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钻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4
公共危机下的政府信息公开问题研究
——以庆安枪击案为例
石钻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44
摘要:当今世界无时无刻的公共危机无不影响着我们正常的生活,面对公共危机,作为危机治理主体——政府,必须责无旁贷地担当起重任,在其履行危机管理的职责时,信息公开是关键。但是当前政府在处理过程中,信息公开仍存在着不足之处,本文通过具体剖析庆安枪击事件,从多个主体分析信息公开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来突破信息公开困境,提高公共危机应对能力。
关键词:公共危机;政府;信息公开;问题;对策
一、问题的缘起
在2015年5月2日中午,位于黑龙江省的庆安县火车站候车大厅发生了一起枪击事件。来自庆安县的男子徐纯合与庆安站派出所的一名民警发生冲突后,被民警开枪击倒导致死亡。其中最受人关注的就是当时监控录像的公开,事发一个星期后当地警方仍然鸵鸟,未对此做出具体回答。尽管后来监控录像“千呼万唤始出来”,但是刻意的剪辑,以及场景不同、演员表演的质疑声越发高涨。而这一切的归因就是政府信息的不公开。
二、公共危机下政府信息公开存在问题分析
(一)信息公开拖延缓慢
公共危机事件由于自身的突发性和破坏性,加之当今互联网的推波助澜,在极端时间内就能成为全体社会关注的焦点,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然而一些政府官员由于传统思维“利己主义”的束缚,担心向社会公开后会损害自身的形象,影响自己的“乌纱帽”,因此第一反应永远是压制、掩盖,尽量采取拖延政策。但是,纸岂能包住火?5月2日爆发的事件,5月11日中央电视台才公布了监控视频,这期间多家主流媒体都要求进行信息公布,微薄、微信等大量转载事件,引起了多番轰动,但即使舆论已如滚烫开水沸腾不止,真相仍旧“犹抱琵琶半遮面”,公开的信息速度缓慢。
(二)信息公开程度不高
审视庆安枪击案件,不仅显露出信息公开速度的不及时,另外一个弊病就是信息公开不完全。11日中央电视台公布的视频明显是经过剪辑的不完整视频,声称可以还原事件真相,但是经过了这么多天的等待,臂章左右佩戴问题、一声枪响两颗子弹、以及标牌问题反而使公众产生了更大的怀疑,会自然地联想到政府是否已对这监控视频进行了处理,甚至有人怀疑该视频是找演员重拍的,故意朝有利于政府的一方倾斜。
三、政府信息公开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信息公开观念
十八大中指出必须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智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①而要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就是要鉴定“以民为本”的核心理念,表现在公共危机之下,就是要将公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确保公民的知情权。因此,在应对公共危机时,政府必须要打破传统的官僚制和官本位思想,及时向公众提供与危机有关的权威信息,对于公众提出的疑惑要认真反馈回答,要时刻明确政府的身份是为民服务,是俯首甘为孺子牛,而不应该有一览众山小的统治者观念,努力实现政府角色的转化,重视民生,与公众做到积极有效的互动沟通。
(二)绿化媒体生态
当今社会,媒体被称为“第四权力”,他们执行着“环境守望”的功能,如果说在公共危机发生后的世界中,政府是信息的拥有者,那么媒体就扮演着传播者的身份。而由于利益驱动,媒体生态被少部分媒体破坏,他们传播的信息缺乏可信度而且有紊乱社会秩序的影响,因此,必须绿化媒体生态,媒体自身建立绿色的传媒理念,以追求事实真相为最终目的,秉持着为社会成员发声的责任报道事实的真想,在危机爆发潜伏期,应该作为公众的第三只眼,起到监督作用。
(三)重视知情权地位
人民主权理论认为人民对于政府的服从是一种委托,政府并非最终的主权者,只是被人民给予了主权的执行权力,因此人民必须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在我国,人民是纳税人,政府是靠人民成长,因此人民完全有权利要求政府对信息进行公开。广大公众只有强化自己的知情权,改变政府和公众信息不对称的尴尬局面,从而才能实现其他权利。
四、结语
当前世界是一个充满危机的世界,我们无法预测下一次危机何时爆发,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政府必将带领广大群众迎接下一次危机的挑战,而如何才能高效地应对危机、解决危机,需要政府、媒体、公民自身不断转化理念,与时俱进,携手共同努力!
[注释]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htm.
[参考文献]
[1]丁永勋.真相别总靠“倒逼”.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5-05/09/c_1115230905.htm.
[2]张琼.论宪法学视野下的知情权[J].武汉大学学报(社哲版),2007(5).
[3]伍力宇.政府公共危机信息公开的问题与对策[D].中南大学,2009.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1-01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