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九十一)云南大白菜“脱落病”病原菌鉴定与防治方法

2016-02-07 18:37宋加伟石延霞李宝聚
中国蔬菜 2016年2期
关键词:菌核图版大白菜

宋加伟 石延霞李宝聚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



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九十一)云南大白菜“脱落病”病原菌鉴定与防治方法

宋加伟 石延霞*李宝聚*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

宋加伟,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植物病理学,E-mail:447815332@ qq.com

2015年5月,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菜病综防课题组在云南地区进行病害调查发现,当地大白菜菜帮脱落严重,菜农称之为“脱落病”。该病在云南各地普遍发生,随着大白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复种指数提高,土壤中的病原菌逐年增多,大白菜脱落病的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该病田间症状表现为叶片脱落、茎基部出现腐烂,严重时可减产60%~80%。

基于此,本文旨在通过大白菜“脱落病”发病症状识别、病原菌鉴定和发病规律探索,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大白菜“脱落病”病原菌

经过鉴定,引起大白菜“脱落病”的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属无性型真菌丝孢纲(Hyphomycetes)无孢目(Agonomycetales)丝核菌属(Rhizoctonia)。该菌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初期灰白色,渐变为浅黄褐色至褐色,平整。病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较快,26 ℃下培养3 d(天)后,菌落直径可达80mm,8 d(天)即可产生菌核。菌核不规则形,较紧密,表面粗糙,初为白色,后变为浅褐色至黑褐色,大小(0.4~5.9)mm×(0.4~3.8)mm。菌丝棉絮状(彩色图版1),粗6.0~8.0 μm,边缘规则,分枝处缢缩,离分枝不远处形成一隔膜(彩色图版2),部分菌丝膨大呈酒坛状(彩色图版3),互相纠结形成菌核。

2 大白菜“脱落病”田间发病症状

我国云南春季降雨量大,温度适宜,露地蔬菜极易暴发病害,且较难控制。云南春季大白菜感染立枯丝核菌后,外层叶片脱落,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大白菜茎基腐病发病症状。

云南大白菜“脱落病”根茎部多出现环形褐变(彩色图版4),不同程度腐烂,从叶柄开始向上侵染;大白菜茎基部缢缩,出现浅褐色腐烂,叶片容易脱落,最外层叶片先脱落,并由外向内扩展(彩色图版5)。随后,叶片萎蔫、褪绿、黄化。湿度大时,近基部叶片内部组织呈水渍状腐烂,浅褐色,无臭味,并向上扩展(彩色图版6)。最后叶片病部变薄,似烫伤(彩色图版7),严重时,整株褐色腐烂,直至干腐(彩色图版8)。

近期本课题组在河北、甘肃等地采样发现,大白菜茎基腐病发病初期,叶柄初生浅褐色病斑(彩色图版9),病斑逐渐扩大,呈褐色至深褐色,表面凹陷,内部组织腐烂软化(彩色图版10),有时病斑表面呈现隐约的轮纹(彩色图版11),后期叶片干腐(彩色图版12)。

3 大白菜“脱落病”发生规律

3.1初侵染源 病菌主要借菌丝或菌核在土壤或病残体内越冬和存活,越冬菌核是主要侵染源。菌丝体或菌核可粘附在种子表面,也是病菌传播的重要初侵染来源。另外,该菌也可侵入种子内部,在种子萌发后再对植株进行侵染。

3.2传播途径 土壤中的菌丝或菌核可借灌溉水传播。病部长出的致病力较强的气生菌丝,可借雨水、灌溉水、农具及带菌肥料再次传播,扩大为害。此外,不当的农事操作,如菜农在积累大量病原菌的田块进行农事操作后,没有对鞋或农具进行消毒,直接到无病原菌或病原菌少的田块进行农事操作,从而把病原菌带到相对健康的田块,也能导致病害的传播。

3.3影响发病的环境因素

3.3.1温度 大白菜“脱落病”发病温度范围广,适宜发病温度为13~42 ℃,最适宜发病温度为24℃。翌年春季条件适宜,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侵入寄主,后期病部产生气生菌丝,在病组织附近不断扩展侵染。菌丝生长温度为10~38 ℃,适宜温度为22~28 ℃,36 ℃以上菌丝生长明显减慢。菌核在温度17 ℃以上开始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30 ℃,土壤温度在20 ℃以上时菌丝开始侵染。

3.3.2湿度 菌核萌发需要98%以上的高湿条件,病菌侵入需要保持一定时间的饱和湿度或自由水。当土壤湿度维持在最大持水量的20%~60%时,菌丝的腐生能力最强。

此外,寄主抗性弱;土壤黏重、潮湿,透气性差;连作、重茬地、缺钾肥等均有利于病害发生。

4 大白菜“脱落病”防治措施

大白菜“脱落病”属于典型的土传病害,目前抗“脱落病”的大白菜品种较少,故生产上应采用农业防治、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来控制该病害的发生。

4.1种子处理 播前采用温汤浸种,种子先用常温水浸泡15 min(分),再转入50 ℃热水中浸泡20~30 min(分),晾干后播种。也可用种子质量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以杀死或抑制种子表面以及潜伏于种皮内部的病菌。

4.2农业防治措施

4.2.1清洁田园 菌源的多少与发病程度密切相关,在生产中要有效清洁田块,减少菌源。及时拔除病苗,清理病叶等;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和杂草,减少寄主菌源。

4.2.2土壤消毒 选择夏天天气最热、光照最强的一段时间,将上茬蔬菜植株残留清除干净。深翻土壤,灌透水后全覆膜,封闭10 d(天)左右,可有效降低田间病原菌基数。

4.2.3无病土育苗 播种时选择无病土进行育苗,可用15%噁霉灵水剂1.5~1.8 g·m-2拌土后,撒施于苗床表面,混匀后再播种,可降低病害的发生程度。

4.2.4栽培管理 选择沙壤土种植大白菜;栽培方式以起垄覆膜栽培为主;合理密植,以利通风透光,培育壮苗;合理轮作,与非十字花科作物实行3 a(年)或3 a(年)以上轮作,以减少病原菌积累;适时中耕松土,通气、保肥;适当深耕;适量浇水,雨后及时开深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改变单纯使用尿素和磷酸二铵作底肥的传统施肥习惯,增加碳酸氢铵的施用量。

4.3药剂防治 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大白菜“脱落病”应以预防为主,尤其是云南地区雨水频繁,要及时进行预防,并且在发现感病植株后尽早治疗。

4.3.1生物药剂防治 目前,应用于立枯丝核菌的生物防治产品很多。已报道的生防真菌有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木素木霉(Trichoderma lignorum)、具钩木霉(Trichoderma hamatum)等;生防细菌有芽孢杆菌(Bacillus spp.)、假单孢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链霉菌(Streptomyces spp.)、放线菌(Actinomyces)等。生产中可用3亿CFU·g-1的哈茨木霉(T.harzianum)可湿性粉剂灌根,每667 m2用2.7~4.0kg,每10~15 d(天)灌1次,连续2~3次。

4.3.2化学药剂防治 在进行农业防治的同时应结合化学防治,做好早期防护措施,及时施药。可用30%噁霉灵水剂1 500倍液,或43%戊唑醇悬浮剂3 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全株喷淋和灌根。每隔7 d(天)叶面喷雾防治1次,大白菜整个生长季每种药剂至多连续施用2~3次,注意交替轮换用药,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防治效果会更好。

基金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AAS-ASTIPIVFCAAS),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叶类蔬菜创新团队(blvt-12),农业部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综合性重点实验室项目

收稿日期:2016-01-25

*通讯作者:李宝聚,研究员,专业方向:蔬菜病害综合防治研究,E-mail:libaoju@caas.cn;石延霞,副研究员,专业方向:蔬菜病害综合防治研究,E-mail:shiyanxia@caas.cn

猜你喜欢
菌核图版大白菜
A New Record of Eritrichium (Boraginaceae) in China
基于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和中图版比较的教学设计研究
大白菜要高产这样管理
基于谓词逻辑的飞机线束工装图版设计
向日葵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菌丝型萌发特性
不同营养条件对羊肚菌菌核形成的影响*
农谷三安模式 蔬菜基地大白菜喜获丰收
5株梯棱羊肚菌菌丝生长特性研究*
大白菜
甘蓝型油菜病原核盘菌菌核的结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