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钦中
(青海民和马场垣乡中心学校)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
王钦中
(青海民和马场垣乡中心学校)
课堂提问,作为最为传统并且使用起来简单方便的教学方式,在当今社会教学大环境下,显然是每一个教学者都不会错过的选择。而课堂提问在教学对象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学科思维的提升等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对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作用更是值得重视。
第一,整体性和综合性。因此,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的构建必须针对具体的教学需求和条件,对构成教学策略的几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组成切合实际的最佳的实施教学的方案。第二,层次性。课堂提问教学策略也要体现出层次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运用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才能达到教学策略应有的效果。第三,针对性。课堂提问教学策略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和任务的要求,并参照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媒体和教学组织形式组合起来,保证数学教学活动的进行,以便实现特定的目标,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当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对象发生变化时,教学策略也要随之而改变。上述特点,不论是整体性和综合性、层次性还是灵活性,都有一个贯彻始终的要求,即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因为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是可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的具体方案,它有着明确地具体的内容,是具体实施数学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因此,在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的时候,切忌一味地讲道理,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可以实际操作的策略。
有学者曾经对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问教学手段的使用情况进行了阶段性的调查统计。统计结果显示,教师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记忆、理解分析和应用层次共占问题的大部分,对知识的综合分析、评价层次共占总问题的小部分。统计学者通过对若干名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跟踪记录,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多半以上的小学数学教师把自己的提问定位在偏于简单的问题上,这个结果与现阶段小学教材的设置和知识掌握水平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是吻合的,但对于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是没有帮助的。另外,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的实施存在很大的误区。现阶段,课堂提问已经成为备受教师青睐的课堂教学手段,但有些教师的提问根本没有经过仔细设计和策划,只根据自己的想法随意提问,提问缺乏针对性。例如,在学习三位数退位减法时,教师展示图片:苹果337个,鸭梨352个,桃子409个,教师:大家从图片中能看出什么?学生:有337个苹果。教师:你们同意这位同学的回答吗?学生:同意。由此往下,直到问完鸭梨和桃子的个数,这样的问题虽然能够得到很大的课堂反响,但是对于教学目标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设计问题时,应根据具体课程标准,适应实际教学时间,使得提问具有一定科学性。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教学内容的知识盲点和易混淆处集中提问,从而加强学生对某个重点知识点的重视度。同时注意发散性设问,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多方面思考,灵活解答。创新型的问题往往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下一步教学活动的开展。
数学教学是一个极具层次性的过程,讲究循序渐进。提问应该从基础开始层层递进、逐渐深化,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更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际教学时要注重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自身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全面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问对象也不能总是固定,要全面提问到每一位同学,注意整体式教学。
由于部分教师长期教学经验所致,设计问题时往往固守陈旧,拘于传统,导致问题答案不新颖,甚至过于陈腐,无法引起学生兴趣。提问时一定要注意联系实际生活,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问题切实实用,小学生往往对于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可以借此激发其学习热情。
教师通过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进一步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索、团队合作研究中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从而提升学生自身的问题分析和理解能力,为培养反应敏捷的综合型人才打下重要的基础。