联解体后采取激进改革,对外贸实行零关税政策,这极大地刺激了外国商品进入俄罗斯市场,双边贸易增长很快,两国达到76.7亿美元的贸易额,增长比例达到30.9%。

第二阶段,1994~1998年。两国贸易有所下降,1994年中俄两国的贸易额由76.7亿美元下降到50.8亿美元,下降幅度超过了30%。此后这一期间中国和俄罗斯两国的贸易额在60亿美元浮动。对比这一期间俄罗斯的国内形式,其国内经济形式不好,1993年俄罗斯大幅提高关税,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抑制了双边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阶段,1999~2008年。自1999年俄罗斯总统普京上台后,加强了同东亚各国的交往,在这一期间,中国和俄罗斯两国的贸易额止跌趋升,并且在2008年中俄两国的贸易额达到569.1亿美元的规模,这十年双边贸易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俄罗斯逐步摆脱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国内经济恢复并逐渐回升。同时中国在与俄罗斯的贸易中也慢慢开始扭转贸易流向,逐渐实现顺差。

第四阶段,2009年至今。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中俄贸易规模迅速下降,同比下降31.9%,经济危机对两国的贸易冲击影响很大。两国政府积极应对,之后的贸易额迅速提升,并在2014年突破900亿美元,中国和俄罗斯两国的贸易额达到952.8亿美元的贸易规模。同时在这一年中国实现了99.2亿美元的顺差[2]。

2 中俄双边贸易发展的特点

2.1 中国对俄出口结构中机电产品占主要地位

机电产品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在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商品中仍占主要地位,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机电产品比重由2006年的37.9%,提高到2014年的46.9%。虽然在某些年份比重有所下降,但所占比重总体是呈波动上升的趋势[3],例如,2014年机电产品贸易额为251.9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9.2%,占对俄罗斯出口总额的46.9%。

2.2 中俄双边贸易额增长速度快

从1999年以后,中俄双边贸易额就一直呈现出了比较良好的发展势头,2000-2008年两国之间的贸易增长速度还是很快的,基本上保持着30%左右的增速,在2007年、2010年和2011年都超过了40%的增长速度,分别为44.2%、43.3%和42.8%。2008年的经济危机使中俄两国的贸易额急剧下降,降幅达到31.9%,经济危机过去之后,两国所受的经济冲击逐渐减小,贸易规模逐渐增大并且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总体来说,两国的贸易额增长速度还是很快的,如图1所示。

图1 1992-2014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增长图

2.3 中俄贸易额在本国外贸的比重中占比小

中俄两国的贸易规模近年来都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但是中国和俄罗斯的进出口贸易额所占的本国贸易比重都比较小。中俄两国的贸易总值在金额上已经在2014年达到900亿美元的规模,但是中俄贸易额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所占的比重一直在2%徘徊,而俄罗斯则是在10%徘徊,虽然呈上升趋势,但是中俄双边贸易额所占本国外贸比重小,总体水平不高,如表1所示。中国出口商品到俄罗斯的企业很多是民企,其企业规模小、资金不足、信息不畅通,在与俄罗斯的贸易过程中很难形成稳定的供应渠道和规模经营,同时缺乏配套的仓储等设施,因此市场开发深度远远不够。

表1 中俄两国贸易额占本国外贸比重

2.4 中俄双边贸易在本国贸易中的地位

根据俄罗斯海关统计,2014年1-9月俄罗斯货物进出口额为5989.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6%。2014年1-9月,中俄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666.8亿美元,增长33.5%,俄罗斯对中国出口287.0亿美元,增长135.7%,占俄罗斯出口总额的7.5%,俄罗斯从中国进口379.8亿美元,增长0.6%,占俄罗斯进口总额的17.5%。俄罗斯逆差92.8亿美元,下降63.7%[4]。截至2014年9月,中国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进口来源国,第二大出口市场。中国大陆在2014年前三季度的主要贸易伙伴为欧洲联盟、美国、东盟、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省、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等国家或地区。俄罗斯在中国的对外交往中占据中国第九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3 中俄两国贸易的竞争性、显示性比较优势分析

3.1 中俄两国贸易的竞争性分析

贸易竞争力指数又称贸易专业化指数,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时常使用的测度指标之一,经常用于测定一个国家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TC指数=(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其数值越接近于1表示竞争力越大,越接近于-1表示竞争力越薄弱,等于1时表示该产业只出口不进口,等于-1时表示该产业只进口不出口,数值在0附近时,表示竞争力接近于平均水平[5]。

表2 1995-2014年中国对俄罗斯贸易竞争力指数

1995-2014年,中国对俄罗斯的贸易竞争力总体来说不断增强,1996年中国对俄罗斯贸易竞争力最小,达到最低值-0.51,1997年和1988年贸易竞争力指数得到了提高,但2000年-2003年贸易竞争力指数在-0.41~-0.49之间徘徊。随后竞争力指数不断上升,2007年和2008年中国对俄罗斯贸易竞争力指数均大于1,但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和2011再次出现了负值,分别为-0.1和-0.02,2012-2014年中国对俄罗斯贸易竞争力指数呈现了增强的态势,2014年已达到0.13,但仍小于2007年和2008年的数值,说明中俄之间的贸易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

俄罗斯部分商品在中国市场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可以看出,俄罗斯的矿产品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贸易竞争力指数非常接近于1;俄罗斯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所以其木及制品、纤维素浆及纸张也具有较强的贸易竞争力,但近几年的贸易竞争力指数略有下降;俄罗斯的化工产品在2013、2014年变为负值,则由原来较强的竞争力变为较弱的竞争力;而其他的加工制造产品如机电产品、皮革制品、运输设备等轻工业产品则没有太大的竞争力,如表3所示。中国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在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的过度后,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发展目标仍没有变化。在中俄贸易中,俄罗斯具有油气资源矿产品等资源优势,所以资源型经济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同时重工业设备制造也是其比较有竞争力的产业。可见,中俄贸易发展的一个坚实基础就是中俄两国产业结构具有较大的互补性和差异性。

表3 2006-2014年俄罗斯部分商品在中国的贸易竞争力指数

3.2 中俄两国商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测算部分国际贸易比较优势时采用的一种方法,可以反映某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种产业的比较优势。

RCAij=(Xij/Xtj)÷(Xiw/Xtw)

Xij表示j国出口产品i的出口值,Xtj表示j国的总出口值;Xiw表示世界出口产品i的出口值,Xtw表示世界总出口值。一般认为,某国RCA指数大于2.5,则表明该国该产业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RCA介于2.5~1.25之间,表明该国该产业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RCA介于1.25~0.8之间,则认为该国该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RCA小于0.8,则表明该国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6]。

通过计算可以发现俄罗斯出口的产品中,燃料类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最大,其次是矿物和金属类产品,然后是农业原材料产品,最后是食品和制成品。燃料类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都远远大于2.5,在国际市场上极具竞争力,而制成品和食品类的RCA指数都比0.8小,说明俄罗斯的食品(特别是制成品)产业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矿物和金属类的产品RCA指数总体在1.25~2.5之间,表明矿物和金属类产品在国际贸易中非常具有竞争力。虽然俄罗斯原材料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有所降低,但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仍然较强,如表4所示。

表4 俄罗斯产品RCA指数

中国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中,制成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总体介于1.25~2.5,说明中国的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很强。中国是工业制成品大国,未来在国际贸易中仍需发挥制成品优势。而中国的农业原材料RCA指数总体在0.3附近,表明我国的农业原材料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食品、燃料、矿物和金属类的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都呈现下降的趋势,小于0.8,表明我国这些产品总体的国际竞争力较弱。未来中国仍需提高农业原材料、食品、燃料、矿物和金属类产品的科技含量并提高其生产效率,从而提高此类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如表5所示。

表5 中国产品RCA指数

4 中俄经贸发展对策建议

4.1 完善两国贸易的基础设施,积极建立自由贸易区

中俄毗邻地区应适时调整经贸合作发展战略,建立中俄共同积极发展的区域自由贸易区。中国除了已经提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外,现在倡导的“一路一带”也在积极展开,俄罗斯作为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的重要经过地,对“一路一带”战略的进行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俄罗斯也已经加大投资发展远东地区,因此,在这些地区加强贸易合作,开展技术贸易主导下的产业合作,并把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形成中俄国际产业集群,促进经济增长。一方面可以把资源加工业科技化,运用先进的技术延长农副产品产业链,进行更多的深加工提炼,主导新兴科技产业;另一方面要与俄罗斯多展开合作,打破以往货物贸易的局限,把国外的技术优势与国内的产业结合起来[9]。

4.2 优化两国贸易商品结构,打造国际名牌

中俄贸易商品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比较优势和技术差距,要素积累和技术进步影响一国比较优势的变动,要素积累短期不会有太大改变,所以技术进步是优化中俄贸易商品结构的根本途径。中国和俄罗斯都应该采取积极措施优化中俄进出口商品贸易结构,加速结构贸易转型,俄罗斯在航空航天、核能、采矿工程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由于其一直希望可以改变在出口商品结构上的脆弱性,俄罗斯可以提升机电产品的质量和竞争优势,推动机电产品的出口。

中俄两国还可以积极推动双方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增加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在双边贸易中的比重,逐渐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摒弃一味降低价格以扩大出口的贸易方式,由“规模导向型”向“效益导向型”转变,向欧美发达国家企业借鉴,逐渐打造出自己的国际名牌[10]。

4.3 中俄双方进一步加强多领域投资合作

中国已成为俄罗斯首要的经济合作伙伴,而双方的投资合作在某种程度上比经贸合作更为重要。当前,俄罗斯政府在远东地区批准设立14个经济特区,以优惠的条件和优质的环境吸引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投资者。此外,俄罗斯还拟放宽条件吸引中国企业扩大对俄油气开发领域的投资[11]。因此,中国要充分利用这些机遇加强对俄罗斯投资从而获取收益。

4.4 通过加强金融领域合作推动中俄两国贸易的发展

2014年10月13日中俄签订的1500亿元人民币货币互换协议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卢布贬值对中俄贸易的影响[12]。货币互换有利于双方企业采取本币结算,即俄罗斯进口商以人民币进口中国产品,而中国进口商以卢布进口俄罗斯产品。中俄双方进一步发展金融合作,将推动双边贸易的发展。

[1]岑川.苏联解体后中俄经贸发展的回顾及展望[J].时代经贸,2012(6):53.

[2]中国商务部网站[EB/OL],http://www.mofcom.gov.cn/.下载时间:2014-12-30.

[3]潘洪泽.中俄贸易商品结构及其影响因素[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4.

[4]2014年9月俄罗斯贸易简讯[EB/OL],中国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cn/.下载时间:2014-09-30.

[5]张波.中国对外贸易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报社,2013.

[6]杨嘉宇,黄颖利.中俄贸易多维度互补性实证问题分析[J].经济师,2014(3):40-42.

[7]丁振辉.中俄贸易的比较优势与互补性[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0(9):43-49.

[8]冷万欣.中俄倡议“一带一路”携手欧亚经济联盟[N].中国产经新闻报,2015-5-15.

[9]中俄磋商“一带一路” 黑龙江五方面力挺[EB/OL],中国证券网,http://stock.cnstock.com/stock/smk,下载时间:2015-3-14.

[10]中俄贸易前景广阔2015年将达到1000亿美元[EB/OL],人民网,http://world.people.com.cn/.下载时间:2015-5-11.

[11]廖伟径.中俄经贸合作前景可期[N].经济日报,2015.4.29.

[12]李辉.中俄经贸合作“逆势上扬”[N].人民日报,2015.2.13.

[13]公丕萍,宋周营,刘卫东.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地区的贸易格局分析[J].地理研究,2015(5):812-824.

[14]王英杰,刘海滢.贸易商品结构对中国与俄罗斯贸易发展的影响[J].现代商业,2015(24):67-68.

[15]金玮佳.“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产品贸易发展研究[J].世界农业,2016(10):150-153.

(责任编辑:刘划 英文审校:靖可)

Trade competitiveness,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ino-Russia bilateral trade

ZHANG Bo,CHENG Li,CHEN Mei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henyang Aerospace University,Shenyang 110136,China)

China and Russia are 21st century-oriented strategic cooperative partners with political equality and trust,but bilateral economic and trade development level is not high.The bilateral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show an inconsistent situation compared with these two countries political relationship,which will inevitably affect long-term,stable and healthy Sino-Russian strategic cooperative partnership.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d the Sino-Russian trade development history.Secondly,it used trade competitiveness index and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to analyz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Sino-Russian trade and products.Finally,it prompted Sino-Russian economic and trad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terms of trade,investment,finance and free trade zone.

Sino-Russia bilateral trade;trade competitiveness;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trade combined degrec

2016-10-28

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课题(项目编号:2017Lslktzd-017);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w2015317);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w2014032)

张 波(1980-),女,汉族,辽宁沈阳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企业管理,E-mail:zhangbo07042003@163.com。

2095-1248(2016)06-0077-06

F742

A

10.3969/j.issn.2095-1248.2016.06.013

管理科学与工程

猜你喜欢
贸易额中俄两国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环球时报(2022-12-21)2022-12-21 19:47:28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伙伴(2019年10期)2019-10-14 03:26:57
中国与中东主要国家贸易数据
中美两国学生高考和求职之路的比较研究
2016年中俄贸易有望实现正增长
中亚信息(2016年1期)2016-03-07 01:00:42
从中日两国宗教基本概念的语意表达看两国对宗教的认识
春秋时期公族与士夫之族的互补性——以鲁、晋两国为例
人间(2015年18期)2015-12-30 03:42:08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