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芳
(重庆市綦江区羊叉学校)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
李 芳
(重庆市綦江区羊叉学校)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听化学,讲化学的灌输式教学,而是要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探究氛围,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享受探究性学习所带来的乐趣,让学生爱上探究,爱上化学学习。
化学教学;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其目的是让学生“模拟”科学家去探索问题,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操作、想象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去获取知识,激发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推动着学生不断探究,在探究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提问艺术来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引导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展开主动探究,让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与探究者。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化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生活是化学存在的基础,发展的根基。因此,教师不要机械地照本宣科,而是要从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化学素材,为化学教学注入生活这股活水,自然可以换来化学教学的生动活泼,激起学生更为强烈的探究热情。如刚刚买回来的食盐为什么是干燥的,而过段时间后又变得潮湿,这些现象非常常见,但学生对于其中原因却不甚了解,这样就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欲。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生活,运用故事(多媒体以及实验操作等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问题,以问题来诱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实验探究,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全面展开。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即使在由经验化学向理论化学发展的今天,化学实验仍然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物质载体。学科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学科的学习特点,在实验中学习化学无疑是最有效而又最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之一。在化学实验中,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和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化学科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征,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化学探究性学习。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探索性演示实验,启迪学生探索思维。化学教材中有不少富有探索性的演示实验,这些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好教材。演示实验一般是指教师单独表演的实验,既有展示化学知识的直观效应,也有表演操作的示范作用,任何探索和创造都起源于模仿。发挥探索性演示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关键在于设计悬念探索,通过明显的现象观察,启迪学生探索思维。同时适时增加边讲边实验,既激发学生的旺盛求知欲,又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实验中的错误动作。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分析,使学生的认知能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验证性实验在化学教学中也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实验验证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得到一定的培养。由于传统的“验证式”实验教学,基本上是要求学生“依样画葫芦”的实验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了严重束缚和压抑。显然,这种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方面的是有欠缺的。因而,在教学实践中,将一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养成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很有帮助的。
3.引导学生探索实验设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照方抓药式”的实验,能提高学生熟练操作的程度,但不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自行设计实验,独立解决学习化学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疑难问题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另一方面,也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能力,同时通过设计、实验、分析、综合、推理、联想、想像等各种思维活动,使他们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的开发和发展。
4.充分利用课外探索性实验,在拓宽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化学与社会的联系是非常广泛的,在生产、生活中经常能遇到与化学相关的问题,有些就需要利用课外实验去探索解决。课外探索性实验目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开展动脑、动手实验活动去探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因此,平时教师多留心、多积累这方面的材料,对于开展课外探索性实验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它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实验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实现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培养和再发展。
课堂中的教与学是动态的过程,特别是在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在教师的引导中,在实验的探究中,在学生的读书中,在同伴的讨论中,在自己的归纳中,往往会有许多新的发现。这些新的发现就是课堂资源,也是极其有价值的新问题。老师在此过程中因势利导,进一步激励学生生成新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空气”这一节时,做完了红磷在钟罩里燃烧的实验后,有同学提问,剩余的约五分之四的气体能支持燃烧吗?这个问题原不在教学计划之中,但是教师没有放弃,而是充分地肯定了这一同学的问题意识,并及时组织学生讨论、探究。最后,师生在探究实验中,找到了问题答案。课堂时常会出现意外,但意外中蕴涵着丰富的探究资源。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中的意外,因势利导,恰当组织自主探究性的教学活动。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从学习过程、材料、网络或其他途径发现新的问题,然后采取更开放、自由的方式进行探究,让学生充分讨论,归纳总结出相应知识。根据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而开展不同的自主探究,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