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切口疝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2016-02-08 08:55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6期
关键词:补片腹壁修补术

吴 聪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医院,福建 南平 353400)

腹壁切口疝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吴 聪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医院,福建 南平 353400)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70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35例对照组采取的是传统开放修补手术,另35例研究组采取的是无张力修补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为(53.58±10.66)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69.05±12.37)min,同时术后VAS评分也较对照组低,而在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等观察指标上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不仅能够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同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制率,治疗效果肯定,具有突出的优势和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临床研究

在临床剖腹手术中基本2%~11%会并发腹壁切口疝,其中以中线切口疝最为多见,一般常发生于裂开、感染以及2期愈合的切口[1-2]。临床诊断这类典型的切口疝并没有多大的难度,但在患者体格检查时往往对疝环的大小、疝囊粘连以及疝内容物的性质不易把握,尤其是对于超胖、疝囊突起于腹壁腱膜层与肌肉间以及瘢痕增生十分明显的这类患者来说,体检时检查出的难度更大[3]。腹壁切口疝需积极治疗,否则将逐渐发展为巨大疝,会一定程度地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本文以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腹壁切口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传统开放修补手术和无张力修补术,旨在探讨腹壁切口疝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70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进行分组,两组的例数均为35例,其中对照组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18∶17,年龄29~76岁,平均年龄(49.3±6.0)岁,中线切口疝23例,侧腹壁切口疝12例;疝环直径<5 cm者12例,5~10 cm者13例,>10 cm者10例;研究组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19∶16,年龄27~73岁,平均年龄(47.0±4.7)岁,中线切口疝25例,侧腹壁切口疝10例;疝环直径<5 cm者10例,5~10 cm者16例,>10 cm9例;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及其他如体质量、学历、切口部位、合并疾病等一般临床治疗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的是传统开放修补手术,研究组采取的是无张力修补术:建议全身麻醉,以得到更好的腹壁松弛效果,将原来的手术瘢痕予以切除,逐层分离至腹直肌后筋膜前间隙,将其向周围分离大约5~10 cm,在分离出的间隙中置入固定聚丙烯单纤维补片,注意补片的覆盖范围要足够大,在疝环边使用1-0 Prolone线对补片于腹直肌前、后鞘进行缝合。对于造瘘口旁疝,还需在补片当中剪一圆孔,圆孔的直径大小与肠管相符。常规负压引流,关闭切口。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的引流,当引流液减少到5 mL/d时,拔除引流管。常规抗感染1~7 d,术后24 h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变化,尤其是对于巨大疝,要预防出现腹膜间隙综合征(ASC)。对患者的合并症对症处理,并加强营养支持。预防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尿潴留、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1.3 观察标准:通过手术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复发率来对两种手术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价。视觉模拟评分(VAS)[4]是评估疼痛的常用参考标准,评分区间为0~10分,表示疼痛从无到剧烈的强度递增。临床使用时将有刻度的一面背向患者,让患者在直尺上标出能代表白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医师根据患者标出的位置为其评出分数,临床评定以0~2分为优,3~5分为良,6~8分为可,>8分为差。临床治疗前后使用同样的方法即可较为客观的做出评分,并对疼痛治疗的效果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此方法简单易行,相对比较客观,而且敏感。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半年以上的随访。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χ2);取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由表1可知,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为(53.58±10.66)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69.05±12.37)min,同时术后VAS评分也较对照组低,表明研究组所采用的手术方法术后疼痛轻,而在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等观察指标上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所谓的腹壁切口疝指的是剖腹手术后由手术切口突出的内脏器及组织而形成的一类疝,是普外科术后比较常见的一大并发症,据报道,其中切口感染性疝的发生率达到了23%[5],且在老年患者中的发生率相对更高。切口疝不仅没有自愈的能力,而且还可进一步扩大,所以积极进行手术修补非常必要。以往由于人工材料的落后,主要是通过开腹直接缝合术或是使用自身材料来实现切口疝的修补,即张力修补术,但据临床经验来看,手术治疗后复发率较高(19%~30%)。而随着后来人工材料的先进,无张力修补切口疝无疑显示出了其突出的优势,效果更佳优良,成为临床主要开展的术式。

表1 两组腹壁切口疝患者的治疗情况比较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出,两种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形成了明显的差异,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为(53.58±10.66)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69.05±12.37)min,同时术后VAS评分也较对照组低,表明研究组所采用的手术方法术后疼痛轻,而在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等观察指标上也明显少于对照组,表明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实际应用价值是值得肯定的。而对于张力修补术来说,一旦准备不当,可能会影响到患者,尤其是合并心肺疾病的老年患者的呼吸循环系统,并且单纯缝合术形成的张力较高,术后伤口容易撕裂;而且张力修补术手术波及面大,伤口处理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

在无张力修补术操作过程中,需注意分离疝周组织的程度要适度,能够满意放置补片就行。术中止血需首先进行纱垫压迫,如无必要则不使用电刀止血,而且即使必须进行电刀止血也最好控制在小功率,避免大功率扩散从而损及到周围组织,导致术后出现皮下脂肪液化等不良现象。在疝修补手术选择的时机上,当出现切口疝后,局部组织往往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进行再塑型,为了减小术后复发的风险,最宜在切口疝形成后半年进行修补,这是因为首次手术后,腹腔内容物的炎性粘连状况尚处于逐渐消退的过程中,如果切口疝修补地太早,则对肠管容易造成损伤。而修补术的原则是需先将原来的瘢痕切除后,使疝环能够充分显露出来,然后再解剖性处理腹壁的各层组织。在疝内容物得到回纳后,再对补片以及腹壁组织进行无张力的缝合。聚丙烯单纤维补片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一种修补腹壁缺损的材料,优点多,如能够促进维组织的增生;具备的网状结构有利于纤维组织穿过,易于早期嵌入组织;抗张强度比较高。

综上所述,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疗效肯定,优势突出,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 孙英刚,范西红,张小桥,等.Sublay法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附21例报告)[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0,1(10): 22-25.

[2] 院存珍,樊晨.部分可吸收补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30例临床观察[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2(6):15-16.

[3] 史永光.中老年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28例治疗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17(15):2128-2129.

[4] 王志斌.腹腔镜手术和开放修补手术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的临床比较[J].当代医学,2014,6(23):71-72.

[5] 张勇.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141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2(17):118-119.

R656.2

B

1671-8194(2016)36-0157-02

猜你喜欢
补片腹壁修补术
污染和感染区域中应用生物补片的研究进展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补片的选择与固定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自固定补片与普通聚丙烯补片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对比研究
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第九届全国疝和腹壁外科学术大会”通知
再次剖宫产腹壁横纵切口150例分析
腹膜前Kugel补片法治疗股疝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