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不同定位方法效果观察

2016-02-08 08:21孙伟张翠琼英伍曹慧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14期
关键词:瘀斑筛查标本

孙伟 张翠琼 英伍 曹慧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产科,广东 广州 510317)



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不同定位方法效果观察

孙伟 张翠琼 英伍 曹慧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产科,广东 广州 510317)

目的 改进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的定位方法,以提高新生儿足跟采血穿刺成功率,减轻新生儿不适。方法 以我院产科2015年4-7月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血穿刺的400例足月顺产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采血日期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208例)与对照组(192例),观察组采用三角形定位法进行足跟穿刺,对照组采用常规足跟两侧定位法进行穿刺,对比两组一针穿刺成功率、血标本直径、足跟瘀斑发生率、穿刺时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组一针穿刺成功率为98.56%,高于常规足跟两侧定位法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标本直径为(11.12±1.68)mm,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足跟瘀斑发生率3.85%,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穿刺时疼痛评分(2.45±0.73)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三角形定位法进行足跟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增大血标本直径,减轻针刺时新生儿疼痛不适,值得临床借鉴。

新生儿; 血标本采集; 疾病筛查; 定位方法; 护理

Blood sample collection; Disease screening; Location method; Effect observation

出生缺陷是日益突出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1]。新生儿疾病筛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明确规定的母婴保健技术服务项目[2]。是提高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之一[3]。其筛查程序包括血标本采集、标本制作与保存、送检、实验室检测、阳性病例复查、确诊和治疗。其中,血标本采集与筛查工作的质量密切相关,是保证筛查成功的关键,而血标本采集部位的选择又是顺利采血及保证血标本合格的关键。为提高足跟采血穿刺成功率、减轻针刺时新生儿疼痛不适,我院在疾病筛查血样采集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推陈出新,在常规足跟两侧定位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总结出三角形定位法,并与常规足跟两侧定位法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4-7月在我院产科顺产出生的足月新生儿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疾病筛查采血日期的单双号将400例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单号为观察组共208例,双号为对照组共192例。两组研究对象的出生孕周、性别、体质量、喂养情况、采血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出生孕周37~41+6周,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均>8分,出生体质量2 500~4 000 g。(2)出生72 h后、7 d之内。(3)充分哺乳至少6次。(4)无出生缺陷。(5)获监护人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存在新生儿合并症。(2)转儿科监护者。

1.2 定位方法 观察组采用三角形定位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足跟两侧定位法。(1)观察组:从新生儿足内踝骨突处向外踝骨突处画一条直线,该直线与足底内外侧分别形成一个交点,从该交点向足跟中点分别画一条直线,则三条线形成一个类似的等边三角形,再从足底内外侧交点分别向对侧连线的中点画一条直线,该连线的中点即为穿刺点,该连线路径即为针头穿刺斜角穿刺方向,选择内侧穿刺点则向右上方、选择外侧穿刺点则左上方向呈40°斜角穿刺。见图1。(2)对照组:常规足跟两侧定位如图2所示,方法为分别从新生儿第1脚趾的正中和第4、5脚趾间向足跟中点画一条直线,选择足跟所画直线的内侧或外侧区域呈40°斜角穿刺。见图2。

图1 三角形定位法 图2 足跟两侧定位法

1.3 采血方法 除定位外,两组采血方法相同。均落实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2010年版)》要求,采血人员清洗双手并佩带手套,必要时先按摩新生儿足跟,再用75%酒精棉签消毒皮肤,待干后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倾斜约40°角针刺足跟定位处,深度2~3 mm,用干棉球拭去第一滴血,再用大拇指和食指环绕足跟轻微挤-松-挤,形成较大的血滴后将滤纸片接触血滴取第二滴血,使血自然渗透至滤纸背面,切勿触及足跟皮肤。如血流不畅,可放松局部,待血运恢复后再重新环绕足跟轻微挤-松-挤,至少采集三个血斑,手持消毒棉签轻压取血部位使其止血。

1.4 观察与评价标准 观察记录采血一次成功率、

标本血斑直径、足跟瘀斑红肿发生率、新生儿疼痛评分。(1)一针穿刺采血成功:采血针1次刺入足跟后,弃去第1滴血,血量均匀自然渗透卡片正反面,1次得到所需的3个直径≥8 mm的血斑,否则为1次不成功。(2)血标本合格标准:每张滤纸上至少有3个血斑,每个血斑直径≥8 mm,且滤纸两面必须充分渗透,血斑的血浓度均匀一致则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3)血斑直径测量方法:用同一把符合国家标准的无伸缩性透明材料制成的直尺测量渗透至滤纸片背面的血斑直径。(4)新生儿足跟瘀斑:新生儿足跟出现因血量少反复挤捏而出现红肿瘀斑,24 h未消退者。(5)针刺时疼痛评估方法:采用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CS)进行疼痛评估[4],NFCS有10项:皱眉;挤眼;鼻唇沟加深;张口;嘴垂直伸展(噘嘴);嘴水平伸展(咧嘴);舌呈杯状;下颌颤动;嘴呈“O”形;伸舌(用于早产儿)。有其中l项为1分,无为0分,总共10分。<5分为轻度疼痛,5~7分为中度疼痛,>7分为重度疼痛。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由表1可见,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定位方法应用效果观察 见表2。

表2 两组定位方法应用效果观察 例(%)

由表2可见,两组血标本合格率比较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一针穿刺成功率、血标本直径、足跟瘀斑及穿刺时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三角形定位法有解剖学依据可循,可提高一针穿刺采血成功率、降低足跟瘀斑红肿发生率 研究[5]证明,在新生儿疾病筛查过程中,一次性采血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采血部位选择不当。由表2也可以看出,观察组一针穿刺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足跟瘀斑、红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从解剖学形态来看,胫后动脉在小腿后面肌之间下行,经内踝后方至足底,分为足底内侧动脉和足底外侧动脉。胫后动脉分支供应小腿后群肌,足底内、外侧动脉供应足底肌[6]。观察组穿刺方向为足底内侧动脉和足底外侧动脉的多条分支,所以血运丰富,出血比静脉分支快,无需费力挤压,即可采集足量血滴,不易形成足底瘀斑。而对照组因足跟两侧多为浅静脉的汇聚点,血量少,易凝固,为了采集足量血滴,往往反复挤压,容易引起足底瘀斑。

3.2 血标本合格率受定位方法的影响不大,但是三角形定位法采血血斑直径较大 观察组三角形定位方法穿刺点在相对足跟两侧平坦的足跟底部,穿刺后只需顺着新生儿腘窝生理弯曲轻抬小腿,让足跟与地面保持平行,即可以方便、顺利地挤血,形成的大滴血珠又不易滑落、流失,让血标本和足底平行可轻易接触血滴并自然渗透。而对照组在足跟两侧采血,穿刺后需要把新生儿腘窝生理弯曲稍倾斜后再尽量上抬小腿,此姿势易引起新生儿应激性对抗而致使足部肌张力增大,容易导致血滴在足跟两侧滑落至足腕褶皱纹理处而流失。另外,观察组穿刺范围是两个固定的点和固定的方向,易于统一操作;而对照组足跟两侧穿刺范围不是固定的点,而是两个类似扇形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的斜角穿刺点可多种多样,所以血量也会因选择的穿刺点不同而变化。由表2也可以看出,两组相比血标本合格率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观察组血斑直径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三角形定位法采血可减轻新生儿疼痛不适 随着疼痛研究及疼痛护理的进步,新生儿疼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新生儿虽然不能用语言表达疼痛,但会出现皱眉、挤眼、鼻唇沟加深、高声尖叫和频繁啼哭等应激表现。 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CS)被广泛认为具有明显区分新生儿有无疼痛的面部反应[7]。在研究中我们发现,用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CS)进行疼痛评分,观察组的新生儿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观察组的三角形定位法在足跟底部,该位置皮层较厚,斜角穿刺可避免进针过深对腱膜和骨膜的损伤,加之穿刺时是顺着新生儿腘窝生理弯曲轻握小腿,避免抬高小腿带来的不适。而对照组足跟两侧定位法,其足跟两侧皮层与足背皮肤连接紧密,相对较薄,对疼痛刺激较敏感,尤其是向足背方向斜角穿刺时刺激到皮下神经纤维的机会增加,使疼痛加剧。由于本研究仅对针刺时的疼痛反应作为观察指标,尚未对挤血、按压止血时新生儿的疼痛反应及其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进行观察,加之新生儿疼痛评估主观评价标准为非量化和可测量的数据,存在局限性[8],所以对新生儿疼痛不适的情况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1] 傅启华,郑昭璟.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的实验室筛查与诊断[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4):248-251.

[2] 朱丽辉,张君红,麦凌娟,等.品管圈活动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样标本采集合格率[J].护理学报,2014(10):20-22.

[3] 郝鹏锴,陈晓会,易立岩.吉林省2010-2011年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3,30(2):287-288.

[4] 徐东娟,王克芳.新生儿疼痛的评估工具[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0):790-792.

[5] 张春花.影响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合格的因素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05):996-997.

[6] 周鸿鹰.简明人体解剖学[M].2版.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8:122-123.

[7] Ahola,Kohut,S,et al.Does the Neonatal Facial Coding System differentiate between infants experiencing pain-related and non-pain-related distress[J]. J Pain,2009,10(2):214-220.

[8] Gholami B,Haddad WM,Tannenbaum AR.Relevance vector machine learning for neonate pain intensity assessment using digital imaging[J]. IEEE Trans Biomed Eng,2010, 57(6):1457-1466.

孙伟(1983-),女,山东沂南,本科,主管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R472

A

10.16821/j.cnki.hsjx.2016.14.015

2016-02-10)

猜你喜欢
瘀斑筛查标本
桡动脉穿刺术后瘀斑处理的临床观察
点赞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优质护理干预采血者穿刺点按压情况对血肿、瘀斑的预防效果
智力筛查,靠不靠谱?
喜疗妥联合红外线照射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皮下瘀斑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