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福山
(辽宁宽甸县蔬菜办,丹东 118200)
浅谈山野菜产业的发展与保护利用
任福山
(辽宁宽甸县蔬菜办,丹东 118200)
摘 要:山野菜是指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未经人工栽培条件的影响和干扰,其根、茎、叶、花、果实等可食用的野生或半野生植物。山野菜生长环境很少受农药、化肥污染,是纯天然的蔬菜,具备了“鲜嫩、清醇、绿色、芳香、野味”等特点。同时,大部分山野菜营养价值高于普通蔬菜,并且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迎合当下食客对农产品消费标准和理念,因而普遍受到人们的青睐和关注,致使山野菜消费热在国内外悄然兴起。
关键词:山野菜 产业发展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生物种群呈现多样性,山野菜资源种类繁多,遍布祖国大江南北。据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统计,全国可食用的野菜有1 822种,常被人们采食的野菜达100余种,约为蔬菜品种的15.6%,具有开发潜力的野菜约50种。据估测目前我国每年产出的野菜约为2亿t,其中95%以上来源于自然野生状态。
在加工方面,从传统的干制、腌制,逐步研发出盐渍、小菜制品、罐制、野菜保鲜和野菜汁等系列产品,加工的种类及方法呈现多样化、高档化。目前国内山野菜罐头加工企业有50多家,有10余种山野菜出口外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人工栽培方面,全国有野菜生产基地约40 万hm2,产量达到500万t,分布占我国蔬菜总量的4.9% 和5.3%。
随人们对“食野”需求量的增加,采挖自然资源已满足不了市场需求,野菜家种成为必然,因而野菜资源在开发利用方面尚有诸多不足,表现以下方面。
(1)掠夺式采集资源。在传统野菜采集区,不注重野菜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过度重复采集,甚至割取木本获得顶芽,尽管大多数山野菜为多年生宿根性植物,生命力顽强,但不合理的采集方式,使野菜生长得不到休养生息,再生能力急剧下降,不但资源性品种遭到破坏,而且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2)加工制品业发展滞后 。 我国蕴藏丰富的山野菜资源,对其深加工技术研发缺失,大多数野菜品种处于人们自采自食阶段。目前山野菜加工仍主要以干制、腌制品为主,加工制品种类少、档次低,没有形成系列产品,而且加工企业小而全、多而散,产品质量不稳定。山野菜资源与加工业发展不相适应,致使资源得不到合理有效的配置和利用。
(3)科研基础薄弱 。 全国从事山野菜开发利用的科研人员少,造成在全国1 000余种类野菜中,商品化生产只占7%左右的尴尬局面,而且具有地域性和道地性的珍稀山野菜品种在驯化、保护、人工抚育研究方面甚少,许多药用和保健价值没挖掘出来,降低山野菜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难以形成产业化、规范化、标准化。
(1)在山野菜产区应划分保护区和人工抚育区,适度采集,加强统一管理。采集区内,要适时、适度的采集山野菜,提高采集技术,掌握采大留小、采梢留根、采多留少的原则,确保野菜的休养生息和再生性,保护生物种群的多样性,使野生资源得到永续利用。
(2)拓宽加工品种的多样化,开展精深加工。勇于打破传统加工模式,在菜汁加工、制茶、脆片、颗粒、色素提取、活性成分提取和淀粉、纤维素的利用等深加工方面大做文章,提高山野菜产业附加值。
(3)开展人工驯化栽培山野菜新品种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在开发利用山野菜资源的同时,对濒危山野菜品种的驯化、栽培,不但丰富蔬菜种类的多样性,而且有利提供无公害产品和培育蔬菜新品种。
(4)制定山野菜农业技术标准。各地山野菜特色产业区,根据地域优势,绿色食品山野菜的生产应符合《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和《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的要求,有机产品的生产应符合国家《有机产品》的要求。制定出优势山野菜品种的生产技术规程,为组织生产、监督标准提供依据。
随人们对食品安全与养生保健关系认知的提高,山野菜已进入人们的视线,其产品供不应求,市场价格不断上扬。因此,山野菜极具商业开发价值,生产发展空间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